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65 Views
第七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本章重点 1. 数量性状的特征及与质量性状的区别; 2. 遗传率和在育种上的用; 3. 近亲繁殖和回交的遗传效应; 4. 杂种优势。.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1 、特点 A 连续变异,数字表示 B 表型易受到环境影响. 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基因型纯合的两个亲本和基因型杂合一致的杂种第一代 (F1) ,各个个体的穗长也呈现连续的分布。. 2 、 数量性状的表型在统计学上的特征 ( 1 )两个纯合亲本杂交, F1 往往表现为中间类型;
E N D
第七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本章重点 1. 数量性状的特征及与质量性状的区别; 2. 遗传率和在育种上的用; 3. 近亲繁殖和回交的遗传效应; 4.杂种优势。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1、特点 A 连续变异,数字表示 B 表型易受到环境影响
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基因型纯合的两个亲本和基因型杂合一致的杂种第一代(F1),各个个体的穗长也呈现连续的分布。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基因型纯合的两个亲本和基因型杂合一致的杂种第一代(F1),各个个体的穗长也呈现连续的分布。
2、 数量性状的表型在统计学上的特征 (1)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往往表现为中间类型; (2)F1和F2的平均表现接近,但F2的变异程度大于F1; (3)数量性状的表型特征体现在群体而不是个体; (4)表型变化服从于正态分布。
二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 1908年尼尔逊·埃尔( Nilson-Ehle )提出多基因假说对数量性状的遗传进行了解释。 假定:(1)各基因的效应相等。 (2)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 (3)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的。
可以假定是由二对或三对基因共同决定的。 • 例如,小麦的红色子粒品种与白粒子粒品种杂交,F2子粒可分为红色子粒和白色子粒两组。有的表现15∶1分离,有的为63∶1分离,这两种分离都反映了基因的重叠作用。下面将二对和三对基因的遗传动态图示如下: (1)小麦子粒颜色受两对重叠基因决定的遗传动态
(2)小麦子粒颜色受三对重叠基因决定的遗传动态(2)小麦子粒颜色受三对重叠基因决定的遗传动态
三、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异同点 (一) 相同点 • ①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都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都属性状范畴,都受基因控制。 • ②控制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它们的传递方式都遵循孟德尔式遗传,即符合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 (二)不同点 ①质量性状差异明显,呈不连续变异,而数量性状差异不明显,呈连续变异 ②质量性状受单基因控制,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和遗传力的估算 一、基本统计方法 (一) 平均数 (二) 方差 (三) 标准差 可以反映群体内部的离散程度, SF1=±1.519,S F2=±2.25 V、S越大,则代表群体中个体差异越大,反之则越小。
遗传率的概念 遗传率是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若P表示某性状的表现型数值、G表示其中基因型所决定的数值、E表示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即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则有: P=G+E VP(表现型方差)=VG(基因型方差) + VE(环境方差) 二、遗传力的估算(遗传率)
(一)广义遗传率 利用基因型纯合的(如自交系)或基因型一致的杂合群体(F1)估计环境方差,然后,从总方差中减去环境方差,即得基因型方差。 ∵ VF1=VE1 VE1=VE2 ∴ VE2=VE1=VF1 也可以用下面方法计算: ∵VE=1/2(VP1+VP2)
(二) 狭义遗传力 遗传方差中可固定遗传的加性方差与总方差的比值,比广义遗传力更为精确一些。 定义狭义遗传力h2N=VA/ VP×100% (三) 遗传力的应用 指导育种工作,P276表可见,不同性状遗传率变化大,水稻株高达86%,而奶牛怀孕率仅3%,前者选择有效,后者无效。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认为: 高遗传率>50%; 中遗传率=20—50%; 低遗传率<20%。
第三节 近亲繁殖及杂种优势 一、 近亲繁殖 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个体之间进行交配。包括:自交、回交、全同胞、半同胞、表兄妹。 (一)自交的遗传效应 1、导致基因纯合;纯合率=〔1-(1/2)r〕n 2、 形成多种基因型的纯合体(或纯系) 3、 出现衰退导致生活力下降
(二)回交遗传效应 1、导致基因纯合,趋于轮回亲本 2、导致某一基因型纯合速度比自交更快 3、同样导致生活力下降 (三) 近交系数:F 近交的作用可通过近交系数F加以衡量。 近交系数的大小取决于交配体系。在动物中亲属个体间可进行交配;大多数植物都能进行自花授粉,这是近交的最有力形式。
杂种优势 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 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都为数量性状,故以性状数量值来表示优势表现程度,就某一性状而言: • 常用F1超过其双亲平均数的百分率表示其优势强度,称为平均优势 ,有时可用杂种性状表现超过其双亲中最优亲本的百分率表示,称为超亲优势 。 二、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