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Philosophy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 冒險規劃的哲學 )

Philosophy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 冒險規劃的哲學 ). Philosophy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 冒險規劃的哲學 ). 導言: Q& A 何去何從? 學習後的行動是經驗反思的結果 學習的目的:獲取新知、新技能→實踐 勇於嘗新,願意改變 學習就是一種冒險(挑戰傳統) 學習=冒險=探索未知. Philosophy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 冒險規劃的哲學 ). 如何把哲理套用在冒險規劃上? 哲學家和教育家用何論述支持冒險規劃

basil-f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Philosophy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 冒險規劃的哲學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hilosophy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冒險規劃的哲學)

  2. Philosophy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冒險規劃的哲學) • 導言: • Q&A 何去何從? • 學習後的行動是經驗反思的結果 • 學習的目的:獲取新知、新技能→實踐 • 勇於嘗新,願意改變 • 學習就是一種冒險(挑戰傳統) • 學習=冒險=探索未知

  3. Philosophy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冒險規劃的哲學) • 如何把哲理套用在冒險規劃上? • 哲學家和教育家用何論述支持冒險規劃 • 定義冒險教育所用的不同術語來架構背景 • 打破結果論,探究參與者內心和人際上的發展 • 突顯過程 • 冒險課程運用在一般領域上的差異化 • 好的冒險規劃的特徵

  4. Philosophy: Definitions 定義 • 哲學從哪裡來? • 有哪些學說? • 美學(aesthetics)、倫理學(ethics)、邏輯(logic)、政治學(politics)、認識論(epistrmology)、形而上學(metaphysics) • 1.何謂美學? • 2.倫理學? • 3.邏輯? • 4.政治學? • 5.認識論? • 6.形而上學?

  5. Philosophical Models Supporting Adventure Programming (支持冒險規劃的哲學範本) • 蘇格拉底、柏拉圖認為美德(virtues)是擔任領導的先決條件,例如:智慧、勇氣、自我節制、公正性 • 透過行為誘導和練習,可以讓人從經驗中獲得美德 • 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把美德視為危險、冒險、安全,它和人的成長一樣重要 • 網址:http://home.kimo.com.tw/klee11162000/1/10001.htm#1 • Wurdinger運用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找出三個法子支持冒險規劃: • 直接的經驗可以促進學習 • 人們渴望建立道德感和美德 • 成長過程中冒險是很重要的 • William James打破前人觀點走實務主義:學習經驗的價值取決於所經驗的行為和結果的學習程度 (取決於吸收力) • 實務主義強調,唯有透過生活實踐,實際去做,理論、經驗和學習才會有價值

  6. James 用11個面向來檢驗經驗教育 • 透過自己的行為可以學到最多 • 興趣會影響學習 • 必須有感官的經驗 • 努力和活力可塑造好教育 • 教育可修飾行為 • 好的教育是全面的(全人發展) • 透過模仿來學習 • 愛和了解對學習很重要 • 有效的學習是不分學科的 • 要尊重個別差異 • 健全的(Sound)教育是明確的

  7. Philosophical Models Supporting Adventure Programming (支持冒險規劃的哲學範本) • Dewey:現代經驗教育之父、務實主義者 • 教育即生活,不僅只是為生活而準備 • 解決問題能力比拿高分重要 • 民主過程鼓勵批判思考 • Kraft認為杜威應用在冒險規劃上的觀點如下: • 必須投身學習當中,身歷其境 • 學習是透過經驗,不只是透過老師 • 學習需和學習者有互動 • 學了要馬上做,不是等到未來 • 學習需懂得應變,學而能用 • Dewey:體驗之所以具有教育價值的關鍵在哪裡? • Ans:身心的互動以及經驗的連續性 • 身心的互動:平衡內在、外在;客觀、主觀 • 經驗的連續性:需有正向價值的、可跨越時間

  8. Cognitive, Behavioral, and Experiential Theories of Learning(學習的三個理論:認知、行為、經驗) • 行為理論:建立在經驗的認識論上,它忽略意識形態和個人經驗對外在情況的助益。 • Torbert把行為理論比作「刺激-回應」的作用;學習者就像黑盒子般,他的外在行為會隨時改變;例如態度、價值和洞察力,學習者受到學校老師和制度的影響(獎勵、處罰) 。 • 認知理論:理性、理想的認識論,教學時強調「需求、分析、保持、回憶抽象符號、或訊息的趣聞」 。 • 記憶結合背景,找出相關聯,才能記得久。 • 經驗理論的學習是全面的,包含認知和經驗反射的行為,例如學習母語和第二語言的差異,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較不痛苦、較缺乏情感、效果也差。 • 語言文字的記憶力與情感的激盪、同儕的回應有關。 • 「經驗」組成人生。

