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84 Views
静 脉 麻 醉 药 intravenous anesthetics. 药理学教研室 王国贤. 概念和分类. 定义 : 凡经静脉途径给药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分类 :巴比妥类; 非巴比妥类. 应用: 麻醉诱导;静吸或静脉复合麻醉. 理 想 条 件. 易溶于水 ,溶液稳定,可长期保存 刺激性小,注射无痛,不产生静脉炎 误入动脉不引起痉挛和栓塞 在体内无蓄积,可重复用药 代谢不依赖肝功能,代谢产物无活性. 理 想 条 件. 作用快、强、短,诱导平稳,苏醒迅速 毒性低,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少而轻
E N D
静 脉 麻 醉 药intravenous anesthetics 药理学教研室 王国贤
概念和分类 • 定义:凡经静脉途径给药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 分类:巴比妥类; 非巴比妥类 • 应用:麻醉诱导;静吸或静脉复合麻醉
理 想 条 件 • 易溶于水 ,溶液稳定,可长期保存 • 刺激性小,注射无痛,不产生静脉炎 • 误入动脉不引起痉挛和栓塞 • 在体内无蓄积,可重复用药 • 代谢不依赖肝功能,代谢产物无活性
理 想 条 件 • 作用快、强、短,诱导平稳,苏醒迅速 • 毒性低,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少而轻 • 麻醉深度易于调控,镇痛、肌松强 • 有特异拮抗剂 • 目前没有各方面都符合理想的
优 点(与吸入麻醉药比) • 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 • 无呼吸道刺激性; • 化学性质稳定:无燃烧、爆炸 • 不污染手术室空气 • 诱导、起效快( 1个臂-脑循环内起效)
缺 点 • 麻醉作用不完善,均无肌松作用,除氯胺酮外均无明显镇痛 • 消除有赖肺外器官,剂量过大难以迅速排除,多有蓄积作用 • 全麻深度不易控制,苏醒较慢,苏醒后有后遗效应(倦怠、嗜睡) • 分期不明显,表现不典型
弥补方法 1、严密监测,尤其应加强呼吸、循环管理 2、控制注射速度和剂量 3、复合用药
第一节 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CNS抑制:小剂量镇静,中剂量催眠,大剂量抗惊厥或麻醉,过量呈呼吸、循环抑制
硫 喷 妥 钠thiopental sodium超速(短)效巴比妥类
体内过程 • 脂溶性高,与CNS有特殊亲和力,静注经一次臂-脑循环(10s)便发挥作用, 30s脑内达峰浓度。但迅速再分布,5min后脑内浓度降至峰浓度一半,单次注药病人苏醒迅速。 •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再分布最初于骨骼肌 ,15min与血浆浓度达平衡。 再分布于——脂肪: 与脂肪亲和力高,但脂肪血运差,开始分布少。剂量过大或多次注射,脂肪成为药物储库。血浆浓度↓时药物从脂肪缓慢释放→苏醒后又有长时间睡眠。 肥胖病人用量应以除去脂肪的体重计算。
分布受体液pH影响:pKa7.6。酸中毒解离↓,进入脑组织↑→麻醉↑分布受体液pH影响:pKa7.6。酸中毒解离↓,进入脑组织↑→麻醉↑ • 肝脏降解速度慢,半衰期11.6h。 **肥胖病人Vd增加而致半衰期延长;小儿肝清除率更快而致半衰期缩短。 • 易透过胎盘。
作 用 机 制(不清) • 突触前效应:减少Ach释放; • 突触后效应:减少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与其受体解离的速度——增强GABA作用。 • 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催眠 • 选择性抑制交感神经节中传导——血压下降。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 中枢抑制(镇静、嗜睡、意识消失、“宿醉”) • 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55 • 无镇痛、肌松作用。小剂量使痛阈降低。 • 脑血管收缩,脑血流减少,颅内压下降;降低脑代谢——脑保护作用 • 脑电抑制:低幅慢波—高幅慢波—等电位。 • 抑制SSEP、AEP呈剂量依赖性:即使等电位,但其成分始终不消失。
心 血 管 系 统 • 抑制延髓血管运动中枢,降低中枢性交感神经活性,→外周容量血管扩张,回心血量↓ →血压↓, • 抑制心肌收缩力 • 血容量正常者:血压一过性↓,心率反射性↑代偿。 * 低血容量、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正在使用β受体阻断药→血压↓↓ • 不增加心肌的应激性。只有在缺氧或CO2蓄积时才引起心律失常。
