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98 Views
ECON6171 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 六、 資本理論. 黃春興 清華大學 經濟學系 2013/11. 章節內容. 一、資本的概念 二、資本財 三、資本財的結構 四、資本理論 五、 定靜狀態. 2. 一、 資本的概念. 3. 1. A. Smith.
E N D
ECON6171 奧地利學派經濟理論六、資本理論 黃春興 清華大學 經濟學系 2013/11
章節內容 一、資本的概念 二、資本財 三、資本財的結構 四、資本理論 五、 定靜狀態 2
一、資本的概念 3
1.A. Smith • The annual product of the land and labor of any nation can be increases in its value…by increasing either the number of its productive labors, or the productive powersof those laborers who had before been employed. The number of productive laborers, it is evident, can never be much increases, but in consequences of an increase of capital, or of the fund destined for maintaining them.(WN , p.343):
2.D. Ricardo • 資本可以用 labour-hour作為共同的衡量單位,可用於玉米、機器、牛等。 • 資本同質化:用 labour-hour衡量後,異質資本都就同質化了。 • 價值成本化:資本的價值可根據其投入的勞力和其他投入計算,但都可追溯成labour-hour。
3.C. Menger • 生產:生產結構下的序列行為,從最高階財貨開始轉換,直到第一階財貨(消費財)。 • 資本:非消費財之前每一階段的產出,都是下一階段的資本。 • 資本是異質且具有結構。。
3.1 生產結構 Consumption / consumer goods 0th-order Part 1 Part 2 1st -order Part 1.1 Part 1.2 Part 2.1 Part 2.2 2nd-order Part 1.1.1 Part 1.2.1 Part 1.2.2 3rd-order Part 2.1.1 Part 2.1.2 Part 1.2.2.1 Part 1.2.2.2 4th-order Part 2.1.1.1 Part 2.1.1.2 Kth-order
4. 新古典學派 資本的同質性。 人力資本替代勞動累積。 金融資本取代實物資本。
5. L. Mises • Thesegoods(生產結構中的產出)arecalledcapitalgoods. • Capitalisthesumofthemoneyequivalentofallassetsminusthesumofmoneyequivalentofallliabilitiesasdedicatedatadefinitedatetotheconductoftheoperationsofadefinitebusiness.
5.1 Mises… • Theconceptofcapitalcannotbeseparatedfromthecontextofmonetarycalculationandfromthesocialstructureofamarketeconomyinwhichalonemonetarycalculationispossible. • Inasocialisteconomytherearecapitalgoods,butnocapital.Thenotionofcapitalmakessenseonlyinthemarketeconomy.
二、資本財 11
1. 載體 • 載體 (carrier),可以獨立移動之客觀物體,能將一個主體所寄載之物傳遞給另一主體。 • 例: • 愛神的箭、咒語、巫毒小木人。 • 穿越壕溝上空的子彈、信函上的文字。 • 語言、標籤上的價格。 • 規章、禮節、法律。
2. 傳遞、編碼、解碼 • 主觀的知識、目的、評價等需要客觀的載體來傳達,才能完成人與人的溝通與協作。 主觀主體 主觀主體 客觀 傳遞 ? 編碼 解碼 載體 載體
2.1 載體之例:價格標籤 • 主觀主體:生產者、消費者 • 客觀物體:標籤上之價格 • 寄載之物: • 商品及其銷售意願 • 編碼與解碼 • 生產者對其產品相對於其他商品的自我評價
2.2 載體之例:禮物 • 主觀主體:社會關係下的人 • 客觀物體:禮物 • 寄載之物: • 破格任用、特例處理、法外開恩等的期待 • 編碼與解碼 • 送禮之人的願望與情境
2.3 載體之例:渡船 • 渡船 (ferry) 包括: • 客觀存在的船體、如何維修船體的技術手冊、操作船體的使用手冊、關於海圖與氣象的輔佐情報。 • 船體是客觀的存在,問題是: • 它為何會長的這樣子? • 為何有那些古怪的器具? • 它是誰想出來的?誰建造的? • 它真的能航渡彼岸嗎?
