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例析高中新课程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基本方略.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 《 理解历史 》. “ 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况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 ”. 1 、抓住关键,不要全盘照搬。. 教材内容简明精炼,没有太多的铺陈,而材料信息繁杂多样,事物描述具体而生动。这就要求我们在采集材料信息时要抓住关键的短句或字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原封不动地整段的摘抄 。

gag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厦门六中 温才荣 2012.3.16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厦门六中 温才荣2012.3.16 例析高中新课程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基本方略

  2.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理解历史》 • “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接触和探究的过程,获得知识的方法。其次才是涉及历史探究的结果:历史的实际情况发展。要达到这样,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

  3. 1 、抓住关键,不要全盘照搬。 • 教材内容简明精炼,没有太多的铺陈,而材料信息繁杂多样,事物描述具体而生动。这就要求我们在采集材料信息时要抓住关键的短句或字词,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原封不动地整段的摘抄。 •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殖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 【设问】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4. 2、紧扣材料,不要信马由缰。 • 历史材料极其丰富,试题选用的史料既依托教材,又超越教材,力图在新材料新情境中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新知。要紧扣材料信息,不可抛开材料随意发挥而信马由缰答来。 • 材料: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侨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什么是民主》 • 【设问】依据材料,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 3、把握语境,不要顾名思义。 •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表达符号和表达习惯。即使同一个国家,对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定义和表达形式。在解读材料时,要懂得古今语言表述的差异性,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来准确理解材料的信息。 • 材料:(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设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范仲淹的基本主张。

  6. 4、挖掘寓意,不要丢三落四。 • 材料信息的呈现形式不同,有的是容易被发现的显性信息,有的属于容易被忽视的隐性信息。隐性信息往往隐含在材料文字(或表格、图片)的寓意中,或隐含在材料的出处,这是解题时应引起足够重视的。 • 材料一:16~l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 城市人口占 • 总人口比例 5.2 8.2 13.5 17.0 21.0 27.5 51.0 •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 材料二: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 【设问】据材料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7. 5、拓展延伸,不要就事论事。 • 许多地方高考的材料题设置了“启示”类问题。它要求我们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感悟力和使命感。 • 材料: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宋史·王安石传》 • 【设问】综上材料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

  8. 6、表述准确,不要模棱两可。 • 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最终需要通过语言表述出来,这就要求表述语言应规范、科学、完整、准确,要有“历史味”,不能“文学化”,不打擦边球,似是而非。 • 材料一:“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长安久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 材料二:“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 【设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些政治派别的民主思想?在政治体制方面,两者有何不同?

  9. 7、辨别考证,不要观念僵化。 • 有些史料的记述符合历史事实,是客观的;有的史料基于记述者的立场、经验、好恶等因素,是主观的。还有的因为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也有所不同。应克服思维定势,遵循论从史出、孤证不立、辩证客观等科学史观,对材料信息加以甄别和考证。 • 材料: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 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 【设问】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

  10. 8 、明确主题,不要偏离方向。 • 一道材料题不论由几段材料构成,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而每一段材料往往又有一个明确的服务于主题的主旨。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关注一下材料的主题和主旨,可确保解答不偏离方向。 • 材料:(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 【设问】材料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11.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