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651 Views
护理系 2006 级外科护理学 多媒体教学.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 题: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 2 、熟悉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及护理。 3 、熟悉胆道感染与胆石症的临床类型及其临床特点。 4 、掌握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5 、熟练掌握 T 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 【 胆道系统的解剖 】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管、胆囊及 Oddi 括约肌。胆道可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系统。 (一)肝内胆管 (二)肝外胆管 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 、左右肝管和肝总管
E N D
护理系2006级外科护理学多媒体教学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 题: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 2、熟悉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及护理。 3、熟悉胆道感染与胆石症的临床类型及其临床特点。 4、掌握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 5、熟练掌握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
【胆道系统的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管、胆囊及Oddi括约肌。胆道可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系统。 (一)肝内胆管 (二)肝外胆管 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 2、胆总管 长约7~9cm 直径0.6~0.8cm。 3、胆囊
【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 (一)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1、胆汁的生成和成分 肝细胞、胆管每日分泌胆汁约为800~1200ml。 2、胆汁的生理功能 包括: ①乳化脂肪 ②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③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和内毒素生成。 ④刺激小肠和结肠蠕动。 ⑤中和胃酸
3、胆汁分泌的调节 4、胆汁的代谢
(二)胆囊的生理功能 1、浓缩和储存胆汁 2、排出胆汁 3、分泌功能
胆道疾病的特殊检查及护理 (一)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首选方法。 2、放射学检查 (1)腹部X线平片 (2)口服法胆囊造影 (3)静脉法胆道造影
(4)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在X线透视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肤经肝穿刺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肝内胆管,显示整个胆道系统,该法为有创检查,有发生胆汁漏、出血、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4)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在X线透视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肤经肝穿刺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肝内胆管,显示整个胆道系统,该法为有创检查,有发生胆汁漏、出血、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 1)目的 了解胆道梗阻情况及病变部位,必要时可行置管引流。 2)适应证 3)病人准备 4)注意事项
(5)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1)目的 诊断胆管及胰腺疾病,取活体组织、收集十二指肠液、胆汁和胰液作理化及细胞学检查、取除胆道结石。 2)适应证 3)病人准备 4)注意事项
(6)术中及术后胆管造影: 1)目的 检查胆管有无残余结石、 狭窄、异物,了解胆总管下端 或胆肠吻合口通畅与否。 2)适应证 3)病人准备 4)操作及配合 5)注意事项
(7)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主要用于B超诊断不清,疑有肿瘤的病人。(7)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主要用于B超诊断不清,疑有肿瘤的病人。
(二)其他检查 纤维胆道镜检查,用于协助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了解胆道有无狭窄、畸形、肿瘤、蛔虫等。 1、术中胆道镜 ①术前胆道疾病诊断不明。 ②术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符 ③胆囊造瘘取石术后及腹腔镜取石术后。
2、术后胆囊镜,适用于: ①胆道术后疑有残余结石、 胆道蛔虫、狭窄、肿瘤等; ②胆道出血。
胆石病和胆道感染 胆石病(cholelithiasis)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发病率达10%左右。女性发病高于男性。 【病因】 (一)胆道感染 (二)代谢异常 【结石的部位及类型】 (一)胆固醇结石 (二)胆色素结石 (三)混合性结石
胆囊结石及急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 【病因和病理】胆囊结石病人的胆汁中可能存在促成核因子,分泌大量的粘液糖蛋白,促使成核和结石形成。胆囊收缩功能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利于结石形成。
急性胆囊炎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 ①胆囊管梗阻 ②致病菌入侵 ③创伤、化学性刺激。根据胆囊内结石嵌顿与否,感染的严重程度,可有不同的病理变化。
(一)胆囊积液 (二)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三)化脓性胆囊炎 (四)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五)胆囊穿孔
【临床表现和诊断】 可因结石的大小、部位、性质、有无梗阻、感染等而不同。仅在体检、手术时发现的结石,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单纯性胆囊结石、无梗阻和感染时,常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消化系统症状。当胆结石嵌顿时,可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
(一)腹痛 右上腹部突发剧烈绞痛。疼痛为阵发性,可向右肩胛部或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墨菲征(Murphy)阳性。 (一)腹痛 右上腹部突发剧烈绞痛。疼痛为阵发性,可向右肩胛部或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和发热。墨菲征(Murphy)阳性。 (二)消化道症状 (三)Mirixxi综合征 (四)中毒症状
