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7

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 厦门大学李建发 2011 年 7 月

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 厦门大学李建发 2011 年 7 月.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美国管理学家 Aubrey Daniels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提出来。 80 年代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我国企业管理则在 80 年代引入美国 50 、 60 年代盛行的目标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中有不少绩效管理的提法,但从实践上看,还没有真正采用完整意义上的绩效管理。不过,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发展的愿景,学习它、掌握它,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理论探讨、实践尝试也是完全必要的。. 一、绩效管理 1. 绩效管理是新公共公里的核心内容

avak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 厦门大学李建发 2011 年 7 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 厦门大学李建发 2011年7月

  2.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论,美国管理学家Aubrey Daniels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来。80年代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我国企业管理则在80年代引入美国50、60年代盛行的目标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中有不少绩效管理的提法,但从实践上看,还没有真正采用完整意义上的绩效管理。不过,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发展的愿景,学习它、掌握它,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理论探讨、实践尝试也是完全必要的。

  3. 一、绩效管理 1. 绩效管理是新公共公里的核心内容 • 胡德(1991) :“新公共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七方面:(1)公共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2)绩效的明确标准和测量;(3)格外重视产出控制;(4)公共部门内由聚合趋向分化;(5)公共部门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6)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7)强调资源利用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节约性。 • 核心内容和措施:政府职能的优化、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管理、提倡分权与权力下放、积极引入私营部门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注重绩效管理。

  4. 2.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绩效预算管理 • 沙利文:绩效预算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具体来说就是把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的提高紧密结合的预算系统。 • 绩效预算由绩、效和预算三个要素组成:首先以量化的形式明确请求财政拨款的目标,以此作为编制预算的基础;其次确定具体指标衡量财政这一支出完成后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与效果;最后根据绩效确定政府应对这一支出项目的预算拨款额。

  5. 绩效预算特征 ---重视对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以预期收益作为编制预算支出的依据,强调管理责任和义务,重视任务绩效目标的实现,关心预算的产出和效率,是以结果为导向、绩效为导向的预算。 ---要求判断各项支出是否符合经济原则,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按职能和项目计划编制,以便可以详细制定绩效指标,并且可以进行有效的成本计量,从过去的收支核算转到成本核算。 ---强调计量和报告绩效与成本。绩效预算一项核心的工作就是建立科学的绩效和成本标准,以此来作为参照系,与实际取得的绩效和成本进行比较。 ---绩效预算作为一种公共预算基本编制方法,是一种以讲求绩效为目的的公共支出预算模式。

  6. 3.绩效管理的意义 • 绩效管理最初在工商企业中使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大体涉及计划和制定决策、绩效评估、绩效管理三个层面的内容,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绩效指标设定、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价、绩效奖励、绩效反馈以及改进计划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绩效评价构成了绩效管理体系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 • 在当今各国政府行政改革中,借鉴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已成为一种时尚。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对于以公共预算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变革,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引入了“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开展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尤其是在“新公共管理”思潮影响下,“绩效管理成为政府预算支出管理的重要概念”。

  7. 瑞典决策部门:绩效管理并不是单纯的一些措施或方法,而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成效和效率,成效是指应该做的事,效率是指要合理、高效地做事。瑞典决策部门:绩效管理并不是单纯的一些措施或方法,而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成效和效率,成效是指应该做的事,效率是指要合理、高效地做事。 • 美国国家绩效评估中的绩效衡量小组对绩效管理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所谓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 马国贤:绩效管理也称为目标——效果导向管理,是指根据财政效率原则及其方法论,形成的以绩效目标为主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简而言之,绩效管理通常是指公共部门业绩评估,以实现公共部门(政府)管理的四“E”——经济、效率、效益和公平——为目标的全新的管理模式,是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整个过程。

  8. 绩效管理基本特征 ---绩效管理是以“关注结果”为导向的管理。 ---将公共资金的管理分为绩效目标设定、拨款和评价三个环节。绩效管理来源于现代目标管理的理论。目标管理要求将工作分成目标设定、实施和评价(反馈)三个基本环节。与之相适应,政府绩效管理要求将公共资金的管理分绩效目标设定、拨款和评价三个环节。其中,将实施环节委托给有关职能部门。绩效评价的任务:第一,通过评价确定绩效目标达成情况,为结算提供依据;第二,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强调以效率为核心,以“顾客”为对象。

