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656 Views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微 / 奈米磨潤實驗室. 輕功水上飄 水黽 指導教授:李 旺 龍 研究 生 : 黃 盈 嘉. 摘 要. 水黽擁有什麼神奇秘密,能夠在水面上凌波微步?藉由 了解水黽的構造及生活習性,來理解水黽在水上漂浮的方法及水黽如何在水上行走的秘密。並且希望能 設計新式的水上動力設備,改善現有船艦的移動方式和速度。. 報告流程. (一)水黽的特性. 學 名: Aquarlus elongates 科 別:水黽科(兩棲的半翅目) 別 名:水蜘蛛. 圖 1. 特徵: 體驅細長,身體輕盈,前 腳特化成捕捉腳,可用
E N D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微/奈米磨潤實驗室 輕功水上飄 水黽 指導教授:李 旺 龍 研究 生 : 黃 盈 嘉
摘 要 • 水黽擁有什麼神奇秘密,能夠在水面上凌波微步?藉由了解水黽的構造及生活習性,來理解水黽在水上漂浮的方法及水黽如何在水上行走的秘密。並且希望能設計新式的水上動力設備,改善現有船艦的移動方式和速度。
(一)水黽的特性 • 學 名:Aquarlus elongates • 科 別:水黽科(兩棲的半翅目) • 別 名:水蜘蛛 圖1
特徵: 體驅細長,身體輕盈,前 腳特化成捕捉腳,可用 以捕獵,而中、後腳細長 ,長有濃密帶油質的細毛, 具防水作用,在水面上能 作急速的划動。 圖2
食物來源: 落水的小蟲體液 或死屍魚體。 圖3 圖4
覓 食: 水黽對水面的動靜異常敏感。 在它的足關節之間有一層特殊的 薄膜﹐膜上有靈敏的感震細胞。 能馬上傳達至大腦中樞神經﹐如 掉落水中的螞蟻﹐水黽能馬上衝 到螞蟻面前﹐把針一樣的口器刺 入螞蟻的軀體。3分鐘過後﹐螞 蟻的營養物質化成汁液﹐然後水 黽開始吸食。 圖5
(二)水黽結構 • 水黽背面圖: 圖6
水黽腹面圖: 圖7
(三)水黽在水面漂浮不下沉的原因 會不會是它們的腿分泌油脂? 會不會是因為表面張力? 為何水黽能在水面漂浮而不下沉? 微奈米结構
會不會是它們的腿分泌油脂? 研究人員在人工的水黽腿 上面塗了一層蠟這條腿能夠 讓水黽在水面上靜止一會兒, 但卻不能經得起水的波動。 圖10
會不會是因為表面張力? 水黽的一條長腿就能在水面 上支撐起15倍於身體的重量 而不會沈沒。而水表面的張 力卻沒有如此大的浮力。 圖11
為何水黽能在水面漂浮而不下沉? 水黽的腿能支撐300倍於其 身體體積的重量,這就是 這種昆蟲非凡浮力的原因。 圖12
水黽腿部特殊的微奈米结構才是真正原因! 水黽腿部上有數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多層 微米尺寸的剛毛。這些像針一樣的微米剛毛 的直徑不足3微米,表面上形成螺旋狀奈米結 構的構槽,吸附在構槽中的氣泡形成氣墊。
水黽腿的SEM照片 • (a)水黽腿的無數細長微剛毛。 • (b)單根剛毛上的精細螺旋狀的奈米凹槽結構 圖(13a) 圖(13b)
圖14 如上圖在水黽腿剛好刺透水面凹處前的最大深度(4.38±0.02 mm)。在一條腿上產生一個接觸角度167.6±4.4。當加壓於水面上時,我們使用一個靈敏性平衡系統去建造水黽腿的力量位移曲線。出乎意料的,腿直到凹槽的厚度達到4.38±0.02 mm才刺透水面。一條單個的腿的最大的支撐的力量是152達因,或者昆蟲15倍的總體重。腿本身相對排開水的體積大約300 倍,表明它的表面顯然是防水的。
超疏水性的應用不只出現在水黽的腿上,在其他生物身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而最令眾人所知的,就是蓮花效應水與葉面的接觸角會大於140度,只要葉面稍微傾斜,水珠就會滾離葉面。超疏水性的應用不只出現在水黽的腿上,在其他生物身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而最令眾人所知的,就是蓮花效應水與葉面的接觸角會大於140度,只要葉面稍微傾斜,水珠就會滾離葉面。 圖15在表面張力作用下,水與超疏水表面會 有一接觸角 圖16水珠會夾帶灰塵顆粒離開葉面
(四)水黽在水上行走的方法 水黽的移動速度 幼蟲水黽的疑惑 實 驗 觀 察 水黽在水中運動的方式 水黽在水中行走的動力來源
水黽的移動速度: 水黽在水面上每秒鐘可滑行100倍於身體長度 的距離,這相當於一位身高1.8米的人以每小 時400英里的速度游泳。
幼蟲水黽的疑惑: 產生表面波的最小速度(4δσ/ρ)1/4≒23.2cms-1。 成年水黽的腿可以達成這樣的速度,但水黽幼蟲卻無法達 成,因此當時的幼蟲水黽應該無法迅速地移動。他們應該太 小不能使用波在任何地方推進自己。
實驗觀察: 使著用百里香酚藍色螢光劑將水面染色,再 配合每秒500畫面的高速照相機拍攝水黽在水 面上所留下的行跡 。
水黽通過藍色染料所產生的漩渦 圖17 圖18
水黽在水中運動的方式 • 研究人員日前利用高速攝影機,拍攝水黽前進的連續畫面,意外發現其實水黽前進的時候,只有中間2隻腳在動作,而且不是先靠踩水激起波紋,再像衝浪一樣向前滑行,而是像划船一樣,把雙腳當作船槳划動,藉以前進。
