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定义.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A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 , 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 ,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特点. 异质性 多病因 非骨髓浸润和网硬蛋白增生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减少. 流行病学. 分类. Inherited AA ( 15~20% ) Acquied AA Secondary AA Idiopathic AA 确切比例?. 继发性病因: 仔细排除其他原因再考虑特发性获得性再障.

bet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2. 定义 •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 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3. 特点 • 异质性 • 多病因 • 非骨髓浸润和网硬蛋白增生引起的骨髓造血细胞减少

  4. 流行病学

  5. 分类 • Inherited AA(15~20%) • Acquied AA Secondary AA Idiopathic AA 确切比例?

  6. 继发性病因:仔细排除其他原因再考虑特发性获得性再障 • (一)药物:最常见96种 • 氯霉素、解热镇痛药(保泰松),磺胺药,抗疟药 1) 毒性作用:抗肿瘤药物 (对增殖期、非增殖期细胞均抑制/仅对增殖期抑制) • 2) 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如氯霉素。 • (二)化学物:苯、有机磷、有机氯 • (三)物理: 放射线,影响DNA复制

  7. 病因 (四)病毒感染: 1、肝炎相关再障 A、肝炎类型:主要丙肝,部分乙肝,个别庚肝 B、发病机理:病毒直接抑制骨髓、损伤干细胞染色体、 自身免疫、肝对骨髓有毒物质降解作用减少 C、临床特点:青年男性,肝炎后10周内,HBsAg(-),肝炎轻微,淋巴细胞减少伴细胞免疫缺陷,预后差 2、其他病毒

  8. 病因 • (五) 免疫性疾病 • SLE、RA、胸腺瘤 • (六)遗传:Fanconi贫血 • (七)PNH • AA→PNH, PNH伴AA,AA-PNH syn • (八)妊娠

  9. 发病机理 • 造血干/祖细胞缺陷 • 骨髓祖细胞的体外培养集落形成 • 形态学证据:涂片、活检 • 流式测CD34+细胞减少 • 对造血生长因子反应性减低 • 凋亡异常 • 粘附分子异常 • 端粒长度缩短 • 干细胞基因表达异常 • 同基因骨髓移植成功,正常造血功能很快恢复 数量 质量

  10. AA不同状态时的干细胞数量,与疾病密切相关

  11. 发病机理 造血微环境异常:微血管、结缔组织异常

  12. 发病机理 • 免疫异常:细胞、体液免疫均异常 • 免疫抑制治疗对大部分患者有效 • 遗传背景:HLA-DR2过表达 • 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的二次打击?

  13. Immune destruction of hematopoiesis 免疫耐受打破→ Th1/Th2失衡→ Th1增多→IFNγ和IL2分泌增多→CD8+细胞增殖→TNF 增多→ Fas/FasL介导骨髓CD34+细胞凋亡→造血衰竭 Current concept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 Blood, 15 October 2006, Vol. 108, No. 8, pp. 2509-2519

  14. 克隆相互竞争以期获得生存优势→克隆演进和染色体改变 AA克隆,PNH克隆,MDS克隆等临床上混合交织。

  15. 诊断标准 •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 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需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增多(骨髓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 • 能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PNH、MDS、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16. 造血组织减少,代以脂肪组织。

  17. 分型(国内): 急性再障(AAA) 慢性再障(CAA) 起病 急 慢 进展 迅速 缓慢 贫血症状 进行性加重 较轻,为首发和主要症状,较轻, 以皮肤、粘膜为主 出血 严重,部位广泛, 除妇女易有子宫出血外, 除皮肤粘膜外, 很少有内脏出血 常有内脏出血 甚至颅内出血 感染 常有且严重, 以呼吸道感染多见, 以皮肤上呼吸道、 合并严重感染者少 肺部感染多见 可发展为败血症、 病情凶险

