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班級 :702 作者 : 吳沂倫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班級 :702 作者 : 吳沂倫. 目錄. 東沙島歷史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簡介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特色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洋植物生態資源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魚類相 無脊椎動物內環礁分佈概況 東沙 - 海底沉船 沉船資料 東沙島昆蟲介紹 東沙島甲殼相. 東沙島歷史. 東沙島為南海諸島中最大,且開發歷史較早的島嶼之一,而漁民前往東沙海域進行漁撈活動,最早見於記載者,可以推到 1000 餘年前的晉代裴淵 《 廣州記 》 「珊瑚洲在 ( 廣東東莞 ) 縣南五百里。昔人於海中捕魚,得珊瑚」, 文中「珊瑚洲」即指東沙島及其環礁。

dan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班級 :702 作者 : 吳沂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班級:702 作者:吳沂倫

  2. 目錄 • 東沙島歷史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簡介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特色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洋植物生態資源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魚類相 • 無脊椎動物內環礁分佈概況 • 東沙-海底沉船 • 沉船資料 • 東沙島昆蟲介紹 • 東沙島甲殼相

  3. 東沙島歷史 • 東沙島為南海諸島中最大,且開發歷史較早的島嶼之一,而漁民前往東沙海域進行漁撈活動,最早見於記載者,可以推到1000餘年前的晉代裴淵《廣州記》「珊瑚洲在(廣東東莞)縣南五百里。昔人於海中捕魚,得珊瑚」, • 文中「珊瑚洲」即指東沙島及其環礁。 • 根據清代漁民梁勝供詞,1860年代(清同治年間)廣東、海南兩地的漁民已大量前往該處從事捕魚、採藻及捕捉海龜等工作,並於東沙島搭建木製工廠進行醃曬魚肉及海藻等加工。 • 但因東沙島幅稍小且地處偏隅,始終為一無人長期居住的島嶼,僅供船家捕漁休憩之用。

  4.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簡介 • 2002年「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世界保護區委員會東亞地區第四屆會議」中,與會各國人士促請我國政府將東沙海域,建立為我國第一個海洋保護區。2003年10月在南非「第五屆世界公園大會」達成之德班協定,籲請各國政府在未來十年內,將海洋保護區面積增加到領海面積12,並於2012年建立全球海洋保護區的資料庫。「東沙環礁為我國海域唯一完整之珊瑚環礁,係由珊瑚礁經千萬年之生長堆積而形成,海洋生態環境獨具特色,生物多樣性高,為南海及臺灣海洋資源的關鍵棲地,屬特殊珍貴自然景觀,足以代表國自然遺產,故東沙環礁復育及保育工作至為重要,有設立國家公園保育之必要」

  5.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特色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原則以東沙島及環礁周圍延伸至外圍22.2公里,總面積3,536平方公里。東沙島面積1.74平方公里古稱「南海明珠」,全島由珊瑚碎屑及貝殼風化形成獨特白沙地質景觀,島內小潟湖面積0.64平方公里低潮時水深1公尺,全島如同蟹螯狀地形。 • 東沙環礁古稱「月牙島」係由潟湖及珊瑚礁台組成,直徑約25公里及面積500平方公里,具有完整珊瑚礁景觀生態資源,為海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理區位。環狀礁台區長約46公里及寬約2公里,於低潮時露出水面,環礁內為水深16公尺以淺之潟湖及灘洲組成。環礁外25公尺以深海底有古沉船遺蹟、熱帶珊瑚、熱帶魚群、棘皮動物、甲殼動物、底棲藻類、礁斜陡坡等構成豐富海洋文史生態廊道。

  6.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洋植物生態資源 • 累計歷年調查資料顯示東沙島沿岸大型底棲藻類累計有19目38科88屬148種。 • 綠藻門有39種,其中以蕨藻為優勢種,並以該藻種決定其覆蓋率之高低。 • 褐藻門有26種,其出現的藻種數、組成及覆蓋率年間變化差異性不大,近兩年亦陸續發現棕葉藻及崗村氏褐枝管藻等新的藻種。 • 紅藻門則有83種,其中包括許多具有高經濟價值之藻種,如含有大量洋菜藻膠的龍鬚藻、含角叉聚醣藻膠的麒麟菜和具驅蛔蟲療效的海人草等等。 • 整體而言,東沙島沿岸附近的海藻相係屬於熱帶性海藻。

