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IR)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IR). 5.1 概述. 一、 定义: 红外光谱 又称 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 T% 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红外光谱。 主要用于化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用于定量分析。. T(%).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 红外光谱以 T~  或 T~ 来表示,下图为苯酚的红外光谱。.

a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IR)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IR)

  2. 5.1 概述 一、 定义: 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T%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红外光谱。 主要用于化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用于定量分析。

  3. T(%)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以T~或T~来表示,下图为苯酚的红外光谱。

  4. 二、 红外光区划分 近红外(泛频) (0.75~2.5 m) 倍频 (常用区) 中红外(振动区) (2.5~25 m) 红外光谱 (0.75~1000m) 分子振动转动 远红外(转动区) (25-1000 m) 分子转动 分区及波长范围 跃迁类型

  5. 三、 红外光谱特点 1)红外吸收只有振-转跃迁,能量低;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 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IR谱的波数位置、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分子基团、分子结构; 4)定量分析; 5)固、液、气态样均可用,且用量少、不破坏样品; 6)分析速度快。 7)与色谱等联用(GC-FTIR)具有强大的定性功能。

  6. 5.2 基本原理 一、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有瞬时偶极矩的变化。 • 并非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0)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该分子称之为红外活性的; △=0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称为非红外活性的。

  7. 一、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2) 辐射光子的能量应与振动跃迁所需能量相等。 分子中不同振动能级差为 Eυ= υ·h 又光子能量为 EL=hL 于是可得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一条件为: EL =△Ev 即 L=△· 也就是说,只有当Eυ=EL或者L= υ·时,才可能发生振转跃迁。例如当分子从基态(υ=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 υ=1),此时υ=1,即L= 

  8. 基频、倍频、组频 •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υ=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υ=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因为△υ=1时,L=,所以 基频峰的位置(L)等于分子的振动频率。 •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υ=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υ=2)、第三激发态(υ=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9. 基频、倍频、组频、泛频峰 • L=△· • △υ=2,则L=2,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二倍频峰。△υ=3,则L=3,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三倍频峰。其它类推。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跃迁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 • 除此之外,还有组频峰(1+2,21+2,),差频峰( 1-2,21-2, )等,这些峰多数很弱,一般不容易辨认。倍频峰、组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10. 二、分子的振动类型 1.分子基团的振动频率 双原子分子振动 分子的两个原子以其平衡点为中心,以很小的振幅(与核间距相比)作周期性“简谐”振动,其振动可用经典刚性振动描述:可把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原子看成钢体小球,连接两原子的化学键设想成无质量的弹簧,弹簧的长度r就是分子化学键的长度。

  11. 1.分子基团的振动频率 可导出该体系的基本振动频率计算公式 k为化学键的力常数(N/cm = mdyn/Å),为双原子折合质量 如将原子的实际折合质量(通过Avogaro常数计算)代入,则有 Ar=M1×M2/(M1+M2)

  12. 1.分子基团的振动频率 影响基本振动跃迁的波数或频率的直接因素为化学键力常数k和原子质量。 k大,化学键的振动波数高,如 kCC(2222cm-1)>kC=C(1667cm-1)>kC-C(1429cm-1)(质量相近) 质量m大,化学键的振动波数低,如 mC-C(1430cm-1)<mC-N(1330cm-1)<mC-O(1280cm-1) (力常数相近)

  13. 1.分子基团的振动频率 经典力学导出的波数计算式为近似式。因为振动能量变化是量子化的,分子中各基团之间、化学键之间会相互影响,即分子振动的波数与分子结构(内因)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外因)有关。

  14. 2.分子的振动类型 多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更为复杂(原子多、化学键多、空间结构复杂),但可将其分解为多个简正振动来研究。 简正振动 整个分子质心不变、整体不转动、各原子在原地作简谐振动且频率及位相相同。此时分子中的任何振动可视为所有上述简谐振动的线性组合。

  15. 2.分子的振动类型 简正振动基本形式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变化但键角不变的振动。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用s和as表示 变形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但键长不变的振动。又称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 下图给出了各种可能的振动形式(以甲基和亚甲基为例)。

