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2010 年 11 月 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的发展概况

2010 年 11 月 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的发展概况. 09 港航 1 班 组员: 罗潇雯 龙妍竹 王浩丽 09303030 09303042 09303011. 1. 支柱产业及其经济政策 2. 规模物流量 3. 基础设施概况以什么为主 4. 新规划及物流政策. 西南的定义.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0 年 11 月 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的发展概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年11月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的发展概况2010年11月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的发展概况 09港航1班 组员: 罗潇雯 龙妍竹 王浩丽 09303030 09303042 09303011

  2. 1.支柱产业及其经济政策 2.规模物流量 3.基础设施概况以什么为主 4.新规划及物流政策

  3. 西南的定义 • 西南,一般意义上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以及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广西,是我国主要的区域板块之一,总面积为3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2.8%;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0%,是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西南历史悠久,战略位置重要,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各民族友好团结。西南经济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行西南官话,北部湾经济区潜力巨大。其中重庆为直辖市,成都为副省级城市。同时西南还指方位名词和西南大学的简称,广东还有镇名。

  4. 西南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 西南地区国土面积234.0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4%,2002年末人口1.96亿,占全国的16%;国内生产总值1.0424万亿元,占全国的9.95%。2002年末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务产出为718亿元,占同期区内GDP的6.89%,每亿元工业产值平均货运量是3752万吨,全国平均水平亿元工业产值货运周转量是4986万吨,表明物流产业已成为西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之一,但经济增长对物流业的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巨大。西南地区物流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1.物流需求强度相对东部而言偏低,各级政府重视不够,观念落后; •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结构不合理,物流业的效率低; • 3.物流业社会化程度低; • 4.未能形成有效的物流市场主体; • 5.生产企业库存量大,物流成本高。

  5. 西南地区物流发展的机遇 • 西部大开发以及中国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形成与实施,给西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发展机遇

  6. 1.西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协作机制的形成和成熟,为其物流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动力和发展空间。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南贵昆、成渝、川滇藏等多个多边合作基本框架。在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战略方面,西南7市省区协作互动,形成以打造“一区一带”(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经济带的西南区域经济协作机制和发展战略,并实施了一系列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相关项目。目前,长江上游经济带涵盖重庆、成都、拉萨、攀枝花等中心城市;南贵昆经济区以南宁、贵阳、昆明三大城市为中心犄角, “一区一带”已经成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点”和“线”,成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7. 2.西南地区铁路、公路、港口、航运、通信网络逐渐趋于完善    南昆铁路、西南公路出海大通道成为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加速了西南地区与世界经济的接轨。青藏铁路已全线开工,南昆铁路、湘桂线黎南段经过配套改造运力大幅度提升。重庆港已成为长江上游物流枢纽。广西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已分别达到2012万吨和1883万吨。一批机场改扩建、新建项目完成,2005年,西南地区运营机场将达40个左右。 • 3.西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2004年3月,万州至三峡左一电厂超高压输电线重庆段通过检测验收,使重庆、四川进入全国大电网。2004年5月,由四川向华东地区送电正式合闸运行,川电东送变成现实,2004年川电外送规模已达64亿千瓦时电量。 • 4.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西南地区与东盟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多国毗邻,是中国走向南亚、东南亚的通道,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云南、广西等省区已经成为出边、出境、出海的重要通道。广西南宁至广州千吨级内河航道建设已全面竣工;以防城港为重点的沿海三个港口的深水航道、大吨位泊位和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均相继启动,南宁至友谊关(通往越南)高速公路已经部分动工。 5.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西南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 • 5.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10十l”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000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000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西南地区因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人文条件,将成为中国与东盟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最为便捷的大通道,其战略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 6.优惠政策诱导物流的快速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出将向西部倾斜,已确定在西部建设8条公路新通道,完善路网结构,扩大西部铁路网,建设青藏铁路和西北、西南进出境铁路。已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外资在西部开展物流服务、鼓励企业在西部投资的优惠政策,都将给西南区域物流带来新的活力,促使其快速发展。

  8. 铁路 西南的交通动脉——宝成、成昆线 • 宝成——成昆线北起宝鸡,经阳平关、成都、西昌、攀枝花至昆明。全长1764千米。它为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建设,改变内地和沿海的经济布局提供了条件。

  9. 西南地区高速一览 注:绿色表示2009年通车高速公路 红色表示2008年通车高速公路    紫色表示2007年通车高速公路(下同)

