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607 Views
99 年度教育部雲嘉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計畫.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教學資源中心 製. A-a-4 活化實務教學能量. 99 年 8 月 26~29 日 音像學院 「不叫你拍片」紀錄片夏令營. 99 年 11 月 4 日 文博學院 數位影像教材製作. 99 年 11 月 10~11 日 視覺學院 21 世紀藝術教育. 99 年 11 月 23~26 日文博學院 文博學院論文實習成果發表會. 99 年 12 月 2 日 教務處 數位典藏與教學實務講座. 99 年 12 月 4~5 日 通識教育中心 烏山頭文化事件簿 - 田野調查影像工作坊.
E N D
99年度教育部雲嘉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計畫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教學資源中心 製
A-a-4活化實務教學能量 99年8月26~29日 音像學院 「不叫你拍片」紀錄片夏令營 99年11月4日 文博學院 數位影像教材製作 99年11月10~11日 視覺學院 21世紀藝術教育 99年11月23~26日文博學院 文博學院論文實習成果發表會 99年12月2日 教務處 數位典藏與教學實務講座 99年12月4~5日 通識教育中心 烏山頭文化事件簿-田野調查影像工作坊 100年1月4~5日 應用音樂系 音樂工程多面向發展研討會:藝術與未來新視界國際研討會 100年1月23~24日文博學院 2010藝術史教育扎根計畫南區教師研習營 100年3月17日 文博學院 臺南孔廟祭孔儀式與禮樂文物拍攝計畫成果首映及座談會 100年3月24日 教務處 教學成長座談會─人文學門核心期刊(THCI Core)與學術生態
2010 師生教學成長 –「不教你/妳拍片」的紀錄片夏令營 活動時間:99年8月26-29日 活動地點:音像大樓放映廳 活動目的: 深層教導如何去製作,從個人心理延展至社會,顛覆以往已有的觀念,以拓展各個領域為目標。
教師專業成長系列講座(一)-數位影像教材製作教師專業成長系列講座(一)-數位影像教材製作 活動時間:11月4日(四)14:00-16:00 活動地點:藝術史學系306教室 主講人:張政緯老師 活動目的: 學習數位化日益重要,以及提升教師影片製作技術。此講座主要教導如何利用學習數位化教材製作之基本觀念與技巧,結合現有教材,透過專業影像技術,達到最佳教學環境。
教師專業成長系列講座-21世紀藝術教育 第一場:11月10日(三)18:00-20:00大崎社區MIGA展覽空間 第二場:11月11日(四)13:00-16:00南畫廊M1教室 主講人:中國武漢大學趙冰教授、高雄師範大學吳瑪悧教授 活動目的: 11月10日以「文明的不在場證明」為主題,於MIGA藝文空間舉辦座談,空間內展覽正是由本校碩士生吳科毅所策劃。趙冰教授與本校、高師大師生有熱烈的對談。 11月11日舉辦專題論壇,分別為趙冰教授演講「中國當代藝術教育趨勢觀察」、吳瑪悧助理教授演講「解放藝術—藝術跨領域的教育實踐想像」。同時邀請單增老師分享其杭州美術學院之教學模式,及目前大陸之藝術創作型態;張清淵老師則分享其於韓國學術交流時的參展情形與韓國策展的形式。
文博學院論文實習成果發表會 日期時間:11月25-26日 地點:文博學院NG101教室 活動目的: 透過碩士生及大學部高年級生的實習成果分享,以及論文發表,並邀請夥伴學校師生參與,期望藉由此機會增進校際間師生們的互動,加強研究與教學上的成效。此外,改變以往的單向教學方式,採取雙向教學,提升教學品質。
從網路走向雲端─數位典藏與教學實務系列講座從網路走向雲端─數位典藏與教學實務系列講座 活動時間:99 年12月 2日 活動地點:南藝大遠距教室 主講人:林彥宏老師 、林芳志老師 活動目的: 林彥宏講師以「網路教學素材搜尋與利用」為題,介紹今日的網路搜尋方式,以及台灣可使用的數位網路資料。林芳志講師則是以「數位教學素材秘笈」為題,簡述數位相機、掃描機,以及繪圖軟體的基本功能。
烏山頭文化事件簿 —田野調查影像工作坊 活動時間: 99年12月4-5日、12月30日成果展 活動目的: 透過培訓課程,串連八田與一、烏山頭與平埔族等三大元素。協助師生以分組拍攝的方式,挖掘烏山頭地區的特殊人文景致與議題,拓展學員的影像視角,與增加拍攝的實戰經驗。
音樂工程多面向發展研討會:藝術與未來新視界國際研討會音樂工程多面向發展研討會:藝術與未來新視界國際研討會 活動時間:100年1月4~6日 活動地點:〈臺北場〉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高雄場〉高雄市立美術館演講廳 活動目的: 除注重傳統音樂工程之錄音、後製技術外,更從音樂工程實踐出發,拓展至各個領域,並與國際趨勢接軌。此外,亦討論表演藝術管理領域之經典議題,與國內官方、國內外知名學者與相關企業界進行學習交流。藉此增進學術理論、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獲益良多。