水黽在水中行走的動力來源 • 並不像一些研究者所認為的那樣,是依靠 在水表產生的波紋的表面張力。水黽是利用 其三對多毛的長足,在水中制造出螺旋狀的 旋渦,借助旋渦的推動力,從而以每秒60英 寸以上的速度向前行走。
對於二極旋渦來說︰速度V = 4 cm/s,半徑R = 4毫米 ,質量M=2πR3/3, MV >1 g cm/s, • 對於水黽來說:v=100cm/s, m=0.01g,mv =1 g cm/s • 估計毛細管波衝力約0.05 g cm/s << mv由上面計算可之,儘管的確產 生了細微的波紋,但它們並不是最主 要的推動力。使水黽在水面上行走的 動力,主要來自於水表下所形成的旋 渦。 圖19
其它生物的推進運動 使用漩渦的推動來進行運動的 不單只是水黽,漩渦在空氣和 水裡負載這動量,並推進動物 向前移動,但是他們的型態隨 運動的風格和速度而變化。 圖20
圖21 在水上漂浮的水蜘蛛 圖22 水蜘蛛在染色水面上漂浮的漩渦軌跡
機械水黽 機械水黽是由易開罐的罐體 製成,前後兩對腳為不銹鋼 絲,而中間的一對腳由一條 彈力帶和滑輪所代替。 圖23
這架機器人有一個主身軀,是由邊長只有半英寸(約0.0127米)的四方盒狀碳化纖維制成,還有八條2英寸(約0.0508米)長的鋼絲腿,鋼絲外層塗有防水塑膠。這架機器人有一個主身軀,是由邊長只有半英寸(約0.0127米)的四方盒狀碳化纖維制成,還有八條2英寸(約0.0508米)長的鋼絲腿,鋼絲外層塗有防水塑膠。 圖24 可在水上行走的微型機器人
圖25 圖26 水黽可望在不遠的將來設計出新型微型水上 交通工具,如無舷船舶。除此而外,透過專 業的研討,應用水黽的超疏水性,期待創造出 新型防水紡織品的生產,甚至於發展至人類 能在水上行走的產品都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 (Fig. 1) 引用自 http://www.pbrc.hawaii.edu/~kunkel/wanted/mugs/92296-rap.html • (Fig.2) 引用自 http://www.ymes.ilc.edu.tw/wuwei/new_page_138.htm • (Fig.3) 引用自 http://www.war-sky.com/forum/read.php?fid=119&tid=134038&toread=1 • (Fig.4) 引用自 http://yoyo.center.kl.edu.tw/New23/9402/48.htm • (Fig.5) 引用自 http://sujudy.1001.com.tw/judy/judy/science/29-2.htm • (Fig.6) 引用自 http://sujudy.1001.com.tw/judy/judy/science/29-2.htm • (Fig.7) 引用自 The hydrodynamics of water strider locomotion(Nature雜誌)
(Fig.8) 引用自 http://it.sohu.com/20041126/n223191083.shtml • (Fig.9) 引用自 The hydrodynamics of water strider locomotion(Nature雜誌) • (Fig.10) 引用自 The hydrodynamics of water strider locomotion(Nature雜誌) • (Fig.11) 引用自 The hydrodynamics of water strider locomotion(Nature雜誌) • (Fig.12) 引用自 http://www.lsdaily.com/images/2004-12-22/pic_17927.jpg
(Fig.13) 引用自 http://www.iccas.ac.cn/pic/2004119155544.jpg • (Fig.14) 引用自 shenghuonet.com/.../userpics/12800/strider.jpg • (Fig.15) 引用自 http://www.fcps.k12.va.us/StratfordLandingES/Ecology/mpages/common_water_strider.htm • (Fig.16) 引用自 http://www.cctv.com/program/kjbl/20050131/images/101886_1-15da.jpg • (Fig.17) 引用自 www.ecoulay.org/images/other/16-29.jpg • (Fig.18) 引用自 http://www.iccas.ac.cn/html/2004-11-9/2004119155931.htm • (Fig.19) 引用自 http://www.lsdaily.com/2004-12-22/ca83575.htm • (Fig.20) 引用自 http://www.nsfc.gov.cn/nsfc/desktop/jjyw.aspx@infoid=7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