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99 Views
§13.1 抗性生理通论. 逆境( stress, environmental stress ): 指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又称胁迫。 抗性( hardiness, resistance ): 指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抗性生理( hardiness physiology ): 研究不良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它们的抗御能力。. §13.1 抗性生理通论. 一 、 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主要症状: ( 一 ) 使细胞脱水; (二)膜系统破坏,膜的酶活性紊乱,代谢无序 , 透性 加大;
E N D
§13.1 抗性生理通论 • 逆境(stress, environmental stress): 指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又称胁迫。 • 抗性(hardiness, resistance): 指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 抗性生理(hardiness physiology): 研究不良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它们的抗御能力。
§13.1 抗性生理通论 一、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主要症状: (一)使细胞脱水; (二)膜系统破坏,膜的酶活性紊乱,代谢无序,透性 加大; (三)光合速率下降,同化物形成减少; (四)呼吸速率也发生变化,或下降,如冻害等;或先 升后降,如低温、干旱;或升高,如染病时; (五)诱导糖类和蛋白质等转变成可溶性化合物。 (∵合成酶活性下降,水解酶活性上升) 二、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 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指植物对不良环境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躲避开。 • 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指植物忍受逆境的作用。
二、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 植物细胞对不良环境的生理适应 (一)生物膜的膜相改变,由正常的液晶相 液相(高温) 或凝胶相(低温). (二)产生胁迫蛋白 如:1 、热激蛋白(heat-shock protein);2、(动,两极中的冰水鱼 )抗冻蛋白 (antifreeze protein)、(植,拟南芥)冷调节蛋白(cold regulated protein);3、渗压素(osmotin):盐胁迫蛋白,如 烟草悬浮培养细胞;4、厌氧多肽(anaerobic polypeptide):厌 水中的玉米苗. (三)清除活性氧(active oxygen) 1、concept:植物组织中通过多种途径产生的超氧物阴离子自由 基、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它们有很强的氧化 能力,性质活泼,对许多生物功能分子有破坏作用,如引起膜的过 氧化作用,产生丙二醛等。 2、cell对活性氧的清除: 如通过SOD将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清 除为过氧化氢,再通过CAT(过氧化氢酶)、POD(抗坏血过氧化物 酶)把过氧化氢分解为水
二、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植物细胞对不良环境的生理适应 2、cell对活性氧的清除: SOD(过氧化物歧化酶): CAT(过氧化氢酶): 统称:保护酶系统 POD(抗坏血过氧化物酶): • 说明:SOD可以清除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为过氧化氢,过氧化 氢再被CAT分解;其中,重要的机理是位于叶绿体中的专一的抗坏 血酸过氧化物酶(POD),可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具体而言, POD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 、谷光甘肽还原酶等共同作用,把过 氧化氢除去,这一系列反应以发现人命名称为:Halliwell-Asada Pathway. (四)渗透调节(osmoergulation) 1、concept:指胁迫条件下,细胞主动形成渗透调节物 质,提高溶质浓度,从外界吸水而适应逆境胁迫的现象。 2、具体物质:最有效的物质之一:脯氨酶(各种逆境下均 显著积累); 此外有:糖、有机酸、K+等。
二、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植物细胞对不良环境的生理适应 (五)脱落酸的调节 1、逆境时ABA的变化:[ABA]↑ 抗逆性↑ 2、外施ABA对抗性的影响:外施[ABA] 抗逆性↑ 外施ABA增强抗逆性的原因: (1)减少膜伤害 (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 (3)改变体内代谢:脯氨酶、可溶性糖及蛋白质↑ . (4)减少水分蒸发。 3、ABA在交叉适应中的应用交叉适应concept:指植物处在一些逆境下,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 ABA--交叉适应的物质基础. 三、提高作物抗性的生理措施 (一)种子锻炼 如:播种前,进行干旱或盐渍处理。 (二)巧施水肥 少N,多P、K (三)施用植调剂 CCC、PP333、JA 、TIBA、ABA
