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加强基本概念和规律辨析

加强基本概念和规律辨析. 常州第二中学 刘 鹏. 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物理科考试说明 》 指出 :.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关于“理解能力”, 《 考试说明 》 的解释是: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zuri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加强基本概念和规律辨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加强基本概念和规律辨析 常州第二中学 刘 鹏

  2.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说明》指出: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说明》指出: •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关于“理解能力”,《考试说明》的解释是: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3. 物理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物理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通常用物理术语加以命名。物理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物理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通常用物理术语加以命名。 物理规律是反映事物的物理现象本质属性之间的关系和必然趋势,是物理现象中相对统一、相对稳定的方面,它可分为定律、原理、定理、推论等形式,最终构成物理理论。

  4. 所谓“双基”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就是指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的知识.只有掌握了“双基”,才谈得上能力的提高,才谈得上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5. 有些试题看似综合性问题,而学生出错的原因实质是概念问题.有些试题看似综合性问题,而学生出错的原因实质是概念问题. 有一些概念问题,老师以为很简单,学生往往就是搞不清,要反复讲练.

  6. 一、力学

  7. ●物体是否一定能大小不变地传力?

  8. F m1 m2 例1: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A. B.C.F D.

  9. F A B 拓展:如图,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水平拉力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A.只有当拉力F<12N时,两物体才没有相对滑动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10. ●力、加速度、速度间的关系——拓展至与机械能的关系

  11. P O B A 例2: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伸长时恰好到达O点.将质量为m(视为质点)的物体P与弹簧连接,并将弹簧压缩到A由静止释放物体后,物体将沿水平面运动并能到达B点.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则关于物体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到O速度不断增大,从O到B速度不断减小B.从A到O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O到B速度不断减小C.从A到O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到B加速度不断增大D.从A到O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到B加速度不断增大

  12. A B 拓展: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 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 C.物体从A下降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13. ●矢量的合成或分解

  14. A 30° B 60° ° O C G 1.认真画平行四边形 例3: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OB是水平的,A端、B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A

  15. 2.最小值问题 例4:有一小船位于60m宽的河边,从这里起在下游80m处河流变成瀑布.假设河水流速为5m/s,为了使小船能安全渡河,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能小于多少? v船 v水 O

  16. 3.速度的分解——孰合孰分? O v B α β A 例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物体A通过定滑轮用细线与玩具汽车B相连,汽车向右以速度v作匀速运动,当细线OA、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时,物体A移动的速度为 ( )A.vsinαcosβ B.vcosαcosβ C.vcosα/cosβ D.vcosβ/cosα

  17. ●同向运动的物体,距离最大(或最小)或恰好追上时,速度相等(但不一定为零).●同向运动的物体,距离最大(或最小)或恰好追上时,速度相等(但不一定为零).

  18. A v0 B C • 例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有长为L的长木板C,在C上左端和距左端s处各放有小物块A和B,A、B的体积大小可忽略不计,A、B与长木板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的质量均为m,开始时,B、C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v0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B与板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物体A运动过程中,物块B和木板C间的摩擦力. (2)要使物块A、B相碰,物块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

  19.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及其推论的应用——注意条件

  20. 例7:已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5s末的速度为10m/s,则该物体 ( BC )A.加速度一定为2m/s2B.前5s内位移可能为25mC.前10s内位移一定为100mD.前10s内位移不一定为100m

  21. ●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22. 注意公式 ①和 ②中r的含义.公式①中的r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公式②中的r是轨迹的曲率半径,两者不一定相等.在卫星问题中,我们往往写成这只有当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等式左、右两边的r才相等,否则,就要注意两个r的区别了.

  23. Ⅰ r1 A O B 例8:今年10月15日9时,中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从酒泉航天发射场升空,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沿椭圆轨道Ⅰ运行,如图. (1)当飞船进入第5圈后,在轨道Ⅰ上A点加速,加速后进入半径为r2的圆形轨道Ⅱ.已知飞船近地点B距地心距离为r1,飞船在该点速率为v1,求:轨道Ⅱ处重力加速度大小. (2)飞船绕地球运行14圈后,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返回舱开始返回.当返回舱竖直向下接近距离地球表面高度h时,返回舱速度约为9m/s,为实现软着落(着地时速度不超过3m/s),飞船向下喷出气体减速,该宇航员安全抗荷能力(对座位压力)为其体重的4倍,则飞船至少应从多高处开始竖直向下喷气?(g=10m/s2)

  24. Ⅰ r1 A O B 原题第(1)小题的参考解答是: 设地球质量为M,飞船质量为m, ① ∴ ② ∴ 解得

  25. ●惯性、离心运动和向心运动

  26. 例9:如图(俯视图)所示,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从A运动到B,则由此可判断列车 ( A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27. Ⅱ A B Ⅰ O 例10:卫星轨道速度的大小及变轨 问题.