  9. Information Assimilation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訊息吸收與經驗學習) • 訊息吸收(傳統)(結構→實質): • 透過符號接收訊息 • 吸收、組織訊息,成為新知識 • 從一般原則中推論出應用方法 • 實際應用、檢視普遍性原理 • 經驗學習(實質→結構): • 經歷並觀察活動的因果關係 • 了解因果關係,預見普遍性原理 • 了解不同環境中的普遍性原理 • 將一般性原理應用在新的領域

  10. Information Assimilation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訊息吸收與經驗學習) • Coeman發現,訊息吸收較有時間效率,但較無效果,吸收快,忘的也快 • 訊息吸收仰賴符號媒介,對文字吸收差的小孩容易被排拒在外(中輟生)(無法將訊息轉化成具體行動) • 學生知道多,卻做不出來(第3、4項無法實踐) • 經驗學習可以記得久,其中的情感聯繫有助於記憶 • 企圖影響或改變環境的行動,會提供一種動力去完成學習過程(使命感) • 光是生活經驗還不夠,還要融入學理 • 戶外領導人要能截長補短,規避風險(許多是不需要被體驗到的,如死亡經驗)

  11. Defining Structures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定義冒險規劃中的結構) • 體驗教育:從做中學並反思。學習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是「親手做」,其中的學習經驗是很實際的,例如:身體上很積極的;認知上很有意義的;感情上很迷人的。 • 體驗的反思是學習的前兆,沒有反思,學習就失去價值 • 戶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做中學的體驗哲學,學習的重點放在關懷人和自然資源的關係

  12. Defining Structures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定義冒險規劃中的結構) • 戶外教育的四種關係:人際間的(interpersonal);內心的(intrapersonal);生態系統的(ecosystemic);社區計劃的(ekistic) • 人際關係:如何在團體中過活,包含:溝通、合作、信任、衝突解除、問題解答… • 內心關係:如何獨處,牽涉到自我觀念、信心、自我效力 • 生態系統關係:生態系統中有機體的相互依賴,包含生態概念,如:生活網絡、食物鏈、能量提升 • 社區計劃的關係:環境中人類社會和自然資源的相互影響(水污染、採礦)

  13. Defining Structures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定義冒險規劃中的結構) • 戶外教育分二大支:冒險教育、環境教育 • 冒險教育:主要探討人際和內心的關係,提供強制性的任務去實現,牽涉到團體問題解決(決策、判斷、合作、溝通、信任)、個人挑戰(心靈、社會、身體上的能力考驗) • 冒險專家建構出方法態度上的風險,使參與者認知到巨大改變,結果是,參與者可以解除自我設限,轉化出能力 • 環境教育:生態系統的、社會計劃的關係。忽視環境會威脅到自然狀態,人也會被孤立

  14. Defining Structures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定義冒險規劃中的結構) • 遊憩(Recreation):發生在休閒經驗中的活動(園藝、賽車、遛狗) • 戶外追擊? 戶外探索?(Outdoor pursuit):以人為動力的戶外遊憩(如:走路、徒步旅行、攀岩、騎腳踏車、獨木舟…) • 戶外遊憩:多指有機械動力或動物動力的,如:賽車、騎馬、雪橇賽 • 體驗要能夠稱得上休閒,有三個衡量標準: • 必須是一種理性狀態 (清楚) • 必須出於自願 (甘願) • 必須有自我價值的內在動機 (爽) • 為了賺錢寫稿是工作,純粹興趣寫稿算休閒 • 冒險經驗是一種休閒經驗,第4個衡量標準是:結果是不確定的(許多因素是模糊或不確定的:天氣、領隊、團隊鬥志、技術或信心缺乏)

  15. Defining Structures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定義冒險規劃中的結構) • 風險(Risk):損失某些價值的可能性,包括身體的、心理的、社會的、財物上的。風險隨者危險而出現 • 危險(Danger):分為二種 • 對人: 嚴重的危險(peril) (閃電電死人) • 對環境: 危害(hazard) (大雷雨、草原起火) • 人的危險(Human dangers) 源自領導者或參與者,包括同儕壓力、不夠專心、惡作劇、無法勝任 • 環境的危險(Environmental dangers):源自自然環境,如:雪崩、激流、有毒植物、嚴酷的溫度 • 意外(Accidents):無法預期的事件,造成損失。當人和環境的危險同時出現時,意外可能性就提高