2010藝術史教育扎根計畫南區教師研習營 活動時間:100 年1月23-24日 活動地點:國立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第三演講室 活動目的: 為推廣藝術史教育,豐富高中職及大學通識課程教師的教學內涵,由本系的中國藝術史、西洋藝術史及臺灣美術史等領域專業師資,進行專題講演。
臺南孔廟祭孔儀式與禮樂文物拍攝計畫成果首映及座談會 活動時間:100年3月17日 活動地點: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中央講堂 活動目的: 針對釋奠禮以及在儀式過程中扮演要角的禮樂文物進行記錄,拍攝內容包含了2010年秋祭典禮前的備器、備饌以及秋祭當天的釋奠禮等過程。 會中邀請臺南孔廟以成書院石榮峰理事長、方省策總幹事、方省雲院生、國立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李麗芳組長、臺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李雪慈秘書、資深導覽員盧芳蕙女士等貴賓,與南藝藝術史學系師生一起就臺南孔廟釋奠禮及其相關文物的有形、無形文化價值之保存紀錄和傳承教育進行座談。
教學成長座談會─人文學門核心期刊(THCI Core)與學術生態 活動時間:100 年3月24日 活動地點:臺南藝術大學 遠距教室 活動目的: 此講座目標為提升師生學術研究品質,以及加強學術風氣,期望能此次講座,達到此目標。
A-b-2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專精研究計畫 100年3月10~27 音像學院 「藝樣/瞬間」 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所師生攝影聯展暨東港影像紀錄展 100年4月21日 音像學院 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講座系列一 「蓮心花開」紀錄片講座 100年5月2~31日 音像學院 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講座系列二 「電影物‧人物情」影像文物展 100年5月4~5日 音像學院 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講座系列三 「紀錄‧資料庫‧社區影像」講座 100年5月25日 音像學院 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 講座系列四 影片手沖技巧理論與實務
「藝樣/瞬間」 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所師生攝影聯展暨東港影像紀錄展 • 此攝影展分為二部份: • 第一部份為結合「靜照攝影美學實務」課程,由張照堂老師教授拍攝理念,並鼓勵學生從生活及事件中,透過相機紀錄影像。 • 第二部份為結合「紀錄片製作課」課程,由井迎瑞老師帶領同學以行動研究方式,長期拍攝紀錄東港王船的製作過程,主要內容包括:造船師傅的技藝、燒王船的民間信仰與意義、王船儀式與歷史、在地文化與文化產業的結合。
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 「藝樣/瞬間」師生作品暨東港影像攝影展開幕茶會 • 在「雲嘉南資源中心」的經費補助下,將課堂上學習成果,以靜態和動態影像方式呈現,於成大藝坊展出,並為提供師生對影像的任何想像,增進教學研究。 • 3/24舉辦座談會,並邀請第三十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張照堂教授及攝影家陳伯義,為本攝影展分享影像拍攝、影像閱讀的經驗。 時間:2011/3/10-3/27 地點:成大藝坊 光復校區活動中心一樓 座談會 時間:2011/3/24 10:10~12:00 與談人:張照堂/陳伯義
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 「藝樣/瞬間」師生作品暨東港影像攝影展開幕茶會 成大長官開幕致詞 成大長官開幕致詞 第三十屆「行政院文化獎」 得主張照堂教授致詞 參展師生一同上台發表創作理念
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 「藝樣/瞬間」師生作品暨東港影像攝影展開幕茶會 張照堂教授現場與成大師生分享攝影技巧及理念 參展學生與成大師生分享其創作理念
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 音像學院與音樂學院的跨領域合作 東港王船從建造、出巡及燒王船之過程,不只有靜態攝影展,也有動態影片的播放,此影片是使用35釐米影片拍攝,並且由本校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學生-陳怡儒作曲,曲名為:王船祭。企圖利用音樂結合影像的感染力,用音樂畫出台灣地圖。 此攝影展由不同系所同學的加入,讓讓影像跨足於不同學科領域中,也讓學生發揮更多影像的想像力。
