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中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 咏史诗 是以吟咏或评论 历史故事或人物 为题材,借此 抒发情怀、讽刺时事 的诗歌。 怀古诗 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的诗。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zy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2. 中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中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

  3.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4.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5. 鉴赏咏史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弄清史实 2.揣摩意图 3.领悟感情 4.分析写法

  6. 1、弄清史实。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7. 2.揣摩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了。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8. 3、领悟感情 诗人们由于不同的艺术技巧,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对于同一历史题材,可能从不同角度去反映。我们在鉴赏古诗时,要仔细推敲作者的态度,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9.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10.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

  11.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同是昭君出塞这样一个汉代的和亲故事,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同情,隐含着自己的悲愤。而王安石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更多地是表达自己被排挤时的心理。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同是昭君出塞这样一个汉代的和亲故事,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对远嫁异域的姑娘的同情,隐含着自己的悲愤。而王安石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作者在这里“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更多地是表达自己被排挤时的心理。

  12. 4、分析技巧 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13.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一)感伤兴衰,借古讽今 1、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14.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15.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 ,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16. 2、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2、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17. 再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再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18. (二)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19.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20. 书愤两首(其一)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吞舌,不屈而死。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的英雄本色。

  21. 2、类比对比,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22. 《咏怀古迹》之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入宫见妒——杜甫入朝见妒 一去紫台连朔漠——漂泊西南天地间 思念国土,魂魄月夜归——思念长安

  2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4.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

  25. (三)别有寓意,启迪后人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26. ①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豪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27.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 ,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28. 鉴赏示例

  29.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日角:指额骨中央隆起像太阳,旧时附会为帝王之相。这里指李渊。 此诗揭露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亡国。通过他多次乘龙舟南游江都的描写,并且以陈后主这个荒淫失国的昏君作陪衬,讽刺性更强,具有警诫作用。

  30. 隋宫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诗写炀帝的昏庸游乐,并没有直抒历史的感慨,而讽喻之意含在其中。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化耗尽民力之罪。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31.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青海卷)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青海卷) 江 城 子 五代·欧阳炯16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32.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33. 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案:一二句先从听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34.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长期驻守边境,年老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35. (1)元曲包括_______和,这是一首。[中吕]是指。(2分)(1)元曲包括_______和,这是一首。[中吕]是指。(2分) 杂剧散曲散曲(或小令)宫调 (2)张可久这两首曲子,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从写法、主旨上作简要分析。(6分) 两首小令,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只是第一首意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教训;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显得含蓄。第二首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说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直抒胸臆。

  36. 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37.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38.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洛桥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注:“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

  39. (1)诗歌前两句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答案: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1)诗歌前两句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答案: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

  40.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主题是抒发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请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诗歌的独特意境和情调。(4分)(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主题是抒发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请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诗歌的独特意境和情调。(4分) 答案: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华,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1分)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含蓄深长的(1分)诗歌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表现出唐由盛入衰的情景。(2分)

  41. 2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⑴—⑵题 (6分) 夏日绝句 咏史 李清照 朱淑贞 生当作人杰, 盖世英雄力拔山, 死亦为鬼雄。 岂知天意主西关。 至今思项羽, 范增可用非能用, 不肯过江东。 徒叹身亡顷刻间。 注:朱淑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

  42. ⑴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相同点?( 2分 ) 答:吟咏对象相同,都是写的项羽;作品风格相同,都写得慷慨豪放,都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43. 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理由。  (4分) 更喜欢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李清照赞扬(咏怀)项羽,是对当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恢复故土,却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的强烈嘲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掷地有声的千古名句,不仅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美,也是李清照热爱祖国,反对异族侵略的感情流露。 更喜欢朱淑贞的《咏史》。作者既用“盖世英雄力拔山”来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又指出项羽的不能用人,因而导致兵败身亡的可悲结局,表现了她对国事的关心。

  44.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45.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46. 过华清宫①绝句 杜牧 [甲]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乙] 新丰绿树起黄埃②, 数骑渔阳探使回③。 霓裳一曲千峰上④, 舞破中原始下来。注:①华清宫:建在骊山上(今陕西临溪县南)的唐代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游乐之地。②新丰:唐县名,在陕西临津东北,离华清宫不远。③渔阳:唐郡名,是范阳节度使所统辖的八个郡之一。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这里用渔阳指代安禄山反叛之地。④霓裳一曲:《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舞曲。

  47. 1 两首诗均有炼字精确而语义深沉的特点,试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 “笑”字描写了荔枝到来杨妃的神态,寄寓了作者的讥刺。 “破”字形象地揭示安史之乱产生的后果,象征着苦难而饱含作者的愤慨。

  48.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49.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2. 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50.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 三国鼎分牛继马①。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①三国鼎分:指东汉覆灭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 牛继马:相传建立东晋王朝的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