【处理原则】 (一)手术治疗 1、胆囊切除术 2、胆囊造口术 (二)非手术治疗
三、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大多数继发于急性胆囊炎。约70%~95%合并胆囊结石 【临床表现】 常不典型,多数现人有典型胆绞痛史,表现为腹胀不适、厌食油腻、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及右上腹和肩背部隐痛。体检时右上腹轻压痛。
【处理原则】 (一)症状明显且伴结石者 行胆囊切除术。传统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二)病状轻且无结石者 可先非手术治疗。 (三)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采用非手术疗法。
四、胆管结石及急性胆管炎 胆管结石(choledocholithiasis)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称为原发性胆管结石,胆管内结石来自于胆囊者,称为继发性胆管结石。 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分类和病理】 (一)肝外胆管结石 1、胆管梗阻 2、继发性感染 3、肝细胞损害 4、胆源性胰腺炎
(二)肝内胆管结石 【临床表现】病人常伴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当结石阻塞胆管并继发感染时可致典型的胆管炎症状: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称为Charcot三联症。 (一)腹痛 (二)寒战、高热 (三)黄疸 (四)单纯性肝内胆管结石
【处理原则】 (一)手术治疗 常用手术方法: ①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②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③Oddird括约肌成形术: ④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二)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2、取石、溶石 3、中西医结合疗法
五、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 AOSC)是在胆管梗阻的基础上,并发胆道系统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亦称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type,ACST)。 【病因】常见原因是胆道结石,其次为蛔虫、胆管狭窄或胆管、壶腹部的肿瘤等。
【临床表现】病人多有胆道疾病史或胆道手术史。起病急骤,病程进展快,并发症凶险。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外,还有血压降低、中枢神经受抑制的表现,故常称为Reynolds五联征。【临床表现】病人多有胆道疾病史或胆道手术史。起病急骤,病程进展快,并发症凶险。具有一般胆道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外,还有血压降低、中枢神经受抑制的表现,故常称为Reynolds五联征。 【处理原则】紧急手术抢救病人生命。迅速解除胆道梗阻并置管引流,达到有效减压和减轻感染的目的。准备手术的同时,必须 ①全身支持治疗 ②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biliary ascariasis)指肠道蛔虫上行钻入胆道后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 【病因和病理】
【临床表现】 病人突发腹部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疼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中有时可见蛔虫。若继发胆道系统感染,可出现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肝脓肿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处理原则】 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一)非手术治疗 解痉止痛、利胆驱虫、控制感染。 (二)手术治疗 为胆总管探查取虫及T管引流术。
护 理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资料 (2)既往史 (3)家庭史
2、身体状况 (1)局部 (2)全身 (3)辅助检查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1)认知程度 (2)心理承受能力 (3)社会支持系统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 2、身体状况 3、心理和认知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一)疼痛 (二)体温过高 (三)体液不足 (四)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五)皮肤完整性受损 (六)焦虑/恐惧 (七)潜在并发症
【预期目标】 (一)疼痛减轻 (二)体温恢复正常 (三)病人体液维持在正常范围 (四)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五)皮肤粘膜无破损和感染。 (六)情绪稳定,自述焦虑减轻。 (七)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或无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 2、缓解疼痛 先用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止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卧床休息,采取舒适卧位。
3、改善和维持营养状态 入院后即准备手术者,禁食。 非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再决定饮食种类 4、并发症的预防。 (1)拟行胆肠吻合术者,术前3日口服卡那霉素,甲硝唑等,术前1日晚行清洁灌肠。 (2)肌注维生素K110mg,每日2次。 5、心理护理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 (2)观察、记录有无出血和胆汁渗出 (3)黄疸程度、消退情况 2、T管引流的护理 目的: ①引流胆汁; ②引流残余结石; ③支撑胆道
(1)妥善固定; (2)保持有效引流: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4)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5)拔管:一般在术后2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清亮,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时,可考虑拔管。
3、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1)黄疸: (2)出血 (3)胆漏: 4、稳定情绪 【护理评价】
【健康教育】 (一)指导病人选择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油腻食物及饱餐。肥胖者应适当减肥。 (二)非手术治疗的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三)向带T管出院的病人解除T管的重要性,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课后思考题: T管引流的目的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