  7.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魚類相 • 至2006年調查為止,東沙海域所累計記錄的魚類共有68科531種,其中包含許多在臺灣地區海域未曾記錄過的魚種 • 例如:黃棕美虎魚、鸚歌鯊、史氏海龍、稀棘、絲尾盾齒、貝諾鱗頭、庫伯氏花鱸、藍斑雀鯛、雙斑狗母等。 • 東沙海域另有珍稀魚種 • 例如白斑躄魚、條腹天竺鯛、全黑烏、費氏條尾魟…等共計55種的珍稀魚種。

  8. 無脊椎動物內環礁分佈概況 • 內環礁的物種和數量隨著環礁內棲地底質不同而異,在貝類方面偶而可見到金口蠑螺、柳絲芋螺、紫口旋螺、金口岩螺、棘刺蟹守螺、釣錘旋螺等 • 砂地上則有蜘蛛螺、水字螺、蠍螺等 • 微孔珊瑚礁上有紫口珊瑚螺、海菊海扇蛤、鞋魁蛤等 • 礁底亦有較大型且具經濟價值的軟體動物,但數量較少,例如銀塔鐘螺、馬蹄鐘螺、驢耳鮑螺、銀口蠑螺、金口蠑螺、貓眼蠑螺、菱硨磲蛤、鱗硨磲蛤、長硨磲蛤等。 • 在棘皮動物種類則以藍指海星、呂宋棘海星、鍊珠海星、饅頭海星等偶而可見,其中大型的棘冠海星亦出現在內環礁海域中。

  9. 東沙—海底沉船 • 南海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所必經,由於多灘洲暗礁,且南海北部夏季多颱風,在當年航行海上頗多風險。 • 由過去航海貿易熱絡的港埠或航線, • 如:巴達維亞至日本、東南亞至泉州、馬尼拉至澳門或舊金山至香港等,各國船舶經常來往於南海水域,且交錯於東沙附近海域。 • 由於從古至今,東沙地區就有許多不同時期的船舶擱淺和沈沒,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測東沙海域水下文化資產應該十分豐富。 • 然而,相關文獻極為零散有限,實地調查更少之有少。另一方面,相較於國外資料,過去中國船舶及其管控對於航海記錄不甚重視,因此船舶進出或沈船之詳細記載所見有限。 • (下張投影片將為你介紹……沉船的資料……)

  10. 沉船的資料

  11. 東沙島昆蟲介紹 • 透翅天蛾於植被以草海桐為優勢植群之東沙島東方,晨昏兩時段訪花及產卵繁殖,以草海桐與白水木的花為食,雌蟲將卵產於葛塔德木葉背,每片葉子平均不超過兩顆卵,其幼蟲具有紅褐色與綠色兩型。 • 在大王廟附近植有較大面積及密集的夾竹桃林,因此有大量的紫斑蝶在此活動並完成其生活史,雌蟲產卵頻頻可見,蛹及幼蟲亦可輕易發現。

  12. 東沙甲殼相 • 東沙島上和海岸地帶共記錄了大型甲殼類生物3科10 種,依照棲地類型區別,東沙島四周的海岸沙地以角眼沙蟹、平掌沙蟹和灰白陸寄居蟹為主要棲息者,角眼沙蟹的數量相當龐大,遠多於平掌沙蟹的數量,前者更分佈於潟湖南側的沙地上 • 灰白陸寄居蟹除了海岸地帶有大量的族群外,島上各地皆有其分佈 ,然島內的數量相對減少許多,以夜間為主要的活動時間。 • 招潮蟹則棲息於潟湖周遭,特別是潟湖西側和北側的灘地,以粗腿綠眼招潮的數量最多,其次為清白招潮和四角招潮,北方招潮最少 • 兇狠圓軸蟹為島上最常見的陸蟹,全島可見,集中於機場跑道西側的池沼,潟湖沿岸也有不少的族群分佈 • 葛氏陸方蟹僅在島西南的海岸地帶有一隻的個體發現,盧氏後相手蟹則在海岸地帶和潟湖沿岸枯木下皆有記錄。

  13. 圖片欣賞

  14. 心得 • 打完這次的報告,讓我體會到東沙島的神秘。 • 希望他能早點開放給觀光客去欣賞,因為我真的好想看到角眼沙蟹喔!! • 還有謝謝大家欣賞我的投影片報告!!

  15. 相關網址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