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四)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四). 空中大學花蓮中心 林鳳珠 102.12.22. 課程大綱. 一、概念理論. 基本概念、理論觀點、社工運用. 二、人類行為. 嬰幼兒期、青少年期、成年期 中年期 、 老年期. 三、社會環境. 家 庭、 學 校、社 區 職 業、政 經、文 化. 生態系統. 學校環境. 學校對人類行為的意涵 p247. 社會化. 個人在日常生活、社區活動、學校生活中獲得社會上的各種知識、技能、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念,透過此過程瞭解社會期望,建立社會價值觀念,並形成參與社會的行為模式。.

ethan-you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四) 空中大學花蓮中心 林鳳珠 102.12.22

  2. 課程大綱 一、概念理論 基本概念、理論觀點、社工運用 二、人類行為 嬰幼兒期、青少年期、成年期 中年期、老年期 三、社會環境 家 庭、學 校、社 區 職 業、政 經、文 化

  3. 生態系統

  4. 學校環境

  5. 學校對人類行為的意涵 p247 社會化 個人在日常生活、社區活動、學校生活中獲得社會上的各種知識、技能、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念,透過此過程瞭解社會期望,建立社會價值觀念,並形成參與社會的行為模式。 學校教育是特殊性、有計畫的社會化過程,協助個人適應社會生活。 學校教育使個體從「自然人」轉向有教養、有較強適應能力的「社會人」的過程。 學校是使小孩離開家庭,並導引他們進入較大社會的主要機構。

  6. 學校引導作為的主要方式P250 將身外的人、物,甚至符號,看作自我的一部份,在情感上產生「視同一體」的感覺 。 一、正式的教導 有意的社會化 無意的社會化 二、獎賞與懲罰 三、暗示與模仿 四、認同作用

  7. 當前學校面臨的問題?P252 四、兩性教育 p256 一、品德教育 波娃「我不是生為女人,而是被教育為女人」 二、中輟學生 角色:人們對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與其行為表現「作為女兒、女學生、老婆、媳婦、母親、你應該~ 性別角色:因著性別屬性而來的社會期待 -社會性別 三、校園暴力 五、教育改革 六、終身學習

  8. 芬蘭教育的成功經驗為何?p260 一、以學生學習為本 二、重視自主學習 三、培養對自己負責 四、強調機會均等 五、重視獨立思考

  9. 社區環境

  10. 何謂社區?都市社區常見問題有哪些? P267 • 社區是居住於某一特定地理區域,具有共同意識與活動場所,以及共同目標,自然形成一個社會互動及服務體系的一個人群。 (一) 人口過剩 (三)住宅問題 鄉村社區 (二)貧窮問題 問 題 (四)犯罪/娼妓 都市社區 (五)環境污染 (六)交通問題

  11. 遊民產生原因?政府可提供的服務內容? P270 住宅問題 界定指標:(1)無固定住所(2)一段時間(二週以上) (3)所得低於基本工資。 產生原因? 失業問題 社會結構 去機構化影響 婚姻問題 失業不會是淪為街友的唯一因素,通常伴隨著家庭、親友等支持體系的瓦解, 個人因素 家庭解組 藥酒癮問題

  12. 遊民產生原因?政府可提供的服務內容? P273 服務 (1)短期-緊急服務:食衣住等基本需求 (2)中期-過渡服務:職訓、身心治療 (3)長期-穩定服務:住宅、就業

  13. 新移民面臨的困境? P278及政府應有之作為? 剛移民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士。 一、定義 (1)生活適應不良 (2)支持網絡薄弱 (3)婚姻穩定性不足 (4)子女教養問題 (5)經濟與就業問題 二、問題

  14. 新移民輔導方案的積極作為 P278 A 去種族中心及歧視觀念 加強語言及識讀能力 B 提供家庭支持 C 強化家庭經濟能力 D

  15. 新移民圖像 截至98年9月底全台共42萬6,297位外籍及大陸配偶,花蓮縣7,442位,在縣市中排名第18位。 佔轄內人口比例高 花蓮縣98年9月外籍配偶人口狀況表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統計 • 外配及大陸配偶佔全縣人口比2.18%,僅次於連江及桃園縣排名全國第3高。 15

