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林曉芳助理教授 E-mail: goodly@mdu.tw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 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林曉芳助理教授 E-mail: goodly@mdu.edu.tw. 試 思考: 學校 老師的教學 — 用過去學習的知識, 教現在的學生, 適應未來的生活。. 教育部函 ( 臺訓 ( 三 ) 字第 1010049898 號 )( 發文日期: 101/4/5). 學校及教師 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議題教學時,應 依課程綱要審慎使用教學媒材 ,並依說明辦理。 近日報載某國中教師於課堂播放墮胎紀實影片,引發各界討論一案,本部再次重申教師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議題教學,於選用輔助教材協助教學時應注意原則如下:.

Download Presentation

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林曉芳助理教授 E-mail: goodly@mdu.tw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 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林曉芳助理教授 E-mail: goodly@mdu.edu.tw

  2. 試思考: 學校老師的教學— 用過去學習的知識, 教現在的學生, 適應未來的生活。

  3. 教育部函(臺訓(三)字第1010049898號)(發文日期:101/4/5)教育部函(臺訓(三)字第1010049898號)(發文日期:101/4/5) 學校及教師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議題教學時,應依課程綱要審慎使用教學媒材,並依說明辦理。 近日報載某國中教師於課堂播放墮胎紀實影片,引發各界討論一案,本部再次重申教師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議題教學,於選用輔助教材協助教學時應注意原則如下:

  4. 教育部函(臺訓(三)字第1010049898號)(發文日期:101/4/5)教育部函(臺訓(三)字第1010049898號)(發文日期:101/4/5) (一)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六)實施要點四,教材編輯、審查及選用規定:學校得因應地區特性、學生特質與需求,選擇或自行編輯合適之教材。但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自選教材應送「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

  5. 教育部函(臺訓(三)字第1010049898號)(發文日期:101/4/5)教育部函(臺訓(三)字第1010049898號)(發文日期:101/4/5) (二)任何輔助教材所選用之影(像、圖)片播放前應作完整的課程輔助說明,並顧及學生收視反映與心理輔導;或將部分可能引發爭議的畫面以剪輯等方式先行處理。 (三)選用輔助教材教學時,應考慮是否有助於學生思索與傳達真正的教學意涵,及能否引導學生朝向較正確的方向思考,建立保護自己、尊重異性,進而落實性別平等與生命教育之旨意。

  6. 教育部函(臺訓(三)字第1010049898號)(發文日期:101/4/5)教育部函(臺訓(三)字第1010049898號)(發文日期:101/4/5) (四)學校應依性別平等教育法及各教育階段課程綱要,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建立學生正確之性別觀念;在性別平等教育各項議題實施教學需使用教學媒材時,應依前述原則選擇適宜教學媒材,以提供完整之教育內容。

  7. 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 • 語文 • 健康與體育 • 生活 • 藝術與人文 • 數學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社會 • 綜合活動

  8. 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 • 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 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 • 欣賞表現與創新 • 規劃、組織與實踐 •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 運用科技與資訊 • 表達、溝通與分享 • 主動探究與研究 • 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9. 九年一貫課程—重大議題 重大議題的教學規劃,希望不佔用任何的教學時數,藉由轉化學科知識的內涵,反應社會趨勢,以達成知識生活化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可以設計為統整課程的「主題」,依照課程設計者的教學需要融入其他學習領域中(莊明貞,2009)。

  10. 九年一貫課程—重大議題 • 資訊教育 • 環境教育 • 性別平等教育 • 人權教育 • 生涯發展教育 • 家政教育 • 海洋教育

  11. 將性別平等教育列為重大議題的目的 • 性別平等教育(gender equity education),即希望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促使不同性別或性傾向者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不因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的性別因素而受到限制; • 更期望經由性別平等教育,促進不同性別者在社會性別之實質平等,亦期能與國家社會之整體發展相互配合,共同打造性別平等之多元社會。

  12. 核心能力 • 性別的自我瞭解:瞭解性別在自我發展中的角色,以培養健康的自我概念。 • 性別的人我關係:探討性別發展與社會文化互動的關係,以建立平等的人我互動關係。 • 性別的自我突破:發展積極的行動策略,以建立和諧、尊重、平等的性別關係。

  13.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目標 (1)瞭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2)瞭解自己的成長與發展,並突破性別的限制。 (3)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並發展長處。 (4)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5)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構性別平等之社會。 (6)建構不同性別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14. 性別平等的理念及內涵 婚姻與家庭 性別與法律 性別與工作、教育機會 媒體與性別 社會文化與性別 • 兩性差異 • 性別角色 • 性教育 • 性侵害與性騷擾 • 兩性關係與互動

