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07 Views
恆春古城 http://emmm.tw/L3_content.php?L3_id=35087. 恆春. 恆春 古城是 台灣 保留最完整的城門古蹟,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四季如春有 130 年歷史的古城,分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歷經物換星移,古風味猶存。. 恆春. 出火. 踏著先人的步伐登上城門,油然而生思懷幽古之情。東城門外約 100 公尺處有終年不滅的「出火」特殊資源景觀,西門城內有百年歷史的檳榔街,仿如重返時光隧道。. 出火. 蘭花.
E N D
恆春 • 恆春古城是台灣保留最完整的城門古蹟,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四季如春有130年歷史的古城,分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歷經物換星移,古風味猶存。
出火 • 踏著先人的步伐登上城門,油然而生思懷幽古之情。東城門外約100公尺處有終年不滅的「出火」特殊資源景觀,西門城內有百年歷史的檳榔街,仿如重返時光隧道。
蘭花 • 恆春古稱「瑯嶠」[ㄌㄤˊㄐㄧㄠˋ ]。「瑯嶠」之名,是排灣族語的音譯,文獻最早見於荷蘭史料。「瑯嶠」的字義有好幾種說法:一為「蘭花」,意指恆春是蘭花城。二是老地名「Bujaujau」,則是指「鯊魚」。
[小]琉球 • 三則指「瑯嶠」為「琉球」一詞的音轉。這幾種說法,都與史料所載當年恆春半島的自然生態環境不謀而合。不管那種說法,至少都描繪出恆春多彩多姿的自然文化景觀。
沈葆禎 • 歷 史 事 件 • 1874年5月,恆春發生著名的「牡丹社事件」,日本派軍侵略,滿清政府指派欽差大臣沈葆禎巡撫琅橋,到達時發現當地地勢雄偉,進可攻退可守,惠風和暢,四季如春,因此上奏請准築城,以防敵人來侵。
殘冬_12月 • 沈葆禎在上奏中,描述琅橋「時已殘冬,麥穗秧針黃綠相間,則內地四月間景象也。」,恆春之名可能因四季如春而定於此時,而後奏准設恆春縣城,是屏東最早的縣治。
勘輿 • 恆春建城主因在於國防,城址是由素習勘輿的劉璈ㄠˊ所選定。日據末期,恆春地方改隸高雄州,稱恆春郡。民國39年政府遷臺,重新劃分行政區域,改稱恆春鎮,屬屏東縣轄。
砲臺 • 城 牆 結 構 • 恆春古城於清光緒元年選定城址後,委由各縣仕紳建造,於光緒5年7月15日峻工。恆春城周圍共972丈,厚2丈,有東西南北四門,每個城門頂端所建的砲臺高1丈7尺,寬6丈9尺,共分內外兩道。
城門 • 城門共有兩扇,高1丈2尺,寬6尺。城內街道呈丁字型,昔日北門為正門、是古城之官道,這一帶為練兵營,因此甚少居民。現今北門的城牆上還保存著立於清光緒2年的恆春古城唯一碑石。
城垛[ㄉㄨㄛˇ] • 恆春古城建城時除四道城門外,還築有城臺、城樓、炮台四座。城樓各高1丈2尺7寸,寬6丈7尺,深1丈4寸。沿城周圍共築有1384個城垛。而今城垣[ㄩㄢˊ]大部分還在,但因居住環境改變,城牆多巳破壞,只留四個城門尚屬完整。
石灰 • 為了保持古城景觀的完整性,景觀整建工程已展開,整建採用古法,以石灰、糯米、黑糖漿等為建材修建,希望讓百年古城再次重現新生命。
雉堞_城上的短牆。 • 西 門 現 況 • 因為風水的關係,西門事實上是北向,西門位於恆春鎮的中山路上,兩旁都蓋滿房子,把城門擠得只剩下雉堞和門洞,是四個城門中,看起來最小的城門。
西門巷道 • 這裡是以前的商業區,四個城只有西門和北門在交通線上,居民來往都要穿越城門。當年城內居民多居住於西門及南門附近,以致現今此兩處周邊商業繁榮、人口集中,尤其今日的西門巷道更顯得狹小。
養鴨水塘 • 屏東縣政府主導的恆春古城重建計畫,是從東門城牆延伸至北門,由於在養鴨水塘發現了護城河的殘跡,也將一併整合成為生態景點。西門則因道路狹窄而且有很多商店面,未來將規畫為單向車道且增加人行步道,以構成徒步商業店街。
文物 • 南門周邊商業發達,將規畫成商業景點,以便提供遊客休憩、消費、古城藝術的欣賞導覽。北門因鄰近學校,將規劃成具有當地民風特色的文物街道。
檳榔 • 位於西門的福德路,是恆春著名的檳榔街,巳有百餘年的歷史。吃檳榔是恆春人的風俗習慣,它不僅是恆春人的口香糖,也是婚禮、宴客、祭祀等場合所使用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