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明太祖 朱元璋 (1368-1398 ) 明太祖朱元 璋為濠州鍾 離人,自幼 出家於皇覺 寺為僧。

明太祖」 (V159 - Rebel Leader) 上季四戰取二冠一季,皆在 1400 米上名,編入三班首仗即打破宿命,在慢步速之下,仍可後上制勝,時間 1:24.1 ,以標準負磅計,締速評分 81 ,主要是慢步速影響,但首捷在新馬場次 ( 上季 600 場次 ) 造 96 分,以此分析,「明太祖」擁一班實力,今季料可大放異彩。 . 明太祖 朱元璋 (1368-1398 ) 明太祖朱元 璋為濠州鍾 離人,自幼 出家於皇覺 寺為僧。. 明太祖的經歷. 政治方面. 廢除宰相 洪武十三年

clair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明太祖 朱元璋 (1368-1398 ) 明太祖朱元 璋為濠州鍾 離人,自幼 出家於皇覺 寺為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明太祖」(V159 - Rebel Leader)上季四戰取二冠一季,皆在1400米上名,編入三班首仗即打破宿命,在慢步速之下,仍可後上制勝,時間1:24.1,以標準負磅計,締速評分81,主要是慢步速影響,但首捷在新馬場次(上季600場次)造96分,以此分析,「明太祖」擁一班實力,今季料可大放異彩。

  2. 明太祖 朱元璋 (1368-1398) 明太祖朱元 璋為濠州鍾 離人,自幼 出家於皇覺 寺為僧。

  3. 明太祖的經歷

  4. 政治方面 廢除宰相 洪武十三年 胡惟庸案-------------------廢相 --------------------六部 規定以後君主不得立相

  5. 行三司制 廢中書省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都指揮使--------------------軍事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三權分立,直隸中央,聽命於皇帝

  6. 監察官吏 1)都察院-----彈劾百官 2)六科給事中-----規諫,駁正和稽核六部百司之事 3)十三道御史-----巡視地方官吏 4)錦衣衛(詔獄)-----偵察監督臣民私隱,審問及捕殺叛逆 錦衣衛之印鑑→

  7. 錦衣衛 明代兵制,除衛所兵外,還有「上十二衛」。錦衣衛是其中的一衛,是內廷親軍,皇帝的私人衛隊。 錦衣衛的長官是指揮使,下面領有十七個所,分置官校。他們除了掌侍衛儀仗外,便專師偵察,當時名為「緹騎」。由於他們肩負保護皇帝之責,因此時常四出作秘密調查。他們緝訪時,無真憑實據便可直接逮捕任何人,不必經過外廷法司的法律手續。 皇帝要逮人,也就直接命令他們逮捕審問,這就是所謂錦衣獄或詔獄了。凡被抓來送入錦衣獄的人,十之八九都無生還機會,所謂「魂飛湯火,慘毒難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樂矣。」其慘毒情形可想而知。

  8. 分封諸王 兩次封藩 分封廿五宗室為王(廿四個兒子和一個從孫) -駐守北方,防禦蒙古 -駐於內地各省,監督地方。朝廷有事, 則出兵勤王

  9. 明初分封略圖

  10. 著重刑法 頒佈<<大明律>>,<<大誥>> 洪武廿二年又將<<明律>>細分為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和工律 「三法司」---掌管刑法 刑部---判刑 都察院---糾察 大理寺---平反 三法司會審

  11. 嚴懲貪污 朱元璋採用了嚴酷的刑罰來懲治貪官污吏,這是歷史上所罕見的。他規定官吏貪污錢財60兩以上,就斬首示眾,還要剝皮實草。 朱元璋把府、州、縣衙門左面的土地廟,作為剝人皮的場所,稱為「皮場廟」;在官府公座兩旁,各懸掛一個填滿草的人皮袋,使官吏觸目驚心,知所警惕。 此外,還有挑筋、剁指、刖(音乙)足、斷手、刑臏、鉤腸、去勢等酷刑。

  12. 賢才去位 太祖、成祖及以後歷朝皇帝,屠戮、杖殺及折辱廷臣之事屢見不鮮。大臣在君主的淫威下被迫俯首貼耳,無法發揮才智,敢言直諫的均遭殃,倖存者大多迂儒俗吏。 《明史.茹太素傳》記載了洪武八年,茹太素陳時務,說:「才能之士,數年來幸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

  13. 提高君威 鐵榜文,資世通訓-----強調為臣者要對皇帝盡忠 臣戒錄-----臣下行事的指標 手段-----跪對、 廷杖 鞭笞 甚至殺戮

  14. 嚴禁戚宦干政 禁止宦官讀書識字 刻造紅牌和鐵牌於宮門外 「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15. 不准宦官讀書 朱元璋深切明白到宦官和外戚對於政治的禍害。他認為漢朝和唐朝的禍亂都是宦官作的孽。宦官只能作奴隸使喚,灑掃奔走,人數不可過多,也不可用作耳目心腹。因此,朱元璋立下規矩,凡是宦官都不許讀書識字。又鑄鐵牌立在宮門,上面刻:「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建文帝繼位後,御內臣更嚴,下詔「出外稍不法,許有司械聞」。

