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92 Views
实验 3 Linux 网络参数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工具与设备 三、实验预备知识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五、实验总结.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 Linux 下网络参数的查看方法并理解网络参数的含义。 2 .掌握 Linux 下网络参数的配置。. 二、实验工具与设备. 一台带网卡的已安装好 Linux 的计算机。. 三、实验预备知识.
E N D
实验3Linux网络参数的配置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工具与设备 • 三、实验预备知识 •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 五、实验总结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Linux下网络参数的查看方法并理解网络参数的含义。 • 2.掌握Linux下网络参数的配置。
二、实验工具与设备 • 一台带网卡的已安装好Linux的计算机。
三、实验预备知识 • Linux系统中主要的网络参数有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等。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对相关配置文件的配置来完成设置,也可以通过Linux的图形界面来配置。实际上,Linux中几乎所有的配置都是通过配置文件来完成的,在图形界面下的配置其实也是对相关配置文件的配置。
1.用命令行配置 • 在命令行状态下,网络参数的配置命令主要有ifconfig、ifup、ifdown等。下面举例说明这些命令在配置网络参数中的常见用法。 • (1)查看网络运行情况 •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命令:ifconfig • 该命令在屏幕上显示当前系统中网络参数的配置情况,如图3-1所示。
主要显示信息: • eth0:网络适配器(网卡)的网络接口,如果系统中有多个网卡,则以eth1、eth2…递增编号。 • Hwaddr:网卡的物理地址,是计算机中与网络硬件相关的惟一地址。由于地址格式与所用介质的访问控制方法相关,又常称为MAC地址。多数情况下,物理地址在网络接口卡(网卡)生产时已写入网卡的ROM中。数据链路层处理位于同一个网络内的设备间的通信,物理地址用来确认数据帧,每个设备都负责监视网络,并接收地址指向该设备的帧。
inet:网卡的IP地址。 • bcast:网卡的广播地址。 • mask:显示网卡的子网掩码。 • lo:回环地址,一般此接口的IP地址都是127.0.0.1。
(2)为网络接口eth0配置IP地址 • 假设为网卡eth0配置IP地址:192.168.1.1/24(24表示24位网络号)。 • 在命令行输入命令:ifconfig eth0 192.168.1.1或ifconfig eth0 192.168.1.1/24 • 注意:各参数必须用空格隔开。
(3)激活网络接口eth0 • 在命令行输入命令:ifconfig eth0 up • 或 ifup eth0
(4)关闭网络接口eth0 • 在命令行输入命令:ifconfig eth0 down • 或 ifdown eth0 • (5)将网络接口eth0设置为动态获取IP地址 • 命令:ifconfig eth0 dynamic • (6)为系统添加缺省网关192.168.1.254 • 命令: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254
2.直接修改配置文件 • 通过命令可以快捷地进行网络参数的配置,但系统重新启动后,所设置的网络参数将丢失。直接修改配置文件可以解决该问题。所有的配置文件都在/etc目录下。以下是几个主要配置文件。
(1)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 • 内容如下: • NETWORKING=yes •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ain • 说明 • NETWORKING:定义在系统启动时是否启动网络,如果不希望启动则设定为no。 • HOSTNAME:定义主机的名称。
(2)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内容如下: • DEVICE=eth0 • BOOTPROTO=none • ONBOOT=yes • USERCTL=no • PEERDNS=no • TYPE=Ethernet • IPADDR=192.168.1.1 • NETMASK=255.255.255.0 • GATEWAY=192.168.0.254 • NETWORK=192.168.1.0 • BROADCAST=192.168.1.255
说明 • DEVICE:定义本文件所对应的网络接口。 • BOOTPROTO:定义系统启动时此本网络接口是否使用bootp协议,即是否动态获得IP地址。如果希望动态获得IP地址则设为“BOOTPROTO=dhcp”。 • ONBOOT:定义系统启动时是否启动此网络接口。 • USERCTL:定义用户是否可以启动本接口。如果设为“yes”,则所有用户都可以启动或禁用此接口,如果设为“no”则只有root用户才可以启动或者禁用此接口。
PEERDNS:是否设置PEERDNS,一般不需要设置。 • TYPE:定义此网络接口的格式,这里为以太网格式。 • IPADDR:定义此网络接口的IP地址。 • NETMASK:定义此网络接口的子网掩码。 • GATEWAY=192.168.0.254:定义此网络接口的网关。 • NETWORK=192.168.1.0:定义此网络接口所属的网络号。 • BROADCAST=192.168.1.255:定义所属网络中的广播地址。
(3)文件/etc/resolv.conf • 内容如下: • search abc.com.cn • nameserver 192.168.1.1 • nameserver 192.168.1.252
该文件的主要作用是定义DNS服务器,根据网络的具体情况设置。其中,第一句search abc.com.cn是指在查找计算机名时,如果没有指定计算机的域名,系统默认该计算机属于该域(本例是abc.com.cn)。后两句是DNS服务器的地址,可以设置多个DNS服务器。
3.在图形界面下配置网络参数 • 在主菜单中选择“系统设置→网络”选项,弹出“网络配置”对话框,如图3-2所示。这里配置的参数实际上是直接对以上介绍的配置文件进行修改。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对文件的配置与图形下的配置相同。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 1.查看当前网络配置的参数。 • 2.在Linux主机中将网络参数按以下要求设置: • IP地址:192.168.10.x(x为2~254) • 子网掩码:255.255.255.0 • 网关:192.168.10.1 • 3.定义系统启动时启动该网络接口。 • 4.定义用户是否可以启动该网络接口。
五、实验总结 • 1.写出实验报告。 • 2.分别用三种方法实现本实验的实验内容。 • 3.三种配置网络参数的方法所得的最终结果有不相同的地方吗?如果有,区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