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2.43k Views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三). 空中大學花蓮中心 林鳳珠 102.11.30. 課程大綱. 一、概念理論. 基本概念、理論觀點、社工運用. 二、人類行為. 嬰幼兒期、青少年期、成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三、社會環境. 家 庭 、 學 校 社 區、職 業、政經、文化. 第八章 老年期 ( 65 歲以後 ). 發展主題. 老化現象 疾病(失智) 、 死亡(安寧病房). 生理 層面. 平均餘命、老化生理變化. 一、 社會互動理論 :衝突、功能、符號互動論
E N D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三) 空中大學花蓮中心 林鳳珠 102.11.30
課程大綱 一、概念理論 基本概念、理論觀點、社工運用 二、人類行為 嬰幼兒期、青少年期、成年期 中年期、老年期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三、社會環境 家 庭、學 校 社 區、職 業、政經、文化
第八章 老年期(65歲以後) 發展主題 老化現象 疾病(失智) 、 死亡(安寧病房) 生理層面 平均餘命、老化生理變化 一、社會互動理論:衝突、功能、符號互動論 二、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統整 vs. 絕望 三、自我應驗預言 心理層面 社會層面 一、照顧模式 二、臨終關懷:面對死亡過程 三、全人生活照顧
生理層面1p197 •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逐漸提升 • 101年平均餘命79.5歲 • 男性76.2歲 • 女性83.0歲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9/today-life3.htm
原住民與全體國民平均餘命比較 民國100年 單位:歲
台灣地區主要死因死亡率趨勢圖(民國74-94) 資料來源:衛生署衛生統計資訊網
小辭典 高齡化社會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當社會中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 心理層面p202 • 我國自82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 • 99年底已達10.74%,雖仍較歐美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為低(歐盟各國平均約17%),但較其他亞洲國家為高。 扶養比 扶養比係指依賴人口對有工作能力人口的比率,亦即幼年人口及高齡人口對青壯年人口之比率;用指數來表示即每100個有工作能力人口應扶養多少人 。p203
我國人口金字塔單位:10萬人 台灣的人口轉型,已由高出生率與高死亡率,轉移到低出生率與低死亡率。p202
生育率 • 1950年代初,平均一位婦女於育齡期間(15-49歲)的生育量,達7人 • 1984年平均生育2.1位 • 2003年達1.3人「超低生育率」 • 2010年創下新低,只有0.9位子女 原文: 少子女化與高齡化現象概述 -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1/10098 「誰來照顧老人?」國家需正視人口政策及社會福利制度。
心理層面1-社會學理論p205、p40 • 老人問題是握有權勢的團體不願意改變其既有利益,置老人於不顧。 衝突理論 功能理論 / 交換理論 • 功能理論-強調存在的價值與功能,老年人最主要的功能是文化傳承者。 • 交換理論-社會關係決定於一個人可用來交換的功能價值。 符號互動理論 • 老年人有其形象符號的解釋和判斷方式。 • 次文化理論:同一類屬成員彼此互動多,所形成獨特的規範、文化價值。
衝突理論 P43 • 社會各部門相互關連,強制性的權力關係是社會的基礎,彼此的關係是支配與受支配權力分配關係,會有緊張、失衡與利益衝突等現象產生。 地域、族群、職業 社群 家 社群 社群 社群 社群
