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 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 SARS). 典型與非典型肺炎 (1). 醫界通稱典型肺炎為「細菌性肺炎」,病原以肺炎球菌居多。至於非典型肺炎,則由病毒或其他細菌引起,包括黴漿菌、肺炎披衣菌、鸚鵡熱披衣菌、退伍軍人菌與流行性感冒病毒等濾過性病毒。 非典型肺炎其實天天都在醫院發生,約佔所有肺炎的 20%-40% 。 依照醫界觀察,過去罹患非典型肺炎的病人多半是兒童。成人對黴漿菌、披衣菌等病原較具抵抗力,感染率不到孩童的十分之一。. 典型與非典型肺炎 (2).

bedr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 SAR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2. 典型與非典型肺炎 (1) • 醫界通稱典型肺炎為「細菌性肺炎」,病原以肺炎球菌居多。至於非典型肺炎,則由病毒或其他細菌引起,包括黴漿菌、肺炎披衣菌、鸚鵡熱披衣菌、退伍軍人菌與流行性感冒病毒等濾過性病毒。 • 非典型肺炎其實天天都在醫院發生,約佔所有肺炎的20%-40%。 • 依照醫界觀察,過去罹患非典型肺炎的病人多半是兒童。成人對黴漿菌、披衣菌等病原較具抵抗力,感染率不到孩童的十分之一。

  3. 典型與非典型肺炎 (2) • 非典型肺炎的症狀和典型肺炎不同,特別是前者病患比較不會呼吸急促,而且較少高燒,較少有濃痰,且少有肋膜積水。 • 不過,兩者的傳染途徑都是飛沫傳染,病人咳嗽或打噴嚏,飛沫會在空氣中散佈,另一人口鼻吸入後可能感染。此外,病人用手接觸口鼻後,若與他人握手,對方再用手接觸口鼻,也可能造成傳染,所以戴口罩、常洗手、少到擁擠公共場所,都是預防感染的方法。

  4.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 首宗病例於2003年2月確定(越南河內個案) • 屬非典型肺炎病例 • 病徵 - 高熱(體溫超過攝氏38度或攝氏100.4度) 咳嗽 呼吸困難 病情急促惡化

  5. 命名 非典型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 確定特定症狀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確定感染源 冠狀病毒性肺炎? (Coronavirus Pneumonia)?

  6. 新感染源 AIDS 狂牛病 腸病毒 禽流感 SARS

  7. 甚麼是SARS? • 傳染性比流行性感冒還要低 • 潛伏期為2至7日 • 傳染期有多久? • 是否新型病毒? • 治療方法? • 死亡率有多高?

  8. SARS臨床症狀概要(試用版)(1)-世界衛生組織21 Mar 2003- • SARS的潛伏期通常為2至7天,但也可能長達10天。疾病通常先以發燒為前趨症狀(>38℃),通常為高溫,有時會發冷及寒顫;有時尚伴隨著其他症狀包括頭痛、倦怠及肌肉痛。有些病人發病時會產生輕微的呼吸道症狀。雖然有部份病人在發燒時會發生腹瀉,但通常並不會有皮疹及神經或腸胃道症狀。 • 3至7天後進入下呼吸道期(lower respiratory phase),開始沒有痰的乾咳,或因呼吸困難而導致血氧過低。有10-20%的病人,呼吸道疾患嚴重到必須插管及使用呼吸器。合乎目前世界衛生組織SARS極可能(probable)及疑似病例定義者之致死率約為3%。

  9. SARS臨床症狀概要(試用版)(2)-世界衛生組織21 Mar 2003- • 在發燒前驅症狀,甚至整個病程,胸部X光攝影可能正常。不過在大部份的病患,呼吸道時期(respiratory phase)的特性為從早期的局部(focal)浸潤,進展到較廣泛性、斑狀(patchy)、間質性浸潤,有些SARS晚期病人的胸部X光攝影可見部份區域實質化(consolidation)。 • 在病程早期,淋巴球數目通常會下降,整體白血球的數目一般為正常或下降。在呼吸道疾患最嚴重時,一半以上的病人會有白血球減少及血小板減少,或正常但稍偏低的血小板計數(每微升五萬至十五萬)。在呼吸道期之早期,曾有報告顯示升高的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ine phosphokinase,可升高到每公升3000國際單位)及肝轉胺酶(hepatic transaminase,可達到最高正常值之2至6倍)。大部份病人的腎功能仍維持正常。

  10. 我國SARS病例定義(1)-參考文獻:WHO 2003年3月16日發布病例定義; 2003年4月5日專家會議決議;2003年4月24日增列接觸史與病徵- 疑似病例(Suspect Case)於2003年2月1日之後出現: 1. 發高燒(>38℃)及 2. 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並且包括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狀況: 1. 發病十天內曾與診斷為SARS之個案密切接觸(密切接觸指曾照顧SARS個案,或與其共同居住、或曾經直接接觸其呼吸道分泌物及體液) *請詢問與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之關聯性,若有亦視為有接觸史 2.發病十天內曾到過SARS*病例集中地區(affected area) 3.無以上明顯接觸史或旅遊史,但其症狀、病徵(含血液相及生化檢查、胸部X光等),足資懷疑為SARS者

