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7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蔡青云 Phone: 13873161534 E-mail: qycai0001@hnu.cn Mon. 综合 215 (7 , 8 ) Thus. 综合 204 (5,6). 课程实验论文. 题目 ” 分析化学在: 1. 食品安全; 2. 药物分析; 3. 环境分析与监测; 4. 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 ” 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概述,实验设计等, 研究背景介绍所选择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和分析化学在该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分析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syshe
Download Presentation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蔡青云 Phone: 13873161534 E-mail: qycai0001@hnu.cn Mon. 综合 215 (7,8) Thus.综合 204 (5,6)

  2. 课程实验论文 题目 ” 分析化学在:1.食品安全;2.药物分析;3.环境分析与监测;4.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 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概述,实验设计等, 研究背景介绍所选择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和分析化学在该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分析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设计包括:题目;原理;仪器和试剂;样品处理(必须有一个实际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实验步骤。如果能够给出目前的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范围和需要控制的浓度标准更好。 课程实验论文总字数不少于1500字。

  3. Introduction • 分析化学是人们用来认识、解剖自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研究获取物质的组成、形态、结构等信息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 • 20世纪40年代前:分析化学=化学分析; • 20世纪40年代后:分析化学 =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 仪器分析:通过最佳的物理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 • 21 世纪: 分析化学→ 分析科学

  4. 仪器分析的发展 • 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材料科学, • 60 ~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环境科学 • 8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 如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对生物药物分析,对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析以及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 • 都促进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

  5. 微型 高效 自动 智能

  6. 仪器分析的特点 •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 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7. 仪器分析应用领域 社会:体育(兴奋剂)、生活产品质量(鱼新鲜度、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环境质量(污染实时检测)、法庭化学(DNA技术,物证) 化学:新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分子层次上的分析方法; 生命科学:DNA测序;活体检测; 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污染物分析; 材料科学:新材料,结构与性能; 药物: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结构,构效关系研究; 外层空间探索:微型、高效、自动、智能化仪器研制。

  8.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质谱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光分析法 仪器分析 热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分析仪器联用技术

  9. 本课程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 要求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 和仪器的简单结构; 2. 要求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10. 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 论 1 第一章 电位分析法3 第二章 伏安法和极谱法 3 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 4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4 第五章 分子光谱分析法-UV-Vis 4 第六章 分子发光—荧光和化学发光法 2 第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4 第八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4 第九章核磁共振分析 3 第十章 分子光谱分析法-红外4 第十一章 质谱 4

  11. 学习方法 抓住主线 原理—特点—用途;重点在原理 归纳共性与个性 色谱法:共性:复杂混合物分离分析 个性:流动相-原理-对象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 分析仪器—结构流程—关键部件 拓宽知识面 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 … (综合性学科)

  12. 主要参考文献 • 汪尔康 主编,21世纪的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 • 赵藻藩 等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 • 武汉大学化学系 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 • J.D. Ingle,S.R. Crouch 著,张寒琦,王芬蒂,施文 译,金钦汉,刘明钟 审校,光谱化学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长春,1996 • 张正奇 主编,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13. Chapter 1 电位分析法 • 电化学分析 • 通过测定电流、电位、电导、电量等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 • 特点 • 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 直接获得电信号,适合于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14. 电化学分析法的类别 • 按测量的电化学参数分类: • 电导分析法:测量电导值; • 电位分析法:零电流条件下测量指示电极电位; • 电解(电重量)分析法:测量电解过程电极上析出物重量; • 库仑分析法:测量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 • 伏安分析:电极反应条件下测量电流与电位变化曲线(I-V曲线); • 极谱分析:使用滴汞电极时的伏安分析。 电流法

  15. 测量恒电位 V 参比电极 指示电极 电化学测量装置 测量I-V曲线 V V A A 工作电极 参比电极 工作电极 对电极 参比电极 • 参比电极:具有恒定的电位(S.C.E, Ag/AgCl) • 指示电极:没有电极反应,无电流通过,指示电位 • 工作电极:有电流通过,通常电极上有电化学反应 • 对电极(辅助电极),与工作电极配对完成电化学反应

