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8

第十章 DNA 的生物合成 ( Biosynthesis of DNA)

第十章 DNA 的生物合成 ( Biosynthesis of DNA). 第一节 DNA 复制的特点 第二节 DNA 复制的条件 第三节 DNA 生物合成过程 第四节 DNA 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反转录作用. DNA 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的长链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贮存在 DNA 的四种脱氧核糖核酸的排列顺序中。

je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DNA 的生物合成 ( Biosynthesis of DNA)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Biosynthesis of DNA) 第一节 DNA复制的特点 第二节 DNA复制的条件 第三节 DNA生物合成过程 第四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反转录作用

  2. 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的长链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的四种脱氧核糖核酸的排列顺序中。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的长链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的四种脱氧核糖核酸的排列顺序中。 • DNA的复制:指以原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出相同分子的过程。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 • DNA复制时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 意义:半保留复制说明DNA在代谢上的稳定性。经过许多代的复制,DNA链仍可保持完整,这在生物的遗传上是十分重要的。 •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3. D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DDP D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DDRP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 R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DDP

  4. 在RNA病毒中,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 分子中。因此,在这些生物体中,遗传信息 的流向是R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 传递给子代,通过反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 DNA,再由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给蛋白 质,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称为反中心法 则。

  5. 第一节 DNA复制的特点 一、半保留复制 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6. 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 M. Meselson 和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 明。该实验首先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 培养约十五代,使其DNA中的碱基氮均转变为 15N。将大肠杆菌移至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同步 培养一代、二代、三代。分别提取DNA,作 CsCl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下列结果:

  7. 二、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和方向 (1)复制起始点(Ori C) 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 细菌的Ori C结构特点: 串联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A-T 回文结构(palindrome) A--TA--GTGT DnaA AATAGGT--T 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最早研究DNA复制起点和方向的是J.Cairns(1963年)。

  8. Replication Fork DNA复制时,局部双螺旋解开形成两条单链,这种叉状结构称为复制叉。

  9. (2)复制子    基因组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功能单位称为复制子 (replicon),每个复制子都含有控制复制起始的起点 (origin),可能还有终止复制的终点(terminus)。每个起 始点产生两个移动方向相反的复制叉,复制完成时,复 制叉相遇并汇合连接。习惯上把两个相邻起始点之间的 距离定为一个复制子。

  10. (3)复制方向 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 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如滚环复制) ①. 原核细胞:染色体和质粒 固定起点 真核细胞:细胞器DNA 双向复制, 环状DNA复制形成θ形结构。 ②.真核生物:染色体DNA,复制时多个起始点。

  11. θ型

  12. 单向复制 i 双向复制 观察到的放射自显影图象

  13. 5′ 单链环状DNA主要采用滚环式复制 3′ 5′ 3′ 5′ ① 滚环式复制是某些低等生物的复制形式. ② 在入侵细胞后,病毒在胞内的繁殖方式(复制型)为双链DNA,环状双链DNA受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A蛋白作用,在复制起始点打开一个缺口,形成有3,-OH和5,-P的开环单链. ③ 复制不需引物而在开链的3,-OH延伸,保持闭环的对应单链为模版,一边滚动一边进行连续的复制. ④ 滚动的同时,外环5,端逐渐离环向外伸出.完成一次复制后,A蛋白把母链和子链切断,外环母链再重新滚动一次,3,端沿母链延长,最后合成两个子双环.

  14. D环复制 ① D环复制是线粒体DNA(mtDNA)的复制形式. ② 复制时需要合成引物. ③ mtDNA为双链,第一个引物以内环模板延伸. ④ 至第二个复制起始点时,又合成另一个反向引物,以外环为模板进行反向的延伸. ⑤复制中呈字母D形状而得名. ⑥ D环复制的特点:复制起始点不在双链DNA同一位点,内、外环复制时序有差异. ⑦真核生物的DNA-pol γ是线粒体催化DNA复制的DNA聚合酶. ⑧ mtDNA容易发生突变,损伤后的修复又较困难.

