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9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公选课 — 2010 (秋).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郭新帅 中国科技大学 统计与金融系 Email: guoxs@ustc.edu.cn 办公室:管理科研楼十层 1012 室 电 话: 0551-3607241. Lecture 01. 1. 课程概览 2.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3. 诺贝尔经济学奖 4. 现代经济学在美国 5. 现代经济学、金融学教育在中国 ( 大陆 ) 6. 现 代经济学、金融学教育在中国科大. 1. 课程概览. 课程性质.

sidn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公选课 —2010(秋)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 郭新帅 中国科技大学 统计与金融系 Email: guoxs@ustc.edu.cn 办公室:管理科研楼十层1012室 电 话:0551-3607241

  2. Lecture 01 1.课程概览 2.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3.诺贝尔经济学奖 4. 现代经济学在美国 5. 现代经济学、金融学教育在中国(大陆) 6. 现代经济学、金融学教育在中国科大

  3. 1.课程概览

  4. 课程性质 • 本课程是全校公选课▲ • 总学时:40 • 学分:2 • 注意: • 学校教务处规定,对于金融学、管理专业的学生,本课程不能算作校公选课学分,但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学分

  5. 课程内容 • 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6. 教学目的 • 通过学习这一课程,使学生 • 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 学会经济学的思考方式; • 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7. 关于经济学教科书 • 两类教材: • 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教材,如萨缪尔森,曼昆,斯蒂格利茨的著名教科书 • 为普通读者和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教材,如Paul Heyne, Peter Boettke and David Prychitko《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8. 教科书-我们的选择 • Paul Heyne, Peter Boettke and David Prychitko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12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09. (简记为:HBP) • 中译本:(美国)保罗•海恩 等 著《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1版)》,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8. pp.457 页. • 建议对经济学很感兴趣的学生,或者拟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复印英文原版教材(第12版)作为对照

  9. 教材内容(第12版) • 第一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 第二章 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 第三章 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 的概念 • 第四章 成本和选择:供给概念 • 第五章 供给与需求:协调过程 • 第六章 无意的后果:有关供给与需求的更多应用 • 第七章 利润与亏损 • 第八章 觅价 • 第九章 竞争与政府政策 • 第十章 外部性与冲突的权利 • 第十一章 市场与政府 • 第十二章 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 第十三章 全球化与经济增长 • 第十四章 货币 • 第十五章 经济绩效与现实政治 • 第十六章 最新的辩论

  10. 教材内容的变化(从11版到12版) • 第1-4章:没有变动 • 第5章: 5.2, 5.3, 5.4变成附录 • 第6章: 6.16, 6.17删掉 • 第7章: 7.14, 7.15, 7.16变成附录; 7.18, 7.19, 7.20 , 7.21归入12版第9章;附录删掉 • 第8章: 删掉 • 第9章: 变成12版第8章 • 第10章: 变成12版第9章 • 第11章: 删掉 • 第12章: 变成12版第10章 • 第13章: 变成12版第11章

  11. 教材内容的变化(从11版到12版) • 第14章: 变成12版第12章 • 第15章: 15.1―15.3, 15.6归入12版第12章;其余部分删掉 • 第16章: 变成12版第14章,标题变为“货币” • 第17章: 变成12版第15章,标题变为“经济绩效与现实政治”;17.2, 17.7―17.11删掉 • 第18章: 18.1―18.4归入12版第15章; 18.8―18.9归入12版第16章;其余部分删掉 • 第19章: 19.15―19.18归入12版第13章;其余部分删掉 • 第20章: 变成12版第13章,标题变为“国家财富:全球化与经济增长” • 第21章: 变成12版第16章,标题变为“最新的争论”

  12. 成绩评定 • 考虑两部分:读书笔记+期末考试 • A: 读书笔记(总计40分) • B: 期末考试得分(总计60分) • 总成绩计算方法: • A+B

  13. 读书笔记要求 • 详细记录你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的过程 • 要求: • 注明读书时间,所读章节,有何思考 • 最好提交“手写版本”

  14. 随都能教好这门课吗? • 这是经济学课程里面最容易教、同时也是最难教的课 • 最容易:它是入门层次 • 最 难:教师必须对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nature)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15. 随都能学好这门课吗? • 这是经济学课程里面最容易学、同时也是最难学的课 • 最容易:它是入门层次,比较浅显易懂 • 最 难:它使用语言逻辑(verbal logic)而非形式逻辑(formal logic)

  16. 授课方式 • 课堂讲授,PPT英文为主 • 针对学生预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问、难点,重点讲解 •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强调互动

  17.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 • 提前预习有关教材内容和参考资料 • 认真听课,积极交流 • 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 • 仔细思考课后问题 • 联系实际,勤思考 • 保持一个开放的头脑,广泛阅读经典著作

  18. 2009(秋)考试结果分析

  19. 2010(春)考试结果分析

  20. 2.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21. 什么是经济学?

