1 / 54

第 15 章 機能展開與失效分析

第 15 章 機能展開與失效分析. 15.1 引言 . 日人水野滋和幸尾洋二兩位教授合創了品質機能展開技術。 從魚骨圖入手很困難,轉移至矩陣表後,總算得以辨識設計諸元對顧客需求的衝擊。 QFD = VOC  VOE 。 失效分析係美國格魯曼飛機公司於 1950 年代初期提出。 於 1957 年,波音與馬丁公司正式在其設計工程手冊中列出 FMEA 之程序。 北美三大汽車九十年代起將 FMEA 方法應用到製程。 FMEA = 風險預防 。. 15.1.1 傳統設計缺失. 傳統的設計是聚焦於工程的能力,而不是顧客的需求。

guilia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5 章 機能展開與失效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5章 機能展開與失效分析

  2. 15.1 引言 • 日人水野滋和幸尾洋二兩位教授合創了品質機能展開技術。 • 從魚骨圖入手很困難,轉移至矩陣表後,總算得以辨識設計諸元對顧客需求的衝擊。 • QFD = VOCVOE 。 • 失效分析係美國格魯曼飛機公司於1950年代初期提出。 • 於1957 年,波音與馬丁公司正式在其設計工程手冊中列出FMEA之程序。 • 北美三大汽車九十年代起將FMEA方法應用到製程。 • FMEA = 風險預防 。

  3. 15.1.1 傳統設計缺失 • 傳統的設計是聚焦於工程的能力,而不是顧客的需求。 • 致力於加入顧客觀點時,設計者的傾向仍然是工程看法或產品看法。 • 無論是在開發工程的任何階段,像是雷射的功能,QFD都要求將設計焦點放在顧客的需求上。

  4. 機能品質與魅力品質 • 消除顧客不滿意的因素,只是避免顧客流失,並非能夠創造出一群忠誠喜悅的顧客。 • 尋覓各式各樣「已說」和「未說」的顧客需求,然後將「正面」的需求放到最大,以創造價值。

  5. 15.1.2 狩野的模式 • 產品具有號曲線這些基本性能,顧客並不會感到驚奇。 • 顧客對號曲線這些性能的要求是愈多愈好。 • 顧客對號曲線這些性能的要求是既驚又喜。

  6. Kano案例 • 問卷A~I九項品質特性,調查顧客要求的重要度與顧客的品質滿意度。 • 對高重要度且高滿意度的G品質特性,以及對低重要度且低滿意度的B品質特性,顧客的態度都很漠然。 • 對高重要度但低滿意度的F和I兩項品質特性,顧客態度惱怒。 • 對低重要度卻高滿意度的C和D兩項品質特性,顧客會感到驚喜。

  7. 15.1.3QFD的特色

  8. 15.1.4QFD的效益

  9. 15.2 品質屋 • 品質機能展開的基礎架構,包含西廂、閣樓、屋脊、正廳、東廂、和基礎等等。 • 品質屋的組成包含六大部分:顧客要求、技術諸元、技術相關、相關矩陣、企劃矩陣、及設計矩陣等。 • 建構品質屋的程序包括如下七步驟:(1)客求確認、(2)技術規劃、(3)特性展開、(4) 技術影響、 (5)技術關聯、(6)設定目標和(7)開發計畫。

  10. QFD專案管理 • 從專案管理的角度看,QFD正是乙項大專案。 • QFD專案計畫應當包括下列的內容: (1)組織支援; (2)確定宗旨; (3)顧客明細; (4)時間計畫; (5)產品範圍; (6)專案編組; (7)專案時程; (8)資源計畫。

  11. 15.2.1 顧客要求的確認 • 本步驟是在掌握顧客的要求,我們將獲得的數據加以區分,然後經由萃取再轉換成下一步驟的輸入情報,而顧客要求之排序也是其中的情報內涵。 • 將顧客的要求資訊填入西廂部分,通常它可分為投入資訊和回饋資訊兩類。 • 投入資訊扮演產品研發的引動角色,在生產及使用過程中的回饋資訊,扮演著品質改善的觸媒角色 。 • 對要求品質的重要度和產品的目前水平,都是問卷應當向顧客收集的資訊。

