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 2012 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 ( 4 复习)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 2012 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 ( 4 复习). 王 庚. 2012 年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将于 2012 年 9 月 16 日举行,闭卷考试。. 复习说明: 1 、两 本 书使用 [1] 教材,鲜祖德等,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2012 ),精读泛读一遍 + 记 号 [2] 辅导 , 中统教会,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学习 指 导( 2012 ),精读 做 一遍( 书上做 ) 2 、课后考前复习 ( 8 .9 — 9.15 ) 安排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 2012 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 ( 4 复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2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4复习)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2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4复习) 王 庚

  2. 2012年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将于2012年9月16日举行,闭卷考试。 复习说明: 1、两本书使用 [1]教材,鲜祖德等,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2012),精读泛读一遍+记号 [2]辅导,中统教会,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学习指导(2012),精读做一遍(书上做) 2、课后考前复习(8.9—9.15)安排 第一阶段8.9—8.20书[1]读一遍,书[2]做第一遍,区分易、较难、很难题 第二阶段8.21—9.2对较难、很难题,重读书[1]相应内容,并做第二遍, 第三阶段9.2—9.15对很难题和应用题,做第三遍,记忆,做模拟题。

  3. 浏览一套试题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学习指导(2012),模拟试题 辅导教材P148-156 小结(参考大纲) 难易:易:较易:较难:难=3:3:3:1 特点:题量大,3个应用题占30%,60%为易和较易。

  4. 考试重点分析 对2005-2011年考试试卷的分析 《统计基础知识》出现三次以上知识点: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的认识过程 ◎统计调查的种类,方式 ◎分组的概念及方法 ◎组距、组中值的计算 ◎总量指标的种类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时间数列的种类及特征 ◎时间数列的平均数的计算 ◎统计指数的分类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5. 《统计实务》出现三次以上知识点: • 普查制度 • 常用统计标准的类别及其内容、适用范围 • 基本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 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 企业财务统计 • 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的概念和统计范围 • 2010-2011年和模拟题中应用题分析 • 2011模拟题 • 2.CH6 统计指数1.CH4 统计指标1.CH3 统计整理 2. CH6 统计指数 • 3.CH10 企业主要统计报表2.CH5 时间序列3.CH10 企业主要统计报表 ※候选应用题:CH4统计指标

  6. 统计设计(统计报表制度…) 内容总览 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调查(CH2) 统计工作 统计整理(CH3) 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 (…统计报告CH7) 统计理论、统计资料(解释、预测、决策与控制) 统计学 对象 社会经济现象… 描述性统计(统计图(CH3.3)、统计表(CH3.4)、统计指标CH4) √ 时间序列CH5 √ 方法 统计指数CH6 √

  7. 重要知识点和习题讲解 知识点一 重要概念   总体是同一性质个别事物的总和,特征是同质,同质才能放到一起研究,大量才需要研究,差异才有研究的意义   总体单位就是个体。   上面两者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在研究南京的工业企业职工情况时,职工原来是南京工业企业这个总体的的总体单位,现在又变成总体了,各个职工就是总体单位了。 总体------------指标(数值表示)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 总体单位------标志(品质和数量)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8.   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是变异,研究标志变异就是基础的统计工作,数量的变异标志是变量,变量的数值就是变量值。注意,品质标志性别:男与女,这些不是变量。  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是变异,研究标志变异就是基础的统计工作,数量的变异标志是变量,变量的数值就是变量值。注意,品质标志性别:男与女,这些不是变量。   两个变量值之间可以无限分割的就是连续变量数值,如身高,体重,只能取整数的是离散变量,如人数, 注意:年龄是连续变量,只是我们习惯于取整数 例题,判断题: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数是总体(),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 ),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

  9.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50-60 12 60-70 21 70-80 20 合计 73 知识点二 次数分布 某工业企业日产量情况表  总标题 纵栏标题 横 行 标 题 (主词) 指 标 数 值   这样排列叫次数分布或变量分布,统计分布,次数分布是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结构,揭示总体的平均水平变动规律。

  10. 知识点三 加权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  总量指标有三点要说明,一是种类,按反映内容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是单位数的和,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二是时期和时点指标区别,可以相加并有意义的就是时期,比如江苏工业企业单位人数,在08年,09年,假如分别是300万,307万,两个数字加起来没意义,就是时点指标,它反映的是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指标。  三是总量指标计量单位一般有三类,实物,价值,劳动时间。  平均指标是反映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将差异抵消,反映总体综合特征。平均指标按计算方法分为算术,调和,几何平均数等。下面重点讲一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大家来对比下面两张表。

  11.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50-60 12 60-70 21 70-80 20 合计 73 月工资x(元) 甲公司工资总额m(元) 乙公司工资总额m(元) 1000 50000 30000 1500 78000 30000 2000 40000 30000 合计 168000 90000 某工业企业日产量情况表 两分公司员工月工资统计表

  12.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50-60 12 60-70 21 70-80 20 合计 53 某工业企业日产量情况表 所以这个表就是用加权算术平方法计算:

  13. 月工资x(元) 甲公司工资总额m(元) 乙公司工资总额m(元) 1000 50000 30000 1500 78000 30000 2000 40000 30000 合计 168000 90000 两分公司员工月工资统计表 这张表就用调和平均方法 ,对于甲公司则先要算出次数,再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算出平均工资,乙公司则直接用简单调和平均数的公式直接计算平均工资,因为它每组中的工资总额相等.