  22. “科学”的含义(I) • “科学”一词的含义 • 欧陆:任何有组织的知识体系,广义 • 英美:自然科学,狭义 • 经济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在诸多的社会学科中,经济学勉强能挤入科学之亚流。这通常是在自然科学的意义上讲的。

  23. “科学”的含义(II) • 学科之间本没有难/易、贵/贱、好/坏、有趣/无聊之分;有的是个人兴趣之差异。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单调、枯燥的,除非你感兴趣。

  24. 什么是经济学:多种定义 • 罗宾斯(L. Robbins): •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 萨缪尔森(P. Samuelson): • 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分析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 • 常用定义: •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如何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配置的学科。

  25. 什么是经济学:准确的定义 • 经济学 • 研究市场上交换的财货和劳务的货币价格之决定(狭义) • 研究人们的选择及其无意的结果(秩序) (广义) •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26. 什么是金融学 • 金融学 • 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 研究与资金融通有关的经济问题 • 研究跨时间、不确定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常用定义) • 金融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

  27. 怎样才算是经济学家?

  28. “经济学家”:一个被滥用的称谓 • “谁都能谈经济,谁都懂经济学!” • 那些整天对经济问题发表“高见”的人似乎都是经济学家。 •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经济学家呢?

  29.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 •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 • 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jingjixueren/20051026/01002063904.shtml

  30. 《中华工商时报》对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进行的专访(2005年10月)《中华工商时报》对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进行的专访(2005年10月) • 《中华工商时报》: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中国思想界的舞台上几乎只有经济学家在长袖善舞,经济学家因对政府决策独特的影响力而成为社会科学界最为耀眼的明星。与此同时,我们几乎听不到来自其它学科的任何声音,你怎样看这种现象? • 丁学良:我想这是因为在过去长达25年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把一个社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这样的更高目标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我们改革的制度和政策。我们总是在一段时间里,让一个目标压倒一切目标,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的改革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一些利益集团已经建立起来,等我们要纠偏的时候才发现要付出的代价已经很高。

  31. 专访丁学良   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的思想界几乎听不到其它学科发出的声音,而老是经济学家在唱独角戏,就是因为在这些年里,很多人误认为发展经济就是经济学的事情。 其实不是,在任何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里,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法律、社会学、政治学包括经济学本身还有不同的学科,他们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在某一个具体政策上。不同学科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大,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可以剥夺其它学科只让某一学科讲话,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研究重点,这就是为什么在英文里,社会科学是复数而不是单数。只有让不同学科的人在一种正常的、常规的方式下,互相对话、互相辩论,然后才能让决策层汲取不同学科的合理经验,使之变成一个综合工程中的合理元素。

  32. 《中华工商时报》:在您看来,中国的经济学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上?《中华工商时报》:在您看来,中国的经济学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上? • 丁学良:在西方经济学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公共的学科,经济学和物理学、数学一样,所讨论的都是非常专业化的问题。经济学怎么可能变成一个很Public(通俗的)的学科呢?   中国的经济学太热闹了,什么人都可以说自己是个经济学家,什么问题他们都敢谈,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学还远远没有走到经济科学的门口来,经济学在中国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科学,严肃的学科一般不可能是闹哄哄的。 专访丁学良

  33. 《中华工商时报》:您怎样看由经济学家倡导并参与制定的政策所造成的失误,如教育改革?《中华工商时报》:您怎样看由经济学家倡导并参与制定的政策所造成的失误,如教育改革? • 丁学良:在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很多所谓的经济学问题其实都不是经济学问题,在国际上,这些问题属于其它学科研究的领域,就是因为不让其它学科讲话,才出现了搞经济研究的人什么都可以谈的情况。再加上在中国,经济学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科学,所以很多不是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和讨论方式,最后都以经济学的名义在说话。这样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不出问题才怪。 专访丁学良

  34. 《中华工商时报》:为什么最近一、两年民众和网络对主流经济家有那么多的批评和指责?《中华工商时报》:为什么最近一、两年民众和网络对主流经济家有那么多的批评和指责? • 丁学良:民众和网络对主流经济学家的批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把太少的精力用来做经济科学研究,把太多的精力用来为某一利益集团说话。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中,你能找到为不同产业代言的人,在西方也能找到,但很少。西方从事经济科学研究中最优秀的人不是这样的,这样的人只能受银行、投行的雇佣,从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国绝大部分所谓的经济学家所做的事情和西方国家银行里的经济分析师比较像,他们是为一个产业说话,只是水平还不如他们。国外最好的经济学家都是在全世界最好的经济系当教授、做研究。 专访丁学良