  18. 急性再障(AAA) 慢性再障(CAA)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 严重 较轻 ①网织红细胞<0.01 绝对值<15×109/L ②ANC<0.5×109/L ③Plt<20×109/L 骨髓象 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 三系或两系减少, 减低,三系造血细胞 至少一个部位增生 均↓↓↓,骨髓小粒 不良,若增生活跃, 中非造血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巨核细胞↓↓ 或缺如 重型再障II型

  19. 国外标准 重型 轻型 属国内慢性再障范畴 即国内分型的急性再障和重型再障II型 SAA还包括:活检骨髓细胞增生程度<25%;若<50%需造血细胞数<30%

  20. 诊断注意事项 • 用药史必须询问(AID时的某些用药更易导致再障) • 多部位骨穿 • 需做活检,2cm,避免只取到骨皮质下浅层髓质(局部增生低下) • 应除外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

  21. 诊断特殊问题 • 早期AA • PLT降低,Ret正常或降低 • 多部位增生活跃但巨核细胞均一性减少 • 无溶血及细胞遗传学异常 • 体外培育造血祖细胞集落簇减少 • 伴细胞遗传学异常的AA

  22. 与MDS以外其他骨髓衰竭综合征的鉴别 与低增生性MDS的鉴别 不典型再障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部位穿刺(胸骨) 活检的必要性 小粒成分的分析 动态骨髓观察 ECT骨髓扫描 细致全面的骨髓造血功能评估

  23. 鉴别诊断:全血细胞减少 AA 都为造血干细胞疾病,并且临床表现可以互相重叠,鉴别诊断有时非常困难,误诊经常存在 MDS PNH

  24. 鉴别诊断:低增生性MDS 外周血幼稚细胞,包括有核红 骨髓幼稚细胞,病态造血,ALIP,特别注意小/微巨核 病情进展,低增生性MDS有可能是向AL转化前的表现 细胞遗传学分析,寻找克隆性证据 FCM分析,造血干/祖细胞比例 本质不同,处理原则不同!

  25. PNH与AA 关系密切,可以互相转化且并存: AA-PNH syn • GPI锚连膜蛋白缺乏不仅为PNH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 , 同样也参与了获得性再障的发病。 • AA →PNH多,PNH → AA 少 • 50%再障有小的PNH克隆 • FCM检查血细胞CD55和CD59(优于Ham试验) 阴性细胞 >10%有诊断意义(Neut优于RBC)

  26. 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 • 包括Evens综合征和IRP •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并骨髓增生降低 • Ret不低,BM红系比例不低 • Th1/Th2低,CD5+B细胞↑,血清IL-4↑,IL-10↑ • 对糖皮质素和/或大剂量丙球效果好

  27.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 病前感染(病毒)或可疑药物史 • 多数影响红系造血,少数三系受累,酷似急性再障 • 骨髓可能见到巨原红 • 可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 短期内缓解(1个月) • 回顾性诊断

  28. 急性白血病 通常鉴别不困难 ▬ 个别ALL发病酷似再障,血细胞减少及骨髓障碍 ▬ 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多(1~2%ALL) ▬ 对皮质激素敏感 ▬ 外周血和骨髓检查注意幼稚细胞 ▬ 骨髓穿刺常有干抽,必须活检 ▬ 短期内(数天~数月)出现典型ALL表现 • ▬ 淋巴结、肝或/和脾肿大强烈否定再障的诊断

  29. 其他需要鉴别的疾病 LGL 巨幼贫 多毛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伴骨髓纤维化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0. 获得性再障的治疗 • 诊断明确 • 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 支持治疗 — 非重型再障的治疗 — 重型再障的治疗

  31. 支持治疗 ♦ 血液制品: 输血,输血小板 同种异体免疫:去白制品,照射血制品 ♦ 细胞因子(不单独应用!) • — EPO:不主张应用(抗EPO抗体,高血压) • — G-CSF:不主张,ATG治疗时粒缺 • — TPO:无充分依据 ♦ 感染的处理 ♦ 铁过载:指征和时机(铁蛋白1000μg/L)