  14. 2.1998年,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2.1998年,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在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平均工资的步骤中,请回答下述问题: 1)各组组中值为(300 500 700 900 1100) 首组开口的下限=首组上限-邻组组距,末组开口的上限=末组下限+邻组组距 首组组中值= 末组组中值= 2)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加权算术平均) 3)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甲823.74元、乙838.66元) (元) (元)

  15. 4)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甲企业标准差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175.19元)(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87%,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4)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甲企业标准差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175.19元)(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87%,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 甲企业 乙企业

  16. 本题小结 • 1、本题第一小题考了组中值的计算,特别是开口组的首末组的组中值的计算方法。 • 2、本题第二小题考了平均值的计算方法的概念,这里用的是加权算术平均法。 • 3、本题第三小题考了具体的计算。 • 4、本题第四小题考了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概念及具体的计算。

  17. 3.某车间工人日产量如下表: 1)若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A)。 A加权算术平均 B简单算术平均 C调和平均 D几何平均 2)工人平均日产量是(A)。 A26.8件 B28件 C25.7件 D27.8件 3)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为(ABE)。 A结构相对指标 B 15% 20% 35% 30% 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数之和大于等于100 E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00

  18. 4. 某商店的三种商品为A、B、C,其价格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表: 请回答: (1)计算商品的平均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c)。 A简单调和平均 B简单算术平均 C加权调和平均 D加权算术平均 (2)三种商品的销售量依次为(d)。 A68 550 290 B550 290 68 C290 68 550 D290 550 68 (3)商品的平均价格为(c)。 A70.67元 B71元 C63.87元 D72元

  19. 5、甲、乙企业工人月产量资料如下表: 请回答: (1)若比较两企业工人月平均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b)。 A简单算术平均 B加权算术平均 C加权调和平均 D简单调和平均 (2)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为(d)。 A甲企业72件乙企业67件B甲企业67件乙企业70件 C甲企业75件乙企业85件D甲企业67件乙企业72件 甲 乙

  20. (3)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d)。(3)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d)。 Aσ甲=14.07件 σ乙=11.24件 Bσ甲=12.24件 σ乙=14.07件 Cσ甲=11.24件 σ乙=12.24件 Dσ甲=14.07件 σ乙=12.24件 甲 乙 (4)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分别为(b)。 A.V甲=20%V乙=17% B.V甲=21%V乙=17% C.V甲=20%V乙=21% D.V甲=21%V乙=18% 甲 乙 (5)对比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则正确的选项有(b)。 A甲大乙小 B乙大甲小 C无法判断 D代表性相同

  21. 7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7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 请回答 (1)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d)。 A160%,超额60%完成计划 B96.84%,没完成计划 C96.84%,超额2.16%完成计划 D96.84%,超额3.16%完成计划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4.5%,超额4.5%完成计划 B150%,超额50%完成计划 C94%,没完成计划 D94%,超额6%完成计划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

  22. 本题小结 • 计划完成程度的相对指标是某一段时期内同一总体的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的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所以计算的关键是确定实际完成数以及实际的计划数的具体值。

  23. 时间 10月 11月 12月 时间 时间 时间 1月1日 1月1日 4月1日 3月1日 平均每天出勤人数 7月1日 7月1日 11月1日 10月1日 12月31日 12月31日 总产值 568.9 570.3 573.5 1日-11日 320 人口数 人口数 532.0 532.0 533.1 532.8 533.9 533.9 535.3 535.0 536.0 536.0 12日-31日 325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出勤人数 35 33 32 34 31 知识点四  根据总量指标计算序时平均数 2008年四季度总产值(表一) 2008年12月第一周出勤人数(表二) 2008年12月出勤人数(表三) 某市2006年人口数(表四) 某市2006年人口数(表五)

  24. 时间 时间 周一 10月 周二 11月 周三 周四 12月 周五 总产值 出勤人数 35 568.9 33 570.3 32 34 573.5 31 大家来对比一下上面五张表,看看有什么不同?然后我们来分析。 2008年四季度总产值(表一)   表一是时期数列,就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来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相加除3就行了。 2008年12月第一周出勤人数(表二) 表二是连续时点数列,未分组,所以也是简单相加除5就行了。