  28.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或功 例11:关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B.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可以是不同种性质的力 C.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的矢量和一定为零

  29. ●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内涵——条件及结论 2.对表达式的理解 3.外延

  30. 例12:对于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达为Δp1=-Δp2. 对此表达式,沈飞同学的理解是: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时,一个物体增加了多少动量,另一个物体就减少了多少动量.你同意沈飞同学的说法吗?说说你的判断和理由(可以举例说明).

  31. 例13:总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行驶.现同时向前后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相等,则小车的速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例13:总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行驶.现同时向前后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相等,则小车的速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1.内涵——条件及结论 2.外延——重力(若涉及弹性势能,还包括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

  33. P M O L 60° m 例14: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小车静止在悬空固定的水平轨道上,小车与轨道间的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在小车底部O点拴一根长L=0.4m的细绳,细绳另一端系一质量m=4kg的金属球,把小球拉到与悬点O在同一高度、细绳与轨道平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运动到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位置时,突然撤去右边的挡板P,取g=10m/s2,求:(1)挡板P在撤去以前对小车的冲量;(2)小球释放后上升的最高点距悬点O的竖直高度;(3)撤去右边的挡板P后,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

  34. ●功和能、冲量和动量的关系 1.合外力的功=动能的变化 2.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的功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变化的负值 3.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的功 =机械能的变化 4.合外力的冲量=动量的变化 5.合外力=动量的变化率

  35. 例15:一物体静止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在升降机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 ( C )A.物体势能的增加量B.物体动能的增量C.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物体势能的增加量D.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加上重力所做的功

  36. 例16: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入泥潭直到停住的过程称为过程Ⅱ,则 ( AC)A.过程Ⅰ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B.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Ⅰ中重力冲量的大小C.过程Ⅱ中钢珠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过程Ⅰ与过程Ⅱ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之和D.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Ⅰ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

  37. 例17: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止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去,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这个力,又经过4倍的时间又返回斜面的底端,且具有250J的动能,则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为J, 撤去F时物体具有J的动能.若该物体在撤去F后受摩擦力作用,当它的动能减少100J时,机械能损失了40J,则物体再从最高点返回到斜面底端时具有J的动能.

  38. 例18:如图所示,分别用两个恒力F1和F2先后两次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同一个粗糙的固定斜面由底端推到顶端,第一次力F1的方向沿斜面向上,第二次F2的方向沿水平向右,两次所用时间相同.在这两个过程中 ( BD) A.F1和F2所做功相同 B.物体的机械能变化相同 C.F1和F2对物体的冲量大小相同 D.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39. ●简谐振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40. 例20:将一个力电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时悬线上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某同学根据此图线提供的信息做出了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BD ) A.摆球摆动的周期T=1.4s B.t=0.2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C.t=1.1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D.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

  41. ●关于回复力

  42. 例21: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悬挂,在其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砝码,然后从弹簧原长处由静止释放砝码,此后 (AD)例21: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悬挂,在其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砝码,然后从弹簧原长处由静止释放砝码,此后 (AD) A.砝码将作简谐振动 B.砝码的最大速度是2mg/k C.砝码的最大加速度是2g D.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m2g2/k

  43. m M 例22:如图所示,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它们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作简谐振动.要使木块与小车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小车的振幅不能超过多少?

  44. ●机械波传播的主要特点 • 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 机械波在传播振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 • 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固体中能传播横波和纵波,而在液体和气体中只能传播弹性纵波(例如声波) • 远点的振动总是落后于近点的振动,远点步近点的后尘. • 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 • 机械波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匀速传播,而质点振动的速度却作周期性变化(非匀速) •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特性. • 同一列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不变,波速不同. • 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同种介质中、同一温度时的波速相同. • 能产生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还有多普勒效应. • v=λf

  45. 图1 t=0 图2 t=T/4 图3 t=3T/4 例23:细绳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从t=0时刻开始做简谐运动,激发出一列简谐横波。在细绳上选取15个点,图1为t=0时刻各点所处的位置,图2为t=T/4时刻的波形图(T为波的周期)。在图3中画出t=3T/4时刻的波形图.

  46. 13 1 1 13 图(1) 图(2) 例25:在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为a,如图(1)所示.振动从质点1开始并向右传播,其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经过时间t,前13个质点第一次形成的波形图像如图(2)所示,则该波的周期为______,波速为__________.

  47. 二、热学

  48. ●关于布朗运动

  49. 例26: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颗微粒的运动位置的连线,以微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s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用直线把它们依次连接起来,得到B、C、D、E、F、G等点,则微粒在75s末时的位置(CD)例26: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颗微粒的运动位置的连线,以微粒在A点开始计时,每隔30s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用直线把它们依次连接起来,得到B、C、D、E、F、G等点,则微粒在75s末时的位置(CD) A.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B.—定不在CD连线的中点 C.可能在CD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连线的中点 D.可能在CD连线以外的某点

  50. ●分子间距、分子力和分子势能 1.分子力为零时,分子势能不一定为零 2.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增大 ——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不一定增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