呼 吸 系 统 A、抑制延髓和桥脑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降低→呼吸抑制:频率↓、潮气量↓,甚至呼吸暂停,与呼吸抑制药(阿片)伍用更易发生; B、易诱发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交感抑制,副交感占优势
对肝肾损害轻: 使肝血流轻微↓, 血压↓→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尿量↓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松弛贲门括约肌——引起返流误吸; • 其他:降低眼压;对糖代谢无影响;血钾一过性下降;深麻醉时抑制宫缩。
临 床 应 用 淡黄色粉剂,易溶于水,水溶液室温下可保存24h;现配现用。药液呈强碱性,pH10.5~11,不可与酸性药相混。 不单独以此药施行麻醉 主要用于:全麻诱导、控制惊厥 、脑保护 • (基础麻醉——小儿,少用 ) • 颅脑手术时降低颅内压 (脑复苏)
不 良 反 应 • 呼吸抑制;血压骤降;诱发喉痉挛;反流误吸 • 过敏反应:1/3万; • 心率↑→心肌耗氧量↑ ——心动过速、冠心病不宜用 • 刺激性强:强碱性,误注入动脉引起强烈收缩,肢体和指端剧痛、皮肤苍白、动脉搏动消失——立即由原动脉注入普鲁卡因、罂粟碱等血管扩张药或臂丛阻滞。处理不及时→肢体坏死。 • 酶诱导作用,增加卟啉生成——诱发卟啉症(血紫质症)急性发作。
禁 忌 证 • 呼吸道梗阻; • 支气管哮喘; • 卟啉症(紫质症); • 严重失代偿心脏病(心功能IV级)、心血管状态不稳定的情况:如休克、脱水
美索比妥 • 药理作用与硫喷妥钠基本相似 • 对血压影响轻, • 很少引起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 • 易引起肌张力↑,已基本不用。 硫戊比妥 • 与硫喷妥钠基本相同,无突出优点,已基本不用
第二节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 广义: 苯二氮卓类、阿片类镇痛药、 普鲁卡因及本章节介绍的药物
丙泊酚propofol,又名异丙酚、二异丙酚 • 不溶于水,脂溶性高,制剂为异丙酚乳剂 ,使用前需振荡混匀,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静注。 250C贮存,但不宜冷冻。 • 肝脏代谢,肾脏排泄,代谢产物无活性,适用于连续静脉输注维持麻醉。无蓄积 • 作用机制未明,主要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的作用——镇静、催眠、遗忘
[药理作用] • 1.CNS 起效迅速、诱导平稳,无肌肉不自主运动、咳嗽、呃逆等副作用 • 作用快而短(90~100s达峰效应,持续5~10min),没有兴奋现象,苏醒迅速完全,醒后无宿醉感,可控性强 • 有抗惊厥作用,降低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 • 无明显镇痛、肌松作用,也无抗痛作用
丙泊酚 • 2.呼吸系统 明显抑制:频率↓,潮气量↓,有时暂停。应高度重视,短小手术的麻醉应备有人工呼吸用具以备急用。 3.心血管系统 明显抑制:血压↓,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总外周阻力↓,老年人抑制更重。 4.其他 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有药物过敏史慎用
[临床应用]: • 新型、短效、苏醒迅速完全、持续输注不易蓄积,其他静脉麻醉药无法比拟。 • 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镇静、麻醉维持;特别适用于门诊病人胃肠镜检查、人流等短小手术麻醉;常用于ICU病人 镇静 • [不良反应] • 呼吸、循环抑制 • 注射部位疼痛和局部静脉炎
异丙酚输注综合征:6.5mg/kg.h,低于5mg/kg.h不出现,时间24-48h。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代酸、高血钾、心肌细胞溶解,心衰致死 • 小儿也类似——患儿血脂增高; • 多发生在脑外伤及小儿 • 16岁以下不推荐用于ICU镇静 • 抑制脂质代谢及血小板功能
氯胺酮ketamine • 右旋体麻醉效价为左旋体4倍, 且苏醒期精神运动反应少 • 盐酸盐,易溶于水,刺激性小
体 内 过 程 • 脂溶性高:诱导快,再分布,苏醒较迅速 • 肝脏代谢:去甲氯胺酮仍有药理活性 • F口服=16.5%,因去甲KTM的作用,可用于小儿麻醉前用药 • 酶诱导作用:加速自身代谢、耐受 • 氟烷和地西泮可延迟其生物转化,延长作用时间
作用机制 ①NMDA-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 (全麻主要机制) 选择性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对痛觉信号的传入,阻断疼痛向丘脑皮质区传播。 ②激动κ –R →镇痛作用 • 激活边缘系统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镇痛作用显著(唯一,内脏痛差) 单独注射后呈木僵状 :意识消失,眼睛睁开凝视,眼球震颤,角膜反射、对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存在。肌张力↑,少数病人牙关紧闭、四肢不自主活动——分离麻醉