  16. 能斯特方程 对于氧化还原体系: Ox + ne- = Red 能斯特方程 25C时: 对于金属电极(还原态为金属,活度定为1):

  17. 浓差电位 对于浓度不相等的两相,其相间电位为: K+ c1 K+ c2 25C时:

  18. V Zn ZnSO4 e- Zn2+ e- Zn2+ e- Zn2+ e- Zn2+ e- Zn2+ e- Zn2+ 参比电极 指示电极 1-1 电位分析原理 电位分析是在零电流条件下测定两电极(参比电极、指示电极) 间的电位差进行分析的方法。 E = 指 - 参+ 液接电位 E = 指+ K • 电极电位测量 • 参比电极:具有恒定的电位; • 指示电极:没有电极反应,无电流通过,指示电位 测量平衡电极电位

  19. 指示电极与膜电位 • 指示电极:电位型传感器 (离子选择电极) • 仅响应溶液中特定离子; • 关键元件:敏感膜(单晶、混晶、液膜、及生物膜等) • 敏感膜:选择性响应特定离子 • 膜电位:膜内外被测离子活度不同所产生的电位差: • 扩散电位(液接电位):离子扩散引起 • Donnan电位:渗透膜(准许特定离子通过)两侧电位 KCl(c1) KCl (c2) K+ K+ K+ K+ K+ + + + + - - - - K+ K+ K+ K+ K+ K+ C2 C1 C2>C1 扩散电位 Donnan 电位

  20. V 膜电位测定 E膜 E1 E2 外参比电极‖被测溶液( ai未知)∣内充溶液( ai0一定)∣内参比电极 (敏感膜) V 内外参比电极的电位(E1,E2)值固定,内充溶液中离子活度也一定,则电池电动势为: ai0 ai

  21. 1-2、指示电极: 电位型传感器 电位分析中的关键元件是指示电极,即电位型传感器 怎样获得对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的电位型传感器?

  22. 1、玻璃膜(非晶体膜)电极 pH玻璃膜电极:响应H+,膜厚约为0.05 mm。 表面的Na+与水中的H+ 交换,形成水合硅胶 Glass = 22% Na2O, 6% CaO, 72% SiO2

  23. 玻璃电极使用前, 必须在水溶液中浸泡 玻璃膜电位的形成 玻璃电极在水溶液中浸泡后生成三层结构: • 在水化硅胶层,玻璃上的Na+与溶液中H+发生离子交换而产生相界电位; • 溶液中H+经水化层扩散至干玻璃层,干玻璃层的阳离子向外扩散以补偿溶出的离子,离子的相对移动产生扩散电位。 两者之和构成膜电位。

  24. 玻璃膜电位 玻璃电极放入待测溶液, 25℃平衡后: E内= k1 + 0.059 lg(a2 / a2’) E外= k2 + 0.059 lg(a1 / a1’) E膜= E外- E内=k2-k1 + 0.059 lg( a1 a2’/ a1’a2) a1、a2、a1’、a2’表示H+活度;k1、k2则是由玻璃膜外、内表面性质决定的常数。由于 a1’, a2’, a2皆为常数 (内参比液中的H+活度a2是固定的), 则: E膜= K´ + 0.059 lg a1 = K´ - 0.059 pH试液 内参比液 外部试液 a1’ a2’ a2 a1 水合硅胶层 特点:膜电位与pH成线性关系。K´是由玻璃膜性质决定的常数

  25. pH玻璃电极特点 • 高选择性 :1015倍Na+浓度产生与H+相同的电位; • 酸差:pH<1时, 电位值偏离线性关系,产生误差; • “碱差”或“钠差” : pH>12 产生误差,主要是Na+参与相界面上的交换所致;采用Li2O代替Na2O减少钠差 • 改变玻璃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它阳离子响应的玻璃膜电极。

  26. F- F- F- F- F- F- F- F- F- F- F- 2、晶体膜电极(氟电极) 敏感膜:掺有EuF2的LaF3单晶切片: LaF3 (s) = LaF2+(s) + F–(aq) 内参比电极:Ag-AgCl 电极 (管内); 内参比溶液:0.1M NaCl+0.001M NaF 问题:NaCl和NaF取什么作用? (F-控制膜内表面的电位,Cl-固定内参比电极的电位) 线性范围:510-7~0.1 M Ag(s)|AgCl(s)|NaCl, NaF (aq)|LaF3 crystal|ext. soln|| 原理?