  16. 3.分子振动自由度 理论振动数(峰数) 设分子的原子数为n,  对非线型分子,理论振动数=3n-6 如H2O分子,其振动数为3×3-6=3  对线型分子,理论振动数=3n-5 如CO2分子,其理论振动数为3×3-5=4 非红外活性 简并

  17. 3.分子振动自由度 理论振动数(峰数) 理论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数应与谱峰数相同,但实际上,谱峰数常常少于理论计算出的振动数,这是因为: 1)无偶极矩变化(=0)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2)谱线简并(振动形式不同,但其频率相同); 3)仪器分辨率或灵敏度不够,有些谱峰观察不到。 4)有些吸收带落在仪器检测范围之外。

  18. 4. 谱带强度 分子对称度高,振动偶极矩小,产生的谱带就弱;反之则强。 如C=C,C-C因对称度高,其振动峰强度小;而C=X,C-X,因对称性低,其振动峰强度就大。 峰强度可用很强(vs)、强(s)、中(m)、弱(w)、很弱(vw)等来表示。

  19. 5.2 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基团频率与指纹区 1.基团频率 通过对大量标准样品的红外光谱的研究,处于不同有机物分子的同一种官能团的振动频率变化不大,即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这是因为连接原子的主要为价键力,处于不同分子中的价键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有限!即各基团有其自已特征的吸收谱带。基团特征振动频率,简称基团频率。 通常,基团频率位于4000~1500cm-1之间。可分为三个区。

  20. 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cm-1

  21. 叁键及累积双键区(2500~1900cm-1)

  22. 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500cm-1) C

  23. 苯衍生物的红外光谱图

  24. 2.指纹区(可分为两个区) 在红外分析中,通常一个基团有多个振动形式,同时产生多个谱峰(基团特征峰及指纹峰),各类峰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佐证。通过一系列的峰才能准确确定一个基团的存在。

  25. 二、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 特征峰和相关峰 • 凡是可以用于鉴定各种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称为特征吸收峰。 • 相关峰:特征区可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但在多数情况下,一个官能团有多种振动形式,而每种红外活性振动,一般相应产生一个吸收峰,有时有泛频峰,因此,往往不能单由单一特征峰肯定某种官能团存在,而需要一组特征峰才能鉴别,这组峰是同一官能团各种振动形式的表现,有相互依存关系,可互称为相关峰。

  26. 特征峰和相关峰 • 例如,-CH=CH2的四个吸收峰νas(=CH)3090cm-1,νs(C=C)1639cm-1,γ(=CH)990 cm-1,γ(=CH2)909cm-1,-CH=CH2面外弯曲。

  27. 二、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O-H基的伸缩振动 • 出现在3650 ~3200 cm-1范围内,它可以作为判断有无醇类、酚类和有机酸类的重要依据。

  28. 二、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C=O伸缩振动 • 出现在1900~1650 cm-1 ,是红外光谱中很特征的且往往是最强的吸收,以此很容易判断酮类、醛类、羧酸类、酯类以及酸酐等有机化合物。酸酐的羰基吸收带由于振动耦合而呈现双峰。 • 饱和脂肪酮的C=O伸缩振动在1715cm-1

  29. 二、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C=C伸缩振动 • 烯烃的C=C伸缩振动出现在1680~1620cm-1 ,一般很弱。 • 单核芳烃的C=C伸缩振动出现在1600 cm-1和1500 cm-1附近,有两个峰,这是芳环的骨架结构,用于确认有无芳核的存在。

  30. T(%) 苯酚的红外光谱 υOH 苯环骨架振动

  31. 三、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 基团频率主要由化学键的力常数决定。但分子结构和外部环境因素也对其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32. 三、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1.样品的状态与温度 • 同一样品,聚集态不同,其光谱也不同。 通常,物质由固态向气态变化,其波数将增加。如丙酮在液态时,C=O=1718cm-1; 气态时C=O=1742cm-1。 温度升高,带宽增加,带数减少。 因此在查阅标准红外图谱时,应注意试样状态和制样方法。

