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布病概况及临床

布病概况及临床. 宁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Sec.1 概述. 定义. 布病是 “ 布鲁氏菌病 ” 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传染 — 变态反应性传染病。 共 6 个生物种, 19 个生物型。布鲁氏菌与结核病类似,都是细胞内寄生,称姊妹病。因此所有治结核药物对布病均有效。. 生物种 生物型 常见宿主 羊 种 1~3 绵羊和山羊 牛 种 1~8    牛

zule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布病概况及临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布病概况及临床 宁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Sec.1概述

  3. 定义 •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传染病。 • 共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布鲁氏菌与结核病类似,都是细胞内寄生,称姊妹病。因此所有治结核药物对布病均有效。

  4. 生物种 生物型 常见宿主 羊 种 1~3 绵羊和山羊 牛 种 1~8    牛 猪 种     1~5 猪、野兔、鹿、鼠类 沙林鼠种 1 沙林鼠 绵羊副睾种 1 绵羊 犬 种 1 犬 【6种】【19型】

  5. 1970年,FAO/WHO 布病专家委员会提出把它们都归于布鲁氏菌属。 • 布鲁氏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完整细胞核,没有核膜,没有有丝分裂,但有核糖体。 • 共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

  6. (一)、畜间疫情 • 牛、羊、猪的存栏数 • 全世界 羊 18-20亿 牛13亿 猪9亿 • 全中国 羊 2.5-3亿 牛0.9-1亿 猪1亿 • 1、绵山羊:平均感染率0.5%。 • 2、牛:平均感染率0.4%。 • 3、猪:平均感染率1.7%。 • 4、鹿:平均感染率0.5%。 • 5、犬:平均感染率6.5%。

  7. (二)、人间疫情 • 28个省区统计人群布病平均感染率为3.0%。 • l、严重流行区:内蒙,黑龙江,河南,西藏,青海,新疆,河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湖北,陕西。 • 2、一般流行区:吉林,辽宁,山东,云南,湖南。 • 3、散发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西,浙江,安徽,福建,海南。 • 4、不明区:江苏,台湾,贵州。

  8. (三)、菌种菌型分布 • 至今分离出布鲁氏菌约3500~4000株,包括羊种菌1,2,3型,牛种菌1,2,3,4,6,7,8型,猪种菌1,3型,绵羊附睾种菌,犬种菌,共5个种14个生物型,其中羊1型占羊种菌的50%多,牛以1,3,6,8型为主,猪种菌以3型较多。 • 畜间感染率<1%很少造成人间流行

  9. Sec.2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因子

  10. 一、传染源 • 布鲁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60多种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作为布鲁菌的贮存宿主。羊、牛、猪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又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它家畜次之;啮齿动物如豚鼠、小白鼠、家兔等是敏感的实验动物,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11.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南方的广西和广东地区猪是主要传染源,四川省以牛种布鲁菌感染为主,牛羊种并存,并于1987年新发现了犬种布鲁氏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南方的广西和广东地区猪是主要传染源,四川省以牛种布鲁菌感染为主,牛羊种并存,并于1987年新发现了犬种布鲁氏菌。

  12. (一)、最适宿主与转移 • 1、最适宿主:布鲁氏菌最常侵犯的易感宿主,并能在其体内寄生,繁殖,致病。 • 2、转移现象:某个生物种布鲁氏菌偶然的侵入某些宿主,也能寄生,也能繁殖,一般不致病或引起轻度致病。

  13. (二)各种家畜在传播布病中的作用及特点 • 1、羊:对布鲁菌易感,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阴道炎、睾丸炎、拐子羊。其乳汁、尿液、阴道分泌物、精液中大量含菌,相互传染快,范围广,能引起暴发流行;引起人布病症状重,感染率高,发病率高。牛种菌转移到羊的概率<10%,猪种菌转移到羊<1%。

  14. 2、牛:对牛种菌易感,主要症状流产、乳腺炎、阴道炎、睾丸炎、拐子牛。引起人布病症状轻,多为散发。羊种菌转移牛3%左右,猪种菌<0.5%,从病牛乳汁及阴道分泌物中排菌时间较长(l~9个月),感染率高,发病率低。2、牛:对牛种菌易感,主要症状流产、乳腺炎、阴道炎、睾丸炎、拐子牛。引起人布病症状轻,多为散发。羊种菌转移牛3%左右,猪种菌<0.5%,从病牛乳汁及阴道分泌物中排菌时间较长(l~9个月),感染率高,发病率低。

