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34 Views
关于 09 年语文中考命题 的几点体会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方顺荣. 一、材料的选编 1. 可读性 试题材料要适合初中毕业生的可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非命题点不得具 有阅读理解上的障碍。 ▲ 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 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 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 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
E N D
关于09年语文中考命题 的几点体会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方顺荣
一、材料的选编 1.可读性 试题材料要适合初中毕业生的可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非命题点不得具 有阅读理解上的障碍。 ▲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 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 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 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①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②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③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
2.语文性 试题材料应该是典范的语言材料,要兼顾到各种语言的表达特点,文质兼 美,具有文学性。 ▲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 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 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 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 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 似摇篮般的安适;,,。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 温暖的阳光。
3.思想性 试题材料应考虑其人文性,对考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作用,能 触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言运用 词语:智者化解困难 标点:语文学习目标 组句:正确面对失败 仿句:深切感受母爱 ▲文章阅读 向一棵树鞠躬:不畏艰辛 乐观生活 文言文阅读:纯洁友情——信守诺言 不为钱财 古诗词赏析:顽强的生命力(珍爱生命) ▲命题作文:关注自我 增强自信 珍爱自己
4.时代性 试题材料鲜活,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 注生活。 ▲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 亭宇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 下,多了好些妩媚。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 追捧。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 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 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①在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省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 式启动。②通过这套指挥系统,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随时向省 领导汇报全省甲型HINI流感的防控情况,省领导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防控工 作发出指令。
二、试题的编制 1.科学性 试题材料和编制的题干不得出现差错,不能造成歧义,题目的指向与 构建的答案应保持一致。 ▲莫名其妙 莫明其妙 ▲①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 ②失败可以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使我们有机会吸取重要的教训。 ③平庸不能带给我们任何启发,我们从中学不到任何东西。 ①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②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③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 (语意不明 标点使用) ▲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C.而不旬日,书生疾作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是否相同)
2.典型性 试卷命题不得超出中考命题实施细则规定的考试要求的范围,考查的内容 和要求应该是学生必要的学科知识和必需的学科能力。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常用标点:顿号 逗号 引号 问号 分号 句号 语病修改: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文言文阅读 实词: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白母(详细)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D.勉许为办事(赞成) 虚词:A.乃共克期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以候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而于此得疾而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将于北都求官 欲报之于陛下也 ▲⑴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⑵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 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诗意理解 手法赏析)
3.整体性 试卷命题要注意考点的分布、难度的设置、题目的梯度,力求全面考核 学生的学科能力。 ▲基础知识: 字音:角度——形声字 多音字 范围——各册课本的分布 别字:角度——音同形似 音同形异 范围——课内为主,延伸课外 ▲现代文阅读 原文: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 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改文: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 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原文: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生长,才 是生命的根本。 改文: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 根本。
原文: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改文: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原文: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老人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道:“当初砖每块五分,现在涨到三毛七。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用砖,要活成精呢!”我看见肩负在老人背上的这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改文: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原文: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改文: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修改理由: 1. 主题改变: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 2. 语句改变:为适合整体考查及题目的编制。
阅读试题: 1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整体阅读 概括要点)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 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语言赏析 含义理解) 1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化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 (人物分析 写法作用) 1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 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 自我感悟 读者意义)
4.规范性 试题编制要用语简洁,指向明确,表意恰当,格式、字号要符合试卷要 求。 ▲选择题 规范的表述: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主谓句式) 不规范表述: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 ) (动宾句式) 错误的表述: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句子杂糅) ▲语用题 ●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句序合理, 语意贯通;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做什么:短句组合成复句;怎样做:用上恰当的关联词; 要求:句序合理(恰当排列);语意贯通(逻辑关系) 删换词语(语言简洁);不变原意(表意完整)
●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 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 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 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简答题 1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 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化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 ♥先提出问题,再写答题要求。 ♥不同考查内容,不同用词表述:概括题——简要回答;语言题——加以赏析 写法题——简要分析 ♥引号运用:直接引用 突出重点
●22.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22.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 析。(4分)(指向 解法 要求) ●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 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指向清楚 要求明确 )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 的身心,他被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 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被自己感 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请以“被自己感动”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 实姓名。 (引出试题——启示角度—— 引导主题)
5.导向性 中考试卷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学 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运用 词语运用 标点运用 句式运用 修辞运用 语病修改 ▲阅读能力 要点概括 写法分析 语句理解 语言赏析 文意归纳——作者意义 观点评析(独特体验与感悟)——读者意义 ▲诗歌赏析 拓展视野 丰富内容 ▲命题作文 关注自我 增强自信 抒发真情 避免套作 注重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