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Moist dynamics and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Moist dynamics and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Jiang, Q., 2003, Tellus, 55A, 301–316. 簡介. 山嶽對於全球的氣候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控制變因,主要的影響是會影響到降水,以及水氣的傳輸變化。 近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對於地形降水的機制依舊是很難了解的,且對於山區的降水預測這目標也很難達到準確的預測。因為其中包含了許多的挑戰因素,譬如:多重尺度的複雜地形、地形以及氣流的相互影響、潛熱造成的增溫或冷卻的複雜因素,以及雲物理的複雜機制。

alys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Moist dynamics and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Moist dynamics and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Jiang, Q., 2003,Tellus, 55A, 301–316.

  2. 簡介 • 山嶽對於全球的氣候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控制變因,主要的影響是會影響到降水,以及水氣的傳輸變化。 • 近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對於地形降水的機制依舊是很難了解的,且對於山區的降水預測這目標也很難達到準確的預測。因為其中包含了許多的挑戰因素,譬如:多重尺度的複雜地形、地形以及氣流的相互影響、潛熱造成的增溫或冷卻的複雜因素,以及雲物理的複雜機制。 • 本篇研究的重點則放在於,受到一上升坡的影響下所造成的動力機制與降水的改變,而研究目標則在於研究一濕氣流的淤塞程度,以及其氣流的淤塞所造成的上升坡層狀降雨的分佈以及強度。

  3. 簡介 • 此篇研究中,所使用的模式有: • a no-dynamics-no-microphysics slab 模式 • a no-precipitation (NP) 模式 • a no-microphysics perfect precipitation (PP) 模式 • a no-latent-heat (NLH) 模式 with bulk microphysics • a no-latent-heat perfect precipitation (NLH_PP) 模式 • a full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ARPS)模式 with bulk microphysics

  4. 模式數值設定 • 此篇研究中主要所使用的模式為ARPS,而模式中的地形設定,則為一個獨立的Gaussian-shaped圓形山嶽,並且位在模擬的區域中心,山嶽的地形以下列方程描述: • 水平解析為0.2a,區域大小為20a*20a,垂直方向則有33層,此研究中所使用的氣流參數為: T0 = 270K ,RH = 95%,N0 = 0.011,0.015s-1, U0 = 10,15ms-1(uniform wind) h (x , y) = hm e -(x2+y2)/a2 hm:山頂的高度 a :山嶽半幅寬

  5. 濕氣流的阻塞程度 潮濕氣流下,風速以及山的半幅寬的大小變化,對M值的影響並不明顯。改變Nd時,M值有較明顯的改變。 lee slope windward slope

  6. 利用Nw作逼近 • 為了了解潮濕氣流的動力機制,必須使用一Nw值來取代乾空氣的動力機制下所使用的Nd值。 • Nw以下列式子表示: • (3) • qw = qv + qc (4)

  7. 由重力波引起的凝聚 藉由低層氣流的阻塞所引起 Nw值的分佈 Nd = 0.011s-1 ,U0 = 10ms-1 , hm = 800m

  8. Nw0是在方程式(3)中將 ql = qc + qi + qs =0 i.e. qw = qv 然後代入方程式中求出來的Nw值,在此用Nw0來求Mw值

  9. cooling heating 降水影響 • 降水可能透過許多方法來影響氣流的動力機制的變化,譬如:可能改變環境中水含量的分佈,或是減少由於蒸發以及昇華所造成的latent cooling。 • latent heating/cooling rate U0 = 10 m/s a = 10 km Nd = 0.011 s-1 hm = 1000 m

  10. 為mountain drag 從Table 2.中發現降水對Drag的值有輕微的影響,且降水會減弱迎風坡面風速的減速效果。 獨立出降水的影響 • 使用NP以及PP模式,其中NP模式將水滴的終端速度定為零,因此在NP模式中不會有降水產生,所有不同型態的水會被帶到背風處,然後昇華或是蒸發。在PP模式中,凝聚的水則會很迅速的降至地表,不會有蒸發以及昇華產生,也就是在背風處不會有latent heating/cooling產生。

  11. 動力與降水 • 控制地形降水的最主要因素為上升的坡度,上升的坡度可以決定讓多少水氣達到飽和而形成降水。而地形的抬昇影響可以改變氣流的型態,如:flow-over 或者 flow-around 。 • 接下來的部份將著重在,在山嶽氣流的動力的影響下,降水的分佈以及強度的變化。並且利用5種複雜的降水模式做模擬研究。(使用模式有:ARPS、PP、NLH、NLH_PP、Slab modle )

  12. 降水模式 • ARPS: 模式中將地表溫度給定為低於冰點的溫度,也考慮沒有對流的情況發生,只有少量的Hail,因此可以凝結成雨的只剩下snow。(Lin et al. 1983 ) • PP:為一激烈的降水狀態,降水效率為100%,也就是只要有降水粒子可以凝聚成水滴,就會降下形成降雨。 • NLH:將潛熱釋放在背風處對地形降水的影響去除。模式則是將ARPS中的潛熱項去除。(ie.熱動力方程中L=0) • NLH_PP:在PP模式中考慮L=0。

  13. 降水模式 • Slab model:考慮氣流無切變,流線在每個高度層皆相同,氣流為飽和狀態,則在迎風坡面的局部降水率(R)可以以下式表示: • 此研究中考慮進來的氣流為單一方向 以及Gaussian shaped的地形,則R可以改寫為: • 由上式可發現到降水率與風速U0、水氣常數q0以及山高hm成正比。

  14. 降水強度與山高 ARPS slab_20 model

  15. 降水以及阻塞的影響 Nd = 0.011s-1 U0 = 10 ms-1 T0 = 270k RH= 95% flow-over hm = 800m marginal hm = 2000m flow-around hm = 3000m slope is the steepest flow-over hm = 800m slab PP

  16. NLH ARPS flow-over

  17. flow-around hm = 3000m slab PP

  18. NLH flow-around ARPS

  19. eddies 近地表的風場與垂直速度 flow-over flow-around

  20. flow-around convergence reversed flow incoming flow

  21. 潛熱在上昇坡面對降水的影響 • no-latent-heat 模式模擬出較弱較寬廣的降水型態 • 在flow-over的例子中,ARPS預測出較NLH小的Pmax值,然而PP模式預測出較NLH_PP大的Pmax值,因此認為與雲物理有相關,進而造成的影響。

  22. 總結 • 在各參數的變化的研究下,發現氣流速度的減弱以及氣流的阻塞,對於山的半幅寬的變化是比較不敏感的,對於大氣的穩定度則是比較敏感的;但是在此研究中,是不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下所做的研究結果。 • 降水對於氣流流速的減弱,以及氣流的阻塞,在此篇研究中較沒有顯著的影響。但是降水會減弱在背風處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蒸發冷卻的量。 • 潛熱的去除,會減弱最大降水率,並且會增加在迎風坡面降水的區域面積。然而潛熱對於地形降水的貢獻,是依靠地形的輪廓、水氣在空氣中的分佈,以及in-flow的穩定度而有所改變,研究中並沒有考慮到,因此也是未來研究所需進一步了解的工作。

  23. 總結 • 對於高的山嶽,氣流阻塞會在迎風面產生輻合的效果,並且在迎風面上具有抬昇作用,例如在高的山嶽情況下,會產生迎風面上的氣流翻轉,並且伴隨著二次的環流產生,而在此二次環流情況下在迎風面的降水,將會比靠近山頂的降水還要強。 • 模擬研究中,在無限多的參數中,要依照參數的重要性來當作模擬實驗的基本狀態場,來當作一開始的假定。

  24. 報告結束 感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