  15. 3、猪:主要症状流产、后肢麻痹、乳腺炎、阴道炎、睾丸炎,引起人布病慢,散发,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症状轻微但顽固,侵犯部位以颈椎为主。3、猪:主要症状流产、后肢麻痹、乳腺炎、阴道炎、睾丸炎,引起人布病慢,散发,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症状轻微但顽固,侵犯部位以颈椎为主。 • 4、犬:犬种菌能引起犬流产,对人致病报道很少,全世界现约50例左右。 • 5、鹿:养鹿场应引起重视,主要是转移现象。

  16. 二、传播因子 • 1、流产物:60%的细菌是从流产物中分离。 • 2、乳及其制品:污染奶含菌可达100~5000个菌/ml,可造成城镇居民布病上升。 • 3、内脏和肉:以肝脾为主,尤其是脾脏,屠宰及食品加工人员易被感染。 • 4、皮毛:制革工、毛纺厂职工、选毛工感染机率最大。 • 5、布病病人的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及精液: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感染。 • 6、其它:尘、土、水等。

  17. 三、传播途径 1、接触:通过皮肤粘膜,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挤奶工、接羔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国外报道通过接触感染的病例占50%以上。 2、消化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鲁氏菌经口腔或食道粘膜进入机体,国外报道喝奶感染率50%,吃肉感染率13%,国内尚未见系统报道。 3、呼吸道: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感染的飞沫及尘埃,目前尚无系统研究报道。

  18. 四、布病人传人的可能途径

  19. 1、通过性生活传播:是目前人与人传播报道较少的一种传播方式。1、通过性生活传播:是目前人与人传播报道较少的一种传播方式。 • 在人类布病中,几乎有一半的患者周期性从尿中排泄布鲁氏菌,睾丸也常是被侵犯的器官,近来已有人从布病患者的精液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通过羊种布鲁氏菌感染绵羊证实,如经阴道感染布病需1~5亿菌体。布病患者能否从精液中排出这么大量的布鲁氏菌还未见报道;目前还没有一个报道有确凿的证据是通过性生活而传播的;通过性生活传播的布病主要为男患者传给女性,还未见有女性传给男性的报道。

  20. 2、通过母乳传播:女性患者可能通过喂乳方式将布病传给婴儿。2、通过母乳传播:女性患者可能通过喂乳方式将布病传给婴儿。 • 3、垂直传播:布鲁氏菌在绒毛膜中繁殖极为旺盛,能通过胎盘屏障。 • 4、接触传播 • 5、其它:骨髓移植、输血等。 • 人与人传播布病有以下值得注意的现象: • 1、主要由羊种布鲁氏菌引起。 • 2、多为散发性发病。 • 3、传播方式不是以接触为主。

  21. Sec.3流行特点

  22. 一、分布 • 1、地方性:与牲畜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有关。 • 2、季节性:50~60年代以前布病季节性很明显,现在已不明显,季节性受(1)牲畜配种、产羔等支配;(2) 布鲁氏菌种与牲畜种类支配。布病季节性多见于羊种菌感染。 • 3、职业:布病感染有明显的职业性,是一种职业病。 • 4、性别、年龄、民族:布病在这些方面易感性无差别,有差异也仅是接触机会不同。

  23. 二、影响因素 • 1、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的变化。 • 2、社会因素:生活水平,卫生状况,管理制度,预防措施,免疫力。

  24. 三、周期性 • 国外报道6~8年一个周期,宁夏报告4~5年一个周期。 • 免疫情况、人群易感性、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菌型等因素均可影响布病的周期性。

  25. 五、不同菌种引起布病流行的特点 • 1、羊种菌:毒力强,最适宿主羊,传播快,症状重,易暴发流行,转移现象多。 • 2、牛种菌:毒力中等,散发,症状轻,季节性不明显,对人畜均致病。 • 3、猪种菌:毒力中等,散发,症状轻但顽固,感染率高,发病率低,季节性不明显,1,3,4型对人、猪均致病;2型菌对猪致病;4型菌对鹿、人、猪致病;5型菌主要在苏联鼠中,尚未见对人畜致病的报告。 • 4、犬种菌:毒力低,侵犯大,对人致病很轻微且少,感染率低,发病率低。 • 5、绵羊附睾种菌:毒力低,对人不致病,几乎不转移。 • 6、沙林鼠种菌:尚未见对人畜致病报告。

