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45 Views
第十四章 药政管理. 第一节 药政管理概述. 一、药物的概念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它包括中药材、中药饮品、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药政管理的概念. 药政管理是卫生行政部门按国家的政策法令和防治病需要,对生产、供应、使用和进出口的药品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三、药政管理的重要性. ( 1 )药品直接关系到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危,并可影响到下一代的发育成长。
E N D
第十四章 药政管理
第一节 药政管理概述 一、药物的概念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它包括中药材、中药饮品、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药政管理的概念 药政管理是卫生行政部门按国家的政策法令和防治病需要,对生产、供应、使用和进出口的药品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三、药政管理的重要性 (1)药品直接关系到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危,并可影响到下一代的发育成长。 (2)药品只允许合格品,不允许有次品或等外品。 (3)药品是具有两重性的,管理有方,造福人民,反之会产生药源性疾病,有害于人民的健康。 把药品置于国家的严密控制之下
二、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3)妇幼保健工作可以促进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 (4)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的社会意义。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安定团结。 (5)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妇女、儿童人口数量也最多,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具有极大的国际意义。
计划生育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而且要重视人口质量,要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据国家统计局等资料,在我国三亿儿童中,智力低下者1000多万,呆傻儿有400多万,0~7岁儿童中有明显残废者约400万人,7~14岁儿童中,中重度智力低下者有150万,轻度智力低下者600万人。全国有各种遗传病患者2200多万人,出生缺陷总率为13.07‰,最高达20 ‰,每年约有35万缺陷儿出生。 返回
三、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一、方针: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成为本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的业务指导中心,以预防保健为中心,指导基层为重点,保健与临床相结合。
三、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二、政策: 1、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2、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技术人员职务暂行条例》,结合妇幼保健专业特点,对妇幼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聘任。 3、妇幼卫生人员的保健津贴与防护用品,按卫生部等有关条例规定执行。
三、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二、政策: 4、妇幼保健院、所的基本建设、业务费、装备等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5、妇幼卫生经费由目前只占卫生事业费的3~5%逐步增加到10%左右。 6、对基础薄弱,条件较差的地方应重点予以扶持,加快其发展进程。
三、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政策 二、政策: 7、集体所有制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工资、福利待遇、退休退职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预防保健工作要逐步实行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的办法。
四、妇幼卫生工作任务 1、开展优生、优育工作 2、妇女保健 3、儿童保健 4、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妇女保健 • 推广科学接生,实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与围产儿死亡率。 • 积极防治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调查分析发病因素,制定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 做好妇女经、孕、产、哺乳、更年期的卫生保健。 返回
儿童保健 • 做好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 • 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调查分析发病因素,制定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做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指导 • 推广科学育儿,提倡母乳喂养,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 • 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 返回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 推广避孕为主的综合节育措施 • 执行《计划生育技术工作管理条例》和《节育手术常规》,提高手术质量,确保被手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 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有关妇女、儿童健康、计划生育技术和优生的研究 • 充分利用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卫生知识水平 • 加强信息工作,做好统计和分析以及管理软课题研究。 返回
五、妇幼卫生组织机构 • 行政机构 • 业务机构 • 基层组织
六、妇幼卫生工作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 妇幼保健机构尚待进一步健全 • 妇幼保健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偏低,队伍不稳 • 经费严重不足,不少县、市妇幼保健机构连人头费也不能按期如数划拨 • 管理人员多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急需培训提高,以加快科学管理步伐。
第二节 妇幼卫生系统管理 一、妇女保健系统管理 根据妇女景、运、产、哺乳、更年期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具体情况,应该对妇女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卫生保健服务。 从我国妇女保健的实际情况出发,应把重点放在围产期保健特别是高危孕妇的保健管理上,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以及残疾儿的出生率,提高妇女和新生儿的健康素质。
(一)围产期保健的概念 围产期是自怀孕满28州(即胎儿达到或超过体重1000克,或身长达到35厘米),至出生后足7天之内的一段时间. 围产期保健是指在孕产系统保健的基础上以母子共同为监护对象的保健服务.
(二)围产保健内容 • 早孕保健 • 产前检查:初查于运12周前一次,运20~36周检查3~5次,凡可能出生缺陷儿者,每周检查一次. • 高危妊娠筛查 • 产时保健:认真执行接产常规,正确处理分娩,提高接产质量。 • 新生儿保健 • 产褥期保健 • 围产期指导与宣教
(三)围产保健的三级管理 (四)实施围产保健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建立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 3、组织围产保健协作组 4、做好围产保健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利用,为评价围产保健工作质量、效果和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 新生儿保健:重点是合理喂养、精心护理、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疾病。 • 3岁以下婴幼儿保健:指导合理喂养,防治常见病和传染病的能力。 • 集体儿童保健:重点是建立合理的卫生和学习制度,注重营养和定期健康检查,按期进行预防接种,加强体格锻炼,预防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 散居儿童的保健:重点是新生儿和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三、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与疾病监测 • 必须做好妇幼保健的信息管理与疾病监测工作,从而为妇幼卫生工作的决策与实施提供依据。 (1)基础信息:经济、消费状况、人口、文化及计划生育等情况。 (2)管理信息:特别是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与教训。 (3)保健信息: (4)疾病防治信息
第三节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管理 一、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1、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增长只能通过降低出生率来实现,而降低出生率的关键是计划生育措施的落实。 2、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不仅从生育数量上要求少生,而且从质量上要求优生。可见,抓好优生优育的技术指导,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管理的主要内容 • 开展宣传教育,进行政策指导 • 婚前健康检查,优生优育指导 • 指导节育措施 • 开展节育手术,确保手术质量 • 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 组织计划生育手术事故鉴定工作
三、优生优育管理 • 出生缺陷监测 • 重视优生优育的法制建设
第四节 妇幼卫生服务评价 • 妇幼卫生评价是妇幼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手段,它贯穿于妇幼卫生计划和实施的全过程。
一、评价的准备工作 • 熟悉国家有关卫生特别是妇幼卫生的方针、政策、计划、标准和有关条例文件。 • 了解被评价区域的人口、职业、文化、社会经济状况等基础资料。 • 了解妇幼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 • 收集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材料,同时了解其在本地区全人口疾病谱和死亡谱中所占的位次。
常用的评价指标 • 一般指标 • 妇女保健指标 • 儿童保健指标 • 计划生育指标
评价实施 • 要根据工作的性质、目的、要求和范围,依据国家关于妇幼工作的规划、目标、标准,选择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指标,通过对比分析,综合评估其计划制定的可行性,计划实施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修订计划或加快计划的实施,以达到计划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