  10. 广 西  G65 包茂高速 桂梧高速  阳朔—平乐 39.4 桂梧高速 平乐—钟山 57.7 岑梧高速  岑溪—苍梧 65.21 G72 泉南高速 全黄高速  黄沙河(湘界)—全州 22.3 全兴高速 全州—兴安 61.475 桂柳高速 桂林-23.4-临桂-138.5-柳州 161.9 柳南高速  柳州-137.9-宾阳王灵-84-南宁 221.9 G7211 南友高速 南宁机场高速  南宁—吴圩机场 21.458 南友高速  吴圩—友谊关 179.19 G75 兰海高速 水南高速  都安—南宁 123 南北高速 南宁—钦州—合浦 197.36 合山高速  合浦—山口(粤界) 37.18 G7511 钦东高速 南北高速(防城港支线) 钦州—防城港 44 G78 汕昆高速 桂梧高速(贺州支线) 钟山—贺州 30.5 柳州绕城高速 雒容—洛满 46.387 宜柳高速 宜州—柳州   113 G80 广昆高速 苍郁高速 苍梧—郁南(粤界) 18.5 岑兴高速 岑溪—兴业126.503 兴六高速 兴业—六景 100.58 南坛高速 南宁—坛洛 68.71 南百高速 坛洛—百色 187.867 百罗高速 百色—罗村口(滇界) 55.5  北海支线 合浦—北海 27 桂林东绕城高速 灵川—三塘 41.7 岑兴高速玉林北连接线 11.12

  11. 重 庆 G42 沪蓉高速 渝宜高速(万云段) 万州—云阳 57.535 渝宜高速(梁万段) 万州—梁平 67.237 渝宜高速(长梁段) 梁平—垫江太平 54.540 垫忠高速(邻垫段) 垫江太平—明月山(川界) 6.92 G50 沪渝高速 忠石高速 石柱三店—忠县 35 垫忠高速 忠县—垫江太平 68.268 渝宜高速(长梁段) 长寿—垫江 59 渝宜高速(渝长段) 重庆—长寿 85.359 G65 包茂高速 渝邻高速 重庆—邻水(川界) 53.6 界水高速 界石—南川水江 84.5 G75 兰海高速 渝武高速(渝合段) 重庆—合川 58.8 渝武高速(合武段) 合川—武胜(川界) 33.88 渝黔高速(渝綦段) 重庆—綦江 86.947 渝黔高速(綦崇段) 綦江—崇溪河(黔界) 48.28 G85 渝昆高速 成渝高速(渝) 重庆陈家坪—桑家坡(川界) 114.2G93 万渝环线 渝遂高速 沙坪坝-9.5-西永-5.9-土主-96.4-遂川(川界) 111.838 G5001 重庆绕城高速 外环高速(西南段) 北碚朱家坪- 51.06-江津滴水岩-8-西彭约 59.062 重庆内环(上界段) 上桥—界石 23 长涪高速 长寿—涪陵 33.32 綦万高速 綦江—万盛 32.313 万开高速 万州—开县 29.3 重庆机场高速 重庆—江北机场 22.825

  12. 四 川 [2009年 2190公里] • G5 渝昆高速 • 绵广高速 绵阳磨家-135.5-广元沙溪坝-31.003-瓷窑铺陵江 166.503 • 成绵高速 成都白鹤林—绵阳磨家 91.79 • 成雅高速 成都—雅安 144.266 • 西攀高速 泸沽—黄联关 70 • 西攀高速 黄联关-4.4-7-黄水-93.48-米易-21.2-垭口-36.47-金江 162.55 • 攀田高速 攀枝花金江—田房(滇界) 58.95 • G42 沪蓉高速 • 邻垫高速 邻水—垫江明月山(渝界) 35.8 • 南广邻高速 南充-69.76-广安-44.56-邻水 114.32 • 成南高速 成都—南充 215.44 • G65 包茂高速 • 达渝高速    达州-77.4-大竹-88.4-邻水邱家河(渝界) 165.8 • G75 兰海高速 • 南充绕城高速(东段) 民建兰家沟—马市铺 13.7 • 南渝高速 南充—武胜(渝界) 65.76 • G78 厦蓉高速 • 隆纳高速 隆昌—泸州 87.823 • 成渝高速 成都-内江-隆昌(渝界) 211.4

  13. 贵 州 [2007年 975公里] • G60 沪昆高速 • 玉铜公路 大龙(湘界)—玉屏13.586 • 玉三高速 玉屏—三穗 45.123 • 三凯高速 三穗—凯里 88.205 • 凯麻高速 凯里—麻江 50.871 • 贵新高速 贵阳下坝—麻江 106.263 • 清镇高速 清镇—镇宁 89.652 • 镇胜高速 镇宁-3.3-10.92-黄果树-171.953-胜境关(滇界) 186.173 • G75 兰海高速 • 崇遵高速 崇溪河(渝界)—遵义117.88 • 贵遵高速 贵阳-36.3-扎佐-84.449-南白-11.9-遵义 155.3 • 贵新高速 贵阳下坝-106.263-麻江大粮田-36.592-都匀 142.855 • 贵新高速(二专) 都匀—新寨 118.783 • G7501 贵阳绕城高速 • 贵阳绕城高速(东北段) 尖坡—云关坡 19.71 +7.6(支线) • 关兴公路(二级) 关岭—兴仁 114 • 贵毕公路(二级)贵阳—毕节 214