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講座系列一「蓮心花開」紀錄片講座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講座系列一「蓮心花開」紀錄片講座 活動日期:100年4月21日 活動內容: 法國導演尚若白Jean-Rober熱心於弱勢團體的照顧,利用本身對紀錄片的熱愛,透過鏡頭,訴說在蓮心園慈善基金會啟智中心院生的生活。 此次特邀尚導演,以外國人的立場,拍攝紀錄片,關懷台灣弱勢團體,現場除播放《蓮心花開》紀錄片,也請導演在現場與學生們交流拍片心得。
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講座系列二「電影物‧人物情」影像文物展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講座系列二「電影物‧人物情」影像文物展 活動日期:100年5月2-31日 活動內容: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學院,長期推動「電影文化資產維護與保存」的理想,已經開始獲得了社會的認同與迴響,近期獲得許多民眾及企業捐贈珍貴的影片及攝影器材,他們期望這些影片及攝影器材未來能發揮教育功能,嘉惠學子。故舉辦捐贈記者會外,亦將其影像文物展出,讓更多人了解電影文物的歷史。
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講座系列三「紀錄‧資料庫‧社區影像」講座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講座系列三「紀錄‧資料庫‧社區影像」講座 舉辦日期:100年5月4~5日 活動內容:為發揮本校音像學院特色,動員「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所」及「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老師,從影像紀錄、保存、影視工業管理、動畫未來趨勢,做一系列講座。 「紀錄‧資料庫‧社區影像」講座分為二天進行,探討主題包括:紀錄雲之南之行動研究、影像資料保存與維護、影像教育與美學、南台灣影視工業之探討以及動畫之美等。
100年5月25日 音像學院 2011歷史影像文本跨領域講座系列四影片手沖技巧理論與實務 • 手沖及手製影片的美麗 • 邀請畢業於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電影創作所,現於美國教授影像拍攝之講師,以影片手沖技巧為主,教授影片種類、手製影片,並以影片播放解說為主。 • 影片手工沖印實務 • 國家電影資料館專員郭榮平先毛,曾於大都沖印擔任影片沖印工作,故主要介紹沖印廠的一般工作流程,及在沖印時所遇到的問題及趣聞。
B-a-3數位典藏與資料建置 • 綠色小組影片查詢平台 • 平台簡介: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網站、部落格 • 影片數位化修復 • 《劇場》雜誌複製 • 台視新影資料表對照 • 8釐米沖印機
平台簡介:綠色小組查詢平台(測試版) http://203.71.54.12/VideoArchive/myLogon.aspx 本計畫添購6U的硬碟儲存系統,讓三千多筆影像資料得以安全地異機備份,這些三千多筆影像資料為「1984年至2002年台灣社會運動紀錄片」,待影片數位化及整理完畢後,可提供給雲嘉南伙伴學校及大眾上網查詢及學術研究。 6U硬碟容量:可儲存3148部影片,約18萬8千多小時之影片。
平台簡介: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網站 www.filmarchives.tnnua.edu.tw 本中心網站主要介紹本中心影片維護與保存工作,利用網路介紹給更多人了解影像保存的重要性,主要分為四部份:影片資料庫的查詢平台、最新消息及活動公告、影片維護與保存知識傳播及學術論文資料等。
平台簡介: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部落格 http://tnnuaarchive.blogspot.com/ 本部落格是以非學術、輕鬆口語介紹影片、文物保存的相關事物或新聞,從影片維護與保存到紙類、古物的修復的相關文章亦放於此,另外,也會特別介紹舉辦活動的花絮報導,加強與網友的互動,並提升網友對影片維護與保存的重視。
數位化影片修復-劉必稼 與成功大學「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合作,提供陳耀圻導演於1967年所拍攝的《劉必稼》影片做為主要修復之影片,利用影像作去交錯(de-interlacing)的動作, 及根據不同奇偶場採用移動補償(Motion compensation)的方式來對隨機汙點雜訊作修復。將影片中的瑕疪和雜音部份做修復,此試驗及成果可供未來數位修復技術之改善,無疑為學術及科技上的一大突破。 此處瑕疪已減少
數位化影片修復-劉必稼 首先使用Sony Vegas,將原始檔依不同的聲源,切成不同的片段,再依序將聲音片段輸出成個別的聲音檔。將原始檔切成不同的片段主要是為了去噪的效果,相同類型的聲音,去噪起來效果比較好。但是完成後的音訊檔還有雜訊存在,一種有點規律的叩叩聲,貫穿了整個音訊檔,如何消除此叩叩聲,將是未來需持續努力的目標。 降噪後 降噪前
