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3

2011 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 29879 例,其中尘肺病 26401 例,职业中毒 2131 例,其他职业病 1347 例。

2011 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 29879 例,其中尘肺病 26401 例,职业中毒 2131 例,其他职业病 1347 例。. 第四章 毒物和职业中毒. 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路小婷.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毒物( toxicant ):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过程,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中毒( poisoning ) : 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组织破坏、生理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甚至死亡现象。

dena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11 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 29879 例,其中尘肺病 26401 例,职业中毒 2131 例,其他职业病 1347 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1年,全国共报告职业病29879例,其中尘肺病26401例,职业中毒2131例,其他职业病1347例。

  2. 第四章 毒物和职业中毒 劳动卫生学教研室 路小婷

  3.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 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过程,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 中毒(poisoning):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组织破坏、生理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甚至死亡现象。 • 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 •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量暴露毒物所致的疾病状态。

  4. 二、生产性毒物来源与存在形式 • 来源 • 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辅助原料、添加剂、成品、副成品或废气物。 • 存在状态 • 气态、液态、固态及气溶胶 • 气溶胶是指粉尘、烟、雾的统称 三、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以及成品的处理、包装等。

  5. 四、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 呼吸道:在生产条件下毒物主要经此途径进入人体。 • 影响因素:水溶性、毒物浓度、分子量、血气分配系数、劳动强度、肺功能、生产环境气象条件。

  6. 四、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 皮肤:在生产劳动中毒物经皮肤吸收而致中毒者比较常见 • 影响因素:毒物本身(脂水分配系数)和生产环境气象条件。 • 消化道: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意义不大

  7. 分布(distribution) 毒物的理化特性 毒物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 组织中的血流量 毒物的特异性 特殊的屏障 五、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8.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生物解毒 生物活化 五、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9. 排泄(excretion) 肾脏 呼吸道 消化道 其他途径 蓄积(accumulation) 定义 方式:量、功能 意义:保护和隐患 贮存库:血浆蛋白、脂肪、骨骼 五、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0. 毒物的特性 化学结构 理化特性 溶解度 分散度 挥发性 剂量、浓度、接触时间 D=CT 联合作用 毒物的联合作用 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个体易感性 六、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11. 职业中毒表现形式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 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 迟发性中毒(delayed poisoning) 毒物吸收(delayed poisoning) 七、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

  12. 主要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类神经症/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病 呼吸系统:炎症/过敏性哮喘/呼吸道肿瘤 血液系统:贫血/溶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造血障碍/出血/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消化系统:口腔炎/胃肠炎/中毒性肝病/腹绞痛/牙组织损害等 七、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

  13. 主要临床表现 泌尿系统:急慢性中毒性肾病/肿瘤/膀胱炎 循环系统:心肌损伤/房室传导阻滞/血压等 生殖系统:生殖毒性/发育毒性 皮肤: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皮肤肿瘤等 其它:眼损害/金属烟雾热等 七、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

  14. 八、职业中毒的诊断 • 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 诊断机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旧)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山西省职业病医院 • 太原市疾病控制中心 • 中辐院附属医院

  15. 八、职业中毒的诊断 • 诊断人员:由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 • 诊断后必须向当事人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 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旧)

  16. 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5月1日 和2011年12月31日 ) • 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旧) •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新)

  17. 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5月1日 和2011年12月31日 ) •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旧) • 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新)

  18. 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5月1日 和2011年12月31日 ) • 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旧) •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新)

  19. 八、职业中毒的诊断 • 诊断资料 • 职业史 职业病诊断的前提 •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职业病诊断的依据 • 症状与体征 • 实验室检查

  20. 八、职业中毒的诊断 工种、工龄、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种类、症状出现的时间,同工种人群的发病情况 • 诊断资料 • 职业史: 现职工作 既往工作经历 •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再就业史、打工史、兼职史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 了解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种类、强度和存在方式; 同工种人群的发病情况; 防护设备的使用情况

  21. 八、职业中毒的诊断 判断症状体征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的关系; 注意与非职业性疾病 鉴别 • 诊断资料 • 症状与体征 • 实验室检查 • 接触指标:生物材料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 • 效应指标:反映毒物所致组织器官病损的指标 • 其他:X线、听力测试 • 综合分析,集体诊断

  22.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急性职业中毒 现场抢救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解毒和排毒 对症治疗 慢性职业中毒 应立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九、职业中毒的治疗

  23. 根除毒物 降低毒物浓度 个体防护 工艺、建筑布局 安全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服务 十、职业中毒的预防

  24.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二级预防:发病预防 三级预防:促进康复 十、职业中毒的预防

  25. 第一节 概 述 •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式 •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 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 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 • 职业中毒临床表现 • 职业中毒的诊断 • 职业中毒的治疗 • 职业中毒的预防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26. 存在形式:气溶胶为主 入体途径:呼吸道 毒作用:累及广泛 代谢:易蓄积 治疗:金属络合剂 第二节 金属和类金属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27.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28. 2006年9月甘肃徽县铅中毒事件血铅超标儿童300多名。2009年8月陕西凤翔血铅超标儿童增至851人 。2010年3月湖南郴州血铅中毒者超300人。2011年3月,四川隆昌已检测出血铅含量异常94人,其中儿童88人。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29.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30.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31.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32.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33.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3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铅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2、掌握铅的毒作用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35. 一、铅 (lead, Pb) (一)理化特性 • 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 • 密度11.3 • 熔点327℃,加热到400~500℃有铅蒸气逸出 •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36. 400~500℃ 380℃ 氧化亚铅 氧化铅 四氧化三铅 三氧化二铅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37.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38. (二)接触机会 1. 铅矿开采及冶炼方铅矿、碳酸铅矿及硫酸铅矿。铅冶炼时各环节都可接触到。 2. 熔铅作业制造铅丝、铅管、铅丸等,印刷业的铸版、铸字,制造电缆。 3. 铅化合物蓄电池、搪瓷、景泰兰、油漆、颜料、釉料。制药工业、化工工业。 4. 生活接触 滥用含铅药物、铅壶烫酒。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39.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40.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41. 铅字印刷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42.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43. 肺泡弥散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Pb进入血液 呼吸道 铅 消化道 肝 胆汁 肠 粪便 皮肤: 四乙基铅 (三)毒理 1. 入体途径和体内转归 • 吸收(absorption):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44. 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 小部分在血浆 铅 血循环 血浆蛋白结合铅 可溶性PbHPO4 初期 肝、肾、脾、肺、皮肤 骨 毛发 牙齿 后期 (三)毒理 1. 入体途径和体内转归 • 分布(distribution):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45. (三)毒理 1. 入体途径和体内转归 • 代谢(metabolism): 缺钙、酸碱失衡 血液 PbHPO4 骨 Pb3(PO4)2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山西医科大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