3. 載體的演化 • 載體(渡船)為何長得這模樣? • 過去的航海員和造船師傅,將他們的經驗和知識紀錄(embodied,內嵌)在這艘船體,並不斷修改。這些紀錄包含已編碼知識,也包含默會致知。 • 渡船組合了許多人的知識。
4. 知識的再利用 • 操作者不必完全了解內嵌的知識;只要知道如何操作,就能再利用(reuse)它。 • 再利用的過程: • 利用這艘船時,你已經坐在那些知識和經驗上,它們把你和船體變成一個結合體; • 你在操作中重複利用內嵌的知識和經驗,順利航渡。 • 順利航渡後,你可以在操作手冊或船體中嵌入你新發展的知識和經驗。
4.1 已編碼知識再利用的成本 • 已編碼知識的再利用成本甚低: • K. J. Arrow:知識的發現成本甚大,但邊際使用成本幾乎為零。 • P. Romer:個別廠商的研發具有外部性。 • Cooking menu。
4.2 未編碼知識再利用的成本 • 能意識之知識的再利用成本不容易估算: • Saxenian:Silicon Valley的酒吧 • consultant, Angels (Silicon Valley) • 莫會致知之知識的再利用是不確定的。
5. 資本財作為勞動的載體 • 馬克思的勞動力不滅觀點: • 資本財內嵌勞動力。 • 資本財的價值取決於內嵌勞動力的數量。 • 勞動力在生產中從個人身上轉移到生產物。 • 目的:資本財的貢獻應該歸屬於勞動階級。 • 當資本財作為生產因素時,就像勞動者一樣,會將所含之勞動力貢獻到產出品上。
6. 資本財作為知識的載體 • 資本財是知識的載體,不是勞動的載體 • 渡船內嵌過去航海員和造船師的知識與經驗,資本財也內嵌過去科學家、技師、機器操作員等的知識與經驗。 • 渡船承載著過去投入的知識,也能與現行勞動和知識結合。 • 資本財理論,是知識論的延伸。
三、資本財的結構 23
1. 資本財的分類 • 資本財可依材料分類: • 實體資本財— 金屬、木、石 • 資訊資本財— 書籍、膠捲(文字、圖像)、電子儲存體(+程式) • 人力資本財— 身體(勞力、腦力) • 組織資本財— 家庭、學校、廠商、軍隊、政府 • 制度資本財— 習俗、規範、租稅、市場、法律
2. 資本財的另種分類 • 個人性資本財(個人資本財) • 一個人即可擁有的資本財,包括實體資本財、人力資本財、資訊資本財。 • 社會性資本財(社會資本財) • 無法個人擁有的資本財,包括組織資本財、制度資本財。
3. 資本財的特性 • 資本財的特性: • 可提升勞動的邊際生產力 • 能累積 • 會折舊
1) 資本財可提升勞動邊際生產力 • 亞當史密斯: • 把例行的工作交由機器執行,機器動作比人快許多。 • 一個人可同時看管多台機器。 • 龐巴維克 (Bohm-Bawerk) :遞延生產 • 過去的工作經驗可累積在機械的精巧上。 • 科學知識容易加速機械各部分的精巧。
2) 資本財可以累積 • 資本財的累積,只能是數量上增加,而內嵌的知識量並未增加。 • 資本財的量的增加: • 資本財以量的增加會製造更多相同的消費財,並降低其價格。 • 更多的相同消費財降低消費邊際效用,降低需要,價格將更低。
3) 資本財會折舊 • 載體材質會耗損。 但材質耗損,其內嵌知識並不減少,只是其展現內嵌知識之產出能力已打折扣,直到材質完全耗損。 • 載體結構不會耗損。 但當材質耗損後,架構會變形,而影響內嵌知識的生產力。
4. 折舊是價值的減損 • 折舊不是機器的損壞,是價值的減損。 • 價值指向未來,當未來效益降低時,折舊就出現。 • 當內嵌知識的未來效益降低時,知識的折舊就出現,其載體的價值也跟著降低。 • 知識不會消失,但失去市場就等於滅亡。
5. 資本財的內嵌知識量 • 資本財內嵌知識量愈多(愈好),質量愈高。 • 資本財內嵌知識量的提升需要時間,而內嵌知識量常隨時間累積。 • 新投資的資本財在質量上勝過舊的資本財。
6. 資本財的異質性 • 由於生產過程的主觀性,個人使用的實體資本財可能不同,所採的生產階段數亦不相同。 • 每一生產階段所投入的資本財成多樣化。 • 不同的資本財可以組合成不同的生產過程,雖然有些組合沒有意義。 • 資本財的組合是無限多的。
7. 資本財的報酬率 • 不同的資本財,因其在生產中的角色不同,其報酬率也不同。 • 個人主觀地雇用資本財,包括人力資本財,故其報酬率並非利率。 • 利率是資金的借貸價格,在借貸市場中決定。
四、資本理論 34