  11. 我國SARS病例定義(2)-參考文獻:WHO 2003年3月16日發布病例定義; 2003年4月5日專家會議決議;2003年4月24日增列接觸史與病徵- 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 疑似病例經胸部X光攝影判定為肺炎,或有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或 個案因無法解釋之呼吸道疾患導致死亡,解剖報告顯示未知原因引起之呼吸窘迫症候群病理變化。 備註:除了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外,SARS尚可能伴隨其他症狀,包括:頭痛、肌肉僵直、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及腹瀉

  12. SARS全球病患數目(1) 由2003年2月1日至2003年4月29日,17:30GMT+1

  13. SARS全球病患數目(2) 由2003年2月1日至2003年4月29日,17:30GMT+1

  14. SARS全球病患數目(3) 由2003年2月1日至2003年4月29日,17:30GMT+1

  15. 冠狀病毒之檢測 以PCR檢測 以抗體檢測

  16. 胸部X光之變化

  17. 胸部X光之變化

  18. 流行病理傳播聯繫 京華國際 酒店 1位內地旅客(劉姓醫師) 發病日期:2003年2月21日 威爾斯親王醫院指標病例 發病日期:2003年2月21日 於廣華醫院逝世 1位美籍華人 3位新加坡旅客 2位加拿大旅客 於新加坡病發 越南河內爆發指標病例 於港島區某私家醫院病發 於加拿大多倫多市病發

  19. 呼吸道疾病病徵

  20. SARS的傳播途徑? • 目前無證據證明由空氣傳播 • 飛沬傳播 - 透過與病患者近距離接觸 • 接觸遭污染的表面 (例如:防水膠板面,不銹鋼表面) ~ 病菌可於這類表面上生存達24小時

  21. 佩戴面罩 • 醫護人員在照顧懷疑/證實感染SARS個案 • 懷疑/證實感染SARS個案的家庭成員 • 是否需要在公眾地方佩戴面罩? • 選擇N95型號?還是手術用面罩?

  22. 美國呼吸防護具測試方法 (1) • 自1970年代,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即扮演對於呼吸防護具進行測試及認證的角色。 • 近年來,NIOSH對於呼吸防護具的相關法規進行修正,並於1995年七月十日通過42 CFR Part 8(42 CFR 84 ;CFR,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以取代1972年所制定的30 CFR Part 11(30 CFR 11)。 • 新法規僅對負壓型濾清式呼吸防護具的部分,即防護粒狀污染物的濾材,進行修正,其餘部分並未變更,僅給與新的法規編號,但在未來幾年,NIOSH將陸續對其它部分進行評估。

  23. 美國呼吸防護具測試方法 (2) • 新法規考慮濾材可能因油性氣膠(Oil Aerosol)的附著而失去其以靜電方式補捉粒子的作用,因而將防護型態分為N,R,P三類 • N為Not resistant to oil,即無法使用於含有油性氣膠的環境; • R為Resistant to oil,可防護油性氣膠,但有使用期間上的限制,即連續或間歇使用不超過八小時; • P為Oil Proof,可完全防油,使用期間依製造商所提供為參考。 • 除不同型態的防護考量之外,各類並有95%、99%、99.97%等三個不同等級之防護效率。如此便有N95、N99、N100、R95、R99、R100、P95、P99、P100九種不同種類之濾材。

  24. 美國呼吸防護具測試方法 (3) • 一、最易穿透粒徑 :所有濾材皆以質量中位數氣動粒徑(MMAD, Mass Median Aerodynamic Diameter)為0.3~0.09微米的粒子來進行測試。 • 二、電性中和粒子:為避免粒子因帶電而被靜電濾材吸引,造成測試誤差,故測試之粒子需先經過電性中和達波茲曼平衡狀態。 • 三、高測試流速:選擇85 lpm(liters per minute) ,即每分鐘85公升的流速進行測試。一般中度工作者的呼吸流量約為30 lpm,因此85 lpm為相當高之工作率可能造成的呼吸流量。 • 四、連續測試其過濾效率:在新測試方法中即要求整個測試過程,其過濾效率必須符合各等級之最低要求,例如,N95的口罩,於整個測試過程中,其過濾效率皆不可低於95%。 • 五、20個樣本接受測試,需全部通過:如此可不考慮工作環境中粒狀污染物的粒徑大小,使得口罩的選用更為簡易。

  25. 美國呼吸防護具測試方法 (4) • BFE (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是Nelson 實驗室針對產品做一次性的測試, 不會評估製造廠的品質管理及生產系統。 • Nelson 的BFE 測試方法是取用約3.0微米的微粒, 並以流速32 lpm 測試。 • 根據NIOSH的測試結果, 一個BFE高達99%的平面手術口罩, 若以NIOSH N95標準測試,其過濾效果將大幅降至25~30%。如果醫務人員將平面手術口罩用於空氣傳染疾病的預防,那便會暴露在較高的感染風險了。