  15. 真核生物DNA的多起点复制

  16. 三、需要引物 参与DNA复制的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primer) ,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 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RNA引物的碱基顺序,与其模板DNA的碱基顺序相配对。 四、双向复制 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如滚环复制)。

  17. 五、半不连续复制 (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 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即模板DNA链的 方向必须为3’→5’。因此,分别以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 时的方式是不同的。 定义:在DNA复制过程中,亲代DNA分子中以3’→5’方向的母链作为模板指 导新的链以5’→3’方向连续合成;另一股以5’→3’ 为方向的母链则指 导新合成的链以 5’→3’方向合成1000—2000个核苷酸长度的许多不连续 的片段(岗崎片段)。这种复制方式称之为半不连续复制。

  18. OH PPP OH PPP OH + P OH PPP OH + PPP DNA合成方向不可能是3′→5′的解释

  19. 5’ 3’ 3’ 5’ 3’ 前导链 半不连续复制 5’ 5’ 3’ 5’ 岗崎片段 3’ 3’ 随从链 5’ 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复制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其子代链的聚合方向为5'→3',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复制时则是不连续的,其链的聚合方向也是5'→3',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

  20. 前导链:在引物的3’端按5’→3’方向连续不断地合成的DNA链。前导链:在引物的3’端按5’→3’方向连续不断地合成的DNA链。 随从链:在引物的3’端按5’→3’方向不连续合成的DNA链。 冈崎片段:随从链上不连续合成的DNA短片段(不包括引物) 由于亲代DNA双链在复制时是逐步解开的,因此,随从链的合成是一段一段的。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冈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

  21. 第二节 DNA复制的条件 一、底物 以四种脱氧核糖核酸(deoxynucleotide triphosphate)为底物,即dATP,dGTP,dCTP,dTTP。 二、模板(template) DNA复制是模板依赖性的,必须要以亲代DNA链作为模板。亲代DNA的两股链解开后,可分别作为模板进行复制。

  22. 三、引物酶(primase)、引发体(primosome)、引 发前体和RNA引物 DNA聚合酶只能在引物的3’-末端起始DNA链合成,合成 这些引物的酶统称为引物酶。 引发体(primosome): 引发体由引物酶(primase)与引发前体组装而成的复合 物,催化引物RNA的合成。由引发前体六种蛋白(dnaB, dnaC, I, n, n’, n”)组成。

  23. 引物酶本质:DDRP Ecoli:60kD,DnaG 编码) • 引发体(primosome) 引物酶 引发前体 • i、n、n”、dnaC • n’、dnaB 5´ 3 DnaC 5´ 3´ Helicase(DnaB) primosome 5´ 3´ 3´ 5´ 5´ primase 5´ RNA primer DnaA

  24. 引发前体是由若干蛋白因子聚合而成的复合体。在原核生物引发前体是由若干蛋白因子聚合而成的复合体。在原核生物 中,引发前体至少由六种蛋白因子构成。蛋白i(DnaT)、蛋白 n(PriA)、蛋白n”(PriC)、蛋白dnaC与引物预合成有关,蛋白 n’(PriB)与蛋白dnaB与识别复制起始点有关,并具有 ATPase活性。 引物酶本质上是一种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DRP),该 酶以DNA为模板,聚合一段RNA短链引物(primer),以提供 自由的3'-OH,使子代DNA链能够开始聚合。

  25. 四、DNA聚合酶 (DDDP) (一)共同性质 • 以dNTP为前体催化合成DNA • 需要模板和引物的存在 • 不能起始合成新的DNA链 • 催化dNTP加到生长中的DNA链的3’-OH末端 • 催化DNA合成的方向是5’→3’

  26. (二)种类和生理功能 1.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在原核生物中,目前发现的DNA聚合酶有三种,分别命名为 DNA聚合酶Ⅰ(polⅠ),DNA聚合酶Ⅱ(polⅡ),DNA聚合酶 Ⅲ(pol Ⅲ),这三种酶都属于具有多种酶活性的多功能酶。参与 DNA复制的主要是polⅠ和pol Ⅲ。 polⅠ为单一肽链的大分子蛋白质,可被特异的蛋白酶水解为 两个片段,其中的大片段称为Klenow fragment,具有5’→3’ 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的活性。

  27. (1) DNA聚合酶Ⅰ(DNA PolymeraseⅠ) • Kornberg酶(1956年) • 100个酶分子/每个细胞 • 单链多肽(109kD) • 大小二个片段 (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 切除RNA引物 损伤修复 校读功能 聚合功能 3’ 5’ 5’ 3’ 外切酶 聚合酶 5’ 3’ 外切酶 N C 小片段 大片段( klenow片段) (常用的工具酶) 34kD 76kD

  28. 5’-3’聚合酶活性 • 模板 • 引物-3’-OH

  29. 3’-5’外切酶活性 切除错配核苷酸 错配硷基 正确 核苷酸 聚合酶 复制方向 3´ 5´ 3´ 5´ 3´ 5´ 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

  30. 5'→3'外切酶活性

  31. 从5’-P端依次切除,可连续切除 • 只切配对的5’-P末端核苷酸 • 既可切除脱氧核苷酸也可切除核苷酸

  32. (2)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Ⅱ(DNA polⅡ) • MW为120KD • 100个酶分子/每个细胞 • 聚合作用:只有DNA polⅠ的5% • 3’→5’外切酶活性 • 无5’→3’外切酶活性。 • 对作用底物的选择性较强, • 不是复制的主要聚合酶

