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74 Views
第二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影响国际收支的有关规划、习惯、工具、设施和组织。 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各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金融事务的协商与组织。.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一、国际金本位制 三个特点: (一)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二)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三)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二、国际金块本位制
E N D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影响国际收支的有关规划、习惯、工具、设施和组织。 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各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国际金融事务的协商与组织。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一、国际金本位制 三个特点: (一)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二)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 (三)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二、国际金块本位制 三、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1、本位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 2、汇率制度: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双挂钩体制) 3、储备制度:美元与黄金同为储备资产 4、国际收支调整制度:不得限制经常项目交易 5、组织形式: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 “特里芬困境”、“美元荒”、“美元危机” 五、“牙买加协定”与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 (一)汇率制度多元化 (二)储备资产多元化 (三)国际收支调节方式多样化
第二节 欧洲货币体系 一、魏尔纳计划 1970年提出,筹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1970年代主要措施: (一)汇率管理机制:“蛇洞体系” (二)货币储备基金的建立: 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 (三)欧洲经济共同体内部核算筹码的建立
第二节 欧洲货币体系 二、欧洲货币体系 (一)汇率联合浮动体制 (二)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的发展 (三)建立“欧洲货币单位”(ECU)
第二节 欧洲货币体系 三、德洛尔计划 1989年提出,分三阶段实现经济货币联盟
第二节 欧洲货币体系 四、欧洲货币联盟 (一)货币联盟 1991年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9年 欧元启动 2002年 欧洲货币一体化计划完成 (二)实现欧洲货币联盟的基本原则 平行性、辅助性、灵活性 (三)欧洲货币联盟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 国际货币制度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特征 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