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地震的 构造学解释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地震的 构造学解释. Tanya Atwater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 荣誉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地质学系. 在古生代的晚期,大约 2.5 亿年前,多数大陆发生冲撞形成泛大陆。. 泛大陆持续了大约 5000 万年的时间,然后再次分裂开。印度大陆大约在 1.2 亿年前和南极洲分开,穿过古地中海,向北漂移。. 5000 万年前,印度大陆首先与亚洲大陆的南部边缘相遇,发生了一次大陆间的碰撞。. 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冲撞一直持续发生,使南亚次大陆逐渐被撞击深入亚洲的东南部。.

sky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地震的 构造学解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震的构造学解释 Tanya Atwater 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 荣誉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地质学系

  2. 在古生代的晚期,大约2.5亿年前,多数大陆发生冲撞形成泛大陆。在古生代的晚期,大约2.5亿年前,多数大陆发生冲撞形成泛大陆。

  3. 泛大陆持续了大约5000万年的时间,然后再次分裂开。印度大陆大约在1.2亿年前和南极洲分开,穿过古地中海,向北漂移。泛大陆持续了大约5000万年的时间,然后再次分裂开。印度大陆大约在1.2亿年前和南极洲分开,穿过古地中海,向北漂移。

  4. 5000万年前,印度大陆首先与亚洲大陆的南部边缘相遇,发生了一次大陆间的碰撞。5000万年前,印度大陆首先与亚洲大陆的南部边缘相遇,发生了一次大陆间的碰撞。

  5. 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冲撞一直持续发生,使南亚次大陆逐渐被撞击深入亚洲的东南部。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冲撞一直持续发生,使南亚次大陆逐渐被撞击深入亚洲的东南部。 可以观看或下载电影,显示泛大陆使如何分开的。地址: http://emvc.geol.ucsb.edu/downloads.php

  6. 印度大陆的岩石圈是古老、冰冷、坚硬的,然而亚洲大陆边缘下的岩石圈则很年轻、温暖、相对脆弱。印度大陆的岩石圈是古老、冰冷、坚硬的,然而亚洲大陆边缘下的岩石圈则很年轻、温暖、相对脆弱。

  7. 因此,当它冲撞亚洲大陆时,它就如同一个坚硬的刻压机,将亚洲大陆脆弱的上部地壳压皱、隆起。因此,当它冲撞亚洲大陆时,它就如同一个坚硬的刻压机,将亚洲大陆脆弱的上部地壳压皱、隆起。

  8. 随着西藏高原地壳逐渐变厚变高,它开始升温,并且变得不稳定。随着西藏高原地壳逐渐变厚变高,它开始升温,并且变得不稳定。 可以观看或下载电影关于印亚大陆相撞。地址:http://emvc.geol.ucsb.edu/downloads.php

  9. 不稳定的西藏地壳开始向侧方漂移,主要向东面。这一过程被称为:“逃逸构造”。不稳定的西藏地壳开始向侧方漂移,主要向东面。这一过程被称为:“逃逸构造”。

  10. 四川盆底位于四川地块的表面,四川地块是亚洲大陆岩石圈中一块古老、坚固的地块。四川盆底位于四川地块的表面,四川地块是亚洲大陆岩石圈中一块古老、坚固的地块。

  11. 当西藏地壳向东面漂移时,它遇到了这块坚硬的四川地块。漂移一部分转向了南面,正好通过四川地块和嵌入的印度大陆板块间的峡缝。当西藏地壳向东面漂移时,它遇到了这块坚硬的四川地块。漂移一部分转向了南面,正好通过四川地块和嵌入的印度大陆板块间的峡缝。

  12. 西藏地壳的边缘在四川盆底的上方形成巨大、弯曲的走滑断裂带,使地壳漂移转换了方向。这种漂移实际上可以非常猛烈,于是发生地震,令这些断裂带裂开。中国许多大型、造成大量死亡的地震都是在这里发生的。西藏地壳的边缘在四川盆底的上方形成巨大、弯曲的走滑断裂带,使地壳漂移转换了方向。这种漂移实际上可以非常猛烈,于是发生地震,令这些断裂带裂开。中国许多大型、造成大量死亡的地震都是在这里发生的。

  13. 这种漂移还向东面压迫四川地块,形成陡峭的山脊,撞击地块,发生折叠及逆冲断裂带。在5月12日的大地震中,这些逆冲断裂带中的一个发生了断裂并使山脊向平原移动了8厘米。这种漂移还向东面压迫四川地块,形成陡峭的山脊,撞击地块,发生折叠及逆冲断裂带。在5月12日的大地震中,这些逆冲断裂带中的一个发生了断裂并使山脊向平原移动了8厘米。

  14. 这样大陆间的冲撞直至今日一直在发生。结论很明显:这个地区发生大型地震是很自然,而且很难避免的。所以地震的预防措施非常关键。这样大陆间的冲撞直至今日一直在发生。结论很明显:这个地区发生大型地震是很自然,而且很难避免的。所以地震的预防措施非常关键。

  15. 资料来源和致谢 Base maps for the S.E. Asia and Sichuan images are from Google Maps, Terrain. http://maps.google.com/maps Fault patterns are after Peter Molnar, American Scientist, v. 74, p. 144, 1986, and v. 77, p. 350, 1989. See also www.tectonics.caltech.edu/2008MayChinaEQ/xichuan.html Thanks to Zhang Peizhen, Xue-ze Wen, Peter Molnar, Douglas Burbank, and many others for discussions, insights, and Sichuan field experience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