  33. (3)pol Ⅲ: 由十种共22个亚基组成 • α亚基具有5’→3’聚合DNA的酶活性 • ε亚基具有3’→5’外切酶的活性 • θ亚基具有促进ε亚基外切酶的活性

  34. 大肠杆菌三种DNA聚合酶特性比较 DNA 聚合酶Ⅰ DNA 聚合酶Ⅱ DNA聚合酶Ⅲ (复合物) 比较项目 109,000 400 + + + 1 去除引物 填补缺口 修复损伤 校正错误 400,000 10-20 + + + 50 DNA复制 校正错误 分子量 每个细胞的分子统计数 5’-3 ’聚合酶作用 3’-5’核酸外切酶作用 5’-3’核酸外切酶作用 转化率 生理功能 120,000 100 + + - 0 .05 未知

  35. 2. 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 • 参与随从链的合成 • 参与前导链的合成 • 参与线粒体DNA的合成 • 参与DNA的修复 • 五种 • DNA聚合酶α • DNA聚合酶δ和PCNA • DNA聚合酶γ • DNA聚合酶β、ε

  36. 真核细胞几种主要DNA聚合酶的性质 DNA聚合酶α β γ δ ε 蛋白质分子量(KD) > 250 36-38 160-300 170 256 细胞定位 核 核 线粒体 核 核 5’ →3’聚合酶 有 有 有 有 有 3’ →5’外切酶 无 无 有 有 有 引物酶 有 无 无 无 无

  37. 五、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DNA ligase)可催化两段DNA片段之间磷酸二 酯键的形成,而使两段DNA连接起来。 DNA连接酶

  38. DNA连接酶催化的条件是: ①需一段DNA片段具有3'-OH,而另一段DNA片段具有5'-Pi基; ②未封闭的缺口位于双链DNA中,即其中有一条链是完整的; ③需要消耗能量,在原核生物中由NAD+供能,在真核生物中由 ATP供能。

  39. 六、解螺旋酶(unwinding enzyme/ helicase/ rep蛋白) 解螺旋酶(unwinding enzyme),又称DNA解链酶(DNA helicase)或 rep蛋白,是用于解开DNA双链的酶蛋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打开DNA 双链,DNA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暴露出碱基,便于复制,每解开一对碱基, 需消耗两分子ATP。 目前发现存在至少存在两种解螺旋酶。

  40. 七、单链DNA结合蛋白 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 SSB)又称螺旋反稳蛋白(HDP)。这是一些能够与单链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子。其作用为: ①使解开双螺旋后的DNA单链能够稳定存在,即稳定单链DNA,便于以其为模板复制子代DNA; ②保护单链DNA,避免核酸酶的降解。

  41. 八、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拓扑异构酶Ⅰ可使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切断,松开双螺旋后再将DNA链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出现链的缠绕。 拓扑异构酶Ⅱ可切断DNA双链,使DNA的超螺旋松解后,再将其连接起来。 大肠杆菌拓朴异构酶Ⅰ的结构

  42. 第三节 DNA生物合成过程 基本步骤: 1、双链的解开(起始) 2、引发:RNA引物的合成 3、DNA链的延长 4、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片段 5、切除和修复掺入DNA链的dUMP和错配碱基。

  43. 一、复制的起始 复制起点上四个9bp重复序列为DnaA蛋白的结合位点,大约20-40个DnaA蛋 白各带一个ATP结合在起点位点上,并聚集在一起,DNA缠绕其上,形成起始复 合物.Hu蛋白是细胞的类组蛋白质,可与DNA结合,使双链DNA弯曲.受其影 响,邻近三个成串富含AT的13bp序列被变性,成为开链复合物,所需能量由ATP 提供.DnaB六聚体随即在DnaC帮助下结合于解链区.DnaB借助水解ATP产生的 能量,沿DNA链5’-3’方向移动,解开DNA双链,此时称为前引发复合物. DNA 双链的解开还需要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Ⅱ)和SSB.至此,即可由引物合 成酶(DnaG)合成RNA引物并开始DNA的复制.

  44. 复制的起始,要求DNA呈负超螺旋,并且起点附近的基因处于转录状态.复制的起始,要求DNA呈负超螺旋,并且起点附近的基因处于转录状态. RNA聚合酶对复制起始的作用,可能是因为其在起始点附近合成一段RNA,形成RNA突环,影响起点的结构,因而有利于DnaA的作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