  15.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三 章 課程、教材與教學 第17條 • 學校之課程設置及活動設計,應鼓勵學生發揮潛能,不得因性別而有差別待遇。 • 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四小時。

  16.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三 章 課程、教材與教學 第17條(續) • 高級中等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 • 大專校院應廣開性別研究相關課程。 • 學校應發展符合性別平等之課程規劃與評量方式。

  17.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三 章 課程、教材與教學 第18條 • 學校教材之編寫、審查及選用,應符合性別平等教育原則;教材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性別觀點。

  18.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 三 章 課程、教材與教學 第19條 • 教師使用教材及從事教育活動時,應具備性別平等意識,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 • 教師應鼓勵學生修習非傳統性別之學科領域。

  19. 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 「本法第十七條第二項所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旨在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

  20. 同志教育納入國中課程 2010/03/08 為「同志」(同性戀)議題納入2012年起實施的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暖身,台灣教育部宣布,2010年將先以編製教師手冊、教師研習的方式,將「同志教育」及「多元情慾」融入國中的性別平等課程。 教育部已將同志議題列入2012學年實施的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重大議題,下學年的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教科書中,就會納入相關的內容。

  21. 因應國中小要教同性戀議題,教育部九十七年出版《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並委託東華大學編製《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國小階段)、高雄師範大學編製《性別好好教》(國中階段),又請杏陵醫學基金會成立「性教育教學資源網」,提供老師教學參考。 在性教育教學資源網上,提供台北市民政局出版《認識同志手冊二○○九》內容,裡面列有同志世界的三十一問,譬如問:同性戀是不是不正常?回答是:同性戀者是少數,少數不代表不正常,就好像在台灣,原住民、客家人、外籍人士或者像是左撇子都是少數,但我們都在學習尊重這些少數人的權益,並不會說他們是不正常。

  22. 教育部100.5.19臺秘管字第1000081749B號函附件 • 中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並把同志教育和多元情慾納入備課教材,是否會對學童造成負面影響? • 透過教育方式提升學生與學校人員之性別平等意識,將多元性別教育融入課程,並非要引導學生改變自我性傾向,而在於營造多元性別友善之教育環境、減少性別霸凌與歧視。使學生認知與尊重不同性傾向者,進而摒除對同性戀、雙性戀者的偏見與歧視。

  23. 什麼是性別? 性別認同: 生理的 心理的 社會的 男 女 性取向: 同性戀 雙性戀 異性戀 跨性別

  24.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應如何設計與實施,才能達到效益?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應如何設計與實施,才能達到效益? • 體認知識社會建構的意義 • 重視課程結構的改變 • 修正由男性角度建構知識的霸權 • 重組學校教學科目的知識主體、學科語言、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 • 提供男女學生批判思考的空間與機會 • 容許學生詰問知識的真假與有效性

  25. 從一個簡單的問題看性別~ 警察局長在路邊與一位老人談話,這時跑過來一個小孩,急忙地對警察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 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麼人?」 警察局長說:「是我兒子。」 請問:這二個吵架的人跟警察局長是什麼關係?

  26. 洞察力 有個男人和他的兒子發生嚴重的車禍,男人不幸身亡,兒子則被送往醫院的急診室。抵達醫院時,急診室醫師倒抽了一口氣說:「這男孩是我的兒子。」 請問這位醫師是男孩的誰?

  27. 檢視課程與教材 曾慧佳(2005)以N.Noddings「關懷」概念作為檢視社會的性別教育教材。發現雖然教科書中的女性名字和圖片有增加,但課程仍是以男性為價值中心,故有必要再檢視課程創造者與使用者的動機是否具有性別平等的概念。

  28. 檢視課程與教材 Scott & Schau (1985)分析教科書的內容,發現書本的圖片主角大多以男性為主,對女性的形容多以負面的語彙、男女間的職業存在著刻板印象。

  29. 課程設計改革進程 • Jacobs(1989)、Burns(1995)、Fogarty(1991)認為統整課程是 一個演化而來的連續性課程概念 (如下:統整連續體)

  30. 融入式課程(Infusion Curriculum) 「融入」有「傾入、注入」的意涵,以外來者的型態傾入主要領域課程中,但這樣的課程設計多為臨時性的教材,缺乏緊密的課程結構,實施效果不易持久。 故需將課程重新概念化,使所需要融入的課程和另一個領域的課程,兩者統整成為一個新的課程結構。

  31. 融入式課程(Infusion Curriculum) 因此,將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緊密地與欲融入課程之課程標準裡的單元作結合,將原有結構解體並緊密的重整,使看似不相同的兩門課程,無論是課程目標或課程內涵都重新加以組織與整何為一門課程。 換言之,融入式教學應蘊含著整合、統整的意思。