  9. 4.绩效管理类型 • 激励型绩效管理:侧重于激发组织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 管控型绩效管理:侧重于规范组织和员工的工作行为。 • 共同的目标: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10. 5.绩效管理过程(循环) • 绩效计划: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 • 绩效辅导: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 • 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 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11. 6.绩效管理几种典型模式 • “德能勤绩”式。业绩考核指标相对“德”“能”“勤”比较少;大多情况下考核指标的核心要素并不齐备,没有评价标准,更谈不上设定绩效目标。 • “检查评比”式。按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详细列出工作要求及标准,考核项目众多,单项指标所占权重很小;评价标准多为扣分项,很少有加分项;考核项目众多,考核信息来源是个重要问题,除非个别定量指标外,绝大多数考核指标信息来自抽查检查;大多数情况下,公司组成考察组,对下属单位逐一进行监督检查,颇有检查评比的味道,不能体现对关键业绩方面的考核。

  12. “共同参与”式。崇尚团队精神,公司变革动力不足,公司领导往往从稳定发展角度看问题,不愿冒太大风险。其特征:一是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宽泛,缺少定量硬性指标;二是崇尚360度考核,上级、下级、平级和自我都要进行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往往占有比较大的权重;三是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发放联系不紧密,绩效考核工作不会得到大家的极力抵制。 它对提高工作质量,对团队精神的养成是有积极作用的。 • “自我管理”式。通过制定激励性的目标,让员工自己为目标的达成负责;上级赋予下属足够的权利,一般很少干预下属的工作;很少进行过程控制考核,大都注重最终结果。

  13. 7.绩效改进的工具/方法 1.标杆管理 • 一个认识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是帮助组织发现其他组织更高绩效率水平(标杆),了解其高绩效的原因及举措,并将产生高绩效的措施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组织中去的过程。 2.平衡记分卡 •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R.S.卡普兰教授于1992年提出,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系统地考虑组织业绩驱动因素、多纬度地平衡评价指标因素的一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一种将组织长期战略目标与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组织长期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 • 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四个方面入手,根据组织寿命周期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和所采取的战略,为每一方面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14. 二、绩效评价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1.概念 • 绩效评价是组织依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和一定的评价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评价对象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和评价。 •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制定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简单来说就是对财政资金与办事效果的比较,即能否以低成本的方式办更多的有效果的事(朱志刚,2003)。

  15. 2.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背景 • 开展绩效评价、实施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改革的方向。 • 开展绩效评价是建立责任政府、透明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政府的重要举措。 • 随着经济增长,财政收支规模也随之增长,但财政收支矛盾、财政风险依然突出。如何提高公共资金绩效、缓解公共部门收支矛盾,降低财政的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公共支出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 • 社会公众普遍关注政府公共支出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 审计风暴与绩效审计。

  16. 3.我国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历程 (1)西方发达国家的绩效评价历程 •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受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传统意义上对财政支出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审查已不能满足政府要求,绩效审计逐步代替传统的国家审计。 • 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际组织、决策研究机构和国家在公共管理中研究和推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其目标就是加强对政府机构支出的控制和管理,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整体绩效, 创造一个高效、廉价的政府。

  17. 英国: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就着手开始探索财政绩效评价改革。1997年布莱尔政府颁布了《支出综合审查》,要求对各部门的预算和支出进行全面审查,同时要求各政府部门与财政部签定《公共服务协约》。英国: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就着手开始探索财政绩效评价改革。1997年布莱尔政府颁布了《支出综合审查》,要求对各部门的预算和支出进行全面审查,同时要求各政府部门与财政部签定《公共服务协约》。 • 美国:1979年,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制定了《关于行政部门管理的改革和绩效评价工作应用》。1993年克林顿政府颁布《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其目的是通过设定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目标,比较绩效目标与实施结果,进行年度绩效评价,同时要求政府各部门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绩效报告。 • 加拿大:1977年发布《绩效评价政策》,1981年发布《绩效评价工作指南》和《联邦部门和组织项目评价准则》,1989年发布《联邦政府和部门绩效评价的工作标准》,2001年出台新的《加拿大政府绩效评价政策和标准》。

  18. (2)我国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历程 •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 2003年,财政部《中央级行政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教科文司率先对中央教科文部门7个项目资金进行试点,相应制定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和《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指标》; • 2004年财政部又扩大到11个试点项目 ; • 2005年,《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逐步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 2005年,财政部印发《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