  25. 时间 平均每天出勤人数 1日-11日 320 12日-31日 325 2008年12月出勤人数(表三) 表三是连续时点数列,分组了,所以要使用加权的算术平均法,也就是

  26. 时间 1月1日 4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12月31日 人口数 532.0 533.1 533.9 535.0 536.0 某市2006年人口数(表四) 表四是间断的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用简单序时平均法,也就是首先计算出各间隔期内的平均数,再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得序时平均数,叫简单序时平均法或者叫首尾折半法。

  27.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11月1日 12月31日 人口数 532.0 532.8 533.9 535.3 536.0 某市2006年人口数(表五) 表五是间断的时点数列,间隔不等,用加权序时平均法,也就是以间隔时间为系数,进行加权计算求得序时平均数。

  28. 本题小结 • 本题主要是考察时间数列方面的知识: • 根据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未分组资料的连续时间数列、分组资料的连续时间数列;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平均数的因素。

  29. 2.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2.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 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单位:万元 请回答: (1)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a)(c) A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B数量指标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2)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b)万元。 A10.33 B12.40 C42.00 D62.00 (3)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c) A (4)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d)万元。 A239.33 B239.14 C237.43 D234.17

  30. 本题小结 • 本题考了时间数列的种类的概念,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本题还考了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31. 连续每天资料不同 连续时点数 列 持续天内资料不变 间隔时间相等 间断时点数 列 间隔时间不等 : • 总量指标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时点数列 连续每天资料 ※

  32. (1)连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算术平均法 (1)连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算术平均法

  33. 【例】 某股票连续 5 个交易日价格资料如下: 解:

  34. 某单位五天库存现金数如下表: 连续时点数列 (每天资料) 现金平均库存额:

  35. 对于逐日记录的时点数列,每变动一次才登记一次对于逐日记录的时点数列,每变动一次才登记一次 ※连续时点间隔不相等时,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某企业5月份每日实有人数资料如下:

  36. 日 期 • 1~4 • 5~7 • 8~13 • 14~20 • 21~23 • 24~28 • 29~30 • 库存量 • (台) • 49 • 52 • 39 • 29 • 43 • 38 • 51 • 持续天数 • 4 • 3 • 6 • 7 • 3 • 5 • 2 某商品 4 月份库存情况如下表: 连续时点数列 (持续天内资料不变) 4月份某商品平均库存量:

  37. 每隔一段时间登记一次,表现为期初或期末值 一季 度初 二季度初 三季度初 四季度初 次年一季度初 (2)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由间断时点 ※间隔相等时,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38. 一季 度初 二季度初 三季度初 次年一季度初 90天 90天 180天 ※间隔不相等时,采用时间间隔长度加权平均

  39. (2)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

  40. 例,1991年底~1996年底我国人口总数: 间断时点数列 (间 隔 相 等) 1992 年~1996 年我国平均人口总数:

  41. 某商业企业2004年第二季度某商品库存资料如下,求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某商业企业2004年第二季度某商品库存资料如下,求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 【例】 解: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为:

  42. 年 份 • 1985 • 1988 • 1990 • 1993 • 1995 • 1997 • 年底人数 • (万 人) • 8350 • 9949 • 11828 • 14071 • 16851 • 18375 • 间隔年数 • 3 • 2 • 3 • 2 • 2 1985 年~1997 年 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年底数): 间断时点数列(间隔不等)

  43. 我国第三产业平均从业人数:

  44. 【例】 某地区1999年社会劳动者人数资料如下: 解:则该地区该年的月平均人数为: 单位:万人

  45. 知识点五  根据相对指标计算序时平均数 某企业2006各季度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情况(表一) 某企业2006下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值与月初工人数资料(表二)

  46. 某企业2006各季度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情况(表一)某企业2006各季度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情况(表一) 表一实际工业总产值和计划工业总产值都是时期数列,所以都分别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最后再对比。

  47. 某企业2006下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值与月初工人数资料(表二)某企业2006下半年各月工业总产值与月初工人数资料(表二) 表二工业总产值是时期数列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月初工人数是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所以简单序时平均法也叫首尾折半法计算,再对比得出劳动生产率。

  48. 我国2000-2005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量 定基就是当期比最初期,环比就是当期比上期,增长速度和发展速度的关系就是发展速度减一就是增长速度,定基和环比都一样。

  49. 知识点六 平均发展速度 主要有两个法,一是水平法,一是累计法,这个不会让大家计算的,你们记住计算方法和公式就行了,上表按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得: 还要知道 -1=平均发展速度-1=平均增长速度 上表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得: 累计法分子是各年度的总量之和初期的总量相比,水平法着重考虑的是最后一年所达到的发展平,累计法着重考虑整个时期累计发展的总量,实际工作中根据厂家目的确定计算方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