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紫草科 Boraginaceae [ 概述] 多为草本,常密被粗硬毛。 单叶互生,常全缘。

紫草科 Boraginaceae [ 概述] 多为草本,常密被粗硬毛。 单叶互生,常全缘。 花两性,辐射对称,多成单歧聚伞花序;萼片5;花冠5裂,成管状、辐状或漏斗状,喉部常有附属物;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 2室,每室2胚珠,有时4深裂而成假4室,每室1胚珠。 果为4小坚果或核果。 本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为: 萘醌类色素:如紫草素 , 具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如天芥菜春碱 、 多刺凌德碱 、 大尾摇碱等。. [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软紫草属( Arnebia) :新疆紫草(软紫草)、内蒙紫草 紫草属( Lithospermum L.) :紫草.

dymp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紫草科 Boraginaceae [ 概述] 多为草本,常密被粗硬毛。 单叶互生,常全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紫草科 Boraginaceae • [概述] • 多为草本,常密被粗硬毛。 • 单叶互生,常全缘。 • 花两性,辐射对称,多成单歧聚伞花序;萼片5;花冠5裂,成管状、辐状或漏斗状,喉部常有附属物;子房上位,2心皮合生,

  2. 2室,每室2胚珠,有时4深裂而成假4室,每室1胚珠。2室,每室2胚珠,有时4深裂而成假4室,每室1胚珠。 • 果为4小坚果或核果。 • 本科的特征性化学成分为: • 萘醌类色素:如紫草素,具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 •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如天芥菜春碱、多刺凌德碱、大尾摇碱等。

  3. [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 软紫草属(Arnebia):新疆紫草(软紫草)、内蒙紫草 • 紫草属(Lithospermum L.):紫草

  4. 紫草 Radix Arnebiae • 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 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 的干燥根。 • 主产于新疆、东北、华北、内蒙等省区。

  5. 新疆紫草(软紫草) • 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有光泽,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十余层重叠,易剥落。 • 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中心常显紫色。 • 气特异,味微苦、涩。

  6. 紫草(硬紫草)  • 呈圆锥形,扭曲,有分枝。 • 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粗糙,有纵纹及细小支根痕,外皮有时呈鳞片状剥裂,根头残存茎基。 • 质硬而脆,断面皮部深紫色,木部较大,灰黄色。

  7. 内蒙紫草 • 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扭曲。 • 根头部略粗大,顶端有1~数个残茎,被短硬毛。 • 表面紫红色或暗紫色,皮部略薄,常数层相叠,易剥离。 • 质硬脆,断面皮部紫红色,木部较小,黄白色。 • 气特异,味涩。

  8. 新疆紫草含紫草素(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等。紫草、内蒙紫草与新疆紫草的化学成分相似。新疆紫草含紫草素(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等。紫草、内蒙紫草与新疆紫草的化学成分相似。 • 药理实验表明: • 几种紫草的水、醇提取物与紫草素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抑菌与抗病毒作用。

  9. 本品性寒,味甘、咸。 •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 用于治疗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病症。 • 用量5~9g,外用适量。 • 另外在我国一些地区作紫草入药的尚有:天山紫草等的根。

  10. 唇形科 Labiatae(Lamiaceae) • [概述] • 多为草本,多含挥发油而有香气。 • 茎呈四棱形。叶对生,单叶,稀复叶。 • 花两性,两侧对称,成轮状聚伞花序;花萼合生,通常5裂,宿存;花冠唇形,通常上唇2裂,下唇3裂;

  11. 雄蕊4枚,2强,贴生在花冠管上;雌蕊子房上位,2心皮,4深裂成假4室,每室含胚珠1枚。雄蕊4枚,2强,贴生在花冠管上;雌蕊子房上位,2心皮,4深裂成假4室,每室含胚珠1枚。 • 果实由4枚小坚果组成。 • 主要特征性活性成分: • 二萜类:如丹参属植物中所含的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等,具抗菌消炎、降血压及活血化瘀、等作用。

  12. 香茶菜属植物中的冬凌草素、延命草素具抗菌消炎和抗癌作用。香茶菜属植物中的冬凌草素、延命草素具抗菌消炎和抗癌作用。 • 多含挥发油,如薄荷油、荆芥油、广藿香油和紫苏油等有抗菌、消炎及抗病毒作用。 • 黄酮类成分:如黄芩苷、黄芩素等,均有抗菌消炎作用。 • 生物碱类:如益母草碱、水苏碱。

