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 概述 】. 定义 :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PU) 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 / 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得名。 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消化液所消化(自身消化)造成的溃疡,除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外 , 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胃 - 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 Meckel 憩室内。 但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就是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Download Presentation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

  2. 【概述】

  3. 定义: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 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得名。 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消化液所消化(自身消化)造成的溃疡,除发生在胃及十二指肠外,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Meckel憩室内。 但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就是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4. 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及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DU)在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过程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别,不少学者认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独立的疾病。但在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等方面有不少相同之处,因此将两者放在一起讨论 溃疡(Ulcer):是指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 糜烂(Erosion):是指黏膜缺损不超过黏膜层

  5. 流行病学资料 本病是全球性多发病,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发病率不同。说明不同时期、地理、气候、种族、遗传、风俗、饮食习惯等因素对本病的影响

  6. 发病率 :10-20%, 南方>北方 城市>农村 DU∶GU, 比率 3∶1 男,女比例 GU 3.6~4.7∶1;DU 4.4~6.8∶1 DU好发于青壮年,GU中老年人多见,约晚十年 秋冬,冬春之交好发 近年老年人发病比率升高,症状不典型 据调查,在我国

  7. 【病因和 发病机制】

  8. 本病为多病因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但胃酸过高, HP感染及胃黏膜保护因素的削弱是产生PU 的最主要因素。也就是说,是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因素与损伤因素失调所致。当损伤因素增强和(或)保护因素削弱时就可发生溃疡。

  9. 天平学说

  10. 保护因素 一 黏膜屏障与黏液/碳酸盐屏障 二 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的更新 三 前列腺素 四 表皮生长因子 五 生长抑素

  11. 侵袭因素 一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二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三 非甾体消炎药(NSALD) 四 遗传因素 五 其他危险因素

  12. NO acid NO ulcer

  13. 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 胃液PH为1.3-1.8。胃蛋白酶是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转变而来,它的生物活性取决于胃液PH,当PH升高到4时,胃蛋白酶就失去活性。抑制胃酸的分泌或中和多余的胃酸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因此胃酸是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

  14. 3 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抑制机制缺陷 胃窦正常泌酸机制 PH<2.5 胃窦G细胞 促胃液素 壁细胞泌酸 H+刺激 十二指肠S细胞 释放促胰液素 食糜 胆囊收缩素 肠抑胃肽 血管活性肠肽

  15. NO HP NO ulcer

  16. HP的发现给认识慢性胃炎、PU的病因、发病机制带来了新概念. 它与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有人认为, HP的发现是医学研究, 特别是胃肠道疾病研究的里程碑! HP的发明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17. 发病机制 “漏屋顶”假说把胃黏膜屏障比喻为“屋顶”,保护其下方黏膜组织免受胃酸(雨)的损害。当黏膜受到HP损害时(形成漏屋顶),就会造成泥浆水(H反弥散),导致黏膜损伤和溃疡形成

  18. 六因素假说将胃酸、胃蛋白酶、胃化生、十二指肠炎、HP感染、高促胃液素血症和碳酸氢盐六个因素综合起来,解释HP在DU发病中作用。即胃窦部HP感染、遗传因素等引起高胃酸分泌,高酸直接损伤上皮或引起继发炎症,使十二指肠黏膜发生胃化生,为HP在十二指肠黏膜定植创造条件六因素假说将胃酸、胃蛋白酶、胃化生、十二指肠炎、HP感染、高促胃液素血症和碳酸氢盐六个因素综合起来,解释HP在DU发病中作用。即胃窦部HP感染、遗传因素等引起高胃酸分泌,高酸直接损伤上皮或引起继发炎症,使十二指肠黏膜发生胃化生,为HP在十二指肠黏膜定植创造条件