  27. F- F- F- F- F- F- F- F- F- F- F- 原理: 溶液中的F-进入LaF3晶格中的空穴,在晶体膜表面进行交换,由于晶体膜内外F-浓度不相等形成膜电位,25℃时: E膜= K - 0.059 lgaF-= K + 0.059 pF • 对于一定的晶体膜,离子的大小、形状和电荷决定其是否能够进入晶体膜内,故膜电极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离子选择性。 • 氟电极需要在pH5~7之间使用, • pH较高时,溶液中的OH-与氟化镧晶体膜中的F-交换, • pH较低时,溶液中的F-生成HF或HF2-。

  28. 3、敏化电极 敏化电极是指气敏电极、酶电极、细菌电极及生物电极等。 (1)气敏电极 ( CO2) pH 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 CO2通过透气膜与中介液作用引起 pH 改变: CO2 + H2O = HCO3– + H+ 透气膜:疏水性多孔膜(Why?) 中介液:NaHCO3 + NaCl 那些物质有干扰?

  29. 气敏电极一览表

  30. 尿酶 CO(NH2 )2 + H2O ──→ 2NH3 + CO2 葡萄糖 + O2 + H2O ─────→ 葡萄糖酸 + H2O2 葡萄糖氧化酶 (2)酶电极 根据底物S或产物P选择相应指示电极构筑酶电极,如: 应该选择什么电极做指示电极? 可分别选择氨电极、CO2电极、氧电极作指示电极

  31. 1-3 电位型传感器的性能参数 1、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 • Nernst相应 • -pa服从Nernst方程的相应: • 线性范围 :AB段对应的检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范围。 • 检测下限:AB与CD延长线的交点M所对应的活度(或浓度) • 级差:AB段的斜率,S =2.303 RT/nF表示, 理论上25℃时 • S = 0.0592 V, 一价离子 • S = 0.0296 V, 二价离子 • 离子电荷数越大,级差越小,测定灵敏度也越低。

  32. ++++++ ------ KCl (C2) KCl (C1) 2、膜电位及其选择性 阳离子: 阴离子: 共存的其它离子对膜电位产生有贡献吗? 若测定离子为i,电荷为zi;干扰离子为j,电荷为zj。考虑到共存离子产生的电位,则膜电位的一般式可写成为: 对阳离子,取正号;对负离子,取负号。

  33. Ki j称为电极的选择性系数,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待测离子和干扰离子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活度αi与干扰离子活度αj的比值: Ki j = αi /α j • Ki j值越小, 表明电极的选择性越高。通常Ki j << 1,例如: Kij = 0.001时, 意味着干扰离子j的活度是待测离子i的活度的1000倍时, 两者产生相同的电位

  34. 3、响应时间和温度系数 响应时间:电极电位值达到稳定值的95%所需的时间。 温度系数:将能斯特方程式对温度T 微分可得: 第一项:标准电位温度系数,取决于电极膜的性质,被测离子特性,内参电极和内充液等因素-电极性质 第二项:奈斯特方程中的温度系数项,对一价离子,温度每改变1℃,校正曲线的斜率改变0.1984。仪器中设有温度补偿装置对该项进行校正。 第三项:溶液的温度系数项。温度改变导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改变。

  35. 4、等电位点:温度系数接近零的电位点 实验表明:不同温度所得到的各校正曲线相交于一点(A点)。在A点,电位不随温度改变,温度系数接近零。A点称为电极的等电位点,对应的溶液浓度(B点)称等电位浓度。 试样浓度位于等电位浓度附近时,温度引起的测定误差较小。

  36. 1-4 定量分析 电位测量仪 参比电极 S.C.E Ag/AgCl电极 指示电极 测量装置 搅拌子 电磁搅拌器

  37. 电极 pH玻璃电极 参比电极 pH复合电极 离子电极

  38. 测定原理 将离子选择性电极(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试液可以组成测定各种离子活度的电池,电池电动势为: 阳离子: 阴离子: 离子选择性电极作正极 能否按上式由测得的电位直接得到离子浓度?