  26. Sec.4布病的临床表现

  27. 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也有个别病例潜伏期可达数月甚至一年之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也有个别病例潜伏期可达数月甚至一年之久。潜伏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

  28. 发病和前驱期症状: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发病急骤者约占10%,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出汗等急性期症状。起病缓慢者可有失眠,食欲不振,劳动力减弱,头痛、多汗,与一般感冒有类似。经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些病例可见便秘,腰及各部位肌肉和关节有轻度风湿样疼痛,傍晚有轻度畏寒等症状。前驱期持续时间变动很大,容易被忽略。发病和前驱期症状: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发病急骤者约占10%,一般没有前驱期症状,发病一开始就表现为恶寒,发热,出汗等急性期症状。起病缓慢者可有失眠,食欲不振,劳动力减弱,头痛、多汗,与一般感冒有类似。经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些病例可见便秘,腰及各部位肌肉和关节有轻度风湿样疼痛,傍晚有轻度畏寒等症状。前驱期持续时间变动很大,容易被忽略。

  29. 一、主要症状 • 1、发热:是布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可见于各期病人,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痛、头痛、食欲减退以及大量出汗等症状。热型不一,变化多样。 • 布病患者在高烧时一般神志清醒,甚至自觉尚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

  30. 2、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2、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大量出汗可以导致虚脱。

  31. 3、疼痛:急、慢性期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的疼痛。在急性期关节与肌肉疼痛呈游走性与风湿颇为相似。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十分剧烈。慢性期的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并以骶、髂、膝、肩、肘、踝等大关节为常见。多为持续性钝痛,常因过劳或气候变化而使疼痛加重 。 • 有的患者可有头痛、脑膜刺激征、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等症状。

  32. 4、乏力: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慢性期患者更为严重,患者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病”。4、乏力: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慢性期患者更为严重,患者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病”。

  33. 5、其他症状:急性期患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毒血症,血小板减少,心内膜炎或其他更严重的合并症症状,慢性期患者常表现为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漠,失眠,烦燥不安,易于激动,畏寒喜暖,四肢发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等。5、其他症状:急性期患者可以产生严重的毒血症,血小板减少,心内膜炎或其他更严重的合并症症状,慢性期患者常表现为精神抑郁不振,表情淡漠,失眠,烦燥不安,易于激动,畏寒喜暖,四肢发冷,阳萎,遗精,自觉手足发烧等。

  34. 二、主要体征 • 1、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可以出现淋巴结肿大。不仅有局限性淋巴结炎,而且还可以发生多发性淋巴结炎。个别患者淋巴结化脓形成瘘管,在脓汁中可以分离到布鲁氏菌。

  35. 2、骨关节变化:骨关节系统的损害是布病的主要体征之一。可发生于布病各个期,但慢性期多见。关节肿大,多数由滑膜炎、关节周围炎,关节旁组织炎、关节炎,骨关节炎和滑囊,腱鞘炎症性变化引起。2、骨关节变化:骨关节系统的损害是布病的主要体征之一。可发生于布病各个期,但慢性期多见。关节肿大,多数由滑膜炎、关节周围炎,关节旁组织炎、关节炎,骨关节炎和滑囊,腱鞘炎症性变化引起。 • 关节粘连:在个别病例中,可以发生部分的或完全的关节粘连。使关节呈屈曲畸形或强直以及肌肉萎缩等。脊椎受累,患者被迫处于固定的弯曲状态。 • 形成脓肿:它仅偶见于个别病例。

  36. 3、肝脾肿大:国内资料,急性期肝肿大占21.31%,脾肿大占10.13%;慢性期肝脾肿大占4.26%。肿大的肝脾质软,中等硬。由于肝脏损害,可出现黄疸。3、肝脾肿大:国内资料,急性期肝肿大占21.31%,脾肿大占10.13%;慢性期肝脾肿大占4.26%。肿大的肝脾质软,中等硬。由于肝脏损害,可出现黄疸。