  14. 云 南  G5 京昆高速 213 永武高速 永仁(川界)-56.66-元谋-91.69-武定 148.35 G56 杭瑞高速 昆安高速 昆明—安宁 22.375 安楚高速 安宁—楚雄 129.93 楚大高速 楚雄—大理 178.779 大保高速 大理—保山 165.84 保龙高速 保山大官市-37.4-潞江坝-38.87-龙陵 76.27 G60 沪昆高速 曲胜高速 曲靖—胜境关(黔界) 74.824 昆曲高速 嵩明(易隆) —曲靖 75.866 昆曲高速 昆明—嵩明(易隆) 44.95 G80 广昆高速 罗富高速  罗村口(桂界)—富宁 79.366 富砚高速 富宁—砚山 141.19 砚平高速  砚山—平远街 67.133 平锁高速  平远街—锁龙寺 61.306 昆石高速  昆明—石林 78.072 G85 渝昆高速 水麻高速 水富(川界)—麻柳湾 135.576 昭麻公路(二专)  麻柳湾—昭通 93.5 昭待高速(二专) 昭通—会泽 110.774 昭待高速 会泽—待补 38.035 嵩待高速(二专)  功山—待补 63.015 嵩待高速  嵩明—功山 56.505 G8511 昆磨高速 昆玉高速  昆明—玉溪 85.7 玉元高速  玉溪—元江 112.091 元磨高速  元江—磨黑 147.23 磨思公路(二级) 磨黑—思茅 64.913 思小高速  思茅—小勐养 97.75 小磨高速 小勐养—磨憨 17.2 (17.4一级+150.8二专) 昆明东绕城高速 25.482 +6.125支线 曲陆高速  曲靖—陆良召夸 87.686 鸡石高速  开远鸡街—石屏 98.53 通建高速  通海—建水 62.7 玉江高速  玉溪—江川 26.2 高海高速   高峣—海口 30.32

  15. 西南地区原油输气管道 • 四川是我国天然气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国输气管道也主要集中在这里。输气管道占全国的65%,输气量占全国的67%。其主要有川南的沪州气矿、南隆昌气矿、川东的石油沟气矿和川西北气矿。四川的天然气主要供应沪州的天然气化工厂、成都天然气工厂,长寿维尼龙厂、云南安边天然气化工厂,贵州赤水天然气化工厂、自贡炼盐以及成都和重庆的民用气。天然气产销地之间的运输主要靠管道。第一条输气管道是巴县石油沟至重庆管道。于1963年建成,长55.6公里;后又建成长恒坝至纳溪、威远至成都、江安傅家庙至威远曹家坝、垫江卧龙河至重庆等输气干线,基本形成四川南半环型输气管道网。四川省境内天然气管道分布示意图

  16. 重庆 上游地区的发展。

  17.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五大优势: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五大优势: 区位条件优越。 基础设施功能完备。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 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 市场潜力巨大抓住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重庆将按照建设 “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即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信息文化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对外窗口和经济辐射作用,推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

  18. 支柱产业及其经济政策 ● 农业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现有耕地138.46万公顷,劳动力1470万人。重庆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全市农村全面向小康迈进。 2006年,因受旱灾影响,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7.24亿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农业340.95亿元,下降5.1%;渔业240.31亿元,下降3.7%。2007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2亿元,比上年增加9.5%,其中农业423.84亿元,增加14.8%;渔业311.29亿元,增加1.6%。 ●商贸 重庆两江通衢,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已初步建立起面向全国、联动长江、辐射西南、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发展的消费品市场体系。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15.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0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3%。2007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 长13.6%。 ● 轻重工业 工业轻重并举,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摩托车、汽车、仪器仪表、精细化工、大型变压器、中成药等,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重庆拥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有规模以上汽车、摩托车企业382家,摩托车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超过二分之一。重庆已成为全国十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发展潜力 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能蕴藏量巨大,极具开发潜力。以600余公里长江干流为线,汇集嘉陵江、渠江、涪江、乌江、大宁河等五大支流及上百条小河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000亿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积全国第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438.28万千瓦,可开发量750万千瓦,全市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水能资源开发量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能和饮用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

  19. 经济政策: 重庆抓住中央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三大历史性机遇,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扩大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在西部12个省区中均在前5位以内。 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2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60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88.56亿元,比上年增长48.9%,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442.70亿元,增长39.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城镇建设与改造投资212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20. 规模,物流量 ●重庆物流规模: 目前,重庆已日渐显现出西部内陆物流中心的重要地位。在影响重庆招商引资的各种因素中,首当其冲的是高达GDP20%的物流成本。而这一数字在发达国家不到10%。如何尽可能地减少物流成本,实现铁路、水运、公路、管道、航空等各种物流业态之间的合纵连横,是政府和各大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重庆现有物流状况(一)成绩2007年主要运输方式累计完成货运量49970万吨,比去年增长16.7%,完成货物周转量1049.8亿吨公里,比去年增长27.8%,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33.54万吨,比上年增长18.69%,空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4.42万吨,比去年增长19.3%。1.外资纷纷进入促进中国物流业加速发展  全球最大物流地产开发商普洛斯入渝,普洛斯公司全球CEO司马景瀚的理由很简单:重庆制造业在中国西部地区最为发达,挟长江黄金水道等独到优势,发展物流业的条件在西部无可比拟;加之重庆的物流需求较大,个中商机不言自明。2.长安民生物流、中国海运集团、美国联合包裹运输服务公司(UPS)等物流巨头安营扎寨。3.招商局重庆投7亿打造西南物流中心。4.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的永川,拟投50亿,打造渝西南商贸物流城,辐射渝西、川东南、黔西北三地。  重庆现代物流中心重在区域型,即西南地区、长江上游、长江流域。也就是说,重庆物流的发展前景,是要把重庆培育成国内区域型的物流中心。依托长江经济带,水、公、铁、航空、管道运输并举,以形成综合商品物流体系。

