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561 Views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 认识几分之一. 桥西区逸夫回族小学. 赵雅静.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和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E N D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桥西区逸夫回族小学 赵雅静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和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抽象分数概念,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表象,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彩笔、一根50厘米长的绳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3、会读写几分之一。 4、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二、教法与学法 学法: 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观察发现 合作交流 教法: 直观演示 设疑诱导 操作发现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第四个环节: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第四个环节: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第二个环节: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第二个环节: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 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平均分成2份
一半 二分之一 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
活动二: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活动二: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
活动三: 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一
3 4 2 1 1 1
2 3 4 1 1 1 活动四:折绳比赛 1、用准备好的绳子分别折出 、 、 这几个分数中的 2 ,3,4各表示什么意思? 2、平均分的份数与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通过把绳子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 。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第四个环节: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15 1 12 1 3 1 6 10 1 1 7 1 30 1 25 1 ■ 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一、读一读。 十二分之一 三分之一 十五分之一 七分之一 十分之一 六分之一 三十分之一 二十五分之一
4 6 1 1 1 1 1 1 58 20 17 100 二、写出下面的分数。 四分之一( ) 六分之一( ) 二十分一( ) 五十八分之一( ) 一百分之一( ) 十七分之一( )
三、想一想,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三、想一想,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 ) ( ) ( ) ( ) ( )
四、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 1、服务员将一块蛋糕平均切成六块,爸爸吃了一块,爸爸吃的是这块蛋糕的____分之一 。 2、长跑比赛中,小红用5分钟跑完全程,她一分钟跑了全程的_____分之_____。 3、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之后沿一条对角线折叠,每份是这张纸的_______。 4、 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第四个环节: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第四个环节: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 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回顾学习目标,衡量自己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3、会读写几分之一。 4、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2 3 4 1 1 1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读作 二分之一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 写作
四、教学评价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取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过程中,我尽可能地以小组为评价对象,一方面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一方面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尤其对于能够准确规范操作,语言表达流畅,并得出相关结论的同学给予高度赞扬,同时对于学困生,也及时给予肯定,鼓励,给他自信,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