  32. 融入的發展模式 • 融入-侵入式課程 • 融入-統整式課程 • 融入-轉化式課程

  33. 融入-侵入式課程 在課程發展歷程中,以外來者的形態傾入所謂的主要領域課程中,如以特別的議題整合於課程中,一開始多以附加、添加的型態出現,而令原來的課程有被侵入的感覺。

  34. 融入-統整式課程 兩種以上課程在融合之際,目標希望藉由優勢課程緊密的結合,達成若是課程的課程目標,最理想的方式應是尋求將原有的結構解體並緊密的重整,使不同課程重新加以組織整合為一體。因此,融入式課程應有整合或統整的意涵。

  35. 融入-轉化式課程 可從二方面解釋:一為個體文化轉化於主流文化中,以達成文化認同;二為個體經由課程的學習後,內化為個人的知識,將知識轉化為情意與行動,成為個人行事的準則與生活態度,並化為積極參與社會的動力。

  36. 融入式課程取向在轉化知識,而不僅是添加知識。融入式課程取向在轉化知識,而不僅是添加知識。 • 轉化課程的實施,即是將整個課程重新概念化,使所需要轉化的課程內化為另一個領域的一部分,兩者統整成為一個新的課程架構。

  37. 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 Banks & Banks(1993)提出有層級性模式: • 貢獻取向:利用節慶或特殊場合介紹特殊貢獻人物或英雄。 • 添加取向:在既有的課程結構,將某些特殊議題或概念,以添加的方式進行。 • 消除取向:將課程中有偏見與歧視的內容消除或修正,但原來的課程架構與主要內容是不改變的。

  38. 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 • 轉化取向:課程結構、性質皆有改變,能以不同文化、族群的角度來建構自己的概念。 • 社會行動取向:學習者對重要社會議題作假值的澄清與反省思考,採取行動解決問題。 • 整體改革取向:要實施多元文化教育,需要將整個學校環境系統加以改變,營造多元文化的教育情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學習。強調正是、非正式、潛在課程的規劃,並顧及學校其他系統的配合。

  39. 教師進行教學可能面對的困境 • 採用消除或添加取向的途徑,往往未能使教師體認多元文化精神,但卻反而增加教師對此類課程的負荷感。 • 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設計的理想,是將各族群的文化精華或特色融入現有的課程綱要中,但又不增加學生原有的學習負擔。 • 融入式課程取向在轉化知識,不在添加知識,必須以不同文化角度來建構自己的概念、主題,以轉化課程目標結構。

  40. 四種課程融入方式 • 直接使用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如演講、工作坊等; • 間接使用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如文創作品、影片、圖片等; • 應用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如將社會或政治議題加入性別平等教育的概念。 • 角色示範:教學者隨時檢視自己是否有性別科板印象或偏見或歧視。

  41. 課程融入與融入式教學參與者 • 專家設計:校外的專家編寫成教科用書,提供教師和學生使用。 • 教師設計:由學校教師自行設計教材,其中可能結合不同專長教師、社區家長,或諮詢校外的專家,但學生並未參與。

  42. 課程融入與融入式教學參與者 • 師生共同設計:學習方案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協商、合作設計出來的。 • 學生設計: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或需要所設計研究的主題,教師則在旁提供諮詢或協助。

  43. 可採用的教學策略 • 討論會 • 辯論會 • 拍賣會(價值澄清) • 專家解說會 • 影片的欣賞與分析 • 角色扮演

  44. 教學模式-問題中心模式(problems-based learning) 問題中心模式的起點在一個真實的生活問題,教師的課程規劃和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問題解決過程是同步進行。為了解決問題,師生必須共同經歷一個循環的歷程: 對問題的理解與計畫 行動與分享 對行動的反省 對行動策略的再思考與修正 (Drake, 1998)

  45. 教學模式-故事中心模式 說故事的課程(Narrative curriculum)此種模式是藉由已存在的歷史、生活問題或文學故事,透過故事內容來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的經驗,建立個人的觀念。

  46. 教學模式-故事中心模式 故事模式(story model) 此種模式是藉由圍繞於個人、文化與全球性的故事發展,試圖引導個人成長與促進社會改變(Drake, 1998)。

  47. 社會議題與融入式課程設計 教育與社會相結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惟學校教育課程常自限於學校圍牆內,無法與國內外社會議題相結合,致使學生在校所學與社會需要脫節。 故將學校教育和社會議題作結合,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其重要途徑之ㄧ即為重大社會議題之關注,並將其融入課程之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