  21. 不足之处 1. 重庆目前和规划中的物流基地,都不具备铁路编组、水路与铁路、公路、航空就近直接中转的条件,而是要通过再次跨区域运输才能完成物流作业,不符合现代物流快捷、方便、节约的原则。结果是造成了物流资源分散、服务功能单一、物流成本较高,使重庆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制约。比如四川成都的进出货物,大约有70%都是经过九龙坡的物流基地中转。由于大量外地货车进入主城,陈家坪附近经常堵车。2.规划长江港口,未与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直接连接;规划高速公路,又没有考虑与航空、航运、铁路联运;建设机场,却仅仅就航空运输而设计。” 3.另一方面,在地理位置、场地和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老的物流设施因难以进行功能扩展,从而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菜园坝火车站受场地、位置等条件限制,既不能完成大型货运必须的铁路编组,又不能与其他交通方式直接链接;而龙头寺等新建火车站则地处主城区,不临近长江和高速公路,不能与市外实现物流联网。”

  22. 重庆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 strengths(优势) weaknesses(劣势) opportunities(机会) threats(威胁)

  23. S——优势 1.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   重庆区位独特,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承东启西、南北沟通的结合部,也是撬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战略支点。2.水陆空交通“比翼齐飞” 。  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拥有所有物流载体的城市,17条跨省公路连接周边,2010年前将形成外环高速连接川、黔、湘、鄂、陕的省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000公里。作为全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重庆将有9条铁路融入全国铁路网。3.西南最大贸易口岸辐射300县市。   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不仅有发达的工业体系,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西南最大的贸易口岸,其辐射面涵盖西南、西北和华中十多个省区,近300个县市。4.物质基础丰富。  重庆主城区流通领域内营业性仓库、货场多达212万平方米,其中60%以上位于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是发展物流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W——劣势 1.物流行业成本高。  与国外物流业相比,中国物流成本要高得多。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物流业成本仅占整个运营成本的9%左右,而我国则占20%;国内企业资金周转次数每年仅1—2次,而日本是每年7—8次。没有使生产企业感到比自办物流更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2.城市现代化水平不高。  重庆虽然是西部的工业重镇,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现代化程度是比较滞后的。物流设施尽管最近几年有了很大改善,但大部分是几十年前修的,显得十分陈旧; 运输和仓储管理方面,大多都还是以前老一套的管理模式,效率极低,高架立体仓库等一批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高的仓库凤毛麟角。现代化水平不高,专业化程度低都是制约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观念落后。“重生产,轻物流”和“重商流,轻物流”的惯性思想根深蒂固,其现代物流的观念非常淡薄。中国企业更愿意用自己的车队,但货物空载率达37%以上,同时因包装问题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每年达150亿元,货物运输每年损失500亿元人民币。4.物流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竞争力弱。  重庆现代物流仍处于初级阶段,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设施布局散、物流效率、效益差的“小、散、差”问题依然存在。

  24. O——机遇1. 优惠的政策。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经济试验特区的优惠政策下,稳健的增长势态决定了重庆物流产业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质。根据中国入世的承诺,重庆市有关部门认真清理交通运输、仓储、货运代理、汽车维修服务等政策法规,推进了物流市场的开放。重庆物流发展的环境将会“更加宽松”。2. 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  重庆位于西部腹地,地处西南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点上,是西部惟一的直辖市,是全国规划建设的重要物流枢纽城市,拥有发展物流业的广阔经济腹地。3. 具有明显的综合交通优势。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西部地区惟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内陆口岸城市,自5.12地震以来,救灾物资在源源不断的由重庆中转至四川。4. 具有迅速增长的物流需求。  市内集中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内燃机)、化工、冶金等行业以及商贸流通领域大型企业、市场群等物流配送,加之周边地区经重庆中转的物流量急剧增加,物流聚合辐射范围呈快速增长态势。5. 物流产业已具雏形。  物流规模不断扩大,重庆市去年物流业增加值298亿元,占GDP的7.3%;物流企业加快成长,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壮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已入驻重庆;物流业与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进程加快,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25. T——威胁 1.不同部门的利益冲突。  从分散化物流到社会化物流是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引进专业物流系统服务后,必然导致接受服务的企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和适量裁员。因此来自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将成为共同化专业化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2.面临土地、设备和资金等资源的挑战。  经营物流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较先进的仓储运输设备才能发展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加上维持运作都需要巨大的投资,其回收期是比较长的,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融资措施,物流业的发展难以有效推进。       3.现代信息技术与物流融合不够,未能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缺乏全面的物流信息平台。4.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流管理的人才奇缺。无论是政府的物流管理人才还是企业的物流技术人才都十分缺乏,重庆市高校物流教育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人才后续供应困难,导致政府难以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和高效服务;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供应管理,严重地制约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换进程。5.企业物流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  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或者第三方物流服务,横向联合薄弱,物流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发挥中心地市的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

