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66 Views
I-56 提昇大學 通識教育之「情意教學 」計畫.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蕭揚基. 緣起. 本計畫以提昇通識教學之情意目標為起點,結合通識各教學領域之教師,一起研發「情意教學」的內涵與方法,著手進行教材與教學設計、教學改進,並提出具體可行的情意評量工具。 目的是透過通識「情意」教學的實踐,以培養學生具備知識理論、研究探索與行動服務等三大核心能力。. 社會科學. 人 文 藝 術 . 本 國 語 言. 知識理論. 研究探索. 外 國 語 言. 行動服務. 自
E N D
I-56提昇大學通識教育之「情意教學」計畫 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蕭揚基
緣起 • 本計畫以提昇通識教學之情意目標為起點,結合通識各教學領域之教師,一起研發「情意教學」的內涵與方法,著手進行教材與教學設計、教學改進,並提出具體可行的情意評量工具。 • 目的是透過通識「情意」教學的實踐,以培養學生具備知識理論、研究探索與行動服務等三大核心能力。
社會科學 人 文 藝 術 本 國 語 言 知識理論 研究探索 外 國 語 言 行動服務 自 然 科 學 潛在課程 六大課程與三大核心能力
計畫重要性 • 實踐通識教育的理念 • 1999年10月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在對「大學通識教育評鑑」後,針對各校提出重要建議指出:「通識科目的三大教學目標中,應以情意的目標為首要,其次為認知的目標,再次為技能目標。」
技能 理解力 知覺技能 認知技能 情感技能 情感理解 認知力 情意 學生意學習結果分析圖
與世界相關的 與概念相關的 根據這些原則 教學單元 與探究相關的 包括 與學習相關的 單元分組 單元排列 與應用相關的 包括 組的排列 組內單元排列 組織通識課程教學方案的架構圖
具體成果(一) • 情意教學「專用教室」設置4間 • 心理與團體2(J219、J220)、人文藝術1(J221)、自然生態1(J217) • 召開全國通識教育與情意教學研討會 • 第一屆全國通識教育情意教學研討會 • 大專院校通識教育情意教學研討會 • 在地文化與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 • 各科教學研討會(歷史、憲法、國文……..)
具體成果(二) • 教師教學行為之界定研究報告8份 • 總計劃報告:1 • 子計劃報告:7 • 訂定各課程領域之情意教學目標14組依據克拉斯和爾等人的情意目標分類模式為架構,進行情意目標建立。
具體成果(三) • 以問卷方式敦請各諮詢專家針對情意評量給予建議 • 以德菲法研究方法,問卷內容為情意教學與認知教學之差異、情意教學應注重之面向及目標、可使用之情意教學方法、應如何進行情意教學之評鑑、情意教學成效評量應著重之面向或指標。 • 情意教學成果暨海報展覽 • 92年11月20日第11屆全國通識教育教師研習會。
具體成果(四) • 研究團隊「教學觀摩」活動8場 • 總計劃:1 • 子計劃:7 • 召開通識教育情意教學專家諮詢會議 • 93年12月21日邀請各分項計畫諮詢專家提供彰化在地資源如何與通識教育結合之意見,協助計畫執行工作。
具體成果(五) • 以問卷方式敦請諮詢專家針對「在地文化融入情意教學」給予建議 • 問卷內容為如何結合在地文化以發展學校特色、在地文化有效融入通識的策略、如何進行在地研究資源的發現與選取、如何規劃在地研究融入通識教育情意教學教案設計。 • 對本校師生進行通識教育教與學評鑑 • 93年10月11日至15日對這週上通識課程的教師與學生,進行施測並回收問卷,隨即進行建檔及統計分析。
具體成果(六) • 完成教師在職進修研習15場 • 完成情意教學單元設計112份 • 完成情意教學VCD、DVD 87部
具體成果(七) • 觀風採土-彰化族群文化研習營 • 於94年5月21日總計畫、法政與公民素養分項計畫合舉辦 • 設置情意教學網站1個http://www.dyu.edu.tw/%7Eaffect/
我們反覆思考幾個課題 • 如何將課程教學方案「情意化」? • 哪些是學生應該達到的情意指標? • 如何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 • 在如是的思考歷程中,老師們也得到教學相長的挑戰與啟示,豐富了我們通識教學的多樣性,但過程中也遭遇了許多問題。
我們面對的挑戰 • 要回應這些挑戰的最佳方式,就是透過有關支持的力量,這些力量有來自於: • 從專業本身出發的內在支持,如在職教師進修; • 也有來自於學校行政人員、地方社區與社會人士、和政府機構等出發的外在支持。
結 語 • 計畫在四年執行結束後,我們在「在地文化與通識教育」這個議題上,找到一股繼續前進的力量。 • 94學年度起本校通識課程加入「彰化學研究」,通過在地文化課程開發與情意教學結合與實施,藉以營造出本校通識教育發展特色。
感 謝 • 在四個年度的計畫執行當中,感謝教育部對於計畫的支持與協助,以及研究團隊所有教師盡心力的付出,讓我們能從計畫執行過程中,獲致了不少寶貴的教學經驗與實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