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89 Views
Chapter 4 暴露 評估 模式. 風險評估架構. 危害 確認 ( Hazard Identification) 確認危害物質. 曝露評估 (Exposure Assessment). 劑量效應評估 (Dose Response Assessment). ↓. 毒性資料整合. 受體與曝露途徑. ↓. 致癌斜率與非致癌參考劑量. ↓. 曝露劑量. 風險特徵描述 (Risk Characterization) 致癌風險 非致癌風險 不確定性分析. 暴露評估.
E N D
Chapter 4暴露評估模式 LH Tseng
風險評估架構 危害確認(Hazard Identification) 確認危害物質 曝露評估 (Exposure Assessment) 劑量效應評估(Dose Response Assessment) ↓ 毒性資料整合 受體與曝露途徑 ↓ 致癌斜率與非致癌參考劑量 ↓ 曝露劑量 • 風險特徵描述 (Risk Characterization) • 致癌風險 • 非致癌風險 • 不確定性分析
暴露評估 • 暴露評估為探討人體是否有暴露於土壤、地下水污染環境之機會及程度,即判斷關切污染物經由何途徑而被人體吸收,再計算進入人體的劑量。 • 以健康風險評估而言,暴露評估中需先以危害鑑定所得之初步場址概念模式,加入詳細的地理、地質水文資料,以進一步建立計算受體暴露劑量所使用的場址概念模式,這個較危害鑑定更詳細明確的場址概念模式為暴露評估的基礎。 • 模式中需明確指出評估的關切污染物、該關切污染物於土壤、地下水中污染範圍與特性、該關切污染物於環境介質中傳輸途徑、經由這些傳輸途徑有那些受體(receptor)暴露於關切污染物中,及所有可能之暴露途徑(Exposure Pathway)。 LH Tseng
暴露評估 • 依照場址概念模式中的暴露途徑與場址之地質水文特性,選擇適宜的宿命傳輸模式,以估計關切污染物於環境介質中流佈的情形,及關切污染物最後與受體接觸時的濃度,再以此濃度來計算受體吸收關切污染物的劑量稱為暴露劑量,亦即暴露評估所獲致的最後結果。對於暴露劑量的估計,一般採「合理的最大暴露」(Reasonable Maximum Exposure, RME) 的原則,即在實際上有可能發生的最嚴重情況(worse case scenario)假設條件下,求得最大暴露劑量。 LH Tseng
暴露評估 • 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步驟: • (一) 決定暴露情境、環境介質與受體類型 • (二) 決定於暴露情境下可能發生之暴露途徑 • (三) 計算各暴露途徑下,受體承受之暴露劑量 LH Tseng
決定暴露情境、環境介質與受體類型 • 一、暴露情境 • (一)住宅區 • (二)工、商業區 • 二、環境介質 • 包括土壤、地下水及空氣 • 受體類型 • 暴露情境判定為住宅區者,則受體為當地居民;包括成人(12 歲以上屬於成人)及12 歲以下之孩童。 • 暴露情境判定為工、商業區者,則受體僅為現場工作人員,即成人。 LH Tseng
決定於暴露情境下可能發生之暴露途徑 • (一) 土壤介質所包含之暴露途徑 • (二) 地下水介質所包含之暴露途徑 • (三) 空氣介質所包含之暴露途徑 若無法提出不存在之證明,則判定所列之暴露途徑應全部納入暴露劑量計算 LH Tseng
(一) 土壤介質所包含之暴露途徑 • 1. 誤食受污染土壤並經由口服吸收。 • 2. 受污染土壤經皮膚接觸並為受體吸收。 • 3.土壤介質需考量土壤中關切污染物,經孔隙向下滲入至地下水中,而造成地下水污染;考量關切污染物性質之差異,此傳輸途徑因關切污染物為有機物或無機物而有不同之估計方法。 LH Tseng
(二) 地下水介質所包含之暴露途徑 • 1. 飲用受污染地下水並經由口服吸收。 • 2. 使用受污染地下水作為洗澡用途,水中關切污染物汽化後經吸入吸收。(此暴露途徑僅適用於關切污染物屬於有機物及汞) • 3. 使用受污染地下水作為日常清洗用途,水中關切污染物汽化後經吸入吸收。(此暴露途徑僅適用於關切污染物屬於有機物及汞) • 4. 使用受污染地下水作為洗澡或日常清洗用途,水中關切污染物經皮膚接觸吸收。 LH Tseng
(三) 空氣介質所包含之暴露途徑 • 1. 受污染土壤揚塵逸散至空氣中,並為受體所吸入吸收。 • 2. 受污染表層(深度在一公尺內)土壤中之關切污染物經汽化成蒸氣,並為受體所吸入吸收。(此暴露途徑僅適用於關切污染物屬於有機物及汞) • 3. 受污染裡層(深度大於一公尺)土壤中之關切污染物經汽化成蒸氣,並為受體所吸入吸收。(此暴露途徑僅適用於關切污染物屬於有機物及汞) • 4. 受污染地下水中之關切污染物經汽化蒸散至室外空氣中,並為受體所吸入吸收。(此暴露途徑僅適用於關切污染物屬於有機物及汞) LH Tseng
計算各暴露途徑造成受體的暴露劑量 p. 2-24 LH Tseng
計算各暴露途徑下,受體承受之暴露劑量 LH Tseng
計算各暴露途徑下,受體承受之暴露劑量 LH Tseng
計算各暴露途徑下,受體承受之暴露劑量 LH Tseng
第二層次之健康風險評估 • 與第一層次之健康風險評估相同,有三個主要步驟。 • (一) 決定暴露情境、環境介質與受體類型 • 第二層次之健康風險評估中,若場址經調查並無受體長期於該場址土地上活動,且未來該場址之土地利用不會有受體長期於該場址之土地上活動,則允許將暴露點(POE)移至場址外;否則需假設暴露點在場址土地上,不允許將暴露點移至場址外之評估。 • (二) 決定於暴露情境下可能發生之暴露途徑。 • (三) 計算各暴露途徑下,受體承受之暴露劑量。 LH Tseng
暴露途徑與傳輸途徑 • 第二層次之暴露途徑與第一層次有所不同,場址內之暴露途徑與第一層次相同,唯場址外需考量傳輸途徑對關切污染物濃度之影響,其暴露途徑及傳輸途徑之概念如圖3.3.2-1 所示。 LH Tseng
暴露途徑與傳輸途徑 LH Tseng
場址外受體之暴露途徑及傳輸途徑 • 由於場址內土壤中之關切污染物無法藉由傳輸途徑移動至場址外受體處,故場址外受體只需評估經由地下水及空氣等暴露途徑所進入人體之暴露劑量。 • 但是由於場址內土壤及地下水中之關切污染物會經汽化成為蒸氣,再經空氣傳輸至場址外受體處,故需先行推估場址內由土壤及地下水汽化成蒸氣之濃度,再以空氣傳輸模式進行場址外濃度推估,其程序如圖3.3.2.2-1所示。 LH Tseng
場址外受體暴露途徑及傳輸途徑評估程序圖 LH Ts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