  19. 综上所述 GU主要是防御, 修复因素减弱。 机制是:胃黏膜-黏液屏障的破坏, HP感染, 胃排空延迟致胃窦膨胀, G细胞兴奋, 胃酸分泌增多及NSALD对黏膜的损伤 DU是侵袭因素增强的同时防御因素减弱。 机制是: HP感染、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黏膜-黏液屏障的破坏, 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 遗传, 吸烟

  20. 【病理】

  21. 一 部位与数目 GU 胃窦和胃体交界处,小弯,胃角附近 后壁多于前壁 DU球部,少数球后,前壁多见 对吻溃疡:球部前、后壁各见一溃疡 吻合口溃疡:多发于不耐酸的肠侧 数目 多数单发,少数多发

  22. 二 大小及形态 大小: DU d<1cm; GU d<2cm 少数 d>2cm d>3-4cm 形状: 圆形或椭圆型;少数为线样或霜降样 三 深度 浅者累及黏膜肌层, 深者达肌层,甚至浆膜层,少数穿破浆膜层而穿孔。边缘光滑,底部洁净,附灰白或灰黄苔

  23. 活动性溃疡 溃疡周围常有炎症、水肿,底覆厚苔。侵犯血管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时引起穿孔 溃疡愈合期 周围黏膜炎症、水肿消退,边缘上皮细胞增生覆盖溃疡面,底部肉芽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瘢痕收缩周围黏膜皱襞集中

  24. 四 愈合 • 一般4-8周, 短者2-3周, 长者12周以上 • 多次复发或破坏过多, 愈合后可留下瘢痕,瘢痕收缩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引起病变部位畸形和幽门梗阻

  25. 【临床表现】

  26. 临床特点: 1 慢性经过 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2 周期性发作 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 秋冬,冬春发作,天气转暖缓解 3 节律性上腹疼 GU多于餐后1h痛---餐后痛 DU为饥饿疼,进食缓解,有夜疼

  27. 主要症状 • 症状 1 上腹痛 部位 上中腹, 剑下或偏右。 性质 钝痛、灼痛、胀痛、少数不疼, 偶有 剧痛, 或饥饿样不适感 持续时间 约半小时, 1-2小时 或更长 范围 GU如手掌大小;DU为拇指大小 诱因 精神刺激,过度劳累,饮食不慎,气候 变化,进食,饥饿

  28. 2 其他症状 • 全身症状 神经官能症: 失眠,多梦,心慌,闷气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多汗,缓脉 • 消化道表现 饱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 呕吐、流涎等

  29. 二 体征 缓解期 无症状 发作期 GU上中腹或剑突下压疼 DU为上腹偏右局限性压疼 少数因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

  30. 三 特殊类型的溃疡 1 无症状溃疡(15-35%) 2 老年人溃疡 3 复合溃疡(5%) 4 球后溃疡 5 幽门管溃疡 6 巨大溃疡 7 食管溃疡 8 吻合口溃疡

  31. 并发症 出血 PU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约占所有病因的50%, 发病率15-25%, DU>GU,约10-15%患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胃镜检查发现PU 第一次出血后约40%复发

  32. 并发症 三 种 形 式 穿孔 溃破入腹腔致弥漫性腹膜炎(游离穿孔) 穿孔至邻近脏器,被包裹(穿透性溃疡) 溃破入空腔脏器形成瘘管

  33. 并发症 幽门梗阻 见于2-4%的患者,主要因DU和幽门管溃疡所致 功能性、器质性

  34. 并发症 癌变 少数GU可以癌变,DU不会癌变。癌变率1%以下

  35. 检 查

  36. 1、胃液分析 GU胃酸正常或低于正常;DU常有1/4-3/4的患者胃酸分泌过高,故不作为诊断PU的常规

  37. 2、血清促胃液素测定 促胃液素值与胃酸分泌成反比,如同时升高可诊断胃泌素瘤。空腹血清促胃液素>200pg/ml

  38. 3、粪隐血试验 持续阳性应怀疑癌的可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