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63 Views
體制外的政治參與模式. 何謂政治參與. 人民參與政治決策者的選擇及對政策問題表達意見,以影響政府決策的行為。. 民主 國家 的 政治參與. 體制內 / 外的政治參與. 非民主國家的政治參與 - 中共「群眾路線」. 中共未採行自由民主制度的事實,是否即意謂著,大陸民眾缺乏政治參與機會呢 ? 這亦未必盡然。至少,從表面上來看,中共統治大陸迄今,經常宣揚「群眾路線」的觀點,並且陸績推行各式各樣的經濟、政治與意識形態運動。 「運動」是「群眾路線」之實現,「群眾路線」觀念之分析,應是探討大陸民眾「政治參與」的起點。. 社會運動的定義. 社會變遷流動派:
E N D
何謂政治參與 人民參與政治決策者的選擇及對政策問題表達意見,以影響政府決策的行為。
非民主國家的政治參與-中共「群眾路線」 中共未採行自由民主制度的事實,是否即意謂著,大陸民眾缺乏政治參與機會呢?這亦未必盡然。至少,從表面上來看,中共統治大陸迄今,經常宣揚「群眾路線」的觀點,並且陸績推行各式各樣的經濟、政治與意識形態運動。 • 「運動」是「群眾路線」之實現,「群眾路線」觀念之分析,應是探討大陸民眾「政治參與」的起點。
社會運動的定義 • 社會變遷流動派: 社會運動是經由集體行為進而促進社會變遷的大規模與非形式的民眾努力。 • 黎朋:社會運動乃是當文明的結構腐化時,民眾以其行動破壞社會,建立新生活秩序的過程。 • 蒲魯謀:社會運動可是違建立新生活秩序的集體事業。社會運動起於社會不安的情況。運動的動機,一方面來自對當時生活的不滿,另一方面起於對某種新社會秩序的慾望。社會運動的事業,預期新生活秩序的出現。
社會運動的定義 • 動機流派:社會運動為多數人處理其挫折,爭取個人權益的集體事業。 • 結構流派:社會運動起於社會結構上的助因與緊張,終於資源的再分配。
社會運動的功能 • 居間促成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 社會運動給每個人有參與表達意見的機會,並且對社會的秩序有所影響。 • 促進壓力團體的興起 • 社會常常促使壓力團體的發展。 • 集體意識的澄清 • 社會運動是具有發展意念讓社會公眾討論的功能。所有的社會運動都在實現類似「意識提升」的功能,因此,集體意識的澄清是社會運動最主要的功能。
新學運-野草莓運動 2008年11月6日,一群大學生靜坐在行政院前,這場活動由數名教授發起,主要參與者是學生,訴求是為了抗議警察的執法問題以及修改集會遊行法,他們認為現行的集會遊行法過度地限制了憲法賦予我們的集會結社自由,因此要求將集遊法由「申請制」改為「報備制」
公民社會團體 屬於公民社會的一部份的團體可以是基金會,可以是協會,可以是社會運動團體 (但非所有的社運團體都屬於公民團體) • 以促進公共利益 • 不以圖利私人或營利為目的 • 包括不奪取政治權力 • 成員自由、自主、自願參與不經脅迫 • 獨立運作 • 手段與運作遵守法律 • 不使用暴力
公民社會團體 舉例 司改會 • 網址:http://www.jrf.org.tw/newjrf/index_new.asp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 目標: 基於對這片土地的認同與關懷,期待司法成為正義的捍衛者,民間法改革基金會誕生了。(from 司改會 face book) • 成員: 一批對司法改革有熱誠的各界同志,包括了律師、學界、民意代表,結合了行動與知識,邁開司法改革的步伐。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 方法: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成效: • 推動司法預算 • 推動檢察官蒞庭 • 大遊行(ex舉辦一0一九「為司法復活而走」) • 校園巡迴演講 • 出版司改雜誌雙月刊 • 制訂許多促進司法法案(法官法、檢察署、行政救濟相關法令、刑事訴訟法修正案部份條文)
立法參與(例如 • 刑事人權法案連署書 1.強化偵查中律師的辯護權,包含在場權利的明確化及與被告間無障礙通訊接見的權利,以提供被告應有的法律協助。 2.刪除賦與檢察官片面認為被告涉犯重罪即得聲押之事由 3.仿日本立法例,縮短偵查中羈押期間為最長二十日,避免押人取供。
立法參與 4.羈押庭召開前讓被告跟律師有適當時間談話以瞭解案情,羈押庭審理時檢察官應到庭,並將羈押理由以書面方式提供給律師、被告,讓律師能有效為被告辯護。 5.建立嚴格的證人指認程序,在被告被指認時讓律師在場,並全程錄影。 6.讓被害人在法院審理階段,有獨立陳述意見的權利,並且讓被害人能聲請調查證據。
參考資料 • 社會運動 李長貴著 • 蘆葦興劍-台灣社會運動簡史 陳郁秀著 • 兩岸政治參與 高政光著 • 政治學概論 彭懷恩譯著 • 司改會