  26. 物流量: 直辖十年,重庆市的GDP保持年均10.2%的高速增长,2006年GDP绝对额达到3491.57亿元,是1996年的2.9倍。2006年,重庆市实现物流增加值252亿元,占全市GDP的7.2%,预计未来十多年,物流增值将年均增长18.3%,2020年占全市GDP的13.5%,达2700亿元。  据国家统计局反馈,2008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3.77亿元,同比增长13.9%,刷新了去年一季度创造的直辖以来同期最快增速;增速排名全国第7位、西部第4位,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位和2位。今年一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53.76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企业实现客货运总周转量58.5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5%;水上运输企业一季度实现客货运总周转量165.5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5.5%。国际经验表明,当国内人均GDP达到600-2000美元时,是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也是现代物流业开始成长阶段。2000年重庆人均GDP为620多美元,达到了现代物流业加速成长阶段的水平。

  27. 基础设施概况 重庆市紧紧抓住中央提出的“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及历史机遇,结合本地实际,及早动手,启动市场,开发市场,斥巨资营造软硬环境,参与西部大开发,以尽早融入世界经济中。 重庆地处大西南腹地、长江上游,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庆有西部地区其他省市所不具备的优势。具体体现在: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有闻名世界的长江三峡和三峡库区;有得天独厚的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重要的配套比较完备的工业基地、国防科研与生产基地,形成了较发达的科研和教育体系;是一个融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对重庆来说,具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因为,虽然经过了2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该市仍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定期处在较低水平。因此,西部开发有利于重庆各行各业的全面振兴,特别是经济质量的提高。 目前,在确定的107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已有50个在建,投资总额达1664亿元。涉及交通、城市基础设施,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资源开发、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其余57个项目将在今明两年开工。这些项目的重中之重是,尽快构筑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28. 新规划及物流政策 重庆物流新规划 1、 建设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 重庆江北寸滩物流园区(建设中)  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和杂货水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服务。园区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70万TEU以上。重庆沙坪坝铁路物流园区(建设中)  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服务。重庆铁路物流园区依托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园区集装箱年处理能力达到1100万吨以上。重庆渝北空港物流园区(建设中)  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重庆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江北国际机场,主要为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和汽车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提供服务。2、建设8个区域性物流基地。  基本确定的“落户”地点是万州、涪陵、长寿、大渡口—九龙坡、江津、永川、合川、黔江—秀山。

  29. ●重庆未来3年内将培育5-10家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重庆未来3年内将培育5-10家大型冷链物流企业 据测算,重庆每年生鲜食品在物流环节的腐烂量相当于上百万亩耕地的产量。日前,在重庆中美冷链技术研讨会上,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这样说到。据与会专家测算,在中国,从土地到餐桌的中间环节,每年腐烂的生鲜食品占总数的30%左右,其数量相当于1亿亩土地的产量。而根据重庆的耕地面积测算,中间环节腐烂的生鲜食品,相当于上百万亩耕地的产量。目前中国只有15%的食物是冷链运输,而在美国达到85%以上。市外经贸委介绍说,重庆在打造西部物流基地,而冷链物流将是重点发展的内容之一。预计到2012年,重庆的公路冷藏运输车及温控车将增至600辆,年运输能力达到200万吨,计划培育5到10家日运输能力达5000吨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30. ●抓住保税港区历史机遇 推动南岸跨越式发展 (一)依托东港港区,打造示范性物流基地 1、东港港区力争成为寸滩港部分保税功能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2、依托保税港区建设契机,积极向市政府争取各种对外开放优惠政策。 3、抓住保税港区机遇,大力引进物流企业,发挥物流枢纽作用。 (二)利用港口物流对船舶需求量大,依托我市雄厚的军工技术和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发展我区船舶工业 (三)借助保税港区的辐射效应,打造主城“南大门”,提升南岸区整体发展水平 (四)借助保税港区,打造“重庆CBD南区”、推动“美食南岸、旅游南岸、宜居南岸”提档升级 (五)利用保税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外向型产业发展

