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35 Views
西北民族大 學教學發展中心. 教學發展經驗分享. I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培養的手段和途徑 II 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提升教學能力. 臺灣大學教 學發展中心主任 陳 毓 文 Yu-Wen Chen. 臺大校園的獨特資源. 2. 總圖大廳. 朱銘:太極. 生態池. 行政大樓山櫻花. 北眺大屯. 集各方頂尖人才 圖書及網路資源 群聚跨領域研究 優質之環境傳統 近百年金字招牌.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 培養. 3. 新進教師研習營. New-faculty Orientation.
E N D
西北民族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教學發展經驗分享 I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培養的手段和途徑 II 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能力 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陳 毓 文 Yu-Wen Chen
臺大校園的獨特資源 2 總圖大廳 朱銘:太極 生態池 行政大樓山櫻花 北眺大屯 集各方頂尖人才 圖書及網路資源 群聚跨領域研究 優質之環境傳統 近百年金字招牌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培養 3 新進教師研習營 New-faculty Orientation http://ctld.ntu.edu.tw/fd/fd_01_01.php 為協助新進教師瞭解臺大發展願景、教學研究資源、師生同儕關係,以及臺大教師的權利與義務,本中心於每年九月上旬,在溪頭實驗林場舉辦三天兩夜的研習營。營隊內容包括臺大發展理念介紹、傑出教師經驗分享、各類校園資源說明、跨學院教師聯誼等。當中傑出教師的經驗分享為論壇主軸。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培養 4 前身:飛雁計畫 教師成長社群 New-faculty rientation http://ctld.ntu.edu.tw/fd/fd_01_02.php 為鼓勵本校專任教師及研究人員自行組成教師成長社群,以協助本校新進教師順利適應教學研究工作。希望推動同儕學習、教師教學經驗、教材改進及研究發展等主題式學習,達成增進教師教學效能及自我成長之目的。 教師成長社群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培養 5 教師成長社群 – 教學科技與創新教學成長社群 藉由專題分享和同儕觀摩討論,探究如何有效應用教學科技的多元互動,交流不同領域教師的教學嘗試與發想,發展出整合科技之參與學習教學策略,以提升教師教學效能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為核心。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培養 6 前身:飛雁計畫 教學領航計畫 New-faculty rientation http://ctld.ntu.edu.tw/fd/fd_01_06.php 為促進本校教師間教學經驗與知能交流分享,增進教師教學效能,設立教師教學諮詢-教學領航計畫,期達經驗傳承之目的。邀請本校傑出教師應聘為「領航教師」進行諮詢工作。本校教師可透過申請進行各類教學諮詢活動並提供具體建議,以協助教師提升教學品質。 教師成長社群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培養 7 教學工作坊及講座 http://ctld.ntu.edu.tw/fd/fd_01_05.php 教學工作坊 TA 實務工作坊 卓越教學講座 中心每學期皆針對教師與教學助理之需求,舉辦一系列教學工作坊及單場講座,邀請校內外教學優良教師分享其教學心得。內容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技巧、課程設計、教師生涯規劃等面向。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培養 8 教學成果發表會 http://ctld.ntu.edu.tw/fd/fd_01_10.php 內容包括教學改進績優課程成果發表、傑出 TA 教學經驗分享、台大教與學研究成果發表、行政與法規綜合研討等。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培養 10
專業教師教學方法培養 11 圖 6-3 雇主與校友認為臺大畢業生最不足的職場能力 (1)教學改進研究計畫: (2)問卷調查: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TL) • (a) 大學部新生、畢業生 • (b) 研究所畢業生 通過件數:95~100 (5, 6, 6, 5, 5 , 7= 34) 補助金額:每案 8~15 萬元 • 針對臺大學生進行學習回顧問卷調查,以瞭解臺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困擾等多樣議題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可依據各院所需需提供參考。 為鼓勵教師從事大學教與學的學術研究,提供上限 15 萬的經費補助,並鼓勵申請通過者將結果公開於椰林講堂上分享。 • 問卷結果提供教學對策之重要參考 申請時間:隨到隨審 申請對象:本校專、兼任教師及專案約聘教師均得以團隊或個人方式提出申請。 申請主題:分為『指定主題』與『自定主題』舉凡有關改進課堂教學之研究案均可申請。
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能力 12 • 微型教學理念推廣 • 工作坊:BOPPPS • 校內外經驗分享 • 硬體設備建置:微型教室 • 微型教學認證課程 (Instruction Skills Workshop, ISW) • TA • 教師 • 微型教學平台:教學影片觀摩 • 課堂錄影諮詢
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能力 13 • 微型教室 • 遠距及微型專用教室 (40 人) • 設備:電子講桌、電子白板、錄影監控系統、遠距視訊設備 • 用途:工作坊、微型教學、遠距課程、師資培育中心試教場地、各類型會議 • 博雅 5 樓 (6-8 人) • 設備:電子講桌、電子白板、觀察室、錄影監控設備 • 用途:微型教學、TA 團體諮詢、師資培育中心試教場地、華語教學課程、一般課程
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能力 14 微型教學課程 (一) • 教學技巧工作坊 (24-Hour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ISW): • 理念 • 3 次 10 分鐘教學演練 (BOPPPS模組) • 強調教學結構,而非授課內容的檢驗 • 強調同儕間的觀摩、學習、討論分享與回饋 • 對象:TA、教師 • 時間:3 或 3.5 天課程 (共24 小時) • 證書:國際認可的臺大 ISW 證書
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能力 • ISW 每日課程內容: • 暖身與統整: • 成員默契建立、個人研習目標擬定、前日回饋意見彙整。 • 教學技巧主題單元: • 大學校園課堂教學重要理念與技巧討論,例如單堂課程設計、學習風格與教學方法、提問技巧與討論帶領、小組學習與經營等。 • 迷你教學演練: • 課堂教學與建設性意見給予之練習,同時獲得其他成員對自我教學改進之意見。 • 評估與反思: • 回顧個人當日研習目標與表現並反思如何激發自我學習。
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能力 16 微型教學課程 (三) • 台大 ISW(學生) • 自 97 年暑假開始辦理 • 共培訓 55 位 (統計至 100-2) • 北二區 ISW(學生、教師) • 各校推薦之 TA、有興趣之教師 • 共培訓 20 位 (100-101 年度) • 外校 ISW 課程 (教師) • 清雲科技大學 6 位 • 中臺科技大學 8 位
教師的 ISW 課程感想 17 ISW 心得與回饋 • 和指導者討論教案、與同儕一起回饋;…我會將這個模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中,期許能讓學生更有效率、效益的學習 • 從別人的教學看見自己的不足,有更開闊的心胸去接受別人的建議; 學到很多的互動教學模式,開拓自己的思維。 • 讓我紮實的學會了 BOPPPS 的教學技巧,並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的檢視自己的盲點,然後改進再改進… • 學到嚴謹的教學結構,以達有效率的教學,並學會評估自己的教學成效。 • 每次的回饋是演練後的重點,以免常以自己的觀點來思考,可以讓自己的教學更多元化。
人才是邁向頂尖的唯一關鍵 18 Human resource is critical to achieve the university excellence 以教育彩繪臺灣的未來 Education brings Taiwan a colorful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