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心電圖

心電圖. 心電圖的來源. 1780 年,義大利解剖家伽伐尼發現,用微弱電流刺激肌肉會引起肌肉抽搐。受其啓發, 1848 年德國生理學家艾米爾用實驗證明了生物電的存在。現在科學家已經知道,電流可以引發肌肉的生化反應,促使它收縮運動。在體內所能測到的最強電流是引發心肌收縮的電流,這種電流隨著心跳的節律而升降,再傳到身體表面皮膚,這時電流已經很微弱了,而且皮膚又是絕緣體,在體外一般很難測出這一電流。這種儀器就是心動電流描記儀。由於它描記下來的是一種曲線圖形,所以俗稱心電圖儀。. 心電圖的來源.

zy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電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電圖

  2. 心電圖的來源 1780年,義大利解剖家伽伐尼發現,用微弱電流刺激肌肉會引起肌肉抽搐。受其啓發,1848年德國生理學家艾米爾用實驗證明了生物電的存在。現在科學家已經知道,電流可以引發肌肉的生化反應,促使它收縮運動。在體內所能測到的最強電流是引發心肌收縮的電流,這種電流隨著心跳的節律而升降,再傳到身體表面皮膚,這時電流已經很微弱了,而且皮膚又是絕緣體,在體外一般很難測出這一電流。這種儀器就是心動電流描記儀。由於它描記下來的是一種曲線圖形,所以俗稱心電圖儀。

  3. 心電圖的來源 第一台心動電描記儀是由奧古斯特斯.華爾在1887年發明的。開始的這種儀器只是一台微小的電流錶而已,由兩個線圈和附有電極的導體組成,可放在身體不同的位置上。其中,一個線圈的一端與充滿硫酸的微小玻璃管相接,玻璃管又與水銀容器相連,由心臟發出的變化電流,會造成水銀與硫酸接觸面隨心跳而升降。水銀的升降便可代表心臟的電流活動。

  4. 心電圖的來源 1903年,荷蘭生理學家愛因索文,用檢流計改善了心動電流描記儀,使它具有更好的精確性。以後雖屢經改良,但並無很大變化。心動電流的變化,可用記錄儀記錄,也可以在陰極射線管的熒光屏上顯示出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心電圖。

  5. 心電圖的原理 (1) 利用心電圖可測量人體中兩點之間 電位差的大小和方向。當動作電位的方向遠離電極時,可獲得一個向下之負波(A),反之,當動作電位向著電極而來時,可獲得一個向上之正波(B),而當動作電位進行的方向與電極恰成 90 度時,則獲得一個一上一下之雙向波(C)。

  6. 心電圖的原理 (2) 節律細胞是一群特化的心肌細胞它 們存在於竇房結 (SA node),心房 的某些部份,房室結,His-Bundle 和心室內膜下的 Purkinje fiber 中。由於竇房結細胞自動去極化的 能力最強,因此,它主宰了心臟的 節律。

  7. 心電圖的原理 (3) 當心臟跳動時,心電圖由 12 個不    同的軸來記錄心臟的電氣活動,其 中包含了垂直切面 6 個 (I、II、 III、AVF、AVR、AVL),水平切面 6 個 (V1 --V6). 在垂直切面上半部 多為負極,下半部多為正極,正常 情況下,心臟活動電位的總向量(QRS vector)會落於 0 至 90 度之間。

  8. 心電圖之測量 (A)操作前後之檢查工作: (1) 每次操作前之檢查工作: 主要為儀器附屬設備的檢查,包 括電圖紙裝置檢驗,磁碟片之格式化電極片的準備,地線的安裝,檢查十二個極導是否鬆脫及其他輔助工具(如:毛毯、鋪紙、酒精棉花、衛生紙等物)的準備。