  12. 投入和回饋資訊

  13. 顧客要求資訊 • KJ法將語意詞彙變換為明示要求,就20元打火機顧客的要求品質「風大不滅」展開為「風大不滅」、「雨中不熄」、「著火確實」等等 。

  14. 15.2.2 技術諸元的確定 • 爲了將市場世界變換為技術世界,必須將要求品質轉換為技術諸元。 • 就20元打火機顧客的要求品質「著火確實」,提出「消火風力」、「瞬間風壓」、「環境溼度」以及「著火壓力」等項技術諸元 。

  15. 技術諸元展開表 • 以上位品質要素展開技術諸元時,將多樣小項目加以群組是有必要的。 • 研發人員應用公司既有的技術、經驗及知識,通常可以分三層次展開產品的工程特性。

  16. 15.2.3 相關矩陣的確定 • 顧客要求及技術諸元各自擁有許多項,一項顧客要求可能關聯到多項技術諸元,一項技術諸元可能關聯到多項顧客要求。 • 何可以有條不紊地尋找它們之間的關係呢?

  17. L型陣列 • 讓西廂和閣樓兩部分形成L型陣列,然後從西廂部分之顧客要求項目向閣樓部分之技術諸元追查。 • 或者從閣樓部分之技術諸元項目向西廂部分之顧客要求追查。

  18. 相關矩陣 • 顧客要求品質與機能要素的相關矩陣。格內左上角是關係權數;右下角是要素的重要分數,它等於關係權數與重要程度的乘積。

  19. 15.2.4 企劃矩陣的建立 • 就相關矩陣中各項顧客需求,我們可以將橫列上所有重要分數加總而得該項需求的絕對權值,再換算該項需求對總值的相對權值,最後就相對權值進行顧客需求的權值排序。

  20. 品質企劃 (1) 重要程度:係針對原品、擬製產品與競爭產品,就市場觀點和原品滿意實績來分析和比較長短。 (2) 競爭分析:針對原品、擬製產品與競爭產品,就市場觀點和原品滿意實績來分析和比較長短。 (3) 品質企劃:以目標水準(target value)決定新產品的方向和定位。 (4) 提升倍比:取舊品的目前水準為基準,與企劃目標比較品質,以了解必須努力的程度。 (5) 產品賣相:產品賣相(sale point)是指新產品能夠吸引顧客的話題程度,通常以◎、○和無記號(空白)分別代表1.5、1.2和1.0來加以量化。 (6) 絕對權值:取重要程度、提升倍比及產品賣相的乘積之數值,來顯示顧客要求品質的總合權值。 (7) 相對權值:視各項總合評價為絕對權值,將之轉算為百分的相對權值。

  21. 餐館案例

  22. 15.2.5 設計矩陣的設定 • 採用獨立配點法,將相關矩陣各項技術項目的直欄之下各項要求品質的重要分數,逐一乘以右端相對權值,再加總這些乘積而得該技術項目的總計分數。 • 轉換各項技術諸元的總計分數成為相對分數。 • 就各件競爭商品的性能分數來比較分析,參酌相對分數來決定新產品各項性能的設計品質,並且訂定規範。

  23. 餐館案例 • 將各式競品的技術性能都置入基礎矩陣之中,以便突顯新產品有何特色,或許柏拉圖於此際是不錯的分析工具。

  24. 15.2.6 技術屋脊的調節 • 顧客要求的項目往往會在技術諸元之間產生矛盾的關係。 • 技術作為之間是可能相互加強,但也可能相互抵消。 • 對各項技術作為,我們必須能夠區分它們之間的正性相關或負性相關。

  25. 餐館案例 • 專業人才、容貌儀態及衣着服飾均有關係,在當今專業人材難求的情況下,可考慮加強訓練來提升儀態以彌補人才之不足,亦可用服飾的美觀大方來提升人之容貌和儀態的印象。

