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生理性止血机制主要包括: 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 一 ) 血管因素. 外伤后止血作用中,血管所起作用有: 1. 血管收缩性 2. 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 3. 血管内膜的促血栓形成作用 4. 血管内膜的促凝特性 5. 内皮细胞的抗纤溶活性. 血小板. vWF. 内 皮 细

brownstac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出血性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2.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纤溶功能和抗凝等)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3. 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生理性止血机制主要包括: 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4. (一)血管因素 外伤后止血作用中,血管所起作用有: 1. 血管收缩性 2. 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 3. 血管内膜的促血栓形成作用 4. 血管内膜的促凝特性 5. 内皮细胞的抗纤溶活性

  5. 血小板 vWF 内 皮 细 胞 凝血酶 X Xa VII a 血液凝固 (EC) TF IX IXa 凝血酶原 纤溶 抑制 PAI-1 血管内皮细胞促凝功能示意图

  6. (二)血小板在止血机制中的作用 (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粘附、展开、聚集、释放等的反应,形成有效的血小板血栓(白色血栓)“封闭”损伤的血管壁、防止过量的血液流失。同时,血小板因子3(PF3)在凝血过程中,特别是在FIXa、FVIIIc、Ca2+参与下形成复合物,激活FXa,起着相当重要作用

  7. (三)凝血机制在止血中的地位 (凝血机制) • 组织损伤引起毛细血管床、小动脉 和微静脉的撕裂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外软组织。为防止过量出血,此时机体凝血系统被启动 • 凝血系统启动一般认为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二种途径

  8. FXII FXIIa FXI HMWK FXIa FIX FIXa FVIIa Ca2+ FVIII Ca2+ Ca2+ T FVIII FVIIIa FIXa/FVIIIa FVIIa/TF FX FXa Ca2+ FVa FV FXa/FVa Ca2+ T PT FG F “瀑布”机制血液凝固过程“模型”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T

  9. (四)纤溶系统 它在体内对血凝块的溶解和维持强力血管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纤溶系统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t-PA,u-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PAI-2)。 纤溶抑制作用位点: 1. 在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PAI-1、PAI-2) 2. 在纤溶酶水平:通过2抗纤溶酶(2-AP)作用抑制纤溶酶活性

  10. 纤溶系统的活化与抑制示意图 t-PA (+) u-PA (+) 纤溶酶原 纤溶酶 PIA-1 (-) PIA-2 (-)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纤溶系统过度激活可引起出血性疾病。 (+)表示激活 (—)表示抑制

  11. (五)抗凝系统 抗凝系统是维持血液呈液态的重要因素。若抗凝系统过度活动亦可引起出血性疾病。其主要包括:正常血管内皮系统有防止血栓形成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但更主要的是:

  12. 1. 抗凝血酶(AT、ATIII) 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约占血浆生理性抗凝活性的75%主要功能是灭活Fxa及凝血酶 2. 蛋白C系统: 包括蛋白C(PC)、蛋白S(PS)及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组成,它们共同互相配合通过灭活FV和FVIII而发挥抗凝作用

  13.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主要抗凝机制:直接抗FXa作用;在Ca2+存在条件下,有抗TF/FVIIa复合物作用 4. 肝素: 主要由肺或肠粘膜肥大细胞合成,抗凝作用主要为抗Fxa及凝血酶

  14. 出血性疾病分类 按止血机制障碍发生的各种环节,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一、 血管异常 先天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获得性: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二、 血小板异常 包括量的异常和质的异常

  15. 1. 血小板数量减少 先天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范可尼综合征等 获得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脾亢、骨髓受浸润 2. 血小板数量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

  16. 3. 血小板功能异常 先天性 粘附功能障碍: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聚集功能障碍:血小板无力症 分泌功能障碍:贮存病 获得性: 尿毒症、心肺旁路、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等…...

  17. 三、凝血因子异常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血友病A(缺乏FVIII)、血友病乙(缺乏FIX)、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获得性: 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8. 四、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异常 主要见于:肝素过量、香豆素类过量、敌鼠钠中毒、抗FVIII、IX抗体形成、蛇咬伤、溶栓药(尿激酶)过量…… 五、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先天性:血管性血友病(VWD)…… 获得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9. 诊断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包括完整的病史、详细的体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一)出血史: 详细询问:出血部位、发生和持续时间、外来因素、有无服药史等 (二)家族史 (三)体检: 皮肤、粘膜、关节、血肿、肝、脾、胸骨压痛、心肺等…...

  20. 综合病史及体检结果,确认临床特点,初步可分为:血管/血小板疾病与凝血因子异常性疾病综合病史及体检结果,确认临床特点,初步可分为:血管/血小板疾病与凝血因子异常性疾病

  21. (四)实验室检查 (一)初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 、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性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APTT)

  22. (二)确诊试验或称特殊试验 1. 血管异常:毛细血管镜检,血vWF等检测…… 2. 血小板异常: (1)血小板计数: (2)血小板功能检查: 血小板粘附功能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膜糖蛋白分析

  23. 3. 凝血因子缺乏特殊试验 初筛试验有APTT延长、PT正常或APTT及PT均延长,则应作凝血因子特殊检查,可测定因子的血浆浓度:包括FVIII、FIX、FXI、FXII、FV、FVII、FII、FIB等,也可有目的参照下列表的检查流程。

  24. 初筛试验 PT正常,APTT延长 PT延长,APTT正常 PT延长,APTT延长 PT正常,APTT正常 需考虑的实验室检查包括: 用病人血浆和正常混合血浆:50:50混合后重复异常项目试验 50:50混合血浆APTT正常 50:50混合血浆PT正常 50:50混合血浆正常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FXIII缺乏 2-抗纤溶酶缺乏 单个凝血因子轻度缺乏 血小板质和量 血管性疾病 作凝血因子VIII、IX、XI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单独FVII缺乏(少见)多个因子缺乏(VitK缺乏,DIC) 单因子缺乏(X,V,II,I)多因子缺乏(VitK缺乏肝病、DIC等)

  25. 初筛试验 PT正常,APTT延长 PT延长,APTT正常 PT延长,APTT延长 用病人血浆和正常混合血浆:50:50混合后重复异常项目试验 50:50混合血浆APTT异常 50:50混合血浆PT延长 50:50混合血浆延长 循环抗凝物(抗FVIII、IX、XI) 循环抗凝物(抗FVII) 循环抗凝物(抗X、V、II、I) 非特异性抗磷脂抗体(常见) 非特异性抗磷指抗体(少见) 非特异性抗磷脂抗体(常见) 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流程

  26. 4. 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 (1) FVIII因子抑制物:可作定性和定量检测 (2) 抗磷脂抗体检测(APA)、包括狼疮抗凝物(LA)、抗心肌磷脂抗体(aCL)、APA可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或免疫分析法确定APA抗体

  27. 防治 一、病因防治 • 遗传性(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主要做好婚前咨询,禁止近亲结婚,妊娠时羊水基因缺陷检查 •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及对症治疗,包括避免应用肝素,禁用抗血小板功能药物,避免外科手术,肌肉注射等,危急的外科抢救手术应作充分准备

  28. 二、止血措施: • 血管性疾病:安络血,大量维生素C等 • 血小板功能障碍疾病: 输注血小板 • 血小板计数减少疾病: 必要的对因治疗等 及输注血小板等 • 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 输注凝血因子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