  19. 2006年,财政部《关于完善和推进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意见》,对各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出要求:探索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要把绩效管理理念与方法引入财政支出管理,逐步建立起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 广东、江苏、湖北、湖南、河南、云南、北京、黑龙江和大连等10多个省、市,相继开展了绩效评价。 • 2009年财政部把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作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 2009年6月财政部颁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对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都要进行绩效评价,并于颁布之日施行。 • 各省(市、区)根据财政部文件制定了本省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

  20. 4.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概述 (1)绩效评价的对主体 • 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 预算部门(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21. (2)绩效评价的对象 • 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 •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评价。 •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原则上应当重点对享受资金较多的地区进行绩效评价;专项转移支付支出,原则上应当以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支出为重点进行绩效评价。 • 客体:是各项财政资金,即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及其他资金。即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的财政资金,以及由此带动的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比如,一个项目、一个单位)。

  22. (3)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 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 • 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等; • 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等; • 需要评价的其他内容。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跨年度的重大(重点)项目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23. (4)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 科学规范原则。应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公正公开原则。应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 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部门(单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 绩效相关原则。应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24. (5)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 各级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 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 • 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 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 部门(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依法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地方申请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资料; • 部门(单位)年度决算报告; • 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报告; • 其他相关资料。

  25. (6)绩效目标 • 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根据不同情况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设定。 • 绩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效目标、成本目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 ---达到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必需的资源; ---支出的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衡量或评估每一项目活动的相关产出、服务水平和结果的考核指标。

  26. 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指向明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具体细化。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要经过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

  27. (7)绩效评价指标 • 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 • 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遵循的原则 ---相关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正确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部门(单位)或行业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系统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经济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 绩效评价指标分类 ---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部门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衡量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指标。 ---个性指标是针对部门和行业特点确定的适用于不同部门的指标。

  28. (8)绩效评价标准 • 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 ---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其他标准。 

  29. (9)绩效评价方法 • 成本效益分析法: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 • 比较法: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 因素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 最低成本法: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领域支出的绩效评价。 • 公众评判法: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 除上述方法外,还常用历史比较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查证法等。

  30. (10)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 设定绩效目标。部门(单位)编制支出预算时,应当设定绩效目标。 • 确定被评价的部门(单位)或项目。 • 撰写绩效报告。预算年度终了或跨年度重大项目实施一定阶段时,部门(单位)应当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撰写绩效报告。 • 完成绩效评价。评价部门根据被评价部门(单位)的绩效报告,对其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并报送财政部门备案。 •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 • 财政部门可以对部门(单位)实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实施再评价,程序: ---确定被评价的部门(单位)及项目; ---确定再评价的指标、标准和方法; ---具体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再评价,撰写再评价报告;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及应用。

  31. (11) 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 • 绩效报告(内容) ---基本概况,包括部门(单位)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 ---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 ---对预算年度内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对照绩效目标,对所取得的业绩进行评价; ---分析说明未完成项目目标及其原因; ---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 绩效评价报告(内容)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为实现绩效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评价结论及建议。

  32. (12)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 • 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绩效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被评价部门(单位),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 评价结果较好的,可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扬,评价结果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可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也可相应减少其以后年度预算。

  33. 5.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2003)5.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2003) (1)目的:为规范和加强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 (2)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对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教科文部门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 (3)项目考评范围:专项计划项目(即指国家批准设立的教科文事业发展专项计划、工程、基金项目),专项业务项目以及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项目。 (4)项目考评原则: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统一组织、分级实施。

  34. (5)项目考评依据 • 国家关于教科文事业领域的方针、政策; • 与教科文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 • 教科文部门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及绩效目标; • 项目申报书、立项评估报告等; • 项目预算批复文件; • 预算执行或决算报告、其他财务会计资料; • 项目验收报告; • 项目中期或完成后的绩效报告; • 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规范; • 其他相关资料。

  35. (6)项目考评内容 • 根据项目执行阶段分为项目实施过程考评和项目完成结果考评。 ---项目实施过程考评: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项目完成结果考评:对项目完成后总体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 项目考评的内容分为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 ---业务考评内容:立项目标完成程度、目标完成的可能性、立项目标的合理性、项目验收的有效性、项目组织管理水平、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的社会效益、项目可持续性影响等。 • 财务考评内容: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等。

