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415 Views
陶瓷技术居世界领导地位的日本京都陶瓷的创办人稻森胜夫说: “不论是研究发展、公司管理,或企业的任何方面, 活力的来源是‘人’ 。而每个人有自己的意愿、心智与思考方式。如果员工本身被充分激励去挑战成长目标,当然不会成就组织的成长、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技术的发展。”. 因此,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 第一项修炼 —— 自我超越. 颜建晔.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指: 学习不断认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事实。 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根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组织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是否一致。
E N D
陶瓷技术居世界领导地位的日本京都陶瓷的创办人稻森胜夫说:陶瓷技术居世界领导地位的日本京都陶瓷的创办人稻森胜夫说: “不论是研究发展、公司管理,或企业的任何方面,活力的来源是‘人’。而每个人有自己的意愿、心智与思考方式。如果员工本身被充分激励去挑战成长目标,当然不会成就组织的成长、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技术的发展。” 因此,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颜建晔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指:学习不断认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事实。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指:学习不断认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事实。 • 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根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组织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是否一致。 • 因此,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和其余四项修炼的基础。有了它,才能使组织经由系统思考与团队学习的过程,不断改善其成员的心智模式,发挥创造力,朝向共有的理想迈进。
现实和人的愿望之间是有差距的,自我超越就是要突破现实的极限,使个人向愿望方向运动,并在人的一生中持续这样的方向,最终达到或趋向作为个体人类的终极愿望。现实和人的愿望之间是有差距的,自我超越就是要突破现实的极限,使个人向愿望方向运动,并在人的一生中持续这样的方向,最终达到或趋向作为个体人类的终极愿望。 愿景(vision):愿望的景象,它和现实的景象相对。 愿景不仅是美好的构想,而且代表了一种召唤及驱使人向前的使命。 “自我超越”要超越什么? 所谓修炼,就是通过实际运用来验证的一系列练习。 自我超越的修炼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建立个人愿景 • 大多数人对于真正愿景的意识很微弱。有目标,但不一定是愿景,只是生活中适应或解决问题的副产品,想不断地去摆脱困扰的事情,但并不会促进成长。 • 愿景应是内心真正最关心的事。“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作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心力的时候。”——肖伯纳 • 要建立真正的愿景,就要把焦点放在真心追求的终极目标上,这是“自我超越”的基石。
第二方面:保持创造性张力 • 愿景和现况的差距会产生一种将人向愿景推动的力量,即创造性张力(creative tension),它是当人们认清一个愿景与现况之间的差距时,产生的那股正面的力量。 • 在创造性张力产生作用的时候,常常会夹杂着焦虑、悲哀、气馁、绝望或担忧的感觉,这些负面影响可称之为情绪性张力(emotionaltension)。 • 创造性张力和情绪性张力是一对无法调解的矛盾。
情绪性张力会带来难受的感觉,若要解除情绪性张力,只有降低愿景。通常情况下,会形成一个导致愿景不断下降的正反馈链,使人逐步跌回现况甚至更差的境遇:情绪性张力会带来难受的感觉,若要解除情绪性张力,只有降低愿景。通常情况下,会形成一个导致愿景不断下降的正反馈链,使人逐步跌回现况甚至更差的境遇: 未能达成目标 挫折 降低愿景 创造性张力相应降低 暂时缓解情绪性张力 循环 由此可见,消除情绪性张力的代价就是放弃真正想要的愿景。 所以,要想实现愿景,必须保持住创造性张力,忍耐住情绪性张力,用创造性张力战胜情绪性张力。拉向愿景,而不是被情绪性张力拉回现实。
这项修炼的目标:保持创造性张力,使人立于由现况向愿景的方向,而不在于愿景最终能否实现。“愿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愿景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毛姆这项修炼的目标:保持创造性张力,使人立于由现况向愿景的方向,而不在于愿景最终能否实现。“愿景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愿景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毛姆 也就是说,愿景会不会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直努力使之实现。 美国波士顿塞尔提克篮球队的传奇人物罗素(Bill Russell),有保留自己评分卡的习惯。他在打完每一场球之后,用一张满分为100分的评分卡为自己评分。在他的篮球生涯中,他从来没有得过65分以上。很多人说:“可怜的罗素,打了1200多场的球赛,从来没有达到过自己的标准!”然而,就因为他拼命要达到自己的标准,他成了最杰出的篮球运动员。
人们往往在意识的底层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与自我超越信念相反的成见。对自己能力限制的想法,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人们往往在意识的底层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与自我超越信念相反的成见。对自己能力限制的想法,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 第三方面: 看清并正确处理结构性冲突 • 这种力量将我们拉离愿景,而且它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假设,因此是隐性的。
结构的存在会阻碍人向愿景方向运动。 冲突的后果有两种:1、愿景被侵蚀。2、操纵冲突(conflict manipulation)。通过制造负面愿景,来逼迫向愿景方向运动。反而使结构性冲突加剧。
正确解决结构性冲突的修炼,就是诚实地面对真相(commitmentto the truth):并不是指追求一项绝对的真理或追究万有之本原,而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挑战,不断加深对事件背后结构的理解及警觉。 • 使隐性橡皮筋变成显性的,再把它除去,而不是拖着它向前走。 • 经常对否定自己能力的假设发问,一旦发现是成见,成见也就起不了作用了。 努力找出外部因素的内部肇因,加以注意,再经过复杂的系统链最终会消减集中的外部负效果。 • 一旦结构被看清了,它就不可能再囚禁我们。诚实面对真相会变成一股化解结构性冲突的力量。
人类有一个意识层的心(conscious mind)和一个潜意识层的心(subconscious mind),后者的容量远高于前者。 潜意识的功能使极为复杂的工作变为简单的行为习惯,以至我们无法察觉这些复杂性。 工作的程序一旦进入了潜意识,就不再需要表层意识的关注也能自动完成了。 潜意识掌握两类程序:一类来自遗传基因,一类来自学习。 学习从意识的注意开始,逐渐转变为由潜意识来掌管,最终完全进入了潜意识,就算学会了。 第四方面:运用潜意识
因此,自我超越强调潜意识的运用。 把愿景中的一项特定目标或某一方面纳入经常的思考,通过意识的关注使愿景向潜意识渗透。 在潜意识中确立愿景与现况的差距,产生持久的创造性张力。(潜意识不会受到情绪性张力、结构性冲突的影响。)“水面下的冰山不受海面上的风浪与温度影响。” 运用潜意识的要点:发展一般意识与潜意识的契合。使愿景实现,或至少让人保持在趋向愿景的方向上。 意识与潜意识的契合,是自我超越修炼中最重要的部分。
修炼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 感到理性与感性的融合 对周围人、事、物产生同理心 对群体产生使命感 这是趋向人类共同的终极愿景的过程。 将事物的互动关系衔接成环,会发现原本视为外部的力量,实际是与我们自己行动互相关联的内部因素。 “人类以为自我是独立个体,这是一种错觉。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束缚······我们的任务是必须把自己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扩大与周围世界的一体感,拥抱所有的生物与整个美丽的大自然。”——爱因斯坦 总结“自我超越” 〖物我合一〗是【自我超越】的最高境界!
欲知第二项修炼如何,请听方艳分解! “自我超越”层级图 鸣谢:孙建波方艳潘薇薇 谢谢收看! 终极层 • 物我合一活出生命的真正意义 渐变层 • 直觉与理性融合 • 产生同理心 • 产生群体使命感 修炼层 • 建立个人愿景 • 保持创造性张力 • 看清结构性冲突 • 运用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