  16. 軍事方面 衛所制-----衛﹝衛指揮使﹞ ↓ 都指揮使 ↓ 五軍都督府 前、後、左、右、中-----統領兵籍,無權調兵 兵部-----軍官選拔,士兵訓練,不統率軍隊 戰時由皇帝派總兵官指揮作戰

  17. 文化方面 興文字獄 科舉以八股文取士, 以四書五經命題 八股:破題、承題、起講、入手、 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設翰林院-----內閣大學士

  18. 明太祖的文字獄 尉氏縣教諭許元,為本府作萬壽賀表,內有「體乾法坤,藻飾太平」句,被誅,因「法坤」與「髮髡」同音,而「藻飾太平」,與「早失太平」同音。 又《聞中今古錄》載有杭州教授徐一夒賀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三句。太祖一見大怒道:「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也;光者薙髮也,作則者做賊也」,乃斬之。更有僧人作謝恩詩中有「殊域」兩字,太祖認為「殊字」乃罵我為「歹朱」遂斬之。 在《廿二史劄記》中,曾徵引了這類事數十則之多。雖然出自筆記,其真象尚待考訂,但既有此多項同樣的記載,則必非全無根據。 這類文字獄的形成,主要原因還是政治作用,或別有內幕,而以文字為藉口。同時對於一般學校教授,示以警惕,以防其製作反動文字與輿論。

  19. 大舉移民 遷徙富庶地區的人民到貧困地區開墾

  20. 經濟方面 黃冊-----登記百姓戶籍 魚鱗圖冊-登記田主姓名和田地面積,記錄田地肥瘠

  21. 勸課農桑 鼓勵墾荒,督修水利 寬減糧額,免除田租

  22. 3)你認為表中所列各項問題,何者是明太祖獨裁政策所帶來的流弊?為甚麼?3)你認為表中所列各項問題,何者是明太祖獨裁政策所帶來的流弊?為甚麼? 4)接上題,你認為明太祖所帶來的流弊在甚麼程度上導致明朝滅亡?

  23. 5)明太祖建國多賴儒生之力,然統一後,即對儒生採取嚴厲手段,為甚麼?5)明太祖建國多賴儒生之力,然統一後,即對儒生採取嚴厲手段,為甚麼?

  24. 正面影響 君主集權-----加強明室統治力量,鞏固國家統一 經濟措施-----改善人民生活,恢復社會經濟 軍政兵制-----鞏固國防,寓兵於農 明太祖:吾養兵百萬,不食民間一粒粟

  25. 手工業發達 經濟富庶

  26. 負面影響 廢相-----宦官干政 黃宗羲<<明夷 待訪錄>>:有明之無善政,自高皇帝罷 丞相始也 復行封建-----靖難之變 諸殺功臣,折辱臣下-----摧殘士氣,政風日壞 八股取士-----束縛思想發展 顧炎武:八股之害,甚於焚書;敗壞人才有甚於咸陽之坑 費正清:知識的殺嬰法 亭林綜論有明之亡,八股之毒其一端也

  27. 分封諸王 明太祖認為前朝之亡是缺乏強藩拱衛,所以實行封建分封諸王。封國一部分駐守北方,以抵禦蒙古,一部分駐於內地各省,監督地方。 諸王的封地裏建有王府,設置官屬,公侯大臣進見親王都要俯首拜見,地位極高。 《皇明祖訓》規定,遇有急事,親王封區內的衛所守兵歸親王指揮。遇奸臣亂政,親王也可起兵勤王,以屏藩王室,於是埋下宗室內亂的隱憂。 分封實行之初,葉伯巨曾上書指出分封制的弊病:裂土分封,使諸王各有分地,恐數世之後,造成割據形勢,引起大亂。朱元璋聽了大怒,說他離間骨肉,結果葉伯巨死於獄中。朱元璋死後不久,葉伯巨的說話果然應驗了

  28. 明太祖復行封建 明太祖在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同時,還把他的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從孫分封到全國各地。一部分授以兵權,如燕王棣、晉王桐、寧王權等,命他們駐守北方,抵禦蒙古;另一部分則駐於內地各省,如周王柏、齊王柏等,使他們監督地方的官吏。 為了避免權臣擅政,明太祖又規定諸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但是他又怕諸王權勢日大,威脅中央集權的統治,申明諸王「惟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這種分封制度是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背道而馳的,勢必造成割據的局面。

  29. 比較表(一) 明太祖--------------漢高祖 相同:出身卑賤,“庶民皇帝” 相異:遊方僧(和尚)----------亭長

  30. 組員名單 招成昌 李卓華 曾偉文 黎康傑 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