《劇場》雜誌複製 書背因已破爛不堪,無法辦視,利用數位修復技術還原。 修復後 修復前 提升學習成效面 「劇場」雜誌在1960年代對於台灣的實驗電影、劇場、文藝思潮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未來「劇場」雜誌復刻版出版後,可學生深入解台灣影像藝術史的系譜學,進而豐富歷史觀點。
1.本校目前典藏新聞與紀錄影片,以臺視公司1962~1987年為主,民國 51-76年共約10,100捲。 2.自民國51年10月10日台視新聞開播以來,其拍攝製作之新聞及世界新聞之數量,逐日增加,但因台灣電視公司所提供「台視新聞資料表」的新聞片單,卻有些許出入,故由兼任助理逐筆校對。 台視新聞新聞影片畫面擷取 52年2月15日 非洲農業技 術人員講習班第二期開學 52年2月14日 非洲茅列塔尼亞新聞部長曼古斯訪問本公司 52年2月8日 張穆儀義士返抵祖國
八釐米沖印機運達及安裝教學 八釐米沖印機,是上世紀50-80年代通用之活動影像(電影)所使用之機具,由於媒體科技的發展,「八釐米」電影系統早已退出世界市場,在台灣也已經絕跡,然而從教育的立場出發,八釐米電影系統又極具教育價值,對於學生瞭解活動影像之「原型」(proto type)與媒介發展歷史甚具價值, 未來將提供給雲嘉南區域伙伴學校相關科系沖印使用。
活動影像 學員之家庭錄影帶委託轉檔並典藏於本校 8釐米影片維護與介紹 影像轉檔介紹 16釐米、35釐米、錄影帶維護與介紹
E-b-1 多元輔導促進學習計畫 100年3月7日~6月3日 語文中心 「南藝語文補給站」第18梯次 100年3月24日 語文中心 英文拼字競賽、校際English Talk Show競賽 100年4月28日 語文中心 「衝破英語封鎖線」講座、5月5日「天籟之音」講座 、5月26日「一路電到長春藤:豁出去學英文」講座 100年5月19日 語文中心 Talk show 大賽 100年3月10日~4月28日每週四 學務處 自我與學習電影欣賞暨討論團體 100年4月27日 學務處 藝術史學系專業實習及分組之學長姐分享說明會一 6月9日藝術史學系專業實習及分組之學長姐分享說明會二
語文中心 「南藝語文補給站」第18梯次 活動時間: 100年3月7日~6月3日 活動主旨:為提升校內學生、教職員工及有興趣之社會人士的語言能力,本校語文中心提供多元語言學習機會,藉此開拓文化觀與國際視野。此梯次承蒙「99年度雲嘉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計畫案」的補助,得以讓全校教職員與師生免費學習,報名情形相當踴躍。
語文中心 英文拼字競賽、校際English Talk Show競賽 活動日期:100 年 3月 24日、100 年 5月 19日 活動主旨: 英文拼字競賽 (1)透過「英文拼字大賽」,檢測本校學生學生的英文拼字能力,並藉由競賽活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字彙程度。(2)以語言訓練中心全民英檢中級參考字表為考題範圍(3)除了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透過比賽前的準備過程,學習團隊合作及工作分配,增加學生參與大型賽事的經驗。 校際English Talk Show競賽 (1)透過「校際English Talk Show競賽」,以談話性節目型態方式(如:「全民開講」、「父母冏很大」、「大學生了沒」),由組員自行決定對話節目之主持人與來賓,主持人和來賓彼此間互動問答。(2)鼓勵本校及雲嘉南伙伴學校之在學學生報名參賽,藉由此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們之聽力與口說能力,提高學生們於公開場合的演說及表達技巧,以其提高學生們通過聽力與口說檢測的比例。(3)由各組指導老師提供學生們優良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跨文化涵養與國際觀的培養。
語文中心 「衝破英語封鎖線」講座、「天籟之音」講座、「一路電到長春藤:豁出去學英文」講座 活動日期: 100年4月28日 、 5月5日、 5月26日 一、透過三場語文系列講座,串連學生們的學習困難處、音樂欣賞、學習心得分享等三大元素,共同承載本計畫之語文系列講座,一方面拓展本校師生的語文知識,一方面增加學生們的學習動機。 二、三場語文系列講座在具體的成果方面,除了增加學生們學習英文的樂趣,藉著講座後的心得分享及資源交流,學生們更能以多元方式來提升其英文程度。 三、以講師現有之投影片教材、講義,再利用電腦輔助教具(如:圖片、音樂、影片等),實際應用於講座現場,以提升學習成效。 四、對於本次講座的整體滿意度達95%,顯示本次講座活動相當成功。
自我與學習電影欣賞暨討論團體 舉辦日期:100年3月10日~4月28日 每週四 舉辦主旨: 透過自我成長相關影片的討論與分享,鼓勵學生在面對學習困境時,能自我激勵且尋找自我突破之方向。 3/10 我想當第五名 3/17 舞動人生 3/24 扶桑花女孩 4/14 聽見天堂 4/28 攻其不備
藝術史學系專業實習及分組之學長姐分享說明會一藝術史學系專業實習及分組之學長姐分享說明會二藝術史學系專業實習及分組之學長姐分享說明會一藝術史學系專業實習及分組之學長姐分享說明會二 舉辦日期:100年4月27日、6月9日 舉辦主旨: 透過大四學長姊向大二學弟妹分享系上專業實習及分組之過程與抉擇,提供學弟妹透過經驗的分享,能為自己做出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