心理層面2- p205 功能理論 • 社會裡每個部門、單位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功能。 • 老年人對社會最主要的功能是文化的傳承者。 交換理論 • 社會關係是建立於社會交換。獲得要大於付出,行為才會持續。 • 老年人的社會互動會減少,退休後容易產生問題。 • 人與人間的交往是一種計算得失的理性行為。 • 源以功利主義思想,以經濟學解釋社會現象。 交換理論p40
心理層面3-p205 符號互動理論 符號互動理論 • 老年人有其形象或符號的解釋和判斷方式,需瞭解其形象互動方式。 • 次文化理論:同一類屬成員彼此互動多,所形成獨特的規範、文化價值。例如:青少年次文化、老人次文化-喜歡做什麼、在意什麼、價值觀。 • 個人如何對某一情境所下的定義,才是決定行為的主要因素。 • 變動的,隨著互動方式改變而改變。
心理層面4 艾力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207
心理層面6 p207 自我應驗預言 • 一個人的預期,將會在往後的行為結果中應驗,自己的作為將驗證自己的預言。 • 「你原本預期的是什麼,結果就會受到你的預期影響而成真」。
社會層面1 照顧模式變遷 p209 • 家族照顧 ☆ • 自我照顧 / 配偶相互照顧 • 居家服務 / 外勞照顧 • 機構照顧
社會層面2 長期照護 p212 • 對功能障礙而無法獨立生活的民眾所提供長期的照護服務。 • 以日常生活活動(ADL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s)及認知功能評估量表為評估工具,決定個案是否有長期照顧的需要及服務類型。 • 以「社區為基礎」,並以「在地老化」為目標。以在家庭中受到照顧與保護為優先原則,機構式照顧僅是補救措施。 • 以全人觀點出發,非僅疾病、問題或失能為對象。
社會層面3 臨終關懷 p209 • 一套組織化的醫療方案,提供末期病人完整之身、心、靈照顧,積極緩解其身體及心理等不適,協助病患有尊嚴、且有品質地走完人生最後旅途。 1.以照顧為主:著重疼痛控制與情緒支持。 2.重視生命品質 3.尊重生命尊嚴:病患掌握自我死亡權利。
社會層面4 p210 • 臨終前的五個階段 否認 隔離 討價還價 憂鬱 憤怒 接受
家庭 • 我的家庭(一句話) • 家庭功能有哪些? • 目前社會上家庭所面臨的挑戰?
第九章 家庭 p223 家庭變遷 家庭面臨的挑戰 家庭功能 家庭型態 婦女就業 正面、負面影響 雙薪家庭的挑戰 一、為難之處 二、處遇策略 家庭暴力 特殊家庭 一、繼親家庭 二、隔代教養 三、單親家庭
家庭變遷 1 p223 家庭發展的挑戰 • 出生率下降 • 人口老化 • 單親增加 • 女性就業增加 • 跨國婚姻增加 • 失業率升高
家庭變遷 2 p224 家庭功能
家庭變遷3 台灣主要家庭型態 P226 • 祖父母負教養責任 • 缺乏角色認同對象 • 教養照護不足 • 情緒行為困擾 • 學業成就低落 • 認同問題 • 父母角色 • 手足相處
繼親家庭 p233 繼親家庭的問題 • 家庭成員的認同 • 繼父母威信難以建立 • 繼手足相處困難 「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在打「我們」的孩子 • 親生父母的從中阻擾 • 家庭財務管理複雜
單親家庭類型 p237 遭遇未婚生子、離婚、喪偶等 協議分居,婚姻關係未終止 夫妻一方生病或入獄 兩地夫妻
單親家庭圖像 花蓮縣單親家庭狀況(89年12月底) • 花蓮縣單親家庭女性單親佔單親戶67% • 以女性喪偶單親2,955戶(44%)為高,次為未婚或離婚女單親1,612戶(23%)。
單親家庭 p237-239 需求 策略 • 經濟問題 • 角色負荷過重 • 子女教養問題 • 心理調適問題 • 經濟補助 • 就業協助 • 子女受教育 • 心理治療 • 法律諮詢
家庭暴力 p230 何謂家庭暴力 • 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行為。 • 包含配偶(如前夫妻、同居人、男女朋友)、親子、手足、姻親之間的身體、語言、精神、性虐待、經濟控制、及財物破壞。 家暴法規定: • 夫妻或前夫妻。 • 現在是或曾經是事實上之夫妻關係、家長家屬或家屬間關係者。 • 現在是或曾經是直系血親或直系姻親。 • 現在是或曾經是四等親以內之旁系血親或姻親