  36. (7)项目考评指标 • 由共性和特性指标组成。共性考评指标包括: • 业务考评指标 ---立项目标完成程度,主要考评项目阶段目标或总体目标的完成情况。 ---目标完成的可能性,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预测项目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立项目标的合理性,主要考评立项目标设置是否客观、科学。 ---项目验收的有效性,主要考评项目验收方式的合理性、验收机构的权威性和验收结果的公正性等。 ---项目组织管理水平,主要考评项目单位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和条件保障状况等。 ---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考评项目对承担单位、区域及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等。 ---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考评项目受益范围,项目对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风俗习惯的影响等。 ---项目可持续性影响,主要考评项目的结果对项目单位以及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持续影响力等。

  37. 财务考评指标 ---资金落实情况,主要考评预算执行情况、资金到位率和资金到位及时性等。 ---实际支出情况,主要考评项目实际支出构成的合理性、超支或结余情况等。 ---财务信息质量,主要考评与项目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全面性等。 ---财务管理状况,主要考评项目单位财务制度健全性、财务管理有效性、财务制度执行状况等。 • 财政部、教科文部门应根据考评项目的特点,在共性考评指标下确定特性考评指标。 • 项目考评指标的赋值、权重、计算方法等,由财政部商教科文部门确定。

  38. 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报告(范本) • 一、本报告由项目单位组织填写,所有内容必须客观真实。 • 二、封面编写说明 • 1.“考评类型”:在项目所属类型后的方框内划√。 • 2.“项目名称”:须与项目批复文件中的项目名称一致。 • 3.“项目编码”:按财政部项目库管理的有关要求填写。 • 4.“项目单位”:名称用全称填写,不能省略,须加盖单位公章。 • 5.“主管部门(单位)”:名称用全称填写,不能省略。 • 三、报告内容编写说明 • 1.“预算科目类别”:在本项目所属类别后的方框内划√。 • 2.“项目类型”:在项目所属类型后的方框内划√。 • 3.“项目起止时间”:须与申报文本中的起止时间一致。 • 4.“项目绩效情况介绍”:重点对项目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结果(预期结果)、效益及影响等进行描述。其他应简要说明的内容包括:项目概况(立项目标)、项目执行管理情况、项目验收情况、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状况等。 • 5.“自我评价”:项目单位对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总结和评价。 • 6.“项目执行情况报告”:是对“项目绩效情况介绍”的丰富和补充,项目单位应根据编写提纲对各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并提交所需的有关文件资料。

  39. 三、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若干问题 (一)关于绩效与绩效评价问题 • 普雷姆詹德(2002):绩效包含了效率、产品与服务质量及数量、机构所做的贡献与质量,包含了节约、效益和效率。 • OECD(1994):对绩效的界定是实施一项活动所获得的相对于目标的有效性,它不仅包括从事该项活动的效率、经济性和效力,还包括活动实施主体对预定活动过程的遵从度以及该项活动的公众满意程度。

  40. 丛树海(2005):绩效是效益、效率和有效性的统称,它包括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又包括产出与投入相比是否有效率,行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产生的中长期影响,这里的影响既包括经济的影响,又包括社会的影响。丛树海(2005):绩效是效益、效率和有效性的统称,它包括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又包括产出与投入相比是否有效率,行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产生的中长期影响,这里的影响既包括经济的影响,又包括社会的影响。 • 陆庆平(2003):绩效实际上是一项活动实施的结果,这种结果既包括实施这项活动所投入的资源与获得效果的对比关系,也包括投入资源的合理性和结果的有效性。

  41. 绩效评价:对组织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4E)进行评价。绩效评价:对组织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公平性(4E)进行评价。 --经济性: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 --效率性: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效果性:多大程度上达到目标和预期结果; --公平性:在公众满意导向的公共管理中,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的新指标,比如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更多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等。 -- “5E”目标:上述基础上加上环保性。

  42. 财务学的解释 • 绩:工作业绩、成绩、产出、成果。 • 效:产生的效果、效应。 • 绩效与成本支出:任何绩效的取得都要付出代价,绩效管理实际上就是成本费用管理,绩效评价实际上就是成本支出的考核与评价。 • 绩效考核评价: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用最小的成本费用(代价),取得最大绩效。 • 绩效评价=绩效预算评价 绩效管理=绩效预算管理