§13.2 植物的抗寒性 • 冻害:零度以下低温;冷害:零度以上低温.-----统称:寒害 一、冻害的生理 (一)冻害的机理 1、胞间结冰伤害 主要原因:细胞质过度脱水,破坏蛋白质 分子和细胞质凝固变性。 2、胞内结冰伤害:主因:机械的损害。即:细胞过度脱水胁 迫,机械胁迫与渗透胁迫,这三种胁迫使膜蛋白质变性,导致K+泵 失活,叶绿体和线粒体功能受阻,最后致细胞死亡. (二)植物对抗寒的生理适应:冬季低温来临前,植物的适应: 1、植物的含水量 ; 2、呼吸 ; 3、ABA ; 4、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5、保护物质 ,如:糖. (三)内外条件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内部因素:不同物种、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 外界条件: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肥料
§13.2 植物的抗寒性 二、冷害的生理 • chilling injury:在零上低温时,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 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 (一)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1、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 2、水分平衡失调 3、光合速率减弱 4、呼吸速率大起大落 (二)冷害的机理 1、第一步:膜相的改变 2、第二步:膜损坏 代谢紊乱 死亡 (三)影响冷害的内、外条件 1、内部条件: 不同作物对冷害的敏感性不同;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或类型的抗寒性亦不同。 2、外界条件: 植物生长速率与抗寒性强弱呈负相关; 低温锻炼能提高喜温植物植物的抗寒性。
§13.3 植物的抗热性 • 热害:高温引起植物的伤害。如:“日灼病” 一、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一)热害症状: (二)热害类型: 1、间接伤害 (1)饥饿;(2)氨毒害;(3)蛋白质破坏 2、直接伤害 (1)生物膜破害;(2)蛋白质变性 二、内外条件对耐热性的影响 (一)内部因素 1、生长环境 环境生植物耐热性强于潮湿、凉冷环境植物。 2、含油量 利于抗热 3、细胞汁液浓度 与耐热性呈正相关。 4、叶片不同年龄:成长叶 嫩叶 老叶;休眠种子耐 热,开花期耐热性差,果实越成熟越耐热。 (二)外部条件 1、温度 2、湿度
§13.4 植物的抗旱性 • 干旱(drought):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 一、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一)有关概念 • 萎蔫: • 暂时萎蔫: • 永久萎蔫: (二)旱害的表现: 1、各部位间水分重新分配 2、改变各种生理过程 二、作物抗旱性的形态、生理特征 (一)作物抗旱性:指作物具有忍受干旱而受害最小,减产最少 的一种特征。 (二)适应干旱条件的特征: 1、形态特征:R.T 2、生理特征:
§13.4 植物的抗旱性 三、渗透调节物质与抗旱性 (一)渗透调节物质种类 1、外界环境进入植物细胞内的无机离子。 2、细胞内合成的有机物。 如高等植物中的脯氨酸,甜菜碱 ,尤其是 是前者。 (二)脯氨酸在抗逆中的作用: 1、作物渗透调节物质 2、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
§13.5 植物的抗涝性 • H2O过多对植物的伤害并不在于水分本身,如 溶液培养。 一、淹水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1、涝害对生理的伤害: 2、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受涝害的程度不同: 3、涝害与环境条件有关: • 静水受害大 (O2 问题) • 污水受害大 (阻塞气孔,影响光合) • 高温受害大 (呼吸强弱问题) 二、植物对淹水胁迫的适应 1、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通气组织。 2、产生胁迫蛋白: 过渡多肽(transition polypeptide)厌氧多肽(anaerobic polypeptide)
§13.6 植物的抗盐性 • 盐害(Salt stress):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造成的 危害. 一、Salt stress对植物的伤害 1、吸水困难 2、生物膜破坏 3、生理紊乱 二、植物对Salt stress的适应 (一)据植物抗盐能力的大小,可分为: • 盐生植物(halophyte):碱蓬等. • 甜土植物(glocophyte):甜菜等. (二)不同植物适应Salt stress的方式 ①盐腺排盐;② 拒盐(根不吸收);③ 隔盐(隔离在液泡中);④耐盐(脯氨酸、甜菜碱)
§13.7 植物的抗病性 • 植物的抗病性:植物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抵抗能力. 一、病原微生物对作物的伤害 1、水分平衡失调; 2、呼吸作用加强; 3、光合作用下降; 4、生长的改变。 二、作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机理 (一)加强氨化酶活性 1、分解毒素 2、促进伤口愈合 3、抑制病原菌水解酶活性 (二)促进组织坏死 (三)产生抑制物质 1、植物防御素(phytoalexin,植物抗毒素) 2、木质素 3、抗病蛋白 • 几丁质酶(chitinase): • β-1,3-葡萄糖酶(β-1,3-glucanase): 病原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PR): • 植物凝集素(lec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