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 likes | 1.09k Views
第 6 章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 §6-1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关系. . §6-2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形体 分析 ( 表面过渡关系 ). §6-3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6-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6-5 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本章小结. 结束放映. 导 言.
E N D
第6章 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 §6-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关系 §6-2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形体 分析(表面过渡关系) §6-3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6-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6-5 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本章小结 结束放映
导 言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体组合成的形体,称为组合体,为了叙述方便也称为物体。从几何学观点看,一切机械零件都可抽象成组合体。因此,画、看组合体视图是学习工程制图的基础。在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多面正投影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本章将主要研究组合体视图的形成、分析、画图、看图及尺寸注法等问题。
V W H §6-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关系 一、体的投影 体的投影,实质上是构成该体的所有表面的投影总和。
高 宽 长 宽 长对正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二、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1.视图的概念 用正投影法绘制的物体的投影图称为视图。 主视图 ——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体的侧面投影 三等关系 2.三视图反映物体大小的投影关系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3.三视图反映物体方位的投影关系 上 上 左 右 后 前 后 上 下 下 后 右 左 左 右 下 前 前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
4.三视图反映物体形状的投影关系 前 后 左 右 后 上 下 上 右 左 下 前 主视图反映:前后面外形和主视上的内形 俯视图反映:上下面外形和俯视上的内形 左视图反映:左右面外形和左视上的内形
§6.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形体分析 基本形体 堆叠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挖切 综合 两表面平齐 平行 本讲知识体系 两表面不平齐 组合体表面间的相对位置 相交 相切 形体分析
一、基本形体 基本形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体、环体等。
二、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堆叠、挖切、综合
堆 叠 挖 切
同轴叠加 综合 (非对称叠加) 对称叠加 上页 下页 返回
三、组合体 表面间的相对位置 ⒈ 平 行 两平行面有平齐和不平齐之分。 表面不平齐 表面平齐 上页 下页 返回
虚线 实线 无线 (b)前面平齐 后面不平齐 (a) 平齐 (c) 不平齐 上页 下页 返回
⒉ 相交 (1)截交 (2)相交 上页 下页 返回
有线 有线 两形体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交线。 上页 下页 返回
相 贯 表面产生相贯线!
无线 无线 无线 3. 两形体表面相切时,相切处无线。 ● 上页 下页 返回
二、形体分析法 假象将组合体分成若干个基本形体或其简单组合,分析各它们的形状、组成形式、相对位置及其在某方向上是否对称,在对称方向上有哪些基本形体处于居中位置等项内容。以便于进行画图、看图和标注尺寸,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思维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的实质是将组合体化整为零,即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问题。形体分析法的实质是将组合体化整为零,即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问题。 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画图、读图和标注尺寸时常常要运用此方法。
§6-3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知识要点】 (1) 形体及面形分析法 (2) 确定主视图 (3) 画图步骤
(1)形体分析: 根据组合体的形状,将其分解成若干部分,弄清各部分的形状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及组合方式,分别画出各部分的投影。 面形分析: 对于用切割方式形成的组合体,常常利用“视图上的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代表一个面的投影”的投影特性,对体的主要表面的投影进行分析、检查,可以快速、正确地画出图形。 形体分析为主,面形分析为辅。
(2)确定主视图 选择主视图就是确定物体的主视投影方向和相对于投影面的安放位置。 一般是选择反映形状特征最明显、反映形体间相对位置较多的投影方向作为主视投射方向。安放位置应反映工作位置或自然位置,并使其表面、对称平面、回转轴线相对于投影面尽可能多地处于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其他视图虚线少。
(3)画图步骤提示: 画组合体的三视图时,要紧紧抓住两个顺序 ★ 组合体的各基本几何体的画图顺序。一般按组合体的生成过程先画基础形体,再画局部细节; ★ 同一个形体三个视图的画图顺序。一般先画形状特征最明显的那个视图,或有积聚性的视图。
【例】作轴承座的三视图 在画图之前要先进行一系 列的准备工作,如选择图纸、确定比例、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向、作形体分析等。确定主视图的投影方向要遵守以下原则:(1)主视图的形状特征最明显。所谓形状特征最明显,就是组成物体的各主要基本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清楚;(2)以机件的工作位置为物体在投影体系中的位置;(3)主视图的选择要使得三个视图的虚线最少;(4)物体在投影体系中的位置要平稳【形体分析】轴承座由底板1、圆柱套筒3、肋板2和5、凸台4组成,肋板5和圆柱套筒3相切,且后面共面,肋板2和圆柱套筒相交,产生截交线,凸台4和圆柱套筒产生相贯线。
轴承座画图步骤 • ① 画底板1的三视图,先画俯视图,再画主视图和左视图; • ② 画套筒3的三视图,先画主视图,后画俯视图和左视图; • ③ 画肋板5的三视图,先画主视图,后画俯视图和左视图; • ④ 画肋板2的三视图,先画主视图,后画俯视图和左视图;⑤ 画凸台4的三视图,先画俯视图,再画主视图和左视图。
【例6-1】作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建议】先作形体分析,然后在黑板上演示作图步骤。注意教材中细点画线的错误。
【例6-2】作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建议】先作形体分析,然后在黑板上演示作图步骤。注意教材中细点画线的错误。
继续? 结束?