  37. 4、软组织肿胀:各期布病患者均可发生软组织的损害,比如筋膜、腱膜、关节囊、关节周围组织及肌肉等。形成蜂窝组织炎和纤维组织炎,出现大小不同的结缔组织结节及浸润。慢性期患者较常见。4、软组织肿胀:各期布病患者均可发生软组织的损害,比如筋膜、腱膜、关节囊、关节周围组织及肌肉等。形成蜂窝组织炎和纤维组织炎,出现大小不同的结缔组织结节及浸润。慢性期患者较常见。

  38. 三、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 布氏菌侵入机体后,使机体致敏,机体再次与布氏菌抗原接触时,可出现各种过敏反应(Ⅰ、Ⅱ、Ⅲ、Ⅳ型)。不同类别的过敏反应产生的机率是不同的,第Ⅳ型过敏反应产生机率最高。基于这种过敏反应建立的检查技术被广泛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检疫和临床诊断。

  39. 四、病程与预后 • 病程以3-12个月居多。治疗及时,措施得力,预后良好。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甚至病灶纤维化后形成瘢痕,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直,终生不愈。 • 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患者死亡。

  40. Sec.5布病的诊断

  41. 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 1、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等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 • 2、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 • 3、实验室检查:①病原分离②试管凝集试验③补体结合试验④抗人球蛋白试验。⑤皮肤过敏实验⑥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42. 疑似病例:具备1接触史、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⑤⑥任一种方法阳性。疑似病例:具备1接触史、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⑤⑥任一种方法阳性。 • 确诊病例:具备1接触史、2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①②③④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 隐性感染:具备1接触史及3实验室检查中①②③④任一种方法阳性,但无临床症状。 •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价高低,皮变反应仅供参考。

  43. Sec.6 布病的治疗 • 布病是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此尽快消灭病原体,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所以,应该早期诊断,在急性期按照规定全程治疗。 • 并且要不断的消除病人疑虑,增强信心,坚持治疗,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44. 急性、亚急性期布病治疗 一、抗生素疗法 1、传统抗菌药物的应用 (1)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 一般应用四环素抗生素类药物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最常用的是四环素。三种抗生素用法大致相同,21日为一疗程,可再重复1-2个疗程,一般疗程间隔5-7天。 第一疗程并用链霉素。应用此治法,一般治疗后48-7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平均退热期为5-7天。

  45. (2)利福平(Rifampicin),并用强力霉素(doxycycline)治疗(2)利福平(Rifampicin),并用强力霉素(doxycycline)治疗 • 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续给药最短6周。

  46. (3)、孕妇的抗菌治疗 • 妇女在怀孕期,患有急性或亚急性布病时都可以引起胎儿死亡,因此更要给予及时的妥善治疗。 • 治疗方法 • 首选药物是利福平。禁忌用链霉素。

  47. (4)复方新诺明每片含磺胺甲基异恶唑(Sulfamethoxazole)400毫克,甲氧苄胺嘧啶(Trime-thoprim)80毫克,成人每次2片,每日三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两次。儿童按每日公斤体重磺胺甲基异恶唑50毫克,甲氧苄胺嘧啶10毫克计算。三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4)复方新诺明每片含磺胺甲基异恶唑(Sulfamethoxazole)400毫克,甲氧苄胺嘧啶(Trime-thoprim)80毫克,成人每次2片,每日三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两次。儿童按每日公斤体重磺胺甲基异恶唑50毫克,甲氧苄胺嘧啶10毫克计算。三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 • 单独用复方新诺明治疗复发率较高,甚至延长治疗时间也不能避免。有引起皮疹和消化不良的副作用,如果发现副作用时应停药。

  48. 二、对症治疗 • 头疼或失眠者,可口服止痛剂或镇静剂,如复方阿斯匹林,苯巴比妥等。高热持续不退者,可采用物理方法降温或服退热剂。关节疼痛严重者,可用5-10%硫酸镁局部湿热敷,每日2-3次,局部关节腔积液时,可行关节腔穿刺,抽出其内积液,注入链霉素0.1-0.2克。1-2周注射一次。

  49. 三、激素治疗 • 激素治疗:在用抗生素治疗时,出现Herxheimer反应可以静脉点滴考地松(Cortiso1);当患者血小板严重减少或有明显的血管内凝块扩散时,应用氢化考的松,可以挽救生命;中毒症状严重,睾丸显著肿胀者,可使用激素治疗。 • 但一般情况下禁用激素治疗。

  50. 布病治疗研究进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