  33. 三、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2. 氢键效应(X-H) 形成氢键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缔合态),使体系能量下降,基团伸缩振动频率降低,其强度增加但峰形变宽。 如羧酸 RCOOH(C=O=1760cm-1 ,O-H=3550cm-1); (RCOOH)2(C=O=1700cm-1 ,O-H=3250-2500cm-1) 如乙醇:CH3CH2OH(O=H=3640cm-1 ) (CH3CH2OH)2(O=H=3515cm-1 ) (CH3CH2OH)n(O=H=3350cm-1 )

  34. 三、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3. 振动耦合(Coupling) 当两个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基团相邻并由同一原子相连时,两个振动相互作用(微扰)产生共振,谱带一分为二(高频和低频)。如羧酸酐分裂为C=O( as1820、  s1760cm-1)

  35. 三、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4. 电子效应: 引起化学键电子分布不均匀的效应。 (1)诱导效应(Induction effect):取代基电负性—静电诱导—电子分布改变—k 增加—特征频率增加(移向高波数)。

  36. CCl3 CF3 C C OCH3 OCH3 CHCl2 C OCH3 O O O CH2Br C OCH3 O 4. 电子效应 (1)诱导效应 1768 C=O (cm-1) 1780 1740 1755

  37. R R F R R C C C C C Cl F R F H O O O O O (1)诱导效应(I 效应) C=O (cm-1) 1800 1715 1730 1928 1920

  38. R C C C R R O O O (2)共轭效应(Conjugated effect): 电子云密度均化—键长变长—k 降低—特征频率减小(移向低波数)。 C=O (cm-1) 1710 ~1725 1695~1680 1667~1661

  39. R R R C C C R OR NH2 O O O (3)中介效应(Mesomeric effect)(M效应) 孤对电子与多重键相连产生的p- 共轭,结果类似于共轭效应。 当诱导与共轭两种效应同时存在时,振动频率的位移和程度取决于它们的净效应. 1715 1680 (M效应>I效应) 1735 (M效应<I效应)

  40. 三、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5. 费米共振 当一振动的倍频与另一振动的基频接近(2A=B)时,二者相互作用而产生强吸收峰或发生裂分的现象。 Ar-C()=880-860cm-1 C=O(as)=1774cm-1 1773cm-1 1736cm-1

  41. 三、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 6.溶剂效应 极性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通常随溶剂极性增加而降低。如羧酸中的羰基C=O: 气态时: C=O=1780cm-1 非极性溶剂: C=O=1760cm-1 乙醚溶剂: C=O=1735cm-1 乙醇溶剂: C=O=1720cm-1 因此红外光谱通常需在非极性溶剂中测量。

  42. 5.3 红外光谱仪 目前有两类红外光谱仪: • 色散型 • 傅立叶变换型(Fourier Transfer, FT)

  43. 5.3 红外光谱仪 一、色散型:与双光束UV-Vis仪器类似,但部件材料和顺序不同。 调节 T% 或称基线调平器 置于吸收池之后可 避免杂散光的干扰

  44. 5.3 红外光谱仪 1. 光源 常用的红外光源有能斯特(Nernst)灯和硅碳棒。

  45. 2. 样品池(吸收池) 红外吸收池使用可透过红外的材料制成窗片;不同的样品状态(固、液、气态)使用不同的样品池,固态样品可与晶体混合压片制成。 池窗材料

  46. 3. 单色器 由色散元件、准直镜和狭缝构成。其中可用几个光栅来增加波数范围,狭缝宽度应可调。 狭缝越窄,分辨率越高,但光源到达检测器的能量输出减少,这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尤为突出。为减少长波部分能量损失,改善检测器响应,通常采取程序增减狭缝宽度的办法,即随辐射能量降低,狭缝宽度自动增加,保持到达检测器的辐射能量的恒定。

  47. 4. 检测器及记录仪 红外光能量低,因此常用热电偶、测热辐射计、热释电检测器和碲镉汞检测器等。

  48. 几种红外检测器(了解)

  49. 以光栅为分光元件的红外光谱仪不足之处: 1)需采用狭缝,光能量受到限制; 2)扫描速度慢,不适于动态分析及和其它仪器联用; 3)不适于过强或过弱的吸收信号的分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