  39. E lg ci (1) 标准曲线法 用待测离子的纯物质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otal Ionic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 简称TISAB)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测定各溶液的电位值,并绘制: E - lg ci 关系曲线。 为什么要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 只有离子活度系数保持不变时,膜电位才与log ci呈线性关系。

  40.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 (Totle Ionic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 简称TISAB) • TISAB 由离子强度稳定剂(NaCl)、缓冲液、掩蔽剂组成,有如下作用: • 保持较大且相对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 • 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 • 掩蔽干扰离子。 • 示例:测F-使用的TISAB组成: • 1mol/L NaCl:保持较大且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 • 0.25mol/L HAc + 0.75mol/L NaAc:维持溶液pH~5; • 0.001mol/L 柠檬酸钠:掩蔽Fe3+、Al3+等干扰离子。

  41. (2) 标准加入法 取若干份体积相同的试液(cX),依次按比例加入不同量的待测物的标准溶液(cO),定容后浓度依次为: cX, cX+cO, cX+2cO, cX+3cO, cX+4 cO…… 分别测得电位:AX,A1,A2,A3,A4……。 以E对浓度lgc做图得一直线,图中cX点即待测溶液浓度。 适用于复杂样品; 可消除基体干扰

  42. (3) 直接电位法 直接电位法测定pH 指示电极:pH 玻璃膜电极 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玻璃 甘汞 Ag, AgCl | HCl | 玻璃膜 | 试液溶液KCl(饱和) | Hg2Cl2(固), Hg 液接 电池电动势为: 采用标准 pH 溶液校正常数K’, 然后可以直接测定试样pH

  43. 标准pH 溶液

  44. 第2章 极谱法与伏安法 • 利用浓差极化现象,根据I-V曲线进行分析 • 伏安分析法:以测定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 极谱分析法:采用滴汞电极的伏安分析法;

  45. 2-1基本原理 原电池与电解电池 正极: 还原,e.g. Ag+ + e = Ag 负极: 氧化,e.g. Cu = Cu2+ + 2e 阴极: 还原,e.g. Cu2+ + 2e = Cu 阳极: 氧化,e.g. Ag = Ag+ + e

  46. 1、电极过程 (电解pH=1,0.1mol/L硫酸铜) 当电压逐渐增加达到一定值后: 阴极 (与电源 “-”极相连):Cu2+ + 2e =Cu 阳极(与电源“+”极相连):2H2O =O2 + 4H+ +4e 电解反应: 2Cu2+ + 2H2O = 2Cu + O2 + 4H+ 原电池反应:2Cu + O2 + 4H+= 2Cu2+ + 2H2O 外加电压为0.91V时,阴极是否有铜析出?

  47. 2. 理论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 • 理论分解电压: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反应进行所需的最小外加电压(D’点); • 实际分解电压(析出电位):实际电解时的电压,其值大于理论分解电压(D点); • 产生差别的原因: • 超电位(η)(取正值) • 电解回路的电压降(iR) • 则析出电位为: E外=(阳+η阳)-(阴-η阴)+iR = E理+E超+iR 超电位使阳极电位更正,阴极电位更负, 超电位是如何产生的呢?

  48. 3. 电极极化 产生超电位的原因: 电极极化 电极极化:电解时,电极上有净电流流过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现象。包括 • 浓差极化:电流流过电极,表面形成浓度梯度。使正极电位增大,负极电位减小。 • 减小浓差极化的方法: • 减小电流,增加电极面积; • 搅拌,有利于扩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