  16. Defining Structures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定義冒險規劃中的結構) • 偶發意外 (Incidents, or close calls 僥倖,幸免於難):屬於比較小的意外,割傷、刮傷、擦傷 • 接受損失的程度因人而異,喜馬拉雅登山客可接受死亡;打小孩頭卻不被母親接受 •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三步驟: • 預先演練(經驗之前) (擬定撤退傷患計劃) • 經驗中避免危險或回應意外 (紙上作業,幸免於難) • 互動 (開始施行) (真的受傷,互動) • 挑戰(Challenge):在有風險的狀況下,從事人們可勝任的行為。 • 沒有利用到可勝任的元素,冒險經驗就不算是挑戰 • 能力 (competence):結合了技巧、態度、知識、行為、信心和經驗 • 透過操作風險和能力的認知價值去促進冒險體驗

  17. Product of Adventure: Affective Aspects(冒險產出(產品): 情感觀點) • 冒險產出包含了認知上的、身體上的、情感上的 • 情感學習分有二個項目: • 強化內在關係,自我發展 (情緒發展) • 個人自信 • 提高接受風險的意願 • 強化個人認知 • 強化領導力 • 增進邏輯理解 • 擴大反省 • 強化人際關係,群體發展 (社會發展) • 加強合作 • 溝通技巧更有效率 • 對人更信任 • 決策更願意分享 • 解決衝突的新方法 • 解決問題能力增加 • 強化領導力

  18. Process of Adventure(冒險的過程)

  19. Process of Adventure(冒險的過程) • Outward Bound Process Model (Walsh and Golins 於1976提出一套共七個過程 • 1.A motivated and ready learner who is placed into • (把一個有動機且準備好的學習者放到) • 2.prescribed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then given a • (規定的心理和社會環境,賦予) • 3.characteristic set of problem-solving tasks which creates a state of • (解決問題的特質,並創造一個狀態) • 4.adaptive dissonance leading to • (去適應不協調性,導引出) • 5.mastery or competence  which in turn leads to • (統御或能力,而後) • 6.reorganization of the meaning and direction of the experience.  In this way, the learner continues to be • (重組經驗的意義,學習者才能夠) • 7.oriented toward living and learning. • (以生活和學習為目標)

  20. 適當的團隊人數 • 不熟悉的環境可以讓人察覺出平時忽略的事情;讓人勇於嘗鮮;成功的新行為還會改變平時的整個行為;最佳的團隊人數是7到15人,Walsh and Golins提出這個人數的四項團隊動力: • 1.足以取得豐富的行為;也足以分出次團體 • 2.足以大到營造出衝突性的結果;也足以解決衝突 • 3.足以發揮集體力量;尚可支援個人目標 • 4.足以產生互惠,能截長補短,小到可發揮個人力量。 • 透過激刺強化學習;沒人可以在未知的戶外領域扮演專家,所以人人平等,可以打破階級,純化思考。

  21. 冒險課程需具備以下6要素: • 有組織的:需符合團隊技巧、需求、成熟度 • 增值的:持續增加複雜度、結果、不確定性 • 具體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 可管理的:可從團體資源和學習成就中獲得解決 • 必然的:從狀況中獲得真實且自然的回饋 • 全面的:以協調的方式去應用認知、情感、肌肉與動覺的學習過程 • 冒險課程以具挑戰性的、刺激性的方式導引出新的學習模式,一段時間後還讓人印象深刻。

  22. 領導者的角色: • 解譯者:幫學員解釋、反射在經驗上 • 創始者、教導者:建構經驗 • 訓練者:教導技術和狀況 • 維持者:保持高昂的能量和動機 • 權威人士:保持影響力 • 監護人:對團隊安全有責任 • 模範:行為被當做團隊中的模範 • 領導者未必什麼都知道,卻是學員的精神模範,具備洞察力,同情心

  23. Adventure Programming Applications(冒險規劃應用) • 遊憩性的 (攀岩、登山、划船) • 教育性的 (潛水拿畢業證書、水上救生訓練) • 啟發性的 (爬喜馬拉雅山、阿拉斯加泛舟) • 治療性的 (如運用在中輟生上…或自閉兒騎馬、肢障者游泳、跳傘、跳高空木樁)

  24. Effective Outdoor Leaders有效的戶外領導者 • 儘可能讓學員面對責任解決問題,儘量不去營救。 • 鼓勵學員接受挑戰,但強迫人們接受反而會減低或消除認知感,成功或失敗變成不是自己的,出事也容易歸咎於領導者。 • 依照學員能力規劃活動等級,冒險程度因人而異,挑戰要有程度之別,才能因應各人能力。 • 以可接受或可被發現的結果處理風險,縮小危險因素後,要建立一些會出現風險的條件,提升挑戰感;做好處理危險的準備。 • 鼓勵學員擔任積極的角色,建立讓學員運用能力去反擊風險的挑戰,避免冒險變成娛樂,尤其當學員完全沒責任時。 • 結果最好是從活動中自然得來的,而不是人為的,要能從錯誤中學習,避免獎勵或處罰;成功或失敗;不管結局是負面或正面,都要真實且自然呈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