1. 資本理論的問題 • 新古典理論討論同質的資本(財),因此其問題只有資本(財)的最適數量問題。 • 奧派的資本財因具有結構性,故其問題在於資本財(內嵌知識)的分工、演化與結合問題。
2. 知識的分工與組合 • 勞動分工,發展成勞動專業化。 • 勞動專業化,發展成知識分工,同時也創造新知識和雛形資本財。 • 雛形資本財,在公開的修正與改進下,接納異質知識而進一步發展。
3. 內嵌知識的更新 • 資本財:異質知識的組合 • 資本財的演進:Baetjer,(1999,2000) • 內嵌知識被更新(資本財的單線演進) • 內嵌新的異質知識(資本財的複雜演進)
4. 構思(Idea ) • BaetjerandLewin(2005) • 構思( Idea ):對內嵌知識重新組合的建議。 • 創新:外在知識的預期重新組合,並預期會有正利潤的構思。
5. 資本財的演進 • 嘗試將構思具體化成雛形的資本財。 • 將雛形資本財開放,允許零散知識的合併(利用)。 • 將資本財設計成「主版--模組」的架構,允許各模組的獨力發展
6. 模組化的優點 • 降低參與改進的進入成本。 • 有利於知識專業化的發展。 • 有利於模組的改進。 • 保護參與者的知識產權。 • 降低資本全面更新的成本。
7. 資本的全面更新 • 在資本財「主版--模組」化後,各模組將獨力發展,進展差異不一。 • 當多數模組進步等先一段距離或某些模組呈現進步遲緩時,主版重新設計。 • 各模組在新主版下繼續發展。
五、定靜狀態 42
1. 定靜經濟(stationary economy) • A. Smith (WN)的定義:國家的財富與其法律與制度(bk i, ch viii)或土地與氣候(bk i, ch ix)完全匹配時的狀態。 • 他以中國為例。 • 定靜經濟下無風險,故工資和利潤都是低的。 • Smith認為快速進步才會提升工資,希望以法律與制度的改變去促進進步。
1.1 悲慘的定靜狀態 • 馬爾薩斯將定靜經濟定義在穩定的人口和穩定的消費。 • 古典學派關懷的人民是一般百姓,關懷的指標是實質消費,不是GDP。 • 「貧窮陷阱」是「悲慘的定靜經濟」 。 • 此情況下,邊際生產力隨人口的增加而遞減,直到薪資率降至維生所得(維生消費)。 • 解決辦法:禁慾,停止人口的成長。
1.2 人口的意義 • 當時人口增加是常態。 • 人口是古典經濟理論的經濟成長來源,與分工和市場規模息息相關。
1.3 定靜經濟的意義 • A. Smith 關心的是僵硬的法律與制度會限制經濟的成長(以一般百姓之消費衡量),而人口是經濟成長的正面因素。 • Ricardo-Malthus改談土地(資源)的限制,視人口是經濟成長的負面因素。 • 80年代,The Club of Rome把限制因素從土地擴大到所有生產投入的自然資源。接著,美國歷史學派引入生態經濟,進一步擴大限制因素的範圍。
2. Mill 的定態 (Steady State) • Mill 接受經濟會不斷成長,但成長會趨近於歷史終點的定態 (steady state,定靜狀態) 。 • 他是以分析角度切入。 • 概念:經濟結構不再改變,經濟穩定進行,經濟單位反覆行動。 • 結構:主要是人口,制度很少談。 • 穩定進行:均衡或朝向均衡。 • 反覆行動:一代重複一代。
3. 新古典成長理論 • Maximize lifetime utility function, subject to lifetime budget constraint and laws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 新古典學派雖以資本為經濟成長來源,也考慮人口增加的貢獻,故其定態的變數是:Y/P, C/P, K/P,或以小寫標示: y, c, k。(Y=社會總產出, C=社會總消費, K=資本總存量,P=總人口數)
2.2 新古典成長理論的定態 • 外生成長理論的定態是 dx/dt=0 • 內生成長理論的定態允許dx/dt=constant>0。(x=y, c, or k;t=time)
2.3 Mises對定態的批評 • 定態下不再有超額利潤或虧損,也就不會出現實社會的擴張與衰退。 • 定態下的經濟活動不再存在時間和不確定性,也就不需要貨幣。 • 沒有時間與不確定性,就不需要企業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