  26. 15.3 品質機能展開 • 產品設計之品質機能係透過品質屋的方法來完全展開,其過程包括展開至性能諸元、應用技術、製造工程、生產規範及品質工程等等。

  27. 15.4 失效分析 • 失效分析手法是以預防措施為重。 • 利用圖形和表格工具來協助工程師進行風險分析,俾能在早期設計或製造時即時發現高風險的潛在障式,預先謀求必要的對策措施 • FMEA 手法的特色: 系統方法:探究產品、系統或服務的潛在缺失及成因和效應。 量化風險:將攸關缺失的風險水準加以量化。 品管系統:TS 16949或QS 9000品管系統的強制要求。 方法工具:適用於既有、新穎或擬作的系統。

  28. FMEA全程圖 • 利用產品的機能方塊圖很有機會挖掘出潛在的失靈模式,因為效應經常出現在機能方塊的接合之處或者介面。 • FMEA手法將固有技術、失靈經驗及邏輯推理等視為「FMEA用表」的三項輸入來源,然後對高風險的潛在障式要求預防措施。

  29. FMEA效益 • 對設計需求和設計方案,協助進行客觀評價。 • 針對製造裝配的要求,協助進行基本設計。 • 於設計開發階段,協助將思慮儘量及於各式各樣的潛在障式,和它對系統及產品的嚴重。 • 提供額外資訊,協助企劃高效能的設計試驗和開發計畫。 • 按對「顧客」之效應嚴重區分等級,編製一份障式清單,進而對設計改善與開發試驗擬訂優先順序。 • 提供一份開放式表格,以廣徵降低風險之卓見,和跟催各項對策行動。 • 就未來的市場關切,對設計變更和新式設計,預先提供參考資料。

  30. FMEA要領 • 客戶包括「最終的使用人」和成品或上位組件之設計相關的諸位工程師,以及和製造程序相關的製造、裝配及服務的諸位工程師。 • 當全面實施時,所有新的零件、修改零件以及新用途或新環境之流用零件,都要執行設計失效分析。它是由負責設計的工程師主導。 • 在 DFMEA 進行初期,主擔當的工程師宜主動積極介入所有相關工作,至少應包括了製造、裝配、採購、品保、服務和供應廠商,以及為下一裝配的設計等。 • 如果是專利性的設計時,也可能是由供應廠商主導,不論是內作或外作,負責設計的工程師也應納入團隊工作。

  31. 製造與組立 • 設計 FMEA 宜強調設計之內涵,並且假設會製造或組立成該水準。 • 在製造裝配時可能產生之潛在障式、源流或機構,則必須在製程FMEA 涵蓋這類障式之辨識、嚴重和管制等等。 • 在進行設計失效分析時,對製造裝配之技術或限制應當納入考慮。 必要之模具草圖。 表面光度之限制。 組立的空間和便利。 鋼材硬度之限制。 製程能力或實績。

  32. 15.4.1 產品企劃與FMEA • 市調情報:競品在市場分佈、需求及反應狀況。 • 顧客需求:客戶對性能規格及其他有關開發之需求。 • 法令規章:有關製造、使用及安全等之法規限制。 • 環保考量:有關材料選用對於環保及回收等之考量。 • 專利分析:有關專利衝突所進行之預防分析。 • 開發計劃:有關開發初期擬定之相關計劃書。 品質性能規格(Q) 開發成本預算(C) 開發日程日曆(D)

  33. 產品企劃 • 五步驟:界定產品開發目標、製作產品地圖、執行DFMEA、展開對策措施及列管對策專案 。 準備資料 產品開發目標 機能/規格/成本/日程 步驟一 D 1.市調情報 2.客戶需求 3.相關法規 4.環保考量 5.專利分析 6.開發計劃 製作產品地圖 ( Product Map) 步驟二 M 1. 產品開發計劃(Q/C/D) 2. 產品設計概念構想 3. 品質機能展開(QFD) 4. 風險評估 5. 競品及資料 執行DFMEA ( Team Work ) 步驟三 A 展開對策措施 步驟四 I C