一般虐待的型式包含 1、身體虐待 • 以徒手或使用器皿、武器等傷害當事人。如推、踢打當事人、摑當事人巴掌、掐當事人脖子等等。 2、情緒虐待 • 威脅傷害她或他的家人、朋友、寵物,破壞個人的物品,剝奪個人的金錢、睡眠,語言上的辱罵或行為上的騷擾等。 3、性虐待 • 強迫對方進行性行為、逼迫對方看色情影片或圖片、其他不適當的性對待等。 4、經濟虐待 • 在經濟上控制配偶,使當事人無法擁有經濟自主權,而不得不忍受施虐者的控制與傷害。
目的是為了駕馭她/他,為了要彰顯自己的權力,為了要威嚇對方說我是老大、我是權威目的是為了駕馭她/他,為了要彰顯自己的權力,為了要威嚇對方說我是老大、我是權威
家庭暴力 p230 擔心 策略 • 擔心子女 • 經濟議題 • 畏懼施暴者 • 從一而終傳統觀念 • 自覺 • 經濟自主 • 法律協助 • 心理輔導 • 學習因應>安全計畫 • 增權
家庭暴力被害人安全計畫書 • 當我與施虐者還住在一起時 • 我可以將我的處境告訴我的家人,同事、老闆、朋友,我覺得我可信任誰 。 • 我將訂一個「暗號」,當我需要幫助時,我可以打電話給親友,用暗號讓他們知道我需要幫助,我的暗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當我意識到爭吵即將發生時,我會設法到家中比較安全的地方去,我會盡量靠近出口、電話,我也會讓我的施虐者認為我已經讓步,設法讓他也冷靜下來,因為在時機未到之前,我得保我自己的安全。 • 當我覺得將要發生暴力時,我可以趕快到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如在辦公室時:___________ ;在家時:__________ ;在公共場所:_________。 • 我會告訴較年長的子女,如果遇到緊急狀況,設法保護自己的安全,向外求助,不要和施虐者有正面衝突。我會教導我的女如何打電話報警,我會確定他們知道家中的正確地址、電話。 • 我會告訴子女一個暗號(例如:見到某個窗簾拉下),看到暗號就不要進入家裡,應立即打電話求助。 • 我應將一些錢、證件等重要物件放在家中一個安全的地方:____________ ,在緊急時我可以立即帶著這些必須的物品離開。 • 我可以將這些證件、換洗衣物、孩子的用品等東西放在 或 家,必要時他們可以代為保管或送來給我。
家庭福利服務 p240 • 協助家庭生活關係的調整、維持及發展的社福體系。 >>>支持、補充與替代家庭服務 • 以家庭整體為對象,提供家中弱勢人口福利。
第十章 學校 p247 意涵 功能 一、品德教育 二、中輟學生 三、校園暴力 四、兩性教育 五、教育改革 六、終身學習 問題與調適
學校對人類行為的意涵 p247 社會化 個人在日常生活、社區活動、學校生活中獲得社會上的各種知識、技能、行為模式與價值觀念,透過此過程瞭解社會期望,建立社會價值觀念,並形成參與社會的行為模式。 依照預定計畫,採取適當步驟,直接教導學習價值及規範。 p250 有意的社會化 在自然的人際交互關係中,如暗示、模仿與認同作用中,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無意的社會化 學校教育是特殊性、有計畫的社會化過程,協助個人適應社會生活。
學校對人類發展的功能 p249 學校教育使個體從「自然人」轉向有教養、有較強適應能力的「社會人」的過程。 學校是使小孩離開家庭,並導引他們進入較大社會的主要機構。 功能 (1)家庭與社會的整合 (2)選拔人才 (3)文化傳遞 (4)傳授知識、訓練技術 (5)社會化
學校的引導作用(社會化的引導機制)P250 • 將身外的人、物,甚至符號,看作自我的一部份,在情感上產生「視同一體」的感覺 。 一、正式的教導 二、獎賞與懲罰 三、暗示與模仿 四、認同作用
學校面臨的問題 P252 兩性教育 p256 品德教育 波娃「我不是生為女人,而是被教育為女人」 中輟學生 角色:人們對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與其行為表現「作為女兒、女學生、老婆、媳婦、母親、你應該~ 性別角色:因著性別屬性而來的社會期待 -社會性別 校園暴力 教育改革 終身學習
芬蘭教育的成功經驗 p260 一、以學生學習為本 二、重視自主學習 三、培養對自己負責 四、強調機會均等 五、重視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