  13. [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 鼠尾草属(Salvia) :丹参、甘肃丹参(甘西鼠尾草)、南丹参等。 • 黄芩属(Scutellaria):黄芩、滇黄芩(西南黄芩) 、粘毛黄芩、丽江黄芩、甘肃黄芩、半枝莲等。 • 益母草属(Leonurus):益母草、细叶益母草、突厥益母草。

  14. 薄荷属(Mentha):薄荷、留兰香、辣薄荷。 • 香茶菜属(Rabdosia):香茶菜、冬凌草、溪黄草等。 • 裂叶荆芥属(Schizonepeta):裂叶荆芥、多裂叶荆芥。

  15. 紫苏属(Perilla):紫苏、回回苏(鸡冠紫苏、野紫苏)。紫苏属(Perilla):紫苏、回回苏(鸡冠紫苏、野紫苏)。 • 重要药用植物还有: • 广藿香、夏枯草、连钱草(活血丹)、地瓜儿苗、藿香(土藿香)等。

  16. 薄荷 Herba Menthae •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 • [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香气。 • 茎直立,方形,有倒向微柔毛和腺鳞。

  17. 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有疏柔毛和黄色腺鳞。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有疏柔毛和黄色腺鳞。 • 轮伞花序腋生;萼钟形;花冠淡紫色,近辐射对称,冠檐4裂,上裂片较大, • 顶端微2裂;雄蕊4;子房4裂,花柱着生近子房底部。 • 小坚果卵球形。

  18. 薄荷 轮伞花序

  19. [采制] • 7~8月割取地上部分,供提取挥发油用;10~11月割取,供药用。采收时宜选晴天,收割后晒至半干,捆把,堆放1~2天,再摊开晒至全干。 • [产地] • 主产于江苏、安徽、江西等。

  20. [性状] • 茎方柱形,有对生分枝; • 表面黄棕色或带紫色,棱角处有柔毛;质脆,断面白色,中空。 • 叶多卷曲皱缩,展开叶片呈长圆形或卵形,稀被柔毛,有凹点状腺鳞。

  21. 薄荷性状 • 茎上部腋生轮伞花序,花冠多数存在,淡紫色。 • 叶搓揉时有特异清凉香气;味辛凉。

  22. [显微特征] 茎横切面呈四方形 • 表皮为1层长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腺鳞、小腺毛及非腺毛。 • 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四棱角处由厚角细胞组成。内皮层明显。 • 韧皮部狭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在四棱处发达,导管类多角形,木纤维多角形,射线宽窄不一。 • 髓壁细胞大,中心常呈空洞。

  23. 粉末 淡黄绿色,微有香气。 • ①腺鳞由头、柄部组成。 • 头部顶面观球形,侧面观扁球形。由6~8个分泌细胞组成,内含淡黄色分泌物; • 柄极短,单细胞,基部四周表皮细胞10余个,呈辐射状排列。

  24. ②小腺毛头部椭圆形,单细胞,内含淡黄色分泌物;柄为单细胞。②小腺毛头部椭圆形,单细胞,内含淡黄色分泌物;柄为单细胞。 • ③非腺毛由1~8个细胞组成,常弯曲,外壁有疣状突起。 • ④表皮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形,垂周壁略弯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细胞中常含黄色橙皮苷结晶;气孔直轴式。

  25. [化学成分] • 新鲜薄荷茎、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 • 挥发油无色,淡黄色或呈黄绿色,有薄荷香气,味辛辣清凉。 • 油中主要成分l-薄荷醇约77%~87%,L-薄荷酮约10%等,以及多种游离氨基酸等。

  26. [药理作用] • ①抗病毒抗菌作用 • ②中枢兴奋作用 • ③止痛作用 • ④抗早孕作用

  27. [功效] 性凉,味辛。 • 宣散风热,清头目,利咽,透疹。 •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痛、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等病症。 • 用量:3~6g。 • 薄荷油为芳香剂、驱风剂、调味剂,用于皮肤,能产生清凉感并减轻疼痛。

  28. [附] 薄荷油 • 为新鲜叶、茎经水蒸气蒸馏,加工得到的挥发油(又称薄荷白油)。 • 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特异清凉香气,味初辛,后凉。 • 本品为芳香药、调味药、驱风药。 • 口服一次剂量为0.02~0.2m1,一日为0.06~0.6ml。外用适量。

  29. 薄荷脑 • 为薄荷油中的一种饱和环状醇。 • 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 • 功效同薄荷油。 • 用量0.02~0.1g。

  30. 绿薄荷 • 又名留兰香,原产欧洲,现我国大量栽培,所含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藏茴香酮(carvone),不含薄荷醇,油香气悦人,多用于牙膏生产与食品工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