  26. 歐規呼吸防護具測試方法 • 新版 EN149:2001口罩等級穿透百分比:NaCl and Paraffin Oil 95 lpm(% max.) • FFP1:20% • FFP2:6% • FFP3:1%

  27. 口罩的選擇

  28. 口罩的選擇 • 一般而言,5微米以下的微粒稱空氣傳染,應用N95口罩, • 5微米以上的微粒稱飛沫傳染,可用平面手術口罩,但仍需考慮該菌種對人體的殺傷力(是否有疫苗)來決定是否應使用N95等級口罩。 • 無論使用何種口罩,均需儘量保持口罩與臉部的良好密合度。

  29. 口罩的使用

  30. 口罩的使用

  31. 口罩不是萬靈丹良好衛生習慣才能保平安-預防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六步驟-口罩不是萬靈丹良好衛生習慣才能保平安-預防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六步驟- • 1.勤洗手 • 2.保持環境衛生及空氣流通 • 3.避免到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 4.避免不必要的探病 • 5.均衡飲食 • 6.適量休息及運動

  32. 測量體溫 • 身體溫度的改變,有著不同的指標,所以溫度的升高是人體對疾病的反應之一。 • 正常體溫 • 正常體溫是攝氏36.2℃ ~ 37.7℃ (華氏98.6℃) 。 • 正常體溫不是固定的。最高在下午,最低在午夜2點到4點,相差可達攝氏0.5度或華氏1度。 • 正常體溫也會因運動或過多衣物而稍高。 • 人體正常的肛溫約在36.2℃ ~ 37.7℃。 • 在舌下或兩頰所測得的溫度約36.4℃ ~ 37.0℃。 • 腋下的溫度標準溫度為華氏36.2℃ ~ 37.0℃。 • 人體耳朵的正常溫度為華氏36.0℃ ~ 37.2℃。 • 發燒即是體溫不正常的上升,標準溫度為攝氏38℃。

  33. 測量體溫

  34. 消除感染源 一般市售漂白水(成分為次氯酸鈉,濃度約為5%-12%)為最便宜且有效的消毒劑 • 如果清洗手部及一般器物通常使用稀釋至濃度為0.05%(稀釋100倍)之漂白水, • 清洗大型客車車箱或其他公共場合可使用1%漂白水, • 而清洗嘔吐物則需使用5%之漂白水, • 稀釋倍數可視污染程度加以調整。

  35. 負壓隔離病房

  36. 疾病管制局標準處理流程

  37. 疾病管制局標準處理流程-SARS病患到院前緊急醫療照護及運送指引(1)-疾病管制局標準處理流程-SARS病患到院前緊急醫療照護及運送指引(1)- • I.病患運送通則: • 1.應使用最少人員運送 • 2.病患到達前應先通知接受病人醫院,做好感控措施與器材準備 • 3.任何病患移動應先與衛生局及疾病管制局討論

  38. 疾病管制局標準處理流程-SARS病患到院前緊急醫療照護及運送指引(2)-疾病管制局標準處理流程-SARS病患到院前緊急醫療照護及運送指引(2)- • II.感染控制: • 一般注意事項— • 1.除了飛沫傳染,SARS病毒可能存在物體表面及環境一段時間,經由接觸眼鼻口而傳染,故應注意隨時保持手的衛生 • 2.運送時全程使用防護裝備 • 3.運送時不可從事飲食,化粧,戴隱型眼鏡等個人行為

  39. 疾病管制局標準處理流程-SARS病患到院前緊急醫療照護及運送指引(3)-疾病管制局標準處理流程-SARS病患到院前緊急醫療照護及運送指引(3)- 防護裝備與流程-- 1. 接觸病人全程配戴手套 2. 完成照護(不同)病人的動作,或手套弄髒弄破後應立即除去手套並依生物感染廢棄物處理丟棄 3. 除去手套後應立即洗手,或以無水手部消毒液消毒 4. 有直接照護病人的動作時,應穿著防水長袍;完成後立即依生物污染廢棄物處理丟棄。 5. 與病人同車廂,或與病人距離六呎以內應配戴護目鏡。一般眼鏡不能提供足夠防護 6. 與病人同車廂,在運送過程中應配戴N-95口罩 7. 最好使用司機與客艙間有分隔、且有分開供氣系統的車輛,並將分隔之門窗關好。若駕駛與客艙間無分隔,司機應戴上N-95以上口罩。若司機亦參與病患的直接照護,包括搬運,則應依上述規定戴護目鏡,穿拋棄式長袍及手套。若車廂並無分隔,則必須使用空調,應將駕駛艙與車外空氣連接閥打開,並將後方排氣扇開到最大,以製造客艙負壓環境。 8. 到院前應避免會引發咳嗽的治療,如使用噴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