  31. 重庆物流相关政策1.《“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指明:到2010年建设成全国物流网络中的主要枢纽和结点之一。据此,重庆将建设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八大区域性物流基地以及若干综合与专业的物流中心。到2010年,力争实现物流业增加值460亿元,占GDP比重9.2%,年均增长16%。改造和提升15—20家物流企业,重点培育3—5家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收入上10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5—10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2.重庆市于2005年7月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到2010年,力争培育起3-5家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具体扶持政策有:1) 实施物流项目用地优惠政策。2) 土地出让金按照工业用地标准执行。3) 建立了税费优惠政策和快速审批机制。3.2007年10月11日颁发的《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意见》分别从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规费政策等方面对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进行了说明。4. 2007年10月,国家商务部与重庆签署了《共同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备忘录》,确定重庆为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如何在重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一直都是各方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一大话题。民盟重庆市委近日提出一个建议:在重庆打造一个全新的内陆国际物流中心,为全市扩大对外开放创设一个新的平台。5. 2007年10月29日颁布了《重庆市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重点现代物流项目认定办法》

  32. 成都

  33. 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 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2004年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经济总量在西部12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34. 支柱产业及其经济政策 ●农业 土地资源 成都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平原、丘陵、山地面积分别占40.1%、27.6%和32.3%,土地肥沃,素有天府之国之称。气候资源 成都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湿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年均气温在17.5摄氏度左右,年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年均日照1042-1412小时。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水资源 全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04亿立方米。境内有岷江、沱江等大小50余条河流,有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生物资源 成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珍稀植物银杏、珙桐、黄心树、香果树等;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牛羚等; 川芎、川郁金、乌梅、黄连等中药材享誉中外。 ●高科技行业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实施“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纲要”,成都市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1.69%增长到2004年的1.7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竞争力在全国50个城市的排名由2002年的第27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9位。在集成电路设计、磁悬浮列车、红外线毫米波、肿瘤生物治疗、新型航空器、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旅游业 成都市通过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更加优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与旅游更加融合,城市旅游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旅游形象更加鲜明,城市旅游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旅游产业速度得到全面提高,旅游目的地城市初步建成;现旅行社254家,星级饭店138 家,导游1。2万人;有农家乐经营户7895家,星级乡村酒店5家。在资源优势方面,全市拥有世界遗产2处,15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初具规模和接待服务功能的旅游景区(点)有40余个,旅游古镇6个。

  35. 经济政策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6亿元,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7.5亿元,同口径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4025.9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0亿元,增长20.3%;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29元,分别增长10.1%和10%。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6亿元,增长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7.5亿元,同口径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4025.9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0亿元,增长20.3%;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29元,分别增长10.1%和10%。

  36. 规模,物流量 成都物流规模: 航空运输。2008年,全球航空货运营业收入600亿美元,未来20年内将以年均5.8%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已发展形成美国芝加哥和孟菲斯、德国法兰克福、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性航空货运枢纽,以及以汉莎货运航空、新加坡货运航空、英航货运航空、日本货运航空等为代表的专业航空货运公司。 铁路运输。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因素,在幅员辽阔或不具备水运条件的国家,铁路运输以其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重新受到重视,成为中长距离陆路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汉堡、芝加哥、巴黎、莫斯科等内陆城市已发展成为大型铁路货运枢纽。世界各国纷纷组建和改制成立铁路物流公司,提供货运延伸服务,使其适应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的发展。 公路运输。公路运输在世界各国交通运输业中处于主体地位,公路货运量约占货运总量的65%,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末端运输,呈现长期稳定增长的趋势。发达国家大型公路运输企业占据了公路运输市场的主体地位,超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的超过20%。欧美国家公路干线运输普遍采用大吨位厢式货车、集装箱运输专用车

  37. 物流量 1.近期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体系,初步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和3—5户业务辐射西南地区、收入过10亿元的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内;现代物流业对成都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成都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2.远期目标。到2020年,建成层次分明、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300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群体;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接近发达国家的物流水平;现代物流业对成都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7%,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成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38. 基础设施概况 成都地铁一号线于2010年9月正式开通,成为中西部首条投入使用的地铁线。 成都是宝成、成昆、成渝、达成以及未来沪蓉、西成、成兰、成贵、川青、川藏等铁路干线,成绵乐客专、成渝客专的交汇点,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和六大铁路客运枢纽之一,成都北编组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另外成都新客站将于2010年年末投入运营,将负责高速列车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任务。 成都是108(北京—昆明)、213(兰州—云南磨憨)、317(成都—那曲)、318(上海—西藏友谊桥)、319(厦门—成都)、321(广州—成都)等国道的交汇点。2007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201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7公里。全市拥有汽车84万辆,其中私人拥有68.1万辆,居全国第三。

  39. 2009年全年营运性旅客周转量1453.1亿人公里。其中铁路582.1亿人公里;公路182.9亿人公里;民航348.1亿人公里。全年营运性货物周转量2325.9亿吨公里。其中铁路运输1255.3亿吨公里;公路运输65.4亿吨公里;民航运输5.2亿吨公里2009年全年营运性旅客周转量1453.1亿人公里。其中铁路582.1亿人公里;公路182.9亿人公里;民航348.1亿人公里。全年营运性货物周转量2325.9亿吨公里。其中铁路运输1255.3亿吨公里;公路运输65.4亿吨公里;民航运输5.2亿吨公里