  32. 非重型再障的治疗 • 单纯雄激素治疗(6个月评估疗效) • 雄激素+环孢素治疗(3 ~ 4个月评估疗效) • 一般耐受良好,疗效60~70% • 缺乏严格大样本随机研究 • 国外对非重型再障治疗更为积极,推荐用ATG

  33. 重型再障的治疗 避免损害进一步加重,并使残存的正常或受损干细胞恢复造血 免疫抑制治疗 造血 干细胞移植 补充和替代极度数量减少和受损的造血干细胞

  34. 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相合同胞供者的BMT HLA相合无关供者BMT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及HLA半相合BMT 干细胞源:骨髓优于外周血 非清髓移植预处理,显示良好效果

  35.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症再障的治疗选择 5年生存率高:70~80%,甚至>90% 重建造血快 完全反应 稳定长生存 克隆性血液学异常发生少 生存质量高 排斥率5~10%,GVHD 25~40%,仍是最大问题

  36. 免疫抑制治疗(IST):ATG/CsA 老年/无供者 • ATG+环孢素联合,优于单药 • 应答的中位时间是120天,因此第二次治疗不能早于 初始ATG 治疗后的四个月 • 重型再障6个月时的疗效为60 ~70%  3 ~4 年的总生存率为65 ~70% • 复发率为30 ~40% • 首次IST无效,可考虑再次使用ATG(不同种属抗血清) • 接受多次ATG治疗者,提示应给予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

  37. 免疫抑制治疗(IST):环孢素 • CsA全剂量,6个月 • 延长环孢素疗程、减量缓慢可降低复发  环孢素耐药见于26~62% 患者  复发的危险约为30%

  38. G-CSF • 同ATG、CsA 联合作为一线治疗 • 并不提高总疗效 • 潜在优点是加快中性粒细胞的恢复,并且测试WBC增长的机会,从而预测失败。 • 其应用是否会增加克隆性紊乱增长危险尚无定论。

  39. IST总结 ☞起效慢 ☞总体治疗费用不少 ☞无早期预测疗效方法 ☞治疗反应常不完全,20%~40%长生存者血象不完全正常 ☞容易复发,复发率可达36%,中位复发时间12月 ☞克隆性血液学异常:IST后7年 PNH: 13% MDS: 15% ☞一次治疗无效率高,常需二次治疗,仍可40%获治疗反应 ☞长生存:5年长生存移植:69% 3~5年后生存曲线达平台 IST: 38%,生存曲线无平台

  40. IST失败的原因: 发病机制不同 误诊 干细胞池枯竭(免疫攻击的结果)  免疫抑制治疗的强度不足

  41. IST失败者的治疗 •  条件允许,考虑非亲缘供者HSCT •  无条件进行移植者,支持治疗或进入临床试验

  42. 不主张应用的治疗方法 皮质激素,无效且增加感染机会  大剂量皮质激素:效果差,副作用多  大剂量CTX:非移植者不主张单独应用

  43. 再障的治疗选择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2003 年龄 ≤30~40y >40y 有HLA相合同胞 <20y ≥20~40y IST(ATG+CsA) 3月评价疗效 BMT BMT/IST有效 无效 CsA维持至少2nd IST 6月,渐减量 3月评价疗效 有效 无效 年龄≥ 40y 年龄<40y 3rd IST;雄激素;G-CSF 无关供者BMT 临床试验,支持治疗 HLA精确配型

  44. 疗效标准: 1.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b达120g/L(男),110g/L(女),WBC 4×109/L,Plt 100×109/L。一年以上未复发。2.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Hb120g/L(男),100g/L(女),WBC3.5×109/L,Plt有一定程度增加。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3.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Hb较治疗前一个月内常见值增长30g/L以上,并能维持3个月。判定以上三项疗效标准者,均应3个月内不输血。 4.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未达明显进步。

  45.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