  34. 範例15.1

  35. 瓦斯供應系統(範例15.1) 瓦斯流向-打開瓦斯主閥,當溫度閥門處在開啟狀態時,瓦斯經由支管流向母火口;打開瓦斯主閥,當溫度閥門和電磁閥門都處在開啟狀態時,瓦斯經由主管流向燃燒室。 熱氣流向-當銅藕片處於炙熱狀態時,溫度閥門被觸開;當水槽之水溫低於設定溫度時,溫感計會引開電磁閥門。

  36. 系統可靠塊圖(範例15.1) 可靠塊圖-將瓦斯系統區分成瓦斯系、控制系和溫感系等等;瓦斯系包括燃燒室、母火口、瓦斯主管、和瓦斯支管;控制系包括瓦斯主閥、溫度閥門和電磁閥門;溫感系包括溫感計和銅藕片。

  37. 演習:手電筒 手電筒的分解 任務:能發出光芒,使用於近距照明。 點火栓 接觸子 絕緣片 開關件 緊壓彈簧 尾蓋 反射鏡座 外筒 透鏡 電池(2個) 頭蓋 絕緣體環 燈泡

  38. 練習:手電筒可靠塊圖 由電燈迴路、光線發生部份和構體等,形成「結構系」、「電力系」、「操用系」、「點火系」、和「照明系」等五機能方塊

  39. 15.4.2 風險分析 • 在設計正式出圖、製造正式量產或服務正式啟動之前,若能利用FMEA手法及早發現高風險的失靈模式,並且採取有效措施來減低影響、消除發生或提高檢知能力,那麼產品或服務的可靠度就可望大大提升。 • 將風險視為有嚴重度 S、發生度 O和難檢度D等三種來源 • RPN = SOD。總合風險

  40. FMEA用表

  41. FMEA Table

  42. 潛在障式

  43. 失靈效應 • 填入潛在障式發生時的不良效應。在本欄界定顧客所察覺的失靈效應或經歷的狀態,若有影響安全或不符合法令之可能時,應加以詳加說明,並註明法規條款。 (a) 組件本身之功能 (b) 上位組件之功能 (c) 系統之功能 (d) 產品之運轉、操控與安全; (e) 顧客之感覺 (f) 政府法規之符合性。

  44. 嚴重度 • 元件材料、套件或作業失靈時對同位(local)、上位(next)系統及最終(end)性能、財物或生命所產生效應的程度。

  45. 失靈源流 • 肇生產品/服務失靈模式的設計、製造或用料的原因。

  46. 發生度 • 針對失靈障源和失靈機構以評點的方式來評定其發生之頻度。

  47. 管制方法 • 針對潛在障式或其發生機件,列出預防方法、設計確認或驗證或其他可確保設計之有效活動,而且目前已用於或即將用於此設計或類似設計者。 譬如路試、設計審查、失靈保全、洩壓閥、數學分析、裝備或實驗室試驗、可行性分析、原型試驗、車隊測試等等

  48. 難檢度 • 設計管制對失效樣式之難檢程度。 參用該表以評定難檢度,若同一潛在障式有數種設計管制方式時,則從中選取難檢點數最低者。

  49. 範例15.2

  50. Causes & Effects Worksheets Final OccurrenceScore: 6 Larger Occurrence: 5 Larger Occurrence: 3 Larger Occurrence: 3 Larger Occurrence: 6 Larger Occurrence:N.A. Materials Causes 1. Supplier mis-labeled parts (3). 2. Supplier sent wrong parts (5). Machine Causes 1. Wrong program (3). Methods Causes 1. Old version of feeder set-up sheet (3). Man Causes 1. Operator load wrong part or into wrong feeder (6). Environment Causes 1. None. Final Severity Score: 8 Failure Mode #: Wrong part mounted Current Detection for Failure Mode and Score: Part Verification System (2) Measurement of component values at Kitting (3) Larger Severity: 7 Larger Severity: 8 In-house Effects 1. Fail at Visual (5) 2. Fail at ICT (6) 3. Fail at OQC (7) Ex-factory Effects 1. Fail at Customer’s IQC (8) 2. Fail at end-user (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