  35. 《中华工商时报》:您觉得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中华工商时报》:您觉得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 • 丁学良:最多不超过5个。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有的经济学家还没有对经济科学做什么样的贡献就想着获诺贝尔奖。   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首先要把经济学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而不能把它当做个人发财、出名和当官的路子。如果那样的话,是不可能在经济学领域做出独立的研究来的。在西方,也有经济学家当大官,但他们是在经济学领域做出非常独立的、优秀的研究后,才短期进入政府或大银行等部门,然后他们会很快就回到经济科学的研究中,而并不是研究做的不怎么样就开始想着赚钱和当官。 专访丁学良

  36. 谁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 经济学家是掌握了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并运用这些理论和工具研究经济问题、且取得了学术界认可的成就的人! • 如果一个经济学家超出这个范围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事实上是暂时放弃了作为经济学家的身份。 • 那些整天对经济问题发表“高见”者,以及所谓的“经济专家”大多是“伪”经济学家!顶多算是经济评论家!

  37.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38. 学了经济学有什么“用”? • “学以致用”? • 用来赚钱?制定经济政策?…… • No!But may be helpful for…! • You might be somewhat disappointed ! • 科学本身的目的:在于理解或解释

  39. 学了经济学有什么“用”? • 学习经济学将 • 有助于你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 e.g. 人们通常只考虑到直接可见的收益,而忽略了较远的、不太显见的代价。 • 有助于你正确地评价公共政策 e.g. 医疗保险改革的后果会是怎样?是否应该保护本土企业?

  40. 学了经济学有什么“用”? • 有助于你在实务中取得持续的成功 • 在实际事务中取得持续成功的必要条件:卓越的判断 (superior judgement) + 正确的经济学知识和思维方式 • 类似于物理学知识对于建立高楼大厦的作用

  41. 学完这门课之后…… • 认真学完这门课之后, • 如果你对经济学感兴趣,那就接着学下去; • 如果你不感兴趣,至少你也了解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这些会对你以后的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社会和经济现象。

  42. 3.诺贝尔经济学奖

  43. 何谓“诺贝尔经济学奖” • 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科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 1969年第一次颁奖 • 经济学目前是设立诺贝尔奖的唯一一门社会科学

  44. 评奖标准 • 根据该奖创始人诺贝尔的遗嘱,在诺贝尔奖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 诺贝尔奖遵循的原则是,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的名字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每年可能出现的各种“风声”,说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验证。

  45. 历年获奖者(I) • 1969年 •  弗里希(Ragnar Frisch,University of Oslo )挪威人 (1895-1973) •  丁伯根(Jan Tinbergen, Netherlands School of Economics Rotterdam )荷兰人 (1903-1994) •  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 1970年 •  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MIT)美国人 (1915- ) •  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 1971年 •  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Harvard University )乌克兰人,后入美国籍 (1901-1985) •  对经济增长进行了经验研究,提供了有关经济、社会结构和发展过程的深刻见解。

  46. 历年获奖者(II) • 1972年 •  希克斯(John R. Hicks, Oxford University)英国人 (1904-1989) •  阿罗(Kenneth J. Arrow, Harvard University)美国人 (1921- ) •  他们深入研究了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 1973年 •  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 Harvard University)苏联人 (1906-1999) •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 • 1974年 •  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奥地利人 (1899-1992) • 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瑞典人 (1898-1987) •  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之间的互相依赖。

  47. 历年获奖者(III) • 1975年 •  康托罗维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Academy of Sciences Moscow)苏联人 (1912-1986) •  库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 Yale University)美国人 (1910-1985) •  他们对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 1976年 •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Chicago University)美国人(1912-2006 ) •  对消费、货币理论与货币史,以及货币政策问题进行了出色的研究。 • 1977年 •  俄林(Bertil Ohlin, 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瑞典人 (1899-1979) •  米德(James E. Mead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英国人 (1907-1995) •  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作了开创性研究。

  48. 历年获奖者(IV) • 1978年 •  西蒙(Herbert A. Simon,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美国人 (1916-2001) •  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出色的研究。 • 1979年 •  刘易斯(Arthur Lewis, Princeton University)英国人,后入美国籍 (1915-1991) •  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 Chicago University)美国人 (1902-1998) •  他们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上做出了开创性研究。 • 1980年 •  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人 (1920- ) •  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并应用于对经济波动和经济政策的分析。

  49. 历年获奖者(V) • 1981年 •  托宾(James Tobin, Yale University)美国人 (1918-2002) •  对金融市场及其与支出、就业、生产和价格的关系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 1982年 •  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 Chicago University)美国人 (1911-1991) •  在产业结构、市场的作用和公共管制的原因与影响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 • 1983年 •  德布鲁(Gerard Debreu, UC Berkeley )美国人 (1921- 2004) •  将新的分析工具引入经济理论中,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