  40. 新规划及物流政策 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规划布局。1.重点建设两个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依托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机场国际国内货运站附近建设辐射西部(乃至全国)、连接国际国内主要城市的国际性枢纽型成都国际航空物流园区,发展航空运输及相关仓储、配送、快递业;依托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中心站附近建设辐射西部、联结港口和国内主要城市的国际性枢纽型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及相关仓储、配送业。2.加快建设两个铁路散货物流园区。依托青白江大弯铁路货站和新津铁路货站,在货站附近建设辐射西南地区、联结全国各大城市,以处理铁路散堆装货物业务为主的青白江物流园区和新津物流园区。3.加快建设四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依托城市北面的成绵高速公路,在绕城高速公路外侧附近的新都区三河镇境内,加快建设辐射四川北部经济区域及北面临近省、市,承担北部城际配送和市域配送功能的新都物流中心;依托城市东面的成渝高速、成南高速公路,在绕城高速公路外侧的成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加快建设辐射成渝经济带、川东川南经济区域,承担长江流域公、水联运和东部市域配送功能的龙泉物流中心;依托城市南面的成乐高速、成雅高速、川藏公路,在绕城高速公路外侧的大件路附近,加快建设辐射乐山、雅安、攀西经济区域和西藏、云南,承担城际配送和南部市域配送功能的双流物流中心;依托成都出口加工区,在绕城高速公路外侧的成灌公路旁,建设辐射西部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物流中心,发展保税仓储及配送。4.合理选择发展一批专业性物流配送站。依托大型工业集中发展区、商品交易市场、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在全市范围内建设50个物流配送站,发展制造业配送和商业配送。5.大力推进建设综合保税区。整合成都国际航空物流园区、成都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都出口加工区,设立成都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分销、商品展示、转口贸易。

  41. (二)发展重点。1.运输业。  (1)航空运输。重点发展基地航空公司、航空货代企业、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国内全货机航线、成都至国内航空枢纽城市的“空中快线”、国际航空货物转运中心、机场新货站。  (2)铁路运输。重点发展成都至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集装箱五定班列,成都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货运五定班列、行包专列,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大宗货物转运中心。  (3)公路运输。重点发展成都至周边中心城市和省内二级城市的城际货运班车,以公路货物中转、公铁联运、公水联运、公空联运为特色的公路货运集散中心。2.仓储业。  (1)仓库。重点发展标准化通用仓库、现代化特种仓库(冷冻冷藏库、气调库、危化品仓库等)、自动化立体仓库。  (2)仓库设备。重点发展托盘、货架、自动化分拣设备、流通加工设备、检测设备、仓库信息管理系统。3.配送业。  (1)制造业配送。重点发展工业企业共同配送中心,汽车、电子、化工等制造业零部件配送和产成品分拨中心。  (2)商贸配送。重点发展城市商贸集中配送中心、生鲜食品冷藏配送、标准化城市配送车辆、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和呼叫中心。4.快递业。重点发展大型快件作业中心、快递服务网点、标准化快递专用车辆、与电子商务平台结合的物流信息平台。(二)发展重点。1.运输业。  (1)航空运输。重点发展基地航空公司、航空货代企业、国际直飞客货运航线、国内全货机航线、成都至国内航空枢纽城市的“空中快线”、国际航空货物转运中心、机场新货站。  (2)铁路运输。重点发展成都至沿海港口、沿边口岸的集装箱五定班列,成都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货运五定班列、行包专列,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大宗货物转运中心。  (3)公路运输。重点发展成都至周边中心城市和省内二级城市的城际货运班车,以公路货物中转、公铁联运、公水联运、公空联运为特色的公路货运集散中心。2.仓储业。  (1)仓库。重点发展标准化通用仓库、现代化特种仓库(冷冻冷藏库、气调库、危化品仓库等)、自动化立体仓库。  (2)仓库设备。重点发展托盘、货架、自动化分拣设备、流通加工设备、检测设备、仓库信息管理系统。3.配送业。  (1)制造业配送。重点发展工业企业共同配送中心,汽车、电子、化工等制造业零部件配送和产成品分拨中心。  (2)商贸配送。重点发展城市商贸集中配送中心、生鲜食品冷藏配送、标准化城市配送车辆、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和呼叫中心。4.快递业。重点发展大型快件作业中心、快递服务网点、标准化快递专用车辆、与电子商务平台结合的物流信息平台。