  16. 新移民圖像 大陸配偶5,622人佔76%,而東南亞及其他外籍配偶人數為1,780人,佔24%。 大陸配偶佔多數 16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統計(截至98年9月底)

  17. 新移民圖像 外籍配偶中以越南籍587位最多,印尼籍171次之,接續為泰國籍占7%再次之。 越南籍較高 17

  18. 新移民圖像 新移民南北分佈 各鄉鎮分佈依序為花蓮市、吉安鄉、新城鄉、秀林鄉,南區玉里鎮有極高比例。

  19. 職業環境

  20. 生產模式 P295 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 後工業社會 勞力密集 技術密集 知識密集 後工業社會的特徵: 1.服務業為核心 2.以專業為導向 3.以知識為軸心 4.以未來為取向 5.強調教育培訓 高科技產業 生化科技 資訊業、網路通信服務 金融投資業、物流傳輸 娛樂傳播業

  21. 何謂失業?失業的種類?P296 定義:有勞動能力,想就業又找不到工作的現象。 摩擦性失業 需求不足失業 供需失調 發展增長不足 結構性失業 隱藏性失業 社會結構的影響 生產力提高,勞動力閒置 季節性失業 技術性失業 新技術的運用

  22. 建立性別平權友善工作環境的具體作為?P298 具體作為 (一)性別平等的工作環境 (二)完善社會支援體系 (三)女性工作環境的特別保護 (四)開發婦女潛在勞動力

  23. 職場騷擾及職場應有的作為?p301 性騷擾: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的行為。 具體作為 (一)設置適當防治措施 (二)性騷擾防治訓練 (三)內部申訴系統

  24. 政經環境

  25. 政經問題 P320 貧窮問題 人與人間相對的關係 絕對貧窮 相對貧窮 為維持生存的基本標準。 救助法即以最低生活費(台灣省10,244元)來做為區分貧窮標準。 人與人間相較的結果。 不同群體生活及文化會產生不同結果。 Q:何謂貧窮?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貧窮?

  26. 福利國家1 P322 • 由國家提供福利服務,使用社會資源救助窮人。 福利國家的特質(林萬億): 1.國家介入市場經濟。 2.保障國民最基本需求滿足。 3.福利是國民的權利,是社會權,非慈善。 4.福利是國家提供強制、集體與非差別性的直接滿足人民需求為主。

  27. 福利國家 2 P323 極大化 極小化 社會民主主義 保守主義 自由主義 主張福利普及及去商品化,全民獲得高品質福利。 典型代表瑞典等北歐國家 強調維持社會階級,國家是福利主導者,是傳統家庭的輔助。 典型代表法國、德國及義大利。 強調市場導向,國家僅提供低下階層基本、有限度的福利。 典型代表美國、加拿大及澳洲

  28. 台灣福利制度的危機 • 「福利政策」缺漏 • 政治不當干預 • 基金經營不彰 • 福利事權不清 • 缺乏系統規劃 • 法令不夠周延

  29. 文化環境

  30. 文化 P337 • 某特定群體的行為及社會傳遞模式。包括一群人的規範、價值、語言、符號、習俗等。 • 文化的重要性:P339 界 線 規範語言 價值 習俗 符號 行為 一種生活方式 社會互動的產物 個人的人格表現

  31. 請任舉一文化變異類型? (一)P344 優勢文化 次文化 主流文化,社會普遍參與的群體,也主導整個社會文化體系。 某特定群體,有與優勢文化不同的規範、價值等。 主流文化 優勢文化 次文化

  32. 請任舉一文化變異類型? (二)P345 同 化 多元文化 一個族群失去其自身主體性,被主流文化吸收的過程。 對文化差異的認知與尊重。重視不同次團體傳統。 文化1 主流文化 文化2 文化3 種族中心主義 文化相對主義 強調自己的文化優於其他文化。自己的標準是為一正常的生活方式。 用他人文化看待他人行為。不同背景產生不同價值規範。

  33. 文化變遷的來源?P350 (一)回應社會條件或情境變遷 (二)文化散播 (三)創新發明 (四)外來團體強置 在地化 全球化 全球在地化 同時擁有「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的意願與能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