氯胺酮 • 脑血流↑,脑耗氧量↑,颅内压↑(唯一),过度通气可改善 • 兴奋边缘系统→苏醒期精神运动反应:噩梦、幻觉、谵妄、恐怖感等——安定、咪达唑仑减轻
“分离麻醉” • (dissociative anesthesia) ① 中枢表现分离(睁眼、凝视、震颤、肌张力增加、不自主活动、木僵;镇静、遗忘、镇痛) ②边缘系统(兴奋)与丘脑-新皮质系统(抑制)分离 ③ 镇痛与其他作用(眼睑、角膜、 喉反射不受抑制)分离
心 血 管 系 统 • 直接抑制心肌的作用; • 兴奋交感中枢而间接兴奋心血管 (抑制NA再摄取,促进NA释放) 不同状态病人表现不同: 通常兴奋,危重及交感活性降低者抑制
呼 吸 系 统 呼吸抑制轻:但当注射剂量大或速度快、与麻醉性镇痛药合用时,抑制明显。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适用于哮喘; 唾液、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小儿明显)→诱发喉痉挛:麻醉前需用阿托品; 咳嗽、呃逆、喉痉挛小儿较成人多见 喉反射抑制不明显,但保护性喉反射↓,有误吸可能
其他作用: 眼压升高 收缩妊娠子宫 不影响肝肾功能
临 床 应 用 • 显著镇痛,尤其体表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影响轻, • 主要适用于短小手术、植皮、清创、更换敷料、小儿麻醉(小儿基础麻醉)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人的麻醉诱导。 • 低血容量病人需补充血容量 • 可静脉、肌内、口服多途径给药 • 禁忌证:严重高血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颅内高压综合征、心功能不全、甲亢、精神病等
不 良 反 应 • 精神运动反应:苏醒期出现精神激动和梦幻现象,如谵妄、狂躁、肢体乱动等,成人易发生。 • 视觉障碍:个别复视、视物变形,甚至一过性失明 • 心血管系统:一般病人血压↑,心率↑,但失代偿休克、心功能不全:血压↓↓,心率↓,甚至停跳。 • 其他:偶有呃逆、恶心、呕吐、误吸等,有时发生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 • 耐受性、依赖性:连续应用可产生
硫喷妥钠、氯胺酮的比较 硫喷妥钠 氯胺酮 CNS 分离麻醉 普遍抑制 ICP 脑血流 脑耗O2 镇痛 --- 强 循环 抑制 兴奋为主 HR BP 呼吸抑制 重 轻 局部刺激 重 轻
羟丁酸钠 sodium oxybate • 此药国外应用较少,因睡眠时间长(时效长)、无镇痛、肌松作用; • 但毒性小,呼吸循环抑制轻,国内用于复合麻醉。 • 机制:不清。是GABA中间代谢产物,可能模拟GABA的作用
体内过程 1. 口服易致吐,静注 2. 通过血脑屏障慢 3. 转化为γ-丁酸内酯起效:慢(15min) 4. 充分代谢,产生H2O、CO2和能量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1. 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其催眠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2. 麻醉作用慢、长、弱,可控性差 3. 无明显镇痛、肌松作用,但可增强其他药的镇痛作用。 4. 对脑血流、颅内压影响小
心血管轻度兴奋 • BP↑,脉搏有力、HR↓,CO稍大或不变 • 增加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 • 外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充盈良好,肤色红润
呼 吸 抑 制 轻 • 不抑制中枢对PaCO2的反应性,潮气量稍增加,呼吸频率稍慢,通气量不变 *剂量过大也会引起呼吸抑制 • 减弱咽喉和气管反射 • 唾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兴奋副交感
其 他 • 无肝、肾毒性——可用于黄疸病人; • 使血钾转入细胞内,产生一过性低钾。 低血钾慎用
临床应用 • 静脉诱导:儿童、老人或不宜硫喷妥 • 钠的危重病人 • 麻醉维持:需合用镇痛药
不良反应 • 运动系统反应:麻醉诱导和苏醒期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手、肩、臂、面部肌不自主的颤动,多数可自行消失,术前宜给巴比妥类或哌替啶预防。 • 副交感神经兴奋: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有时恶心、呕吐 • 低血钾 使血浆钾离子转入细胞内 • 依赖性 连续使用可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