  42. 物流政策 (一)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5年起,由市财政安排资金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物流项目贷款贴息,重大物流项目的财政补贴,国家、省重点物流项目的地方财政匹配资金,开辟物流通道初期的亏损补贴,物流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物流集中发展区所在区(市)县政府也要配套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 (二)物流集中发展区扶持政策。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物流集中发展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重要设施建设计划和综合交通设施建设规划。在物流集中发展区土地征用过程中,市政府、区(市)县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物流集中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按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仓储设施,其报建费按规定减半收取。建立物流集中发展区土地滚动储备制度,确保物流项目用地的及时供应。 (三)重点物流项目扶持政策。经市物流主管部门认定的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市国土部门要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享受《成都市现代物流项目用地实施意见》(成办发〔2004〕83号)和物流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对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且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重大物流项目,参照工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相关扶持政策执行;在物流集中发展区内,经市物流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现代物流项目,享受重点现代物流项目的扶持政策。

  43. (四)简化工商登记审批政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规定的以外,其它前置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取消国内铁路、水运货运代理、联运代理和国际货运代理的经营资格审批。航空货运代理审批按民航总局新制定的民航货运代理管理办法执行。危险品等特种货物运输代理审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四)简化工商登记审批政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规定的以外,其它前置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取消国内铁路、水运货运代理、联运代理和国际货运代理的经营资格审批。航空货运代理审批按民航总局新制定的民航货运代理管理办法执行。危险品等特种货物运输代理审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五)物流通道的扶持政策。物流企业开辟成都至周边城市的公路货运班车,且每日开行10班以上,2年内,由市、县(区)两级受益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物流企业开辟成都至国内经济发达城市的铁路货运“五定”班列,且每周开行4列以上(含4列)的,3年内,由市、县(区)两级受益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国内外航空公司、航空物流企业开辟成都至欧美的国际货运航班,视其开行难度、培育期亏损额实行“一企一策”,市财政对航班开行初期发生的亏损给予适当补贴;5年内,由市、县(区)两级受益财政由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六)物流运输车辆管理政策。凡在我市登记注册的集装箱专用车辆、大件运输车辆、海关监管车、冷藏运输车以及15吨以上厢式货车在我市“五路一桥”、高速公路、普通收费公路通行时,市管收费公路按三类车标准缴纳过路过桥费;集装箱专用车辆、大件运输车辆、海关监管车、冷藏运输车、15吨以上厢式货车、城市标准化配送车辆的运管费按50%缴纳。   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城市配送业务,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研究制定城市配送车辆的相关标准,在现有货运车辆入城证公开拍卖制度的基础上,优先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放货运车辆入城证,并为城市配送车辆在专业市场、商场、百货店、超市等市内商业网点停靠提供便利条件。

  44. (七)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政策。世界100强物流企业和国内50强物流企业在成都设立总部、区域总部需要租赁办公场地,公司注册地所在区(市)县政府可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自筹资金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用地按《成都市现代物流项目用地实施意见》(成办发〔2004〕83号)有关规定执行;在五城区的,参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新跨越的意见》(成委发〔2004〕38号)有关规定执行,市上将相关报建规费全额返还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五城区以外的区(市)县可参照执行。(七)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政策。世界100强物流企业和国内50强物流企业在成都设立总部、区域总部需要租赁办公场地,公司注册地所在区(市)县政府可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自筹资金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用地按《成都市现代物流项目用地实施意见》(成办发〔2004〕83号)有关规定执行;在五城区的,参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新跨越的意见》(成委发〔2004〕38号)有关规定执行,市上将相关报建规费全额返还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五城区以外的区(市)县可参照执行。   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重组、兼并、收购原国有仓储运输企业,在组建物流企业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行政性收费,经市有关部门批准予以免交,并依照有关税收政策减征或免征契税。 (八)物流通关政策。物流集中发展区要为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设立办事处和业务窗口提供便利条件,建立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地面服务一体化的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货到验放”的便捷通关模式。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在现行5天上班、7天服务、24小时预约通关的基础上,逐步实现24小时全天候通关;逐步推行电子申报和电子审批,提高通关效率。

  45. 南宁

  46.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是红豆的故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称邕州,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居住着壮,苗,瑶等3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20.12万,其中市区人口为140.39万。南宁别称绿城,凤凰城,五象城,分别因市内有凤凰岭,五象岭而得名。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是红豆的故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称邕州,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居住着壮,苗,瑶等3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20.12万,其中市区人口为140.39万。南宁别称绿城,凤凰城,五象城,分别因市内有凤凰岭,五象岭而得名。

  47. 支柱产业及其经济政策 自古以来,南宁就是中国南部著名商埠和主要物资集散地。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以来,南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居广西前列,是广西区域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中心。 农业 农业生产已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菜、果、蔗为龙头,种、养、加工并举的高产、高效、优质的城郊型农业格局; 工业 工业经济突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推动作用,高新技术应用广泛,形成以制糖、造纸、机械、化工、建材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 三产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以商贸、餐饮、房地产等为支柱,金融、通信、旅游、会展、仓储、服务等为新支撑点的服务体系。

  48. 经济政策: 南宁的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建国以来,一直追求和谐发展,以人为本,郭沫若先生曾在南宁留下“半城绿树半城楼”的诗句。自实施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以来,以营造优美舒适、最适合人居条件的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为基础,开展规划有序的城市建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