§6-4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一、标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正确: 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完全: 将确定组合体各部分形状大小及相对位置的尺寸标注完全,不遗漏,不重复。 清晰: 尺寸布置要整齐、清晰,便于阅读。
二、常见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基本几何体是构成机件的基本元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平面立体,另一类是曲面立体。常见的平面立体有长方体、三棱柱、六棱柱、棱台等;曲面立体有圆柱体、圆台、球体等。对于基本的平面立体,其大小一般由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来确定。对于象正六棱柱等正多边形的尺寸,已知其两对边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外接圆的直径,因为外接圆直径是其理论值,若要标注时,应将其放入括弧内。如图所示。
常见的基本回转体的尺寸标注如图所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尺寸有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球体只有一个方向的尺寸,对于其它的回转体,除径向和轴向的尺寸外,还应注出母线的形状尺寸 常见的基本回转体的尺寸标注如图所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尺寸有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球体只有一个方向的尺寸,对于其它的回转体,除径向和轴向的尺寸外,还应注出母线的形状尺寸 回转体的尺寸注法
三、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1)标注尺寸要完整 标注尺寸时除遵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外,还要满足完整、清晰、合理的要求。所谓完整,就是尺寸必须齐全,不允许遗漏尺寸和重复标注尺寸。
R R R R 4× 4× R R 不好! 好!
(3)尺寸标注合理 • 尺寸标注的所谓合理,即要符合加工制造的要求,如图所示的轴套,其轴向尺寸5就不好测量。
(4)尺寸基准 标注定位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在组合体长、宽、高三个方向上至少各有一个基准,标注定位尺寸时,首先要考虑基准问题,通常以对称平面、回转曲面的轴线或物体上较大的底面、端面等为尺寸基准,同一方向上的定位尺寸基准尽量统一,这一原则称为“基准统一原则”。
★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 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体和简单体,在形体分析的基础上标注三类尺寸。 ⑴ 定形尺寸: 确定各基本体形状和大小的尺寸。 ⑵ 定位尺寸: 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要标注定位尺寸,必须先选定尺寸基准。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要有一个基准。通常以物体的底面、端面、对称面和轴线作为基准。 ⑶ 总体尺寸: 物体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最大尺寸。
⑴ ⑵ 基准 基准 基准 基准 基准 ⑶ 基准 基准 基准 基准 一些常见形体的定位尺寸 ⑴ 一组孔的定位尺寸 ⑵ 圆柱体的定位尺寸 ⑶ 立方体的定位尺寸
☆ 标注定形、定位尺寸时应注意的问题 ⒈ 基本体被平面截切时,要标注基本体的定 形尺寸和截平面的定位尺寸。 × 注意: 不能在截交线上直接注尺寸!
R ⒉ 当体的表面具有相贯线时,应标注产生相贯 线的两基本体的定形、定位尺寸。 × × × 不能在相贯线上直接注尺寸! 注意:
⒊ 对称结构的尺寸不能只注一半。 错误! 正确!
例: 4.总体尺寸有时可能就是某形体的定形或定位尺寸,这时不再注出。当标注总体尺寸后出现多余尺寸时,需作调整,避免出现封闭尺寸链。 调整 有多余尺寸
① ② R 2× R 2× 5.当组合体的某一方向具有回转结构时,由于注出了定形、定位尺寸,该方向的总体尺寸不再注出。 × (30) × ×
4× 4× 6. 同心圆柱的直径尺寸,最好注在非圆的视 图上。 不好!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