  9. 心電圖之測量 (2) 每次操作後之檢查工作: 主要為心電圖磁碟資料備份, 儀器清潔及記錄的工作,包括書寫受試者的編號、整理儀器及判讀結果、消耗品的補充等工作,並用酒精清潔、消毒十二極導夾,以防電極片上銅的成份沉積在夾上而影響日後之測量。

  10. 心電圖之測量 (B)心電圖極導之接法: (1) 四肢極導: 儀器上四肢極導的接環上都有註明左腳(LL)、右腳(RL)、左手(LA)、右手(RA)等字樣依指示接上手腕及腳踝即可,若受試者配戴手錶或腕飾,則請受試者取下以免影響測量。

  11. 心電圖之測量 (2) 胸極導: 1. 首先用食指及中指找出受試者的左側肩胛骨之所 在及胸骨所在。 2. 用食指向下移,找出第四肋間隙及第五肋間隙,並找到第五肋間隙與胸骨左緣之交點 ,謂之 " E點 " 。 3. 在胸骨左緣及第四肋間隙交點,貼上電極片,置上V1。 4. 在胸骨右緣及第四肋間隙交點,貼上電極片,置上 V2。 5. 輕拉開受試者之左手臂,找出腋中線(手腋下方平行於地面而將身體側面平分之線)。

  12. 心電圖之測量 6. 由 E 點畫一條與肋骨同走向的平線,與腋中線相交之處 為 V6,貼上電極片 。 7. 找出 E點與V6之中點,貼上電極片,置上V4(V4為心尖所在)。 8. 找出V4與V6之中點,貼上電極片,置上V5。 9. 找出V2與V4之中點,貼上電極片,置上V3。 10. 重新查看V1至V6是否有脫落或位置不正確的情形發生。

  13. 心電圖之測量 6. 由 E 點畫一條與肋骨同走向的平行線,與腋中線相交之處為 V6,貼上電極片 。 7. 找出 E點與V6之中點,貼上電極片,置上V4(V4為心尖所在)。 8. 找出V4與V6之中點,貼上電極片,置上 V5。 9. 找出V2與V4之中點,貼上電極片,置上V3。 10. 重新查看V1至V6是否有脫落或位置不正 確的情形發生。

  14. 儀器之準備 (1)電源線、信號導線、及電纜線以目視檢查,插頭是否正確插好 (最好不要與其它插頭插同一插座),導電電纜有無因鼠咬或切割之破損,電纜是否有扭曲變形, 導線接頭是否均接妥牢固。 (2) 安裝地線: 將地線連接於合適之金屬物(與地面接觸之導電金屬,以排水孔之鐵片為佳。請注意鋁製物為不良之導電物)。

  15. 儀器之準備 (3) 打開儀器背面之電源開關, 看開關綠燈是否亮起, 如不量表示插坐並無電源供應。若綠燈亮則面板之液晶顯示器,應即顯示。如未顯示,可能為保險絲燒斷, 或系統電源故障, 應請工程人員修復。 (4) 系統電源開啟, 即進入自身測試, 約3秒鐘即切換至主螢幕,如系統無法通過自身測試, 應請工程人員修復。

  16. 儀器之準備 (5) 事先準備格式化(FORMAT)過磁碟片(DS,DD,DOK,3.5吋;HD)。每次開始操作前要確認磁碟機中有磁碟片,以免損失資料。 (6) 每日操作結束,請印出磁碟資料之明細, 如每片磁碟機之總心電圖數,若達130份, 請更換新磁碟使用, 以免損失心電圖資料。

  17. 心電圖之測量操作 1. 請受試者脫去上身衣物、 鞋子、襪子、手錶及金屬腕飾,並向受試者簡單說明欲檢測的項目及等一下要進行的步驟。 2. 請受試者放鬆靜躺在木板床之中央, 並請受試者於測量過程中儘可能不要移動身體或做深呼吸。 3. 若受試者感覺寒冷、則替受試者於腹部蓋上毛毯,或以電熱器取暖,避免肌肉顫抖影響測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