  43. (二)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 教育支出源于市场机制的外部性及公平性方面的失灵,因此教育支出要保证公民受教育程度满足社会生产和文明的发展。 • 教育收益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教育的产出结果主要表现为: (1)教育活动的直接产出; (2)可以货币衡量的受教育者得到的收益; (3)非货币化的社会收益,即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 教育支出是最重要的公共支出,教育支出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共支出绩效。 •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如何确保教育的有效投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 学校作为非营利组织,往往缺乏投入产出、成本效益意识,往往具有成本最大化倾向。 • 近年来,高校领导的政绩观、发展观的问题,造成大量办学资源闲置、重复购置、损失浪费,反映出高校办学经费支出的绩效不高等问题值得反思。

  44. (三)西方国家教育支出绩效考评 1.教育支出绩效考评的内容 • 目标评价,即对教育支出的绩效目标制定的合理性、明确性的评价; • 财务评价,即对教育项目资金来源、支出合理性、管理规范性进行考评; • 结果与影响评价,即对教育支出计划或项目完成结果及其持续影响力进行评价; • 资源配置和社会效应评价,即对教育资源分配合理性、有效性以及社会效应的大小进行考评。

  45. 2.教育支出绩效评估模式 • 美国模式:采取“外部型”的考评模式,绩效考评范围广泛、考评主体多元化。教育支出绩效考评是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框架下,以国会审计署为主导,教育部门配合国会进行的。美国教育部门预算权利在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由预算管理办公室和政府各部门联合向国会提交预算与绩效报告,最后由国会批准。完善的法律框架明确了教育部门在教育支出活动中的责任,极大地保证公共教育支出绩效目标的实现以及绩效考评工作的进行。美国的绩效评估对象是教育部门及其附属机构,包括年度教育支出绩效评估和支出计划、项目、专项工作的绩效评估两大块,因而评估具有强制性和广泛性。美国的教育支出绩效是以外部考评为主,由审计署代表国会对教育部门进行绩效考评,财政部并不负责绩效考评工作。 • 澳大利亚模式:采取“内部型”的考评模式,它以内部评估为主,由财政和管理部承担教育部门预算和管理职能,在教育部门计划和绩效评估过程中发挥指标和协调的作用,为各部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46. 3.西方国家高校绩效指标体系 英国 • 1985年贾勒特报告将高校的绩效指标分为:内部指标主要反映学校方面的特征;外部指标反映高校所设置的学科适应社会经济的情况;运行指标则反映学校办学资源使用和运行效率情况,如单位成本、教职工工作量、仪器设备图书馆利用率等。 • 1986年,英国副院长与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CVCP/UGC)将绩效指标分为:输入指标是指高校可利用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情况,体现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过程指标是指高校办学过程中有关资源的使用率、管理行为和组织行为情况;输出指标则指高校通过办学科研等活动,最终取得的成绩与产出。 • 将高校的绩效指标分为输入、过程和输出三类能够较为全面反映高校办学资源培植与利用、办学活动组织与管理、办学目标与绩效的实现情况,但上表所反映的绩效指标体系基本上是衡量生均成本和师生比等评价学校效率方面的财务指标,并没有涉及到学校办学效益的指标,因而不够完整和全面。而且,高校的办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受到许多外界或环境因素引起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所以,应当充分考虑相关因素。

  47. 英国大学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

  48. 卡伦(Cullen):进一步将绩效指标分为: ---经济指标着眼于将实际输入与目标规定的输入作比较,测量输入的节省情况,以避免浪费; ---效率指标着眼于办学过程中的资源使用情况,以追求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 ---效益指标则主要用于衡量结果既定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从而测量工作的有效性,以追求目标的完成。 3E指标涉及到高校办学的各个方面,从高校办学的投入、过程和产出各个因素与3E的关系看,投入的指标更多与经济相联系,过程指标更多地与效率相联系,而产出治标却更多地与效益相联系。

  49. 美国 • 高等教育绩效指标体系主要是作为政府教育拨款的一个参考因素。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肯塔基州的高等教育绩效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教育质量、教育培养、机会均等、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协调与倡议精神五大类25个指标。 • 上述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服务于教育拨款,以使高教拨款能更好地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原则。由于该指标体系注重的是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指标体系中有许多非财务性指标和定性指标(如教育培养类),且因体系建立的目的不同,使得该指标体系对学校的资金投入效率和效益方面基本上无所涉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