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布氏杆菌病 ( brucellosis )

布氏杆菌病 ( brucellosis ). 概述. 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 以生殖器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睾丸炎和组织器官局部病变为特征。     本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概述. 在我国为二类疫病。 上世纪50年代十分猖獗,但到七八十年代得以有效控制,处于低发期 。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又一路上扬,至今达到新高峰。 1996年,全国发病率为0.09人/10万人;2011年,发病率升为2.77人/10万人。. 一、病原.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布氏杆菌病 ( brucellosis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2. 概述 • 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 • 以生殖器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睾丸炎和组织器官局部病变为特征。     • 本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3. 概述 • 在我国为二类疫病。 • 上世纪50年代十分猖獗,但到七八十年代得以有效控制,处于低发期。 •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又一路上扬,至今达到新高峰。 • 1996年,全国发病率为0.09人/10万人;2011年,发病率升为2.77人/10万人。

  4. 一、病原 • 1.分类:布氏菌属分六个种,20个生物型。马尔他布氏菌(羊型)有3个生物型,流产布氏菌(牛型)9个生物型,猪布氏菌4个,林鼠布氏菌、绵羊布氏菌、犬布氏菌。 • 2.形态:短杆菌,无芽胞和鞭毛,G-,各型生物学性状和抗原性不同,柯兹洛夫斯基氏法染色时红色,背景及其它杂菌蓝色;

  5. 一、病原 • 3.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但在肝汤、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牛型布菌和绵羊型初次分离时需要10%CO2; • 4.抵抗力:较强,土壤中24-40日,咸肉中40日,羊毛中1.5-4月,对湿热和消毒剂敏感。

  6. Pinpoint, smooth, entire translucent,non-hemolytic at 48h.

  7. Brucella ovis in epididymis 

  8. 细胞中的布鲁氏菌

  9. 牛布鲁菌,整个细胞表面布满回旋状花纹

  10. 犬布鲁菌的多分枝细胞,负染

  11. Brucella suis

  12. 猪布鲁菌的侧分裂细胞,超薄切片

  13. 猪布鲁菌的三叉形细胞,负染

  14. 二、流行病学 • 1.易感动物:范围很广,主要有羊、牛、猪;母畜易感性大于公畜,成年动物最易感,幼龄动物有抵抗力。人感染有明显的职业性; • 2.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交配、损伤的皮肤、粘膜及呼吸道传播; • 3.  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感染的妊娠母畜最危险,流产或分娩时大量排菌,流产3年内仍带菌,乳汁及精液中也含菌;

  15. 二、流行病学 • 4.流行特点:    (1)地区性:多见于牧区,各型菌除主要宿主外,也能感染其它宿主,转变成非典型菌株。    (2)季节性:春季开始发生,夏季为发病高峰期,秋季逐渐下降。    (3)母畜中以头胎发病较多,可占50%以上,多数只发生一次流产;老疫区出现子宫炎、乳房炎、关节炎,局部脓肿、胎衣不下,久配不妊症状较多。

  16. 三、致病机制 • 病原菌由感染部位冲破淋巴屏障进入血流,在机体免疫因素作用下菌体破坏,释放出内毒素和其他物质,导致毒血症的出现。部分菌体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后可在其中繁殖,并播散至全身各部位(主要是肝、脾、骨髓和肾等处),引起组织细胞的变形、坏死。病原菌可以多次进入血流引起临床症状反复加重; • 当病灶部位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抗原后,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和激活巨噬细胞聚集于病灶周围,吞噬和杀灭布氏菌,形成包裹感染灶的肉芽肿。 • 寄生于单核—巨噬细胞内的布氏菌,在一定情况下可大量繁殖,引起复发。

  17. 四、症状 • 潜伏期长短不一,两周到半年。多为阴性感染。 • 发病时多发生流产、睾丸炎、附睾炎。 • 牛:多在妊娠6-8个月流产,流产前有分娩征兆。炎症表现,产死胎或弱胎,常胎衣不下,排出褐色恶臭液体,引起子宫炎,长期不孕。  • 羊:妊娠第3-4个月发生流产,胎衣不下少,子宫内膜炎多。 • 猪:妊娠1-3个月发生流产,少数胎衣不下。 • 关节炎、滑液囊炎等。

  18. 母猪子宫内死胎

  19. 死胎

  20. 牛:妊娠七月龄时的流产胎儿

  21. 流产的发育不全胎儿,浮肿,出血斑

  22. 胎衣水肿出血

  23. 睾丸萎缩

  24. 睾丸肿大

  25. 关节肿胀

  26. 关节肿胀

  27. 五、病变 • 睾丸、附睾有化脓坏死灶。 • 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炎,胎盘炎,胎衣、绒毛叶覆有不同色泽的纤维蛋白絮状物。 • 流产胎儿胃水肿,淋、脾、肝肿胀、坏死,皮下出血性浆液性浸润。 • 肝肾脾坏死灶、脓肿或肉芽肿。 • 骨骼增生、瘘管。

  28. 急性睾丸炎:A为睾丸周围炎;B为水肿液

  29. 睾丸肿大、间质增生

  30. 牛胎盘的白色坏死灶

  31. 化脓性子宫内膜炎

  32. 胎儿皮下水肿

  33. 脐带水肿出血

  34. 子宫充血、出血

  35. 坏死性子叶炎

  36. 死亡犊牛的败血症:肺淤血水肿,肝淤血肿大

  37. 肝坏死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