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三、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从改 革到“改向”的演变进程

三、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从改 革到“改向”的演变进程. 1 、 80 年代末东欧改革困境与剧变 2 、戈尔巴乔夫改革及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次改革高潮 特点. 1. 几乎涉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大国中、苏都参加这次改革; 2. 从根本上冲击了原有的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分配制度、所有制形式、经济模式等领域冲破了原有体制的框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3.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改革观,产生了不同的结局 。. 80 年代末东欧改革困境与剧变. 波兰剧变始于团结工会东山再起 匈牙利的剧变始于党内分裂

gram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三、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从改 革到“改向”的演变进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从改 革到“改向”的演变进程 1、80年代末东欧改革困境与剧变 2、戈尔巴乔夫改革及苏联解体

  2. 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次改革高潮特点 1.几乎涉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大国中、苏都参加这次改革; 2.从根本上冲击了原有的高度集中和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分配制度、所有制形式、经济模式等领域冲破了原有体制的框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3.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改革观,产生了不同的结局。

  3. 80年代末东欧改革困境与剧变 波兰剧变始于团结工会东山再起 匈牙利的剧变始于党内分裂 捷克斯洛伐克剧变始于平反风潮 民主德国由公民大量出走诱发剧变 保加利亚在外部压力影响下发生剧变 罗马尼亚剧变因军队倒戈而造成 南斯拉夫剧变源于民族联邦分立主义 阿尔巴尼亚剧变始于难民风潮

  4. 波兰剧变始于团结工会东山再起 1989年1月22日波兰团结工会接受政府举行双方会谈的邀请。这位前格旦斯克造船厂电工推倒了东欧剧变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5. 匈牙利的剧变始于党内分裂 1990年8月3日匈牙利自由民主联盟议员根茨在会议上被推选为总统

  6. 捷克斯洛伐克剧变始于平反风潮

  7. 民主德国由公民大量出走诱发剧变

  8. 保加利亚在外部压力影响下发生剧变 1991年3月保共领导人日夫科夫(左三)在法庭受审,他坚称无罪

  9. 罗马尼亚剧变因军队倒戈而造成 1989年12月22日布加勒斯特发生了暴动,起义士兵和群众与总统卫队展开了激烈的枪战

  10. 南斯拉夫剧变源于民族联邦分立主义

  11. 戈尔巴乔夫改革及苏联解体 • 加速发展战略与经济体制改革 • 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与政治体制改革 •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与苏共演变 • “八•一九”事件与联盟解体

  12. 经济体制改革 ——1986年2月苏共27大后实施 • 改组中央经济机关; •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范围; • 实行新的劳动工资制度; • 允许个体劳动存在,使地下劳动合法化; • 制定吸引外资的合资企业细则; • 在农业方面推行集体承包制和经济核算制, • 有条件的地方搞家庭承包制和个人承包制。

  13. 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 “完善社会主义”(苏共27大) “根本改革政治体制”(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 “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社会主义思想与革 命性改革》)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苏共28大)

  14. 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 • 1987年《改革与新思维》 • 政治体制改革是推动经济改革的决定因素; • 基本原则是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论; • 中心内容是党政分开,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 1989年《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改革》 如果说在初期认为改革只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 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 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 们的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 1990年《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5. 政治体制改革 • 1987年1月中央全会后改革的重点从经济体制开始转向政治体制,进入“改革工作的新阶段”。 • 1988年6月苏共第19次代表大会提出“根本改革政治体制”的总体方案和基本设想。 • 1989年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议会制形成,初步形成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结构 • 1990年二月全会提出《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行动草案,苏共性质彻底发生变化。 • 1990年3月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修宪,取消苏共是社会领导力量的条款;从议会制到总统制 • 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确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16. 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 • 改革重点从经济体制转向政治体制 • “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不可逆转的极 • 重要的保证” • “根本改革政治体制” •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 • 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17. 苏共二十八大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第一、全面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第二、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第三、否定党的阶级性质,改变党的领导地位。 第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18. 八一九事件 示威者无视政府发布的戒严令公开表示他们反对政变

  19.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后发表电视讲话: “我曾经坚定地赞成保持联盟国家,保持国家完整。最近发生的事件却朝另一个方向发展,国家分裂解体已成为现实,我不能同意发生这一情况……”

  20. 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从 改革到“改向”的反思 1、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的综 合作用的结果 2、东欧剧变是内部矛盾与外 部诱压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对苏联解体原因的不同分析路径 中国学者在“合力论”和“内因主导论”方面的认识没有根本的理论性分歧,但在具体分析路径与现实关切点上有差异 经济主因论 政治主因论 制度主因论(体制论;模式论) 路线主因论(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领袖主因论(葬送说、背叛说)

  22. 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1.苏联剧变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具有决定性作用和根本性的意义。 2.苏联剧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3.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苏联的剧变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其中归根到底是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就苏联本身而言,导致苏联剧变的既有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原因。

  23. 东欧剧变是内部矛盾与外部诱压共同作用的结果东欧剧变是内部矛盾与外部诱压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部因素——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改革持续了30多年,由于内部意见不统一和外部苏联的干涉,改革以失败而告终,结果东欧国家始终没能突破旧体制的框架。 外部因素——长期以来苏联东欧关系的不正常和戈尔巴乔夫调整东欧政策,对东欧产生了深远与直接的影响;西方多年来对东欧进行的和平渗透,以及在1989年东欧剧变中的推波助澜作用是东欧剧变的另一个外部因素。

  24.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所提供的启示 第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第二、必须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 第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第五、社会主义应该是个开放的体系。 第六、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25.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改革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2、我们可以从50至70年代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改革尝试中获得哪些启示? 3、苏共解散与苏联解体留给我们哪些历史教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