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09 Views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 —— 愿景与实施. 蔡映辉 汕头大学教务处 2012 年 3 月.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二、公益课程的特点 三、两年来公益课程实施情况.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 一 ) 目标愿景. (二)内涵愿景. 目前所处阶段. 思想教育性质的公益活动. 达到通识教育课程要求的公益课程. 学术内容与服务相结合的公益课程. 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服务的相结合. 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课外科研选题的途径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 ( 三 ) 工作愿景. 与境内外公益项目交流. 鼓励和要求师生参加.
E N 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 ——愿景与实施 蔡映辉 汕头大学教务处 2012年3月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二、公益课程的特点 三、两年来公益课程实施情况
一、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愿景 (一)目标愿景
(二)内涵愿景 目前所处阶段 思想教育性质的公益活动 达到通识教育课程要求的公益课程 学术内容与服务相结合的公益课程 促进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服务的相结合 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课外科研选题的途径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
(三)工作愿景 与境内外公益项目交流 鼓励和要求师生参加 形成师生自觉自愿参加 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
二、公益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性质 通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公益实践活动实现与学术课程相结合,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
(二)课程目标 • 养成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取向 • 形成包容、诚信、负责、关爱的价值观 • 养成遵守公共道德的自觉性 • 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 具备敬业、守信的职业精神,了解并遵守所学专业的伦理和职业道德 • 养成公共环境意识和环保的行为习惯 • 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 • 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目标中,1、3、7、8、9等五条为课程重要目标。
(三)课程组织模式 单门课程任课教师组织模式 学生处和团委组织模式 特定单位组织模式 学院统筹组织模式
(四)课程内容构成 服务研习 培训 公益实践活动 心得分享 评估
(五)任课教师 • 分为任课教师与助课教师两类 • 任课教师包括学术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 • 要求和鼓励教师承担公益课程
三、两年来公益课程的实施情况 (一)理论研究 和调研分析 (二)建立课程 管理体系 实施 情况 (三)组织教师 培训和选课 (六)与兄弟院系 和团体进行了交流 (四)组织了一千多名 学生修读课程 (五)建立了课程 评估体系
(一)理论研究和调研分析 • 以教改项目立项申请方式开展调研工作 • 委托高教所的研究生进行调查
(二)建立了课程管理体系 • 教师选课 • 课程申请 • 学生选课 • 课程实施 • 课程审核 及公布 课程管理体系 • 课程评估 • 教师培训 • 课程总结 • 对外交流 ————实施阶段———— ————准备阶段————
(三)组织了教师的培训和选课 第一届公益课程师资培训班 教师培训 第二届公益课程师资培训班
两年来教师选课特点: 1 2 3 通过培训的老师与课程实际需要的老师差额较少,可选余地较小。 两次都参与的老师共24人,其中13人为学生工作系统人员,是公益课程教师队伍中的主力。 两次教师选课结束后,都存在教师不足的情况,需要工作人员的动员,专任教师及研究生整体参与的主动性仍不高。
(四)组织了一千多名学生修读课程 2010年公益课程学生参与情况
(五)建立了课程评估体系 学生对教师的评估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 评估 维度 服务单位满意度评估 学生自评
(六)与兄弟院校和团体进行了交流 香港交流 两批次考察了香港高校的学生社会服务、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四川交流 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 学校等师生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亚太地区服务研习会 通过广泛的交流,与国内外高校代表分享 我校公益课程取得的经验,了解了当今世 界高校服务学习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
(七)取得的成效 较圆满地完成了课程实施任务,初步建立了课程体系,取得了课程组织实施经验 1 5 较好的实现了课程目标 建立了公益课程网站http://gykc.stu.edu.cn 2 4 编制了公益课程成果集 3 为学生提供了课内外一体化学习体验的平台,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实践基础
(八)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三 二 四 合作服务的地点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宽 一 教师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 公益课程内涵提升工作要逐步展开 公益课程资源仍不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