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47 Views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一.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非生产性的消耗支出,满足纯社会共同需要 财政支出要首先保证该类支出项目 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 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等。.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 属于国家基本职能所需要的支出; 非生产性活动. 二、行政管理费 (一)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E N D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 • —— 购买性支出之一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 非生产性的消耗支出,满足纯社会共同需要 • 财政支出要首先保证该类支出项目 • 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 • 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 •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等。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 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 • 属于国家基本职能所需要的支出; • 非生产性活动
二、行政管理费 (一)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按费用要素区分,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
(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绝对量是增长的,但其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应呈下降趋势。 从理论上说,行政管理提供的是社会经济运行所必需的秩序,属于必需品,人们对它的需求一般不随收入增长而相应增加。因此其支出增长速度不应超过经济增长。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及国际比较 1.规模和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五”至“四五”期间,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持续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增长较快,近年才有所下降。 2.国际比较
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 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表4-3 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决定行政管理费规模的关键因素: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机构设置的多少,工作人员的多少 我国在较长时间内政府机构和人员过分膨胀,且公用经费缺乏明确界限,预算约束软弱。
官民比例 背景资料:机构改革与我国的行政支出改革 1978年 汉朝 明朝 1997年 建国初期 唐朝 清朝 1:30 1:7934 1:3927 1:2299 1:911 1:294 1:50
三、国防费 (一)我国国防政策 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及其变化和构成 (三)国际比较 背景资料:美国的国防预算是如何制定出台 首先由国防部确定预算要求,然后由管理和预算署审查国防部要求并得到总统的认可。每年年初国会开始举行会议前,总统将国防预算申请提交国会。国会在每年9月30日以前审查预算申请,并通过相关法案。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一、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 此类支出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归为非生产性支出. • 归为非生产性支出,只是某种静态的相对的意义 • 从动态的、绝对意义上说,文教科卫事业的发展能提高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的素质并改善三者结合的方式,从而促进物质财富的生产。 • 归为非生产性支出的意义,是要求在安排国民收入使用时,让文科卫支出占有重要的位置
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表4-6 文科卫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二、教育支出 •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实践中,各国政府往往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教育服务具有一定的私人品的特性
教育服务被看作混合品,其外部效益表现在: 1.公民收益:受教育的公民能更好的理解并执行公民职责,这有助于减少行政和治安成本 2.消费者收益:能传播、获得并且判断信息 3.生产者收益:对劳动力进行教育是日益增长、日益复杂化的经济的持续要求 多样化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宗教或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价值、行为、看法与习惯等方面的合理差异的认可和接受,从而减少社会紧张与冲突
政府干预教育的其他理由: • 教育是科技进步的源泉,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 机会均等; • 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 在某些情况下,教育是“优值品” 注意:不同层次的教育效益外溢程度不同,国家在教育成本中承担的份额因此有所差别。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投入总量大幅度上升,形成了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投入的教育投资格局。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和效益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金投入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收益最大,既能促进效率又有助于实现公平。 我国的现状:教育经费规模偏低和教育经费级次结构失调。
国家类型 初级:中级:高级 世界平均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1: 2.7: 3.0 1:2.7:12.8 1 : 1.2 : 2.9 1 : 1.5 : 2.2 中国: 1996年全部教育经费 2001年 2004年 1 : 2.6 : 21.6 1 : 2.0 : 17.1 1 : 1.6 : 10.0 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 表4-9 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三级教育人均教育经费对比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
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 (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地位 • (二)国家的科技投入政策 • 1.科技投入机制 • 2.税收激励 • 3.政府采购
(三)财政的科学研究支出 政府干预科研的原因: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许多科研成果具有公共品的特点 市场难以对科研人员的付出做出合理的评价 基础性、公益性以及高新科技的科研经费须由政府承担,应用性的科研经费可由微观经济主体来承担。
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 表4-10 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 (四)国际比较
四、卫生支出 (一)政府介入医疗卫生事业的理由和范围 1 政府介入医疗卫生领域的理论依据 • 医疗服务的市场缺陷(信息不对称) • 公共卫生属于公共品 • 出于公平的考虑 • 商业保险的局限性
2 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公共服务范围 政府应介入的主要方面 • 提供医疗卫生领域的纯公共品和部分准公共品; • 纠正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缺陷 • 补助穷人,使其获得相应的基本医疗服务
政府需要和能够提供的服务 • 公共卫生服务(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疾病监控、卫生研究、医疗救助等) • 基本医疗服务
基本医疗服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能力和大多数人的卫生服务需要,保证向全体居民提供一定水平的、负担得起的成本低、效果好的医疗服务。是基于政府为保障最基本的人权——健康权而提供的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能力和大多数人的卫生服务需要,保证向全体居民提供一定水平的、负担得起的成本低、效果好的医疗服务。是基于政府为保障最基本的人权——健康权而提供的服务。
(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投入情况及国际比较 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 卫生费用总规模和政府投入规模偏低,政府卫生支出占总卫生支出的比重偏低。
(三)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三)我国当前卫生医疗体系的缺陷和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1 SARS危机的启示 2 当前医疗卫生体系的缺陷
1 政府投入不足,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 2 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未全民覆盖 3 城乡、区域和不同阶层之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4 居民医疗卫生负担加重,医疗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
我国一些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所拥有的医生数、医院床位数和一些大型医疗设备数已经达到或超过经济发达国家的拥有水平,而那些符合公众利益、具有更大社会效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尤其是涉及70%人口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则因政府投入有限和社会筹资困难而发展缓慢。我国一些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所拥有的医生数、医院床位数和一些大型医疗设备数已经达到或超过经济发达国家的拥有水平,而那些符合公众利益、具有更大社会效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尤其是涉及70%人口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则因政府投入有限和社会筹资困难而发展缓慢。
3 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思路 • 基本目标——建立覆盖全民的卫生医疗保障制度和不同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和个人积极参与的基本模式 • 建立“三重”保障制度 • 进行卫